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估咽反射在指导昏迷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作用。方法根据拔管前是否实施咽反射检查将108位患者分为咽反射检查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带气管导管时间、住ICU时间、肺炎发生率以及再插管或气管切开率。结果试验组带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4±3.0)d和(7.3±3.1)d(P〈0.05),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7.2±3.6)d和(9.2±3.7)d(P〈0.05),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5.1%和57.7%(P〈0.05),再插管和气管切开率分别为21.6%和46.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咽反射可作为预测昏迷患者能否拔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软腭前移术(PA)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别行单纯H-UPPP(对照组,39例)或H-UPPP联合PA(观察组,47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上气道结构指标CT测量值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80.9%(38/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4%(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AHI降低值分别为(40.5±14.6)次/h和(16.7±12.0)次/h,硬腭长度减小值分别为(5.5±3.2)mm和(1.6±0.2)mm,硬腭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3.6±2.3)mm和(-1.6±3.4)mm,腭咽前后径增加值分别为(1.6±1.2) mm和(-1.2±1.8)mm,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舌咽区气道最小左右径增加值为(13.2±3.1)mm,显著大于观察组的(4.9±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PPP联合PA较单纯行H-UPPP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对AHI的降低作用更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更有效扩大腭咽区气道的前后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利咽喷雾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 BDS 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8:32:1),检测波长250nm。结果甘草酸进样量在0.5900—4.130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0.61%(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视性好,可用于利咽喷雾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以睡眠时呼吸道塌陷阻塞而引起严重打鼾甚至呼吸暂停(中止10s以上)为特征的症候群^[1]。临床上常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S,但常因并存多种全身疾病和不同程度的气道狭窄或阻塞被临床麻醉医师高度重视。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对15例OSAS患者成功实施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舌后坠引起气道阻塞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开放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苏醒期发生舌根后坠的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放置口咽通气管,B组放置鼻咽通气管,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开放气道后,患者的通气效果、作吐、躁动及置管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通气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作吐及躁动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口咽、鼻咽通气管均能有效改善通气。口咽通气管适合短时间放置,鼻咽通气管适合高龄、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OSA)或合并有轻度躁动等需要较长时间放置通气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吉姆(GM)鼻声反射仪对120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气道阻力(NAR)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腔容积(NPV)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鼻声反射可以作为该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低氧血症改善的客观标准。方法对68例对照组及60例观察组术前、术后15~20d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红蛋白与最低血氧饱和度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5677,P〈0.01)。结论血红蛋白可作为评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低氧血症及术后血氧饱和度改善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 aryngoplast,upp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etve sