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急性高山病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在急性高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LakeLouiseConsensus症状评分法将急进海拔4700m高原的32名受试者分为急性高山病组(AcutMountainSiskness,AMS)12例和非急性高山病组(non-AMS)20名。在急进高原前、后分别对两组的一氧化碳肺弥散量 (DLco)、血气分析进行测定。结果在急进高原前两组的DLco、肺泡氧分压差(P(A-a)O2)无  相似文献   

3.
4.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C())的测定对于临床评定肺弥散功能非常重要,单次呼吸法(singlebreathmethodSB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随着肺功能仪器和应用软件的进步,~种新的测定肺弥散功能的方法一内呼吸法(intrabreathmethod113法)也已开发应用。对于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报道甚少,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找院门诊或住院呼吸系统疾病病人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3。一72岁,平均49.2士N.9岁。方法:用Se。sorMe小cs6200型自动人体体积描记仪记录。测定前嘱病人至少戒烟24小时,避免饮酒。…  相似文献   

5.
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根据胸片、痰细菌学检查等确诊的肺结核患者 37例 ,均为肺结核进展期 ,均为男性 ,平均 5 9.13± 11.89岁 ,并排除其他影响肺功能的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同时选择与肺结核组年龄相似的健康人 37例 ,均为男性 ,平均 5 4 .89± 9.4岁。经询问 ,均不吸烟 ,无慢性咳嗽史 ,3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 ,体检正常。2 .方法采用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 Master Screen PFT组合式肺功能仪 ,应用一口气呼吸法进行肺弥散功能测定。检查前对受检者讲明意义 ,进行训练 ,取得受检者的充分合作 ,患者取立位。   3.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  相似文献   

6.
对98例6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术前进行弥散功能测定,并观察阻塞合并肺气肿时弥散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老年肺癌患者弥散功能普遍减低,当有阻塞合并肺气肿时,弥散功能显著降低。提示肺气肿对弥散功能有直接影响。本文认为较正CO弥散量能更好地反映老年肺癌患者的弥散功能。文中结合国外文献对弥散功能降低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肺弥散功能正常值及临床应用王金平贾巨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400037)覃涛(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内科)肺弥散功能的测定对鉴别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某些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有重要意义。我室对23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关于此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已见很多报道[1,2 ] 。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BAL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间行BAL患者 10 3例 ,男 4 0例 ,女 6 3例 ,平均年龄 (46± 12 )岁。试验组 91例 ,其中致纤维化肺泡炎 (A组 ) 2 8例 :男 9例 ,女 19例 ,年龄 2 0~ 5 9岁 ,平均年龄 (38± 12 )岁 ;胶原血管病伴肺纤维化 (B组 )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16~ 5 0岁 ,平均年龄 (37± 11)岁 ;肺结节病 (C组 ) 2 1例 :男 10例 ,女 11例 ,年龄 2 9~ 6 5岁 ,平均年龄 (39± 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检查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BA)及COPD并B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8例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有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憋气等COPD或BA临床症状病史2 a以上的患者,均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2周后行肺弥散功能检查,计算CO弥散量(TLco)及弥散率(TLco/VA)。结果 RA患者TLco及TLco/VA均显著高于COPD及COPD并RA患者(P〈0.05、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同时有COPD及BA临床表现者,可于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后行肺弥散功能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测定20例慢性肾衰(CRF)患者的血透前,后1h的心功能、肺弥散功能变化,发现血透后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心排血量(SV)及和母搏指数(SI)均显著降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也显著降低,其中SV、SI对超滤反应敏感,结果表明,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后可因左室充盈压降低而导致心功能下降,并有肺弥散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和弥散功能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04~1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稳定期COPD患者26例,进行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负荷观察(SLME)。运动前测量患者静态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努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 ]和弥散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运动时代谢车测量患者呼吸困难指数(DI)和千克体重耗氧量(V·2 /kg)的变化;BorgScales(BS)被用于判定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的程度。结果 V·O2max/kg与诸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V·O2max/kg=15. 37×DLCO% 28 .11×FEV1 /VC-7. 56×G。结论 静态肺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是导致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结缔组织病患者静息及运动后即刻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缔组织病肺改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COPD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结缔组织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及运动后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分别按Roughton和Forster方法计算静息  相似文献   

