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998年至2005年收治的5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心功能好转率达86%。结论 通过严密的心电监测及科学护理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满足一切生活需要.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迅速止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等药物,观察数分钟无效者,报告医生,做心电图.疼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应考虑心肌梗死的发生,应按心肌梗死处理.嘱病人心绞痛发作及加重时及时报告护士.必要时给予持续吸氧,流量为2~4L/min.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每日日常活动、治疗与休息交替进行,给予病人必需的身体护理避免病人疲劳.  相似文献   

5.
何文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244-244,24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将我院8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美托洛尔为主的综合治疗DCM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长期治疗能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个体差异性及剂量。  相似文献   

6.
刘兰英 《吉林医学》2013,34(12):2351
目的: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使治疗更有效,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25例患者中22例(88%)病情恢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传统护理辅以心理护理效果显著。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作为见效慢、病程长、易反复的慢性疾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及心理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和反应不但阻碍了治疗效果,甚至有时会加重病情,而在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则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常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往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目的 讨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 心肌病病人,由于心衰致胃肠道淤血,病人消化功能较差,食欲不振,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如红薯、牛奶),因为肠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相似文献   

8.
9.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充血型心肌病。老年患者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病史较隐匿,死亡率极高。近两年我科收住老年DCM病人42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较佳护理方法,防止病情恶化,最大限度的延长生存时间。方法筛选32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及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采取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无效死亡1例,生存31例(96.88%),其中:10例心律失常,9例高血压得到纠正,20例肺部感染治愈。结论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防止病清恶化,降低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短期应用对失代偿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心功能均为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LVEF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D、LV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短期应用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吴海  尹瑞兴 《医学综述》2009,15(23):3611-3613
自身免疫机制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免疫治疗正成为治疗DCM的新方法,并取得良好疗效;DCM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免疫吸附法、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QRS时限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意义.方法 分析91例DCM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分析其QRS时限的差异.91例DCM患者按QRS时限分为QRS时限<120ms组和QRS时限≥120ms组,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患者QRS时限均值明显增宽(118.64±2.70 vs91.75±1.23,P<0.05).QRS时限≥120ms组DCM患者相较于QRS时限<120ms组,LVEDD明显增大(66.97±1.37 vs61.63±1.03,P<0.05),LVEF明显降低(32.55±0.92 vs 36.24±0.70,P<0.05).结论 DCM患者QRS时限有显著改变,QRS时限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以及心功能有一定关系,可能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0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原因,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以及与心功能、房室大小的关系。结果:其心律失常发生率92.7%,以传导阻滞占首位,占心律失常68.5%,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65.1%,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扩大有关(P<0.05)。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关(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易变,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自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将41例DC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EF值、心功能改变。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5%、57.9%(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DCM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笔者医院169例DCM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GGT、ALT、AST的水平.结果 与GGT正常组相比,GGT升高组ALT和AST水平升高,NYHA分级明显增加,LVEF显著降低,LVDD和RVD明显扩大.DCM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GGT水平逐渐增加.GGT与LVEF均呈负相关,与LVDD、RVD呈正相关.结论 DCM患者心功能与其体内GGT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扩张型心肌病功能的改变.方法在基础状态下及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对3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进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测定.结果在静息状态下,测定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A=3.0±1.4,E峰减速时间(DT)=(121.3±16.5)ms,等容舒张时间(IVRT)=(50.5±11.6)ms,肺静脉血流收缩和舒张期峰值比(S/D)=0.55,心房收缩期逆向血流速(PA)=(31.1±12.3)cm/s.测定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26.2±5)%,短轴收缩率(△D)=(13.9±7.3)%,室间隔增厚率(△IVRT)=(16.3±6.1)%.应用多巴酚丁胺后E/A明显减小,DT,IVRT,S/D明显增加,EF值增大,△D,△IVST值增加,二尖瓣返流量减小,DCM患者心肌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明显改善DCM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倍他乐克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对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DCM分成两组,A组:52人(男性41。女性11),平均年龄44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31.30%,以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等基础治疗;B组:58人(男性45,女性13),平均年龄47岁,LVEF平均32.26%,在利尿剂和洋地黄ACEI综合治疗基础上,只要患者耐受,从小剂量逐步加用倍他乐克12.5mg/天至50~100Ing/天。结果 经过12个月治疗随访。两组共有24例因心血管事件死亡(A组16。B组8);有27例因心衰加重,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再次住院治疗(A组18,B组9)。治疗前后比较,B组较A组患者心率减慢。QT离散度(QTd)降低,LVEF明显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更好控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DCM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15例缺血性心肌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