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易于感染,如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或胆道感染等而导致发热。此外,其他原因或肝硬化本身也可引起发热,使诊断和治疗发生困难。1994年至1997年间我院共收治肝硬化伴发热患者96例次,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1994年至19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热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热患者,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感染发热护理及非感染发热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病发热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21例,有效2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病发热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3.
张丽书 《中外医疗》2014,(22):140-141
目的对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方案治疗,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观察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研究并分析两种抗病毒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慢性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现象,但均能耐受,在持续用药和适当干预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或是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对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均属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8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明显改善,HBVDNA定量水平显著下降,Child-Pugh评分减少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BeAg阴转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张丽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09-1810
目的:对合理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合理营养的方法进行支持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经规律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腹胀与腹泻以及便秘的症状均有效缓解,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纳差与乏力等症状缓解率也较对照组高(但P>0.05)。结论:合理营养联合益生菌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并且优于其他普通的支持疗法,应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巫继  陈嵩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80-181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有3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肝功能恢复良好,血糖控制理想,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96例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96周,对照组为在同期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应用抗病毒药物)患者92例。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有效率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名正)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乙肝失代偿肝硬化的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对照组基本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每天口服100mL,疗程长为6个月。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肝功能、HBVDNA以及Child-PLlgh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HBVDNA定量的水平有显著下降,Child-Pugh评分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P<0.0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对于改善乙肝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患者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7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持续发热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以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2年5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筛选术后持续性发热患者,比较分析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本组236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发热35例,主要原因为感染22例,脾静脉血栓5例,原因不明8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32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感染伴肝肾功能衰竭1例,重症肺炎1例,脾静脉血栓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肝功能分级差、手术时间>4h、术后未进行全肠外营养、术后血小板明显升高是引起患者持续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而发热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复杂,临床应根据发热危险因素,严格筛选可手术者,围术期有效抗感染,增强患者营养状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有效减少术后持续发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四项情况,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肝功能及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和ALT值低于对照组(P〈0.05),ALB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纤维化四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在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方面的效果较佳,且抗病毒能力较强,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舒瑞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AST、TBil、DBil、ALT、LN、HA、PC-III和IV-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拉他韦联合阿舒瑞韦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良好,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辛晓丽 《中外医疗》2013,(24):38-38,4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该院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等。结果 2年间共收集肝硬化患者386例,其中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318例(82.4%),酒精性肝硬化31例(8.0%),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0例(5.2%),丙型肝炎肝硬化17例(4.4%)。386例肝硬化患者中206例出现并发症(53.4%),其中上消化道出血97例,占47.1%,居于首位,其次为肝硬化并发肝癌56例,占27.2%,继发感染30例,占14.6%,肝性脑病14例。结论该地区构成肝硬化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改变的超声特征.结果:绝大多数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具有不同程度变化:毛糙、增厚、水肿.结论:胆囊壁的声像改变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实质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更好的防治酒精性肝硬化后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方法 对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33例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酒精性肝硬化及33例未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导致危险因素与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饮酒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及日常饮酒量均为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且与其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及日常饮酒量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肝硬化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5年来肝炎后肝硬化187例住院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症状重、并发症多、预后差。主要症状为腹胀、乏力、纳差。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腹水61、5%,自发性腹膜炎41.2%,肝性脑病23%,上消化道出血17.1%,肝肾综合症15.5%。住院病死率为25.7%。主要死亡原因为肝性脑病37.5%,上消化道出血29.2%。酶联法检测HBV-M阳性率74.3%,提示病因多由HBV感染所致。并存原发性肝癌42例中,伴肝硬化32例,占76.2%。说明肝炎后肝硬化易发生癌变,尤以老年患者更突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恩替卡韦治疗。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糖代谢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治疗后明显增加,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b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ALT、TBiL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纤维化指标PC Ⅲ、HA、LN治疗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肝功能均未见加重。 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间4月成都市郫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渗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应用高渗氯化钠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减少腹水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思他宁在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科收治的58例肝硬化并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组,28例术中至术后72h持续泵注思他宁治疗(观察组),另30例未用任何生长抑素类药物(对照组),观察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观察组的术中出血及肝门阻断例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术后第3天肝酶水平、胸腹水例数、腹腔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思他宁可明显减少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癌切除术中的术中出血,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腹水等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