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IKAP(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无痛肠镜检查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7月在梅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24例无痛肠镜检查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领取随机数字,编号为1~112的病人列入对照组,113~224的病人列入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质量、不良反应、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质量合格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且观察组波士顿肠道评价量表(BBPS)总均分为(7.55±1.16)分,高于对照组的(6.68±1.38)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09±4.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0±8.05)分(P<0.001)。结论:基于IKAP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肠道准备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380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380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渥太华肠道评分标准(OB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护理后结肠息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结肠息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用药依从性和肠道准备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提供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肠道准备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1—9月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肠镜联合检查患者18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方法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结合集束化护理策略干预,比较两组的肠道准备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镜检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中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检查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肠镜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运用于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能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提高肠道准备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5):2172-217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采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行静脉采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50例。其中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取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静脉采血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患者肠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本科健康体检中行肠镜检查的老年人104例,按肠道准备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传统方法常规肠道准备(对照组),另一组按改良后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比较两组肠道准备的成功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加大甘露醇及水的量、降低饮水温度、加快饮水速度,以及适当的运动,可缩短老年人肠道准备的时间,提高肠道的清洁度和成功率,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58-1560
探讨围产期妇女出现乳头凹陷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在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随机选取104例乳头凹陷的初产妇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两组均采用常规纠正护理干预,而研究组52例则同时配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研究组纠正效果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乳头凹陷的围产期妇女,不仅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纠正措施,而且还要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针对便秘患者的加强型肠道准备方案并探讨其对肠道清洁度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肠道准备方案,干预组给予加强型的肠道准备方案,观察两组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受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肠道准备的耐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给予便秘患者实施加强型的肠道准备方案,能够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极大改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  相似文献   

9.
侯庆  张丽  于林琳 《当代护士》2017,(11):139-141
目的探索个体化护理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6年7~10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内镜中心预约结肠镜检查的12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1例)与常规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体化护理。检查时分别对右半结肠、中段结肠、左半结肠、总液体量的肠道准备效果进行渥太华量表评分,得出渥太华量表综合评分。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比较,观察组清洁质量高于常规组,左半结肠、中段结肠、右半结肠、总液体量、综合评分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总不良反应、乏力及腹痛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与腹胀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可提高肠道准备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朱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16-717,719
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措施。方法将4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干预组(210例),对照组按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DVT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Research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have a right to drop out of a study without specifying any reason for this. However, leaving a trial may be contradictory to their own general interests in medical research since drop outs may lead to biased conclusions and loss of valuable medical information. We suggest in this paper that self-binding “Ulysses contracts” that are non-exploitative and based on autonomous decisions by research subjects as well as by investigating doctors should be implemented with stopping rules adjusted to the nee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In attempt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ts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investigators have proposed numerou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 We compared with six different sets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SP. Among of them, the NINDS-SPSP criteria are a most prominent diagnostic standard. But in the clinical area, the NINDS-SPSP criteria have some weak point. We plan to make up this point for using the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