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化学毒物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和主要化学毒物种类,采用新加坡有害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包板、装外壳、封盖、极组焊接、极组串联和端子焊接等岗位的铅尘、铅烟为高风险水平,加酸、清洗、封胶等岗位的硫酸、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属于低风险水平。 结论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在目前的工作条件下,所存在的化学毒物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需重点关注产生铅尘、铅烟危害的工作岗位,应根据不同风险水平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新加坡有害化学品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选择绍兴市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按照新加坡职业风险评估方法开展职业风险评估。结果 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铅尘、铅烟和硫酸。铅烟、铅尘危害等级为3级;硫酸危害等级为5级。企业1灌酸以及外化成岗位硫酸的暴露等级(ER)均为4级;企业2铸球、焊接以及穿壁热封岗位铅烟、和膏岗位铅尘的ER均为5级;企业3涂板、和膏、分板以及包片岗位铅尘、焊接以及穿壁热封岗位铅烟的ER均为5级;以上岗位的风险等级均为重度。结论新加坡职业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风险评估;应针对风险水平高的作业场所采取改进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危害半定量风险评估法(以下简称"半定量法")评估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风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半定量法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球磨、铸板等8个关键岗位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以实际职业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验证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该铅酸蓄电池企业铸板和焊接岗位的铅烟水平(均值分别为0.038、0.063 mg/m3),以及磨片和分刷片岗位的铅尘水平(均值分别为0.118、0.085 mg/m3)均超过其职业接触限值;焊接岗位铅烟、磨片和分刷片岗位铅尘的风险等级均为4,存在高风险,现场检测结果与半定量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半定量法适用于铅酸蓄电池企业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选取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应用两种风险评估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ICMM健康风险评估法评估涂板、称片、包装以及焊接等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岗位导致铅中毒为不可容忍风险,其他岗位化学毒物风险较低;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评估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导致铅中毒的岗位中,极高风险的有称片工、焊接工,高风险的有铸板工、涂板工、包片工和包装工,其他岗位化学毒物风险较低。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评价结果也有部分不同,在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高风险岗位上有较强的一致性;ICMM健康风险评估法在评价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时更有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为铅酸蓄电池企业更好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作业岗位铅烟/尘、硫酸浓度及铅接触作业工人血铅,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健康危害化学物控制要素法(COSHH Essentials)、综合指数法对铅酸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比较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以血铅异常率为参照,选择评估结果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结果当有害因素浓度在1/2限值~限值之间时,和膏与加酸岗位,3种方法评估结果完全一致,均为中等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高于限值时,铸板、磨片、分刷片与焊接岗位COSHH Essentials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当有害因素浓度低于1/2限值时,球磨与涂板岗位评估结果不一致,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与血铅异常率的中等风险相对应。结论综合指数法适用于有害因素任意现场检测浓度情况下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运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整改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系统地识别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评价暴露可能性决定其危害级别,并按危害程度依次处理。[结果]该企业化学有害危害因素为铅尘、铅烟、硫酸。检测结果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值分别为铅尘0.025~0.030mg/m3、铅烟0.019~0.035mg/m3、硫酸0.260mg/m3,其危害等级都为5级;暴露等级铅尘作业为3级,铅烟组装岗位为3级,铅烟分片岗位为2级,硫酸化成岗位为3级。[结论]该蓄电池企业各作业岗位风险等级为重度、中度风险。应根据岗位作业风险分级情况,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和控制上全面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某铅冶炼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方法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对某铅冶炼企业工人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该企业底吹炉工段岗位工人接触的铅、镉职业健康损害风险指数R为4~5,为职业健康损害高风险到极高风险岗位,鼓风炉工段岗位工人接触铅、砷、镉、电解工段岗位工人接触铅、砷职业健康损害风险指数R为4,为职业健康损害高风险岗位;其他工段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健康损害风险指数为2~3,为职业健康损害低风险到中等风险岗位。结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能评估出该铅冶炼企业职业健康风险,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针对铅冶炼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岗位应采取工艺改进、加强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深圳市某街道25家电镀企业职业危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掌握该街道电镀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减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发生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 采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综合指数评估法,于2021年8—11月对深圳市某街道25家电镀企业开展职业危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结果 本次评估的25家电镀企业,5家企业平均风险等级为3(中等风险),20家企业平均风险等级为4(高风险)。按照岗位统计分析,电镀、酸洗、除油岗位为重点岗位;按照危害因素分析,硫酸、盐酸、镍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使用率最高;按照风险等级分析,高风险点和极高风险点占比超过70%;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平均风险等级分析,氰化氢、三氯乙烯平均风险等级超过4。结论 电镀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为化学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等职业病高发行业,职业病防控措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行业整体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某蓄电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探讨该方法的适用性,为企业采取合适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ICMM风险评估技术中定性评估矩阵和定量评估模型两种方法,对某蓄电池企业关键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比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结果  矩阵法评估结果:极板打磨、分板、极板入壳、铸板、极板焊接等岗位接触铅所致铅中毒的健康风险为中等风险,分板、极板入壳、铸板等岗位接触噪声所致听力损失或噪声聋的健康风险为高风险,其他岗位健康风险水平为低风险或非常低风险。定量评估模型评估结果:和膏、分板打磨、极板打磨、分板、极板入壳、铸板、极板焊接等岗位接触铅所致铅中毒的健康风险为不可容忍风险,涂板、极板打磨、分板、极板入壳、铸板等岗位接触噪声所致听力损失或噪声聋的健康风险为不可容忍风险;其他岗位健康风险水平为可容忍的风险。
