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和对照组9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61例(62.2%),颈动脉斑块72例(73.5%);对照组96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21例(21.9%),颈动脉斑块45例(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性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的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为此,笔者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指标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的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为此,笔者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指标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51-2352
近年来,炎症在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机体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研究证实血清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此,笔者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的水平,以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亚芬  殷萍  张宇  刘群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21-1023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程度、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16例,经颈动脉彩超确诊的颈动脉内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患者284例,非IMT增厚患者132例;284例IMT增厚患者根据颈动脉斑块状态分为管壁增厚组、硬斑块组、混合性斑块组和软斑块组;416例患者根据脑梗死病灶大小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面积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浓度,统计学分析IMT增厚组与非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不同面积腩梗死组之间CRP浓度的差别.结果 IMT增厚组较非IMT增厚组CRP浓度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较稳定性斑块组CRP浓度增高;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加,CRP浓度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浓度与AS程度、斑块稳定性及脑梗死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常伴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炎症反应是导致冠脉内结构易损斑块进展的重要环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目前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密切的炎症标记物之一,而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云峰 《临床荟萃》2010,25(4):339-340
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病死率极高,近年研究发现,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并起着重要作用。炎症的血清标志物水平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而动态变化。我们通过对9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2例健康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炎症相关因子的检测分析,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hsCRP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 ,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 ,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 ] 。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 ,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均在24h内)患者为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组48例,稳定斑块组39例,无斑块组23例),11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同型半胱氨酸(He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琉基氨基酸,作为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被认为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I强)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参与血管炎症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作者对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ey和CRP的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它们与老年脑梗死病人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并视为致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最早发现其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能在钙离子存在时与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1].C反应蛋白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CRP浓度通常被作为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险性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3.
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变化及其与hs—CRP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善  于路  傅国胜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21-1522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特征,且与斑块进展及稳定性密切相关,尽管C-反应蛋白作为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已被广泛认同,但动脉粥样硬化并非受单一细胞因子影响。研究发现,白介素8(IL-8)除了参与自体免疫功能以外,也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75例冠脉造影患者血清IL-8水平,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达意义及与hs—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血浆载脂蛋白C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测定入院后第二天的血清载脂蛋白C3、hs-CRP的含量,同时一周后复测hs-CRP的含量。收集30名健康成人列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载脂蛋白C3及hs-C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载脂蛋白C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hs-CRP在急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hs-CRP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载脂蛋白C3、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有密切关系,超敏C反应蛋白的下降,可提示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5.
炎症、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史卫国  高维主 《临床荟萃》2003,18(21):1258-1260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1] 。目前普遍认为冠状动脉壁有炎性细胞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 )浸润 ,这些炎性细胞往往因心肌缺血被激活 ,使斑块稳定性破坏而破裂 ,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的发生。因此 ,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关键因素。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是炎症反应的敏感、非特异性标志物 ,其血清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79-1280
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选择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发病24h内的血清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观察,选择彩超诊断仪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和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检测。试验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中层增厚、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表现呈正相关;临床在防治脑梗死时应加强早期干预,进而让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1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位置、数目及类型.结果 脑梗死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目及性质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与急性脑梗死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61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脑血管超声及影像学,按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分型,并对不同类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血糖是小动脉闭塞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者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可能性大,血糖增高者考虑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以“损伤反应学说”为主要机制。许多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浆中炎症介质升高,导致不稳定斑块活动。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超敏C反应蛋白较之更为敏感,是评估冠心病进展的指标。β-阻滞剂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基础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主要由致炎因子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的一系列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炎症和纤维增生反应。C反应蛋白从其功能、特征来看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因而可作为预测因子,并可预示其冠状动脉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