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少见并发症,易被误诊为炎性或机械性梗阻而长时间观察或盲目再次手术,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近8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3例,获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动力减弱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运用中西医结合原理的诊疗过程。结果:26例术后胃瘫症状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以及中医药治疗均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瘫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的疗效.方法:36例PG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心理、中药和肠内、肠外营养等方面的护理.结果:36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PGS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加强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近年来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西医基础治疗、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胃镜机械刺激等方法,配合中药方剂内服、灌肠、穴位注药,针刺疗法和腹部敷药等.  相似文献   

5.
<正>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1],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4%[2],发生于术后近期,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8-01~2012-12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50例,年龄29~83岁,平均(57.23±14.78)岁,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流出道及其远端无机械性梗阻是诊断PGS的必要条件。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多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也见于其他腹部非涉胃性手术。PGS一旦发生,症状顽固,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瘫41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以中药方剂"小承气汤"。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小承气汤"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8.
王惠红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547-154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疗效并报告护理体会。方法 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煎剂胃管注入,同时实施情志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静脉营养护理、饮食护理。结果 40例经保守治疗(16.45±5.56)d后症状消失,饮食恢复,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患纠纷。结论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术后胃瘫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术后胃瘫,也称胃术后无张力症,是一种胃手术后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对这一并发症的处理目前尚无好办法。笔者自1994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术后胃瘫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尤好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后。2003年1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PGS,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的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病例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禁饮禁食,胃肠减压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47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胃动力及进食,通过对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胃液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的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病人均予心理治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物、中药及针灸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胃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如胃大部切除术、肝脏胆囊手术等,也可由下腹部手术如妇产科手术等引起。PGS可表现为饱腹感、胃肠胀气、胃-食管反流、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生活质量。笔者针对目前PGS的各项中西医治疗措施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静针刺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5例PG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2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动静针刺治疗,对比观察治疗两周后两组临床疗效和胃液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1)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痊愈率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痊愈率45.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胃液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胃液引流量,提示治疗组改善胃液引流量优于对照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S早期配合动静针刺治疗,能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胃瘫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胃瘫21例,并与单纯西医组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①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胃引流量大于 800mL/d,并且持续时间大于7天;③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⑤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吗啡等。1.2一般资料:中西医结合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28~76岁,平均40.5岁;贲门癌2例,胃癌8例,胃溃疡5…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腹腔非胃手术后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时有报道,但对其发病率的调查尚无确切报道。而且由于发生胃瘫的原因较复杂,治疗较为棘手,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中医综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施针.结果 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辨证施针可以加速胃瘫综合征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9.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胃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曾称为胃潴留、胃滞留、胃无张力症、胃排出障碍、胃麻痹等,近年来更名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此病为胃流出道排出非机械性梗阻,表现为胃蠕动无力或无蠕动、不能进食、大量胃液潴留、呕吐等功能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痞满”、“呕吐”范畴,主要表现为肝脾不和、脾湿不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现对其中医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是胃的一种非机械性梗阻,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西医对此治疗比较棘手,一般以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辅以胃复安、吗叮啉、西沙比利等治疗,但临床上见效甚微,常需10~20余天时间才能恢复,时间长者超过1个月,非常被动,笔者自1995~2003年诊治1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