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丽杰  于建武  刘伟  李树臣 《肝脏》2008,13(2):121-124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HLA—A2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频率,应用液闪计数仪检测其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随访24周,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频率为(9.6±3.0)%,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1.0±2.3)%(t=2.028,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CD4^+CD25^+ Treg细胞频率为(8.9±2.7)%,明显低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10.4±2.3)%(t=3.324,P〈0.01)。抗病毒治疗后CD4^+CD25^+ Treg细胞抑制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治疗后患者IFN-γ水平为(3959±577)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965±326)pg/ml(t=16.1,P〈0.01);获得SVR患者组IFN-γ(6824±568)pg/ml,明显高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2219±286)pg/ml(t=29.853,P〈0.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着HCV RNA水平的下降,CD4^+CD25^+Treg细胞频率降低,抑制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及其胞质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Th细胞(CD;CD4+)百分率无显著差异,Tc细胞(CD;CD;)明显升高(P〈0.05);Th1细胞(CD3^+CD4^+IFN-γ^+)百分率明显升高,Th2细胞(CD3^+CD4^+IL4^+)无显著性差异;Te1细胞(CD3^+CD8^+IFN-γ^+)百分率明显降低,T02细胞(CD3^+CD8^+IL4^+)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S患者外周血T细胞Th1/Th2、Tcl/Tc2亚群比例失衡,呈Th1、Tc2优势型。  相似文献   

3.
刘薇  王利华  孙守忠 《山东医药》2009,49(46):83-84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毒T细胞(Treg细胞)的频率,探讨Treg细胞在子宫肌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验组)和34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未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结果实验组CD4^+CD25^+T细胞频率为1.72%±0.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0.91%(P〈0.05);实验组CD4^+CD25^+Foxp3^+T细胞的频率为0.95%±0.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38%(P〈0.05)。结论Treg细胞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降低。Treg细胞在子宫腺肌病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对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用流式分析法检测抗-CD3/CD28刺激48 h 后 CD8+ T 淋巴细胞的穿孔素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健康人 CD8+ T 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癌患者 Treg 细胞,一组 CD8+ T 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另一组CD8+T 淋巴细胞与 Treg 细胞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抗-CD3/CD28刺激48 h 后两组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与健康人相近,分别为(10.74±3.96)%和(12.6±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8+ T 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和与肝癌患者 Treg 细胞共培养后,健康人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分别为(34.2±3.65)%和(20.43±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P <0.01)。结论肝癌患者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可使 CD8+ T 淋巴细胞穿孔素表达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人体内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5。结果试验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中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鲁杆菌感染后T细胞免疫主要表现为Th1功能增强,这可能对机体清除病原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3R)的表达及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哮喘小鼠模型,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源性CD4^+T细胞,培养24h后,检测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Th17细胞的阳性率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结果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分泌IL-17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O.01);小鼠脾脏CD4^+T细胞表面IL-23R的表达与Th17细胞的阳性率和IL-17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IL-23R在急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细胞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在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早期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移植后7、14、21、28d采取21例allo-HSCT受者外周血,加入佛波醇酯、伊能霉素、莫能霉素体外培养4h。3色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结果:发生aGVHD组Ⅰ型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aGVHD组。发生aGVHD时Th1、Tc1和CD4^+IL-2^+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发生前和治疗后。与轻度相比,中、重度aGVHD发生时Tc1、Tc2和CD8^+IL-2^+T细胞比例更加升高,Th2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移植早期CD3^+干扰素-γ(INF-γ)^+T细胞比例≥8%者aGVHD的发生率增加。移植后第7天Th1细胞比例〉5.5%者发生中、重度aGVHD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aGVHD腹泻者Th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GVHD腹泻者(P〈0.05)。结论:Th1和Tc1细胞比例在aGVHD发生时明显升高,因此移植早期动态检测T细胞亚群的Ⅰ型细胞比例有助于aGVHD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性T17(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叉头蛋白3(FoxP3)+T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百分率以及IL-17+FoxP3+T细胞占Treg细胞的百分率。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高于Ⅰ-Ⅲ期患者及正常对照(均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BMC中的Treg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并且IL-17+FoxP3+T细胞占Treg细胞的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Th17细胞以及II-17+FoxP3+T细胞数量增加,Th17以及IL.17+FoxP3+T细胞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远处转移过程.