13.
气胸对膜弥散量和肺毛细血管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气胸患治疗前后肺膜弥散量和肺细血管血量对一氧化碳弥散量(D1CO)的影响,阐明肺复张后低氧血症的机制。方法 对21例气胸患在治疗前和肺复张后1周进行肺通气功能,D1CO、Dm、Vc和动脉血气测定。结果 气胸时和肺复张后DLCO分别为(64±4)%和(71±4)%,Vc为(70±5)%和(80±6)%,动脑海因氧分压(PaO2)为(83.7±2.3)mmHg和(89.4±1.5)mm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不同分级的患者膜弥散功能(Dm)和肺血管床容量(Vc)的变化,以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通气功能改善对Dm和Vc的影响。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2月COPD缓解期患者95例,分为4组,Ⅰ级8例,Ⅱ级47例,Ⅲ级34例,Ⅳ级6例,正常对照组35例。使用一口气法,测定弥散量(DLCO)、弥散率(KCO即DLCO/VA)、Dm、Vc。58例COPD患者予以做扩张试验,试验阳性和阴性者均再次测定DLCO、KCO、Dm、Vc。将各组间的测定值及扩张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OPD各组患者的Dm、DLCO、Vc及KCO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级别的增加,降低的程度均加大。COPDⅠ级患者的Vc和KC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COPDⅡ级、Ⅲ级及Ⅳ级患者的DLCO、KCO、Dm、V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OPD各分级之间除Vc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外,Dm、DLCO和KCO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患者扩张试验前后的DLCO、Dm、Vc均无显著的改变(P>0.05)。结论:COPD患者通气功能逐渐恶化导致了弥散量的下降,Dm的持续降低贯穿于整个COPD的早、中、晚期,而Vc的持续下降则发生在COPD的早、中期。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没有通过通气/血流比的改变对弥散量、Dm、Vc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肺静脉电学隔离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普通射频消融导管、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超声球囊导管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方法自1998年8月至2003年12月共对206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导管消融术,肺静脉隔离术153例,其中在肺静脉电学隔离30 min后对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导性进行再次评价者79例,根据使用不同的消融导管分为A组(n=23),普通消融导管组;B组(n=35),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组;C组(n=21),超声球囊导管组. 结果 A、B和C组肺静脉电学隔离成功率分别为92.5%(62/67)、97.1%(135/139)和68.3%(41/60),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4),但均显著高于C组(P<0.000 1).30 min后(即刻)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导复发率A组、B组和C组肺静脉电学隔离后即刻复发率分别为71.0%(44/62)、65.2%(88/135)和24.4%(10/41),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14),但均显著高于C组(P<0.000 1 ).消融直接导致的并发症A组肺静脉狭窄1例(狭窄程度>50%),B、C组无肺静脉狭窄并发症;C组膈神经麻痹1例,因消融右上肺静脉所导致.结论射频导管尤其是盐水灌注射频导管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即刻成功率高,但是即刻复发率也较高,并且有肺静脉狭窄并发症;超声球囊导管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即刻成功率相对低于射频导管,但是即刻复发率也低,并且无肺静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18.
INTRODUCTION: The standard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pulmonary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s (DL) for carbon monoxide (CO) is the single breath (SB) technique. SB_DLco in children can be problematic because it requires a vital capacity >1.5 L. We have developed an open-circuit technique (OC), which uses the wash-in of CO over a series of 8-10 normal breaths that does not require rebreathing.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SB_DLco against the OC_DLco. METHODS: Nineteen healthy children between 7 and 18 years performed SB_DLco and OC_DLco tests. The mean SB_DLco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mean OC_DLco. The mean difference OC_DLco minus SB_ DLco was: -2.92 +/- 4.21 ml/min/mm Hg, though the differe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of the two (r = 0.73). The lower mean OC_DLco was in part due to lower lung volume (as measured by alveolar volume (VA)) during the maneuver. In both group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A and DLco, and the mean VA was -2.17 +/- 1.07 L lower using OC compared to SB. The difference was again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r = 0.82). The mean OC minus SB difference in DLco/VA was: 6.06 +/- 1.98 ml/min/mm Hg/L, though this differ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r = 0.76. CONCLUSIONS: We found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both techniques for DLco, VA, and DLco/VA. The OC offers the advantage of minimal subject cooperation, and may be preferable to use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