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二次鼻内镜下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提高鼻出血的一次性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鼻出血经过二次鼻内镜探查及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鼻内镜下再次寻找出血点,并用带吸引的高频双极电凝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分析首次鼻内镜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23例患者中15例患者二次鼻内镜检查发现明确出血点,经电凝止血后治愈;8例患者仍未发现出血点,予以电凝可疑部位同时行预防性填塞后治愈。结论 熟练掌握鼻出血的出血部位,鼻内镜下反复仔细检查,电凝止血处理出血部位,必要时辅以微填塞,可避免二次鼻内镜检查,进一步提高鼻出血一次性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重症鼻出血4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重症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8例重症鼻出血患者使用鼻内窥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使用自制的套有一次性输液器的金属吸引器管,用前端金属头接触出血点,边吸血边用电刀触碰吸引器后端金属部分,以达电凝止血效果.结果48例中,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一次成功46例,回病房后再次出血,又行二次止血成功2例.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能明确各鼻道及鼻顶等隐蔽部位的出血,有效止血;减少患者因鼻腔填塞紧、时间长引起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电凝切割器电凝蝶腭动脉治疗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应用电凝切割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8月入院的严重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的电凝治疗。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完全暴露蝶腭动脉并予以电凝,1例未能暴露蝶腭动脉,而行蝶腭动脉区域电凝。所有患者均有效控制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应用单极电凝吸引器凝闭蝶腭动脉是治疗严重鼻出血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住院鼻出血患者的常见病因、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37例住院鼻出血患者,统计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7例住院鼻出血患者中,男176例,女61例, 14~86岁(平均55岁),单侧出血232例,双侧出血5例。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部47例,下鼻道42例,嗅裂区31例等。102例予以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填塞,68例治愈,34例改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34例予以膨胀海绵或明胶海绵填塞,40例治愈,94例改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例未填塞,予以降压止血药物后治愈。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共128例,治愈122例。结论 住院鼻出血患者以老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最有效治疗方法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局部填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输血器、吸引器联合电刀在鼻内镜手术中止血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324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术野3~5级患者,采用输血器、吸引器联合电刀实施电凝止血.结果 324例术中均寻到出血点,止血彻底,5例术后拔出鼻腔填基物时出现鼻腔出血,用1%肾上腺素纱条收缩压迫鼻腔黏膜后血止.结论 采用输血器、吸引器联合电刀鼻内镜术中止血具有简便灵活、止血彻底、术野清晰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方法.方法 对41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电凝止血.结果 一次手术治愈380例(91.57%),两次手术治愈28例(6.75%),三次手术治愈5例(1.20%),四次手术治愈2例(0.48%).出血部位不能确定者4例经明胶海绵局部填塞后未再出血.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以下鼻道穹窿部、鼻中隔嗅区及中鼻道最为常见,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为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住院的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共429例,经鼻腔填塞止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等多种治疗措施结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结果经单次单一治疗措施成功止血病例332例(77.4%),经2次及2次以上或结合2种及2种以上治疗措施后成功止血97例(22.6%)。其中经鼻腔填塞成功止血80例,经鼻内镜下电凝成功止血262例,经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止血89例。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仍是治疗鼻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止血迅速,效果肯定,复发率低,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鼻内镜下应用吸凝器治疗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的经验体会。方法 应用鼻内镜和吸凝器定位并电凝出血点,结合藻酸钙纱条局部填塞治疗29例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次治愈,术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用吸凝器在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不但快速、有效,而且安全、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急诊收治住院的成人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共429例,经鼻腔填塞止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等多种治疗措施结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结果  经单次单一治疗措施成功止血病例332例(77.4%),经2次及2次以上或结合2种及2种以上治疗措施后成功止血97例(22.6%)。其中经鼻腔填塞成功止血80例,经鼻内镜下电凝成功止血262例,经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止血89例。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仍是治疗鼻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止血迅速,效果肯定,复发率低,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引导下认真寻找67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出血点,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其中60例在鼻腔黏膜局部麻醉下进行,7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彭氏电刀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12月因难治性鼻出血住院并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出血的患者120例,均采用鼻内镜监视下彭氏电刀电凝止血,结合明胶海绵局部微填塞,术后随诊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一次性治愈80例,二次治愈16例,6例因鼻中隔重度偏曲,经行鼻中隔成形术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检查能准确查找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鼻内镜辅助下彭氏电刀电凝治疗鼻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尤其适用于有全身疾病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鼻道后穹窿部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例下鼻道后穹窿部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反复、频发、动脉性出血,出血位置隐蔽,常规行前后鼻孔填塞后仍反复间断出血,所有患者均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腔探查及电凝止血术。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中探及出血点位于下鼻道后穹隆部,通过电凝止血术一次止血成功,随访1~3个月均未复发。结论临床中反复顽固性鼻出血、前后鼻孔填塞无效时,需考虑下鼻道后穹隆部出血,鼻内镜下单极电凝止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环形电凝头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利特尔区鼻出血的患者62例,应用自制环形电凝头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56例有效,6例有复发性出血,3例重复治疗一次后有效,3例无效后接受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5.16%。结论应用自制环形电凝头治疗利特尔区鼻出血,简单易行,效果确切,费用低廉,符合感控要求,适合基层医院门诊使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行蝶腭动脉结扎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后端出血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蝶腭动脉结扎术的产生及发展、解剖学基础、手术操作过程、适应证、有效性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深入理解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实践的意义。蝶腭动脉结扎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其理论支持充分,解剖标志相对固定,临床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双极射频联合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疗效及优越性,探讨治疗鼻腔深部出血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6月利用鼻内镜下双极射频联合鼻腔微型填塞治疗出血部位明确的鼻腔深部出血79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9例鼻腔深部出血,一次性治愈76例,术后患者痛苦小,随访1个月未再次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双极射频联合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腔深部出血,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止血可靠、患者术后痛苦少,是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the cases of two women with Rendu-Osler-Weber disease and severe epistaxis. After several procedures failed (electrocoagulation, vascular clamping, dermoplasty, embolization), submucosal infiltration of a sclerosa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new product etoxysclerol. Epistaxis remained under control after two years of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7.
The technique and indications of an endonasal endoscopic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posterior epistaxis are presented. Three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in 1999. The posterior vascularisation of the nose is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surgical anatomy. Endoscopic endonasal ligation of posterior nasal arterial vascularisation is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 choices in posterior epistaxis. The technique is save and efficient. Since it is also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t has become our first choic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posterior epistaxis.  相似文献   

18.
We describe our experience with endoscopic ligation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osterior epistaxis in 2 patients with coagulopath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had failed in both cases. The key elements of this procedure a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ranches of the sphenopalatine artery via an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wo titanium clips under direct vision. This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 in both patients, and we recommend it in selected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