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14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14种标准化变应原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并将患者按年龄分组,比较其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1408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粉尘螨78.20%(1101/1408)、屋尘螨74.01%(1042/1408)、艾蒿56.61%(797/1408);儿童组中常见变应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x2检验,P<0.05).结论 尘螨是沈阳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最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草花粉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电子数据库,纳入诊断为草花粉诱导的AR患者,并接受淋巴结内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包括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次要结局包括不良事件、生活质量、血清特异性IgE、血清特异性IgG4、皮肤点刺试验和鼻腔激发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269名受试者,所有研究都包括草花粉过敏原,其中5项研究还包括草和/或桦树花粉过敏原。除1项研究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外,其余均为4周。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ILIT组显著改善视觉模拟量表(P<0.05),而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杜松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表现出中度异质性(I2=60%)。每4周注射1次过敏原是改善症状和药物联合评分的最佳间隔时间,而加强注射或增加剂量是否能改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结论 Meta分析显示,ILIT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增加注射剂量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ILIT对草花粉诱导的AR视觉模拟量表有显著改善,仍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试验来标准化治疗方案。ILIT可能在未来的AR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冲击免疫治疗和常规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差异及AR冲击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病例募集时间定为1年,根据个体本身意愿将87例AR患者分为冲击组(52例)和常规组(35例)分别进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除观察治疗期间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外,还观察治疗前(W0)、治疗第2周(W2)、第5周(W5)、第17周(W17)的外周血如白三烯(L-B4)等指标,并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冲击组52例中49例完成了既定的治疗研究,余3例脱落;常规组35例中32例完成了既定的治疗研究,余3例脱落。2组患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相似。2组外周血LT-B4均平稳下降。结论:通过药物预先处理后的国人AR,冲击免疫治疗与常规免疫治疗的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屋尘螨过敏的102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SIT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SIT;对症治疗组(ST组):仅对症治疗。评价疗效指标包括:鼻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反应指数、血清特异性IgE(s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AR发展成哮喘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结果:SIT组经3年治疗后,患者血清Eos计数、皮肤反应指数、症状及药物评分均较ST组明显降低(均P〈0.01);SIT后slgE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T组无AR患者发展为哮喘,2.1%出现新的致敏原;ST组17.4%的患者发展为哮喘,32.6%出现新的致敏原。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坚持长期SIT对螨致敏的AR安全有效,同时能减少新的过敏发生,阻止AR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8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890例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对13种吸入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对吸入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上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屋尘螨(91.24%)、粉尘螨(86.58%)、热带螨(51.98%);其次是狗毛(15.96%),并且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性别组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上海地区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为脱敏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北京地区55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样本中81例4~18岁的患者设为儿童组,401例19~60岁的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前8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4。6%)、屋尘螨(64.3%)、花(28.7%)、杂草(26.5%)、藜(13。7%)、树Ⅱ(13.5%)、大豚草(12.5%)及树Ⅰ(12.5%)。儿童组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尘螨、夏秋花粉及杂草花粉是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以65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的4~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13种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测定致敏变应原。结果 65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中451例(69.4%)符合条件的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测试有阳性反应。单种变应原阳性37例,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414例;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其中43例有哮喘病史。451例阳性病例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为390例(86.5%);其次是粉尘螨346例(76.7%)。血清IgE检测中阳性率达到83.3%,其中4~7岁组患儿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率达90.8%,血清IgE检测为87.3%,而且主要要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全蛋和牛奶的比例显著增加,8~14岁患儿分别为69.6%和78.1%。结论变应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屋尘螨、粉尘螨是深圳宝安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变应原,应作为该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淮安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及分布,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变应原提取液点刺对452例临床拟诊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检测过敏原,分析各种过敏原的致敏阳性率,以及致敏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结果452例患者中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阳性率为83.18%,吸入组过敏原检出率前两位分别是屋尘螨和粉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淮安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变应原为尘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致病变应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变应原对泉州地区1236例拟诊为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病情轻重程度的患者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SPT阳性率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66.7%)、粉尘螨(65.5%)、蟑螂(32.8%)、海蟹(18.2%)、海虾(16.8%)。