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6h以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rt-PA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h内应用(125~15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评分平均减少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黎玉梅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89-159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1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康复护理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康复护理组中总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3.3%(x2=12.960,P=0.0003〈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4.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月 《现代保健》2010,(18):29-30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另5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68.6%,对照组为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静脉溶栓治疗组48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根据据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溶拴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的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优化溶栓护理流程联合超早期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诊疗质量积累经验。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16例。综合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综合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预后为I级、II级高于常规护理组,III级、IV级、V级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既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同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质量反馈理论的静脉溶栓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2020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8)。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溶栓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反馈理论的静脉溶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及72 h,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质量反馈理论的静脉溶栓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提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任建军 《现代保健》2008,(36):156-157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脑梗死治疗。方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对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输液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88例均为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的常规组和接受输液泵静脉溶栓治疗的输液泵组,每组各44例患者。结果:输液泵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神经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输液泵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与质量,而且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3-01/09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20例患者行静脉滴注溶栓剂治疗,给予全程观察护理,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溶栓治疗后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减轻,1例并发胃肠道出血。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是目前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程度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士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溶栓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入选病人116例,分为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组(57人)和联合超声治疗组(59人),治疗36天。结果联合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基本治愈18.6%,显效40.7%,进步37.3%,无效3.4%,总有效率96.6%,与单纯溶栓治疗组比较,疗效明显(P<0.01)。结论超声波辅助溶栓治疗脑梗塞,可以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波辅助溶栓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总共入选病人116例,分为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组(57人)和联合超声治疗组(59人),治疗36天。结果联合超声波治疗脑梗塞,基本治愈18.6%,显效40.7%,进步37.3%,无效3.4%,总有效率96.6%,与单纯溶栓治疗组比较,疗效明显(P〈0.01)。结论超声波辅助溶栓治疗脑梗塞,可以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观察组(57例,发生出血转化)和对照组(143例,未发生出血转化)。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尿蛋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基础疾病、心房颤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出血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及护理对策。方法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72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日,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牟洪英 《现代保健》2010,(11):95-9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浅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用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积分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上肢P〈0.05,下肢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期间的低血压或低心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MD和HA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化的AMI围溶栓期用药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血管再通率。结果对照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12例,再梗死10例;观察组护理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2例,再梗死6例,观察组严重心理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39例,占78%;观察组血管再通14例,占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静脉溶栓治疗时实施针对溶栓的特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