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MDR)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共219例。依据是否出现MDR分为2组:MDR组(n=107)和非MDR组(n=112)。分析MDR的分布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8.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R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DR组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多见。MDR组患者1年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0. 2%(32/106) vs 8. 0%(9/112); 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住院时间长(OR=4. 813,95%CI 1. 234~5. 554;P=0. 032)、抗生素使用时间长(OR=3. 124,95%CI 2. 126~10. 314; P=0. 001)及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长(OR=4. 227,95%CI1. 470~6. 879; P=0. 041)是发生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肺部感染MDR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见。发生MDR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抗生素时间长、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多重耐药(MDR)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的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48例MDR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抗菌药物选用及疗效。48例MDR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大肠埃希菌7株和阴沟肠杆菌2株,共49株革兰氏阴性菌。结果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5例和21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2.0%和61.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36.0%和52.4%。结论呼吸科病房MDR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50.0%左右为泛耐药(PDR)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对MDR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是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与住院时间长,住院花费多,病死率高相关。探讨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和MDR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其分佈及耐药情况,并分析MDR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500例,MDR组患者440例,非MDR组患者60例,科室分佈以心外科最多,占47.5%,标本分佈以下呼吸道标本最多,占84.8%。MDR独立危险因素有2个:年龄70岁(OR 0.871,95%CI 0.447-1.698,P=0.037)和住院时间50 d(OR 0.695,95%CI 0.325-1.489,P=0.046)。结论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发生于心外科,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年龄70岁,住院时间50d患者易发生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COPD患者肺部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468例,依据是否感染分成肺部感染组(n=208)与非肺部感染组(n=260);对两组患者肺部病原学进行检查,并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送检肺部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208份,合计检出147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0. 54%(89/147株)。肺部感染组患者使用呼吸机、合并糖尿病、卧床、抗菌药物种类≥2、留置导管方面的分布率,均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 0. 05);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心力衰竭的分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在Hb、ALB、FVC、FEV_1、FEV_1/FVC、Pa O2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BUN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呼吸机、合并糖尿病、卧床、抗菌药物种类≥2、留置导管是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使用呼吸机、合并糖尿病、卧床、抗菌药物种类≥2、留置导管均为诱发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需要结合感染因素、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途径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的多重耐药菌(MDR)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1 816例,按照入院途径分为门诊入院组917例,本院其他科室转入组584例,外院转入组315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不同入院途径和不同住院时间的MDR感染情况及细菌分布情况。结果共检测出MDR感染患者118例(6.50%),该院其他科室转入组阳性率最低为4.79%,外院转入组阳性率最高为10.16%,不同入院途径和不同住院时间MDR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χ2=9.782、50.797,P=0.008、0.000)。在118例MDR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42株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55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107株(69.03%)、革兰阳性球菌48株(占30.97%)。分布前5位的多重耐药菌株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57株(36.77%)、铜绿假单胞菌26株(16.77%)、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0.97%)、肺炎克雷伯杆菌12株(7.74%)、溶血性葡萄球菌10株(6.45%)。结论脑卒中并发肺炎患者的MDR感染率较高,且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MDR感染率逐渐升高。外院转入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来源的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多重耐药菌。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影响老年医疗护理相关性肺炎(heahhcare—associatedpneumonia,HcAP)多重耐药(muhidrug—resistance,MDR)菌感染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因HCAP住院、年龄≥65岁患者的下呼吸道、血、胸水等标本,行病原学鉴定,观察MDR比例,Logistic回归筛选与MDR感染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86例获得病原学诊断患者中,MDR感染121例(42.3%)。在HCAP定义的各种危险因素中,90d内住院、家庭医疗护理、病情危重和前期应用抗生素为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与患者年龄、家庭护理/医疗护理机构居住、肺炎严重指数、简易急性生理评分Ⅱ、未及时抗生素治疗密切相关,而与MDR感染及是否依从指南选择抗生素治疗无关。结论MDR感染仅占老年HCAP的一部分,且与患者死亡无必然的联系。HCAP定义的各种危险因素在预测MDR感染时差别较大,应探索更有效的方法评估HCAP中MDR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超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MDR)感染风险Nomogram模型。