未成年组中SPT阳性率与成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SPT阳性率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和哮喘史的患者阳性率与无家族史和哮喘史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蟑螂、海蟹、海虾是泉州地区AR的主要变应原,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SPT阳性率有所不同,有家族史、哮喘史的患者阳性率比无家族史、哮喘史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皮试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三种吸入性变应原制剂的皮试结果.方法 20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先后行粗制过敏原皮内试验,阿罗格、安脱达两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别观察皮肤反应.结果 粗制过敏原皮试45例:螨阳性34例(75.6%),野苋菜24例(53.3%),蜜蜂22例(48.9%),蟑螂20例(44.4%),秋冬花粉18例(40.0%).阿罗格变应原点刺87例:粉尘螨阳性70例(80.5%),屋尘螨65例(74.7%),动物毛20例(23.0%),松8例(9.2%),杉8例(9.2%).安脱达变应原点刺75例:粉尘螨64例(85.3%),屋尘螨55例(73.3%),热带螨55例(73.3%),德国小蠊30例(40.0%),狗毛21例(28.0%),猫毛9例(12.0%).螨的阳性率经卡方检验,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常见过敏原为尘螨.粗制过敏原、阿罗格变应原、安脱达变应原具有较高的尘螨阳性率,均可作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方法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常见气传变应原,评估该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 纳入苏皖地区AR患者101例,其中男53例,女48例;4~68岁,平均(38.5±14.8)岁.均同时进行10种气传变应原SPT和sIgE检测,包括6种常年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治疗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57例尘螨过敏的患儿,按变应原种类分为尘螨过敏组92例[患儿只对屋尘螨或(和)粉尘螨过敏]和多种变应原过敏组65例(患儿同时对尘螨和其他变应原过敏)。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1年。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例患儿完成1年SLIT,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尘螨过敏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42±1.60)分和(3.55±1.57)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分别为(11.54±1.55)分和(3.23±1.56)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3、27.76,均P<0.01);但两组之间症状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尘螨过敏组为(7.94±2.24)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为(8.32±2.18)分,P>0.05。同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尘螨过敏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62±0.44)分和(0.56±0.37)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分别为(1.63±0.43)分和(0.50±0.40)分,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01、13.49,均P<0.01);但两组之间药物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尘螨过敏组为(1.03±0.58)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为(1.13±0.61)分,P>0.05。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可以明显改善对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减少对症药物应用,其疗效与治疗单纯尘螨(不合并其他过敏原)过敏的患儿相当。因此,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可以用于治疗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后,通过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3例中途退出(治疗未满1年),其余62例经过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结束时显效25例(40.32%),有效18例(29.03%),无效19例(30.65%),总有效率69.35%。其中25例治疗满1年,显效7例(28%),有效7例(28%),无效11例(44%),有效率56%;2 1例满2年,显效1 0例(4 7.6 2%),有效5例(2 3.8 1%),无效6例(2 8.5 7%),有效率7 1.4 3%;1 6例满3年,显效8例(5 0%),有效6例(3 7.5%),无效2例(1 2.5%),有效率8 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变应原明确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鼻息肉(nasal polyps,NP)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ntrochoanal polyps,ACP)变应原检测结果的差异,以了解两种类型的鼻息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否存在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NP患者及19例ACP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的检测资料。结果42例NP患者在44种变应原中至少出现1次变应原阳性的比例为47.6%(20例),而19例ACP患者中该比例为31.6%(6例);所有受试者对包括白色念珠菌、交链孢霉菌、松、咖喱、水果、肉类在内的等17种变应原均未出现过敏现象,而其他27种变应原在所有61例受试者中则至少出现了1次阳性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秩和检验对此27种变应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CP患者SPT试验的阴性率明显高于N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5.0445,P〈0.05)。结论NP与ACP在变态反应学方面存在差异,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患儿过敏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136例,随机分为2组,SIT组(66例):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3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对照组(70例),仅对症治疗。评价疗效指标包括: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皮肤点刺试验、肺功能、血清特异性IgE(slgE)和出现新的致敏原的比例。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SIT局部和(或)全身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SIT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肺功能指标、屋尘螨皮肤点刺指数与ST组比较明显改善(均P〈0.01)。SIT组无新致敏原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标准化屋尘螨SIT儿童过敏性哮喘安全、有效,可以减低屋尘螨皮肤敏感性,防止出现新的致敏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