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慢性病伴发的抑郁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西安地区部分年龄大于60岁的慢性病住院患者和病情稳定的社区老年人群,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已确诊的各种慢性病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75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为40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28%。女性、文盲、重体力劳动者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上者、脑力劳动者(P〈0.05),而不同年龄组之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与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慢性胃肠疾病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胃肠疾病者(P〈0.05),其余各类疾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主要与慢性胃肠疾病相关,提示应该加强该类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关怀,以预防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肺功能的影响,为加强营养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7—9月在我院住院的确诊肺结核患者95例,分别接受了身体质量指数(BMI)和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调查和肺功能评估。按BMI值分为A组(BMI≤18.5)和B组(BMI〉18.5),按ALB值分为I组(ALB≤35)和Ⅱ组(ALB〉35),分别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将BMI、ALB与各项肺功能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按BMI和ALB判断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BMI与FVC%、FEVI%呈显著正相关,(r=0.303,0.321,P〈0.01),ALB与FVC%、MMF%、MVV%等呈显著正相关,(r=0.271,0.269,0.251,P值分别〈0.01、0.01、0.05)。结论肺结核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关系密切,营养不良可影响肺的通气功能,提高营养水平将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冠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eGFR,比较不同MDRD-eGFR组在临床生化指标、狭窄冠状动脉支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积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及总体人群中,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肌酐均呈正相关性(P〈0.05)。MDRD-eGFR〈60mL·mm-1·(1.73m2)-1 组狭窄冠脉支数多于60~89mL·min-1·(1.73m2)-1组及≥90mL·min。-1·(1.73m2)-1组,Gemini积分也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因素后,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之间均呈负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51和-0.02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DRD—eGFR为发生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人群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为发生多支冠脉病变(≥3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对开胸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患者4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0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02和P(A—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与吗啡镇痛用于开胸术后患者可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慧  朱宁  王镇山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15-8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液指标、肺功能、Gensini评分的差异性,探讨cOPD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肺功能检查,将6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1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26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ApoA—I、ApoB,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空腹血糖、肺功能(FEV1%pred、FEV1/FVC比值)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Gensini评分。按COPD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6例、中度16例、重度以上4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液指标及FEV1%pred的差异性;分析Gensini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及与FEV1%pred、血液指标、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对Gensini评分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d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pred显著降低(P〈0.05),Gensini评分明显升高(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COPD组,Gensini评分与白细胞计数(r=0.438,P〈0.05)及单核细胞计数(r=0.421,P〈0.05)呈正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FEV1%pred呈负相关性(r=0.668,P〈0.05)。多元回归分析仅FEV1%pred与Gensini评分具有独立相关性,(Y=83.535—0.675×FEV1%pred)。结论COPD患者的气流受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与COPD的炎症反应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期不同级别COPD患者血清中氧化/抗氧化因子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功能主要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检测各患者肺功能与血清中反应性氧核素(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观测各组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FEV1、FVC、FEV1/FVC、SOD、ROS、TNF.d、IL-8、GM—CSF水平在不同组别中存在差异(P〈0.05),ROS、TNF-a、IL-8、GM—CSF水平与FEV1,FVC、FEV1/FVC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P〈0.05),SOD与其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COPD细胞炎症因子的持续升高及氧化加重可能是引起稳定期COPD肺组织慢性损伤、功能降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膳食不平衡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知识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存在特殊性。目的探讨一组高校教师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血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28例信阳师范学院教师(高校教师人群)的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脂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862例当地的市直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群(普通人群)作比较。