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本市的血小板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依靠献血者主动预约及电话招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血小板的临床需求。因此,本站于2010年10月开始在街头献血屋放置一台血小板采集机,进行机采血小板志愿者的招募与采集,扩充了成分献血队伍,有力地保障了血小板的临床应急需求,缓解了站内采集的压力,同时也方便了献血者就近捐献成分血。现结合实际,谈谈对街头献血屋动员和招募首次机采血小板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3.
献血反应是由于献血者的生理和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随着全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工作也因其在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者招募等方面,呈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较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献血者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献血组不合格1 160例,不合格率为3.70%;对照组不合格17例,不合格率为1.6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血液检验结果比较显示,首次献血组中不合格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7.67%、12.59%、8.79%、31.38%、9.57%,而在互助组中分别为29.41%、17.65%、5.88%、35.30%、11.76%,且两组ALT阳性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合格献血者性别、年龄、工种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液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输血前的筛查和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接受治疗时频繁的体外循环和反复穿刺,透析器、管道的复用,经常输血和接触血液制品以及其它医源性因素,而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严重影响了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和生活质量,加强这组特殊  相似文献   

6.
7.
血液传播性肝炎的医院内感染及其消毒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8.
血液传播肝炎的医院内感染及其消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1998—2017年玉溪市乙类经血传播疾病[采供血机构检测项目(AIDS/HIV、乙肝、丙肝和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采供血提供应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乙类血液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17年玉溪市乙类血液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29 252例、死亡267人,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累计发病数的31. 14%、累计死亡数的70. 26%;乙类血液传染病发病率2014年达到最高132. 56/10万,1998年最低21. 6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在(0. 05—1. 47)/10万;法定献血18—55岁年龄段累计发病率大于1 000/10万以上; 2003—2017年献血者检测梅毒、抗-HCV、HBs Ag、HIV阳性率分别为0. 49%、0. 33%、0. 31%、0. 22%,总阳性率1. 35%(1 350/10万),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比对发现乙肝2人、梅毒2人,占总阳性率的1. 84%。结论依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血液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合高水平检验技术,加强宣传教育、献血者健康征询和献血前筛查,是确保采供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口腔科血液传播性疾病因子隐蔽性感染因素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共有艾滋病毒(HIV)携带和发病人数约6 900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和发病人数约3亿.中国约有12亿人携带HBV,约有100万HIV病毒携带及发病者,其中大部分并不知晓自己已被感染.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20包传染病患者术后器械包(1 54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器械表面喷洒泡沫型保湿剂代替常规清洗的初处理步骤;对照组则直接省略初处理步骤。结果 经清洗消毒机感染器械清洗程序(p6)循环后,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可有效分解干涸血污,是适用于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初处理提高了此类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处理方法。方法将20包传染病患者术后器械包(1 54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器械表面喷洒泡沫型保湿剂代替常规清洗的初处理步骤;对照组则直接省略初处理步骤。结果经清洗消毒机感染器械清洗程序(p6)循环后,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可有效分解干涸血污,是适用于血液传播传染病患者术后复用耐高温器械的初处理提高了此类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东姣 《临床医学》2002,22(6):33-33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和发育缺陷的重要原因。胎儿宫内感染CMV后,可出现流产和死胎,出生后为先天性CMV感染,表现为多器官受累,主要是网状内皮系统和神经系统受损,其次是视力和听力受损。我站通过对育龄妇女孕前CMV检测,筛选出活动性感染者,推迟怀孕时间,并积极治疗;筛选出易感染者,加强孕后监护,孕妇首次感染CMV,可发生严重的宫内感染及胎儿畸形,建议终止妊娠,防止生理性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是一种经血液传播的严重传染病,自从1981年美国医生宣布发现第一例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以来,这种致死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到1998年止,已有12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艾滋病病例.近年来我国HIV感染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并有着从高危人群向一般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血液是HIV传播的3大途径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HIV感染者中经血浆途径感染者仅占5%-10%,而在我国因采血浆及输注血液制品而感染HIV者分别为9.7%和1.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血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对照组758例,采用一般护理;试验组815例,采用心理护理。统计两组献血反应的例数。结果试验组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37%(3/815),对照组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1.58%(12/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疾病的病原体都是经血液传播,而采血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每天要与各种类型的献血人群及其血液打交道。自《献血法》颁布和实施后,为了缩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英格兰HCV回顾调查开始于1995年。研究设计和方法 从英国各血液中心采集数据,以得到英格兰HCV回顾调查结果及形成一个回顾调查研究组。确定的受血者数量、进行了检测的数量和发现感染HCV的数量进行汇总处理。数据反映  相似文献   

19.
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方法对某医院161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1%的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结论护士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卫生部新近公布了一系列血液技术规程和标准[1~3],对血液技术要求做了较大调整和改进,其中以血液检测要求的变化尤为明显。现将对有关血液可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检测一些新要求的习得与血站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血液可经输血传播感染标志物2次检测要求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