  结论  铅和噪声是蓄电池企业健康风险水平最高的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改进生产工艺、调整原有防护设施和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来降低职业健康风险。矩阵法和定量法评估结果各有偏倚,矩阵法风险评估结果所得危害等级比定量法的低。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来综合考虑岗位健康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和评估技术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采用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方法,运用到宜昌市某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的重点危害因素和关键岗位,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与作业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企业10个关键岗位职业健康风险指数最低为2.82,最高为3.91,除加氢反应器外操工接触苯和硫胺结晶巡检工接触氨评估结果均为高风险外,其它8个岗位接触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均为中等风险。萃取塔外操工和配制釜外操工作业危害分级指数分别为7.50和10.56,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作业危害分级方法的评估结果有较大差异。结论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以用于己内酰胺生产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应用该模型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价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顾永生  姜荣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39-1441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为职业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铅酸蓄电池厂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接触情况以及控制措施。结果某铅酸蓄电池厂有多个环节可产生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铅烟、铅尘、硫酸和噪声等,经对危害因素的检测和整改,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仍应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硫酸、氢氧化钾、高温和噪声,部分岗位铅浓度超标。结论蓄电池生产过程铅危害严重,企业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及健康教育,改善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新型电池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工作场所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等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镰、盐酸、氯、氨、硫酸、二氧化氮、其他粉尘(总尘)、噪声和高温,合格率均为100.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各岗位配备了适当的防护设施。结论新型电池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适当的防护设施配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公司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性有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采取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铅尘、铅烟、硫酸、石墨尘、煤尘、锰尘、噪声等。经检测粉尘浓度范围在0.6~10.7 mg/m^3,分片区石墨尘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超标。化学毒物铅烟浓度范围在0.004~11.629mg/m^3,铅尘浓度范围在0.004~13.637 mg/m^3,所有测点的TWA均超标。硫酸浓度范围在〈0.14~2.20 mg/m^3,化成区水洗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超标。噪声检测铅粉车间熔炉区噪声超标,最大值达到97.9 dB(A)。80%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根据检测结果确认,粉尘的关键控制点是分片作业。化学毒物的关键控制点是合膏、化成、固化、包装、焊接、铸条作业。物理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是铅粉机打磨时的噪声。结论该企业铅尘、铅烟TWA浓度均不同程度地超过职业卫生限值,属职业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必须进行整改。应增加生产厂房,改善设备布局空间,有效运行防尘防毒设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某铜冶炼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42-2744
目的了解某铜冶炼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17个检测点、噪声选择16个检测点、工频电场选择3个检测点。结果粉尘、铜烟、铅烟、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77.8%,铜烟合格率为83.33%,砷合格率为80.0%,二氧化硫合格率为50.0%,硫酸雾合格率为60.0%,铅烟、镉、氧化锌、硫化氢、噪声强度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职业卫生检测,即可以评价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也可以估计在此作业环境下劳动的劳动者的接触水平。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卫生检测,并对其危害因素及其现状进行分析。连续采样测定三天,每日上、下午各测一次,每次在同一点采取样品三个。结果:粉尘检测2个点次,达标率100%;毒物铅16个点次,超标达53.4%。硫酸7个点次,达标率100%。噪声检测20个点次,合格率70%。结论: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铅的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应加强整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电镀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该企业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和检查表分析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对该企业存在的铬及其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物、硫酸及三氧化硫、氧化锌、氯化氢及盐酸、氢氧化钠、工频电场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其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达到了行动水平。结论该企业生产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危害情况基本符合要求,但需加强对职业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健康体检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性风险评估法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适用性、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各种危害因素,得出风险等级,判定拟采取的防护设施是否能满足防护要求。结果原料上料、粉碎及输料过程、成品粉碎、包装过程采取2级风险控制对策;炭化炉炭化过程和秸秆燃烧过程采取3级风险控制对策;化验作业中使用氢氧化钠、硫酸、盐酸时分别采取1、1、3级风险控制对策。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将风险评估法运用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是完全可行的,该方法弥补了类比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