结果高校教师人群收缩压[(125.2±18.4)VS(121.8±15.9)mmHg]和脉压[(48.5±13.9)VS(44.8±11.2)mmHg]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0.2%比6.4%)和高血压(21.5%比15.6%)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P〈0.05);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24.5%比28.9%)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值则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1)。高校教师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5),而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1)。结论高校教师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普通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其高血压防治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α-防御素1-3(HNP1—3)含量、中性粒细胞比例(N%)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以探讨HNP1—3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AECOPD患者42例(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11例、中度组13例、重度组18例)治疗前后及20例急性支气管炎痊愈者(对照组)的诱导痰,分别进行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用ELISA方法检测诱导痰中HNP1—3的含量;测定各观察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分析HNP1—3含量与N%、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诱导痰中HNP1-3水平、N%、PaCO2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EV,%pred、FEV,/FVC、PaO2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患者诱导痰中HNP1—3含量分别与N%呈显著正相关(r=0.887~0.973,P值均〈0.01),与FEV,Yoopred、FEV,/FVC、Pa02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721~0.973,P值均〈0.01)。经治疗一周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FEV,Voopred、FEV1/FVC、PaO2明显增高,诱导痰中HNP1—3含量、N%明显降低。结论HNPl—3参与了COPD炎症的过程,此过程与中性粒细胞有关。痰中HNPl3含量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40例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利拉鲁肽组(n=20),22例为对照,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指标和DLCO(一氧化碳肺弥散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VC、FVC、FEVl、TLC、MVV)和DLCO明显下降(P〈0.05)。12周后胰岛素组肺通气功能指标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弥散功能指标DLCO明显增加(P〈0.05)。利拉鲁肽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弥散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胰岛素组(P值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肺功能明显降低,与胰岛素比较,利拉鲁肽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17的变化,及与anti-Hp—IgG、肺功能FEV,%pre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GOI,D指南选取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2.74±4.27)岁]临床确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1.97±3.16)岁]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anti—HpIgG、IL-6、IL-17的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COPD组血清anti—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2),且患者肺功能FEV,%pred与anti—Hp—IgG水平呈负相关(r=-0.662,P〈O.001);COPD组血清IL6、IL-17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l,P=0.036),且IL-17水平与anti—HP—IgG水平呈正相关(r-0.67l,P〈0.001)而与FEV。%pred呈负相关(r=-0.615,P〈O.001)。结论Hp感染促进了COPD的进展,可能与炎性介质IL-17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健康人D-二聚体随增龄升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健康成人随增龄的变化。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北京15个社区筛选出健康人群305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D—D。结果横断面分析显示老年组(≥65岁)D-D较青年组(〈65岁)升高(P〈0.01)。LogD—D与年龄呈正相关(r=0.446,P〈0.01)。10岁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岁以下LogD—D保持稳定,65岁后LogD—D随年龄增加升高(P〈0.01)。LogD-D没有性别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纤维蛋白原和舒张压是D—D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健康人65岁后血浆D-D随年龄增加而升高,D-D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2DM患者的肺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诊断为T2DM的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检测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进行对照研究,并以肺功能各项指标与FP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HbA1c、BMI和糖尿病病程等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T2DM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T2DM组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出气量为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50)、用力呼出气量为2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2DM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弥散指数(DLCO/VA)、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低于对照组(P〈0.01)。(3)TLC、FVC、FEV1、MMEF50与FPG、2hPG、FC-P、2hC-P、HbA1c、BMI、ISI、病程无明显相关;但DL(如、DLCO/VA、MMEF25与FPG、2hPG、FC-P、2hC-P、HbA1c、BMI、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ISI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T2DM患者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减退和弥散功能异常。(2)FPG、2hPG、FC-P、2hC-P、HbA1c、BMI、病程、ISI与T2DM小气道损害和肺弥散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DM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DM组总肺活置(TL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LC、FVC、FEV1、FEF50、FEF75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紊(FINS)、餐后2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及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FEF25、DLCO与FPG、FINS、ISI及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FPG、FINS、ISI及微血管并发症等可能是影响其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血压和血脂水平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广西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其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56例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Apo)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25例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黑衣壮族人群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P〈0.001);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ApoB水平则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0.001),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患病率也显著低于汉族人群(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Apo A1/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01)。