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为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2家民营、2家港澳台及2家外资企业随机抽取180名技术行政岗位工作人员和670名产线员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4.49%,其中技术行政岗位员工知晓率为65.03%,产线员工知晓率为51.66%。大型企业员工知晓率高于中型企业,港澳台、外资企业知晓率要高于民营企业。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知晓率较低,性传播及其他传染病知晓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企业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宣教工作,提高务工人员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降低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山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型肝炎相关防治的认知和行为,为针对性地制定有效防治乙肝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择城区及乡镇各1个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0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了调查,其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8.6%,高于江苏省同人群平均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其中“日常生活工作接触会传播 HBV”的答对率最低,为58.3%,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知晓率较高;外来务工人员乙肝危险行为相对较多,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健康行为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获得乙肝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栏、电视、网络和书籍。结论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仍未能正确、全面地掌握乙肝的防治知识,应采用外来务工人员更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浦区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状况与需求。方法采用分层随机调查,抽取上海市青浦区外来务工人员1001人,采用面对面询问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同,外来务工人员需求的健康知识居前三位的是传染病防治知识(85.5%)、生理卫生知识(69.2%)和慢性非传染病知识(68.5%);在众多的健康教育资料获得途径中,排前三位的是电视节目(87.5%)、卫生科普报刊书籍(66.4%)和广播电台卫生节目(51.2%)。结论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有待加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差异,对不同行业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周娓  龚静 《中国健康教育》2012,(11):953-95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取现场集中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为58.2%,艾滋病“四免”政策全部知晓率仅为43.7%;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91.7%的人认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有必要,对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式认可度为53.5%;愿意参加的健康服务中免费健康体检居首位,达85.8%,其次为健康教育活动,达58.8%,对社区医生提供的健康服务认可度为64.5%。结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需求较大,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结合有关健康服务活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化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采用授课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知识并非空白,但广度和和深度均不够;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知晓率,但不能过于乐观。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提高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效果,是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抽取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2009年UNGASS指标知晓率为60.9%,单项知识中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性生活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8.9%,安全套使用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后,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有所提高,但正确态度、安全性行为比例仍不高,今后需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戎志东  谢贝闰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3):210-211,217
目的了解本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知识需求现状,探索制作适合不同人群的相关资料及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地户籍农村居民400名、本地户籍城市社区居民200名及外来务工人员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5%的外来务工人员及91.2%的本地居民需要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电视是当前不同人群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占75.0%。40.1%的农村居民从广播获得相关知识。42.3%外来务工人员靠人际传播获得相关知识。分别有22.0%、19.4%和13.1%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从健康教育机构获取健康知识。结论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量大;电视仍然是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3种人群从健康教育机构获得健康知识的比例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健康教育机构传播健康知识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乙肝、结核、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现状,评价手机短信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开展手机短信干预及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手机短信干预教育,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干预前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8%,干预后69.3%,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提高18.5%;干预前健康行为持有率为47.9%,干预后为65.3%,平均提高17.4%,但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仅为17.1%。结论手机短信干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006人,逐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一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5.3%、22.0%、8.8%,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受到文化程度以及是否在务工地接受宣传教育的影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接受率、正确自我保护态度持有率分别为18.2%和63.9%。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较低,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班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86名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知识了解较好,知晓率在70.1%~93.6%之间,平均为84.3%;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差,知晓率在47.9%~72.5%之间,平均为60.8%.对性病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8.0%,对性病可通过被污染的床上用品、马桶、浴巾等物品间接传播的知晓率为44.5%;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36.3%~60.0%之间,其中对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仅为36.3%;对甲肝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25.1%;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在19.1%~81.7%之间,平均为59.2%;对肺结核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7.5%,对"咳嗽、咳痰超过2周以上应怀疑肺结核"的知晓率仅为19.1%.结论 高校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需求较大.应该尽快加强重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防治知识以及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上.  相似文献   

11.