从而影响肿瘤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A)组,哮喘(B)组,地塞米松1(C)组、地塞米松2(D)组,地塞米松3(E)组。A组第1天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第15~21天每天给予生理盐水雾化。B、C、D、E组用卵蛋白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第1天,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抗原1ml(卵蛋白1mg+灭活百日咳杆菌9×10。个+氢氧化铝干粉100mg)混悬液,第15~21天给予1%的卵蛋白雾化30min,C、D、E组于雾化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g/kg、1mg/kg、2mg/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大鼠体内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使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后对其的影响。结果B组BALF、外周血、脾脏CD4^+CD25^+T细胞表达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是(42.21±5.62)%、(12.69±2.70)%、(11.15±1.05)%,A组结果分别是(18.76±5.85)%、(6.21±1.73)%、(7.85±2.13)%。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C组、D组、E组BALF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表达分别是(10.49±4.03)oA、(13.28±5.12)%、(7.51±5.39)%,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外周血中,C组(6.03±1.43)%、D组(4.88±0.95)%与A组(6.21±1.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49士0.62)%与C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中,c组(7.25±1.82)%、D组(8.63±3.18)%与A组(7.85±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3.38±1.37)%与C组、D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T细胞在哮喘大鼠体内有明显的优势表达,可能是哮喘发病的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可以抑制CD4^+CD25^+T细胞的表达。BALF内CD4^+CD25^+T细胞的变化与外周血和脾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监测外周血或脾脏CD4^+CD25^+T细胞变化可了解肺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免疫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正位  郑芳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0):709-711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D4+IL-17+T细胞)与Treg细胞(CD4^+CD25^+T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患者(UC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肝素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分别以PE-CD4与FTTC—CD25单抗,PE-CD4与FITC—IL-17的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TGF—β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升高,Treg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下降,Th17/Treg比值升高(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升高、TGF-β1降低,并且IL-17/TGF-β1比值升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h17/Treg细胞数量与免疫平衡状态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赵丽  马雄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9,14(4):230-232
最新研究发现了与Th1和Th2细胞亚群不同的新的活化CD4^+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两者在发育和功能上互补,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SLE患者(其中活动组18例)及22名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同时评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及检测血抗dsDNA水平,分析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对照组降低(P〈0.05),以活动组尤为明显,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同时显示血抗dsDNA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在活动期下降为明显,其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CD4^+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分泌细胞因子和功能将其分为Th1、Th2、调节性T(Treg)细胞三个亚群: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与体液免疫应答有关;Treg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耐受。Th17细胞为新发现的一种CD4^+细胞亚群,高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介导炎症性反应,可能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对其深入的研究可能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及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表达和CD4^+CD25^high Tregs水平。分别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溴甲酚绿法及速率法测定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或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CD4^+和CD8^+T细胞CD28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CD4^+CD25^high Tregs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P〈0.01)。CD4^+和CD8^+T细胞CD28表达在进展期明显低于稳定期(P均〈0.01),而CD4^+CD25^high Tregs在稳定期和进展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28表达、CD8^+T细胞C28表达均与其血清β2-MG水平呈负相关,而与Alb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1),CD4^+CD25^high Tregs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缺陷和CD4^+CD25^high Tregs扩增,并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食管癌患者免疫失效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7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7.57±3.99)%,肿瘤组织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8.97±2.3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全身及肿瘤局部均存在免疫异常,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治彬  王轶  刘雪平  于成功 《胃肠病学》2009,14(11):656-660