方法 659例超高龄(≥80岁)肺部感染痰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始数据中随机抽取150例作为验证组,其余509例用于建模,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建模组超高龄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感染MD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抗生素使用时长≥2 w、气管插管、呼吸衰竭、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是超高龄肺部感染患者感染MD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AUC值分别为0.748、0.746,提示模型有良好的诊断能力;经Hosmer-Lemeshow检验(建模组P=0.991,验证组P=0.348),提示模型有良好的拟合优度;通过decision曲线分析显示,模型在较大的阈值内均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 对于超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应及时考虑抗生素使用时长、气管插管等综合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个体化预测超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发生MDR感染的概率,并尽早做好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方法 对20例健康老年人、79例ICU感染早期、感染控制后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空腹采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样本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并行冷凝集试验(CAT)排除支原体感染;同时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评价细胞因子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关系。结果 血清IL-2R、IL-6、CRP水平革兰阴性菌(G^-)感染组、革兰阳性菌(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分别为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的血清IL-8水平明显低于G^-感染组及真菌感染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不如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1);G^+感染组血清TNF-α水平与G^-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显著低下(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部G^+感染者血清IL-2R、IL-6、CRP显著升高,而TNF-α升高较轻,IL-8降低,G^-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2R、IL-6、IL-8、CRP均显著升高。老年肺部感染初期血清TNF-α、IL-8水平可以做为早期协助预测病原菌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血沉在肺部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肺部感染患者150例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非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常规,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结果感染组c-反应蛋白、ESR、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ES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血沉可以作为肺部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近3年本院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外伤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1294份,采用黑马专用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1294份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802株,3年间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革兰阳性菌构成比逐年下降、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逐年上升(P均〈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无明显变化,2012年发现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我院近3年来外伤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呈革兰阳性菌下降、革兰阴性菌上升趋势,但总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分别为敏感性和耐药性最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硬化败血症患者的病原特点及预后,为有效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硬化住院患者中有败血症临床征象并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感染病原特点及预后。结果 2011—2013年进行血培养的肝硬化患者12 307例,血培养阳性1405例(11.42%)。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729株,51.89%)、革兰阳性球菌(604株,42.99%)、真菌(51株,3.63%)及其他(21株,1.49%)。败血症组中腹腔穿刺(25.69%)、肝癌有创治疗(18.65%)、静脉留置管(16.65%)、留置导尿管(16.16%)及糖尿病(5.12%)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病死率(19.34%)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组(6.46%)(P<0.05);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56.52%)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死率(58.62%)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30.23%)(P<0.05)。结论肝硬化败血症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不同种类感染病原的预后不同,穿刺、肝癌有创治疗、插管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败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和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室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脓毒症患者48例,非脓毒症患者52例。以就诊时cTnI和BNP水平和入院24 h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作为基线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cTnI和BNP与预后关系,预后不良指标包括院内和出院30 d内死亡及APACHE评分≥20分。结果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的性别、年龄和原发病构成比、APACHE Ⅱ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中有47.92%(23/48)存在cTnI和(或)BNP水平升高,非脓毒症组中有28.84%(15/52)存在cTnI和(或) BNP水平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不良与cTnI、BNP增高有关。结论血清cTnI、BNP水平升高有助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003年~2009年近6年间湖北十堰地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十堰市太和医院2003~2009年间尿培养阳性患者中随机抽取1/3病例,对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8株病原菌中G-菌检出率大于G+菌;G-菌检出率显著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仍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致病菌;G+菌检出率下降(P<0.05).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增加(P<0.05);G+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最为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率显著增加(P<0.05),肠球菌属对头孢西丁耐药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 2003~2009年间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变迁,多种常用药物耐药性明显增加,临床医生需结合本地区菌群分布和耐药情况,以细菌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作为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与术后胆红素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入住太和医院的120例胆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组(G+组)和革兰氏阴性菌组(G-组),将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G+组及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两组与术后胆红素恢复无交互性作用。