郭秀伟  周丽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05-2708
目的了解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几家大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406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9.06%)的一个群体,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了解不高,对艾滋病是性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51.06%;对艾滋病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70%以上,而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与感染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正确回答率仅为13.55%;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有87.78%的人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传播;对非婚性行为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6.41%;对AIDS/HIV有歧视、偏见的占少数,仅有2.31%的认为不应得到任何帮助和支持;未有人检出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非传播途径存在较多误解,今后,应采取多种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探索现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孕妇101人、制衣厂外来务工人员女性119人、外来务工人员男性74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45人。外来男工、女工、孕妇、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6.00%、62.64%、79.17%、70.00%。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以广播和电视、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宣传材料为主,分别为71.68%和62.24%、45.13%;72.97%的外来男工和86.67%的娱乐场所人员对艾滋病有进一步了解的需求。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艾滋病知识有较强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企业、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1124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被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1)。85%被调查人员对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但要取得长远效果需要建立长期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兴县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预防行为,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对长兴县中小学生、本地常住居民和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7省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的务工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水平和防治行为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 246名对象,其中中小学生398人,本地常住居民436人,外来务工人员412人。小学生、中学生、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8.62%、47.25%、52.06%和21.27%,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人群(包括本地居民和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外来务工人员(P0.01);预防行为意愿率分别为69.05%、71.65%、70.93%和61.89%,小学生与中学生、中小学生与本地居民行为意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人群与外来务工人员行为意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兴县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需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现状及相关知信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现状,评价其知信行水平,找出该人群的健康隐患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策略。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92名15岁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宁波市健康教育所自行设计。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且流出地集中,基本生活条件较差。知识得分的中位数为45.0分,不合格率为69.3%,优秀率仅为5.7%。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只有7.3%,艾滋病的3个主要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46.4%。外来人员的吸烟率为23.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3%。6.8%的人经常喝生水,血压测量率和体检率都较低。结论外来务工人员预防和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较差,整体卫生意识淡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应制定有利于健康的相关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现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两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区内15个乡镇4个街道分别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确定调查点并完成8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卫生防病知识总晓知率为70.79%,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65.90%,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基本医疗保健知识、传染病与地方病知识、安全与急救知识、慢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68%、69.79%、72.69%、75.48%和65.29%,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为44.67%。结论通州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应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工作,达到提高其知识和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寿光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寿光市两处大型劳动市场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男性为73.38%,女性为59.28%;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1.84%,是所有问题中知晓率最低的;高中以上正确率为97.05%,初中为89.46%,小学及以下为50.55%。结论要采用新闻、报刊与专题报道等外来务工人员乐意接受的宣传方式,继续加强对他们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金华市某高中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金华市区某高中,再按年级分层抽取该高中7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与诊治行为。结果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2份,回收有效率为97.43%。干预前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22%,干预后提高至63.87%(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低的有"肺结核国家减免政策""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和"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26.98%、33.43%和34.75%,干预后分别提高至52.93%、58.13%和62.61%(均P0.01)。干预前学生卫生与诊治行为正确率为50.05%,干预后提高至73.22%(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卫生及诊治行为正确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一氧化碳中毒认知的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深圳7个区中随机抽取本市急救中心急救知识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513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具有一定的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但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对中毒症状知晓率较片面;现场急救措施、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是42.2%和33.7%。大多人有意愿接受急救知识的培训。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对一氧化碳中毒知识掌握不全面,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江苏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居民在狂犬病防治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与误区,为开展狂犬病防治及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在3个狂犬病监测点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有效调查887名居民.结果:江苏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6.47%.其中,狂犬病危害及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8.21%,暴露后正确处理知识知晓率为55.21%;只有51.07%的人了解狂犬病病死率几乎为100%;仅6.54%的人知晓孕妇被咬伤后的正确处理.狂犬病相关知识需求率为74.07%.结论:江苏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相关知识需求率高,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远远没有满足群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