免疫调节异常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Freg)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可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目的:观察中药溃克灵对结肠炎模型大鼠CD4^+CD25^+Treg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BD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采用TNBS诱导结肠炎模型.结肠炎急性期和缓解期分批处死大鼠。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CD4^+T比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并行结肠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肠炎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学表现显著改善。结肠炎急性期.结肠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CF比例、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结肠炎模型组(P〈0.05)。结肠炎缓解期.结肠炎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T比例和结肠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肠炎急性期和缓解期各组血清TGF—B1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溃克灵对大鼠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调CD4^+CD25^+Treg、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范国权  史彤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9,14(12):726-729
背景: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可激活初始型T细胞,生成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DC具有特异性呈递肿瘤抗原的能力,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HepG2细胞抗原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的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后,加入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生成DC并将其分成HepG2细胞抗原负载组和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测定DC生成率和免疫表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DC生成率为60.2%±9.4%。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抗原负载组DC免疫表型CD1a^+/CD40^+、CD83^+/CD86^+、CD14^+/HLA-DR^+比例显著增高(57.6%±5.4%对33.2%±6.0%、32.5%±3.9%对26.0%±2.8%、38.1%±2.6%对29.1%±2.1%,P〈0.01);IFN-γ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CTL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43.3%±11.3%对13.9%±4.6%,P〈0.01)。结论:应用HepG2细胞抗原孵育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熟DC,DC可促进异基因淋巴细胞活化分泌IFN-γ,并产生特异性CTL细胞,杀伤肝癌HepG2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诱导痰液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变化,探讨T细胞及NKT细胞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例哮喘急性发作、21例哮喘缓解期及12名正常儿童的痰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儿童诱导痰液CD3、CD4、CD8、NKT(CD3-CD56^+)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CD4细胞百分比[(43.75±13.5)%]明显高于缓解期组[(37.04±7.1])%]和正常对照组[(33.57±7.54)%](P〈0.05),CD8细胞百分比[(21.10±6.10)%]明显低于缓解期组[(28.67±5.32)%]和正常对照组[(28.31±9.46)%](P〈0.05),CD4/CD8比值(2.14±0.94)高于缓解期组(1.33±0.35)和正常对照组(1.31±0.42)(P〈0.05),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CD4/CD8比值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559.P〈0.05)。缓解期组CD4/CD8比值与嗜酸粒细胞无相关性(r=0.898,P〉0.05)。急性发作组CD3 CD56。细胞百分比[(3.33±1.69)%]略高于缓解组[(3.09±1.23)%]及对照组[(2.94±0.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细胞百分比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气道内CD4细胞占优势,CD4/CD8细胞比例失衡,CD4细胞可能介导儿童哮喘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9.
易激灵2号方对大肠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易激灵2号方对大肠湿热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irritablebowelsyndrome,IB孓D)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74例大肠湿热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采用易激灵2号方,煎取200ml,早晚分服;西药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商品名:舒丽启能)0.1g/次,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商品名:美常安)0.5g/次,3次/d,口服;同时设立正常组24名,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分布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大肠湿热型IBS-D患者CD4^+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O.01),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O.05),CD4^+/CD8^+比值下降明显(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CD4^+。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O.01,P〈0.05),但中药组升高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O.05),CD4^+/CD8^+比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治疗后CD8^+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抑肝扶脾清热利湿立法的易激灵2号方很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变化,达到消除或减轻IBS-D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是一种以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其自身抗体的产生呈T细胞依赖性。SLE自身耐受的破坏主要表现为T细胞免疫失调、B细胞高反应性和细胞因子产生异常。近来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Treg缺陷可引起SLE等多种自身免疫病。Treg是一类具有主动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群,根据产生和表型不同分为不同亚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天然CD4^+CD25^+调节性T细胞(naturally occurring 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nTreg),该类细胞数量或功能缺陷将影响自身免疫环境的稳定。此外,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nduced regulatory T cells,iTreg)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包括Ⅰ型调节性T细胞(type 1 regulatory T cells,Tr1)和辅助性T细胞3(T helper cells 3,Th3)等。本文将对Treg的产生、分类、特性及其在SLE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