结论胆道感染患者术后胆红素恢复速度较慢,应注意加强对G-菌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对肝脏细胞有害的药物,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2)和(1,3)-β-D-葡聚糖(BG)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深部真菌感染11例(A组)、二重感染(G-杆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B组)、G-杆菌感染19例(C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D组).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血浆Ang-2、BG.结果 脓毒症各组血浆Ang-2均高于D组(P均≤0.05),而脓毒症各组间血浆An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脓毒症各组血浆BG均高于D组(P均≤0.05);A、B组血浆BG均高于C组(P均≤0.05),而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9、0.723,P均≤0.05),Ang-2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独立相关(β分别为0.468、0.626,P均≤0.05).除C组外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与BG呈正相关(r=0.371,P≤0.05);血浆BG与Ang-2独立相关(β=0.393,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BG水平升高,Ang-2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BG是影响真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1992年和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分类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的AP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按1992年和2012年AP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AP组)、重症组(SAP组)及轻度组(MAP1组)、中度组(MSAP组)、重度组(SAP1组).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结果 纳入的162例AP患者中,男115例,女47例,平均发病年龄(48.62 ±15.37)岁,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P =0.006),病因以胆源性、特发性及饱餐后为主,胆源性AP以女性为主(P<0.001).不同的性别、年龄段及病因的住院日、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P组及SAP组的性别、年龄、病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AP组的女性比例、发病年龄及胆源性比例均低于MAP1组及SAP1组.各组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随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且SAP1组>SAP组(P均<0.001).结论 2012年AP严重程度分类标准下,不同AP严重程度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较1992年分类标准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Multidrug-resistant (MD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cb) is a rapidly emerging pathogen in healthcare setting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ors of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MDR Acb.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documenting factors influenc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DR Acb in this tertiary hospital. This study is a prospective of the hospital epidemiology database. A total of 73 patients with 84 Acb isolates were obtained between August 2009 and October 2010 in this hospital.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30-day mortality rate was 39.7%. Of 84 Acb isolates, 50 (59%) were MDR, nine (11%) were pan-resistant, and 25 (30%) were non-MDR. The non-MDR isolate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factor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included previous surgeries, presence of comorbidity (renal disease), use of more than two devices,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in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therap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30-day mortality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included pneumonia, diabetes mellitus, renal disease, use of more than two devices, and in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therapy administered within two days of the onset of infection.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MDR Acb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were: age ≥ 60 years, pneumonia, diabetes mellitus, renal disease, use of more than two invasive procedures, and in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therapy. Vigilance is needed to prevent outbreaks of this opportunistic and deadly pathog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和2012年1-12月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03例,其中2010年98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2012年105例为治疗组,入院即时完成吞咽功能评估,随后进行饮食指导、吞咽训练等系统管理,观察两组间住院期间肺炎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改良Barthel生活指数(MBI)评分的改善值、住院时间、发病3个月病死率。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肺炎发生率37.8%,治疗组肺炎发生率8.6%,对照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χ2=23.62,P〈0.01)。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值、MBI评分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6.98,P=0.001;t=-12.30,P=0.001)。对照组较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t=24.50,P=0.001)。发病3个月随访,对照组病死率6.12%,治疗组病死率0.95%,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治疗组(χ2=8.57,P〈0.05)。结论 急性期吞咽障碍系统管理明显改善后循环脑梗死预后,减少住院期间肺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肾内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70例,分为两组:A组年龄≥60岁,48例,B组年龄〈60岁,2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年龄、平均腹透龄、文化程度、血浆白蛋白、札红蛋白、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合并其他脏器感染、合并心衰并发症的病例数;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死亡率、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老年组文化水平偏低(P〈0.01),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较低,腹透龄较B组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A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致病菌组成无差异,并发感染、心哀较多,死产病例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高,合并症多,致平均住院日延长,死产病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