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TC呈显著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汉族人群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病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及铁蛋白(Ferr)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和住院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血清hs—CRP、白蛋白、铁蛋白水平将其分别为两组(hs—CRP≥10mg/L、hs-CRP〈10mg/L;Alb≥35g/L、Alb〈35g/L;Ferr≥150μg/L、Ferr〈150μg/L),测定并比较两组间患者肺功能差异。结果通过测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峰流量(PEF)来检测肺功能,数据以FVC%,FEV1%,和PEF%呈现,CRP≥10μg/ml的患者相比CRP正常患者年龄更大;FEV1%,FVC%和PEF%水平更低(P=0.005,P=0.001,P=0.015)。铁蛋白≥150仙g/L和铁蛋白正常患者相比,FEV1%(P=0.035)、FVC%(P=0.019)和PEF%(P=0.021)三项也均有显著差异,白蛋白和肺功能检测指标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铁蛋白水平增高可能与肺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活动感染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近期感染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群(365例)和CAD(急性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79例和隐匿型CAD111例)人群血清HCMV—IgM抗体,并通过检测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将CAD人群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比较两组HCMV—IgM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在231例病人血清标本中,HCMV—IgM抗体阳性95例(41.1%);在对照组中,365例健康查体者HCMV—IgM抗体阳性84例(23.0%)。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22.08,P〈0.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24例(58.5%)同心绞痛组31例(39.2%)和隐匿型CAD组40例(36%)相比,HCMV—IgM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4.04,P〈0.05和6.21,P〈0.025)。CK—MB阳性组43例(51.2%)和CK—MB阴性组55例(37.4%)相比,HCMV—IgM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4.15,P〈0.05)。结论:CAD人群有较高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急性CAD人群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要显著高于慢性C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静息心率增加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32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BUA)和尿微量白蛋白(MAU)。按RHR分为RHR1组(≤69次/min)、RHR2组(70-79次/min)和RHR3组(≥80次/min)。结果高血压患者TG(r=0.152,P〈0.05)、TC(r=0.152,P〈0.05)、LDL—C(r=0.230,P〈0.05)、FPG(r=0.201,P〈0.05)、hs—CRP(r=0.410,P〈0.001)、BUA(r=0.390,P〈0.05)、MAU(r=0.122,P〈0.01)随RHR的增加而增加(P〈0.05,P〈0.01);HDL—C随RHR的增加而减少(r=-0.510,P〈0.05)。结论1级高血压患者TG、TC、LDL—C、HDL—C、FPG、hs—CRP、BUA、MAU与RHR相关。RHR增加是1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临床指标与气道炎症标志物对预示COPD病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与缓解期,部分临床指标(FEV1%、SRGQ、吸烟指数、血气)及气道炎症标记物(CRP、IL-6)的变化与相关性,探讨这些终点指标对证实急性发作和预测急性发作严重性的价值。方法分析COPD急性发作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和肺功能、血气及血与痰CRP、痰IL-6、细菌谱的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间SGRQ评分、痰量及血和/或痰CRP、IL-6增加,肺功能下降;FEV1%与SGRQ、吸烟指数、血、痰CRP及痰IL-6浓度高度负相关(P〈0.05或0.01);而血、痰CRP及痰IL-6浓度分别与吸烟指数、每日痰量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血CRP与痰CRP、IL-6及痰CRP与IL-6分别正相关(P〈0.01)。两组痰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重度组百分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结论SGRQ、吸烟指数、血CRP及痰炎症指标(CRP、IL-6)结合痰量变化可有效地证实COPD急性发作或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19.
COPD急发期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萍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65-1567
目的分析COPD患者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及其与肺功能、氧合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将47名COPD急性期患者分为A、B组(A组22名FEV1%〉50%,B组25名FEV1%〈50%),C组为血氧正常的对照组。测量三组及COPD组治疗后血尿酸,血肌酐,肺功能FEV1%值、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前,COPD的A、B组血尿酸/肌酐值高于对照组(P〈0.01),而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B、C三组间FEV1值及氧合指数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A组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B组变化不明显(P〉0.05)。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肺功能FEV1%明显改善(P〈0.05),B组改善不明显(P〉0.05)。二者间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A、B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1)。COPD患者UA/Crea值与FEV1值及氧合指数无明显相关(分别r=0.096及r=0.137,P〉0.05)。但治疗前后UA/Crea值变化与FEV1变化呈明显负相关(r=0.258,P〈0.05)。结论COPD急发期患者血清UA/Crea水平是增高的,随病情缓解而下降,其变化与肺功能相关,而与血氧合不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炎症指标;血清FKN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hs—CRP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hs-CRP、ALT、TG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均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KN水平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RP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KN与BMI具有显著相关性(β=0.32,P〈0.01,R2=0.40);血清hs—CRP与BMI独立相关(β=0.30,P〈0.01,R2=0.37)。结论单纯血糖控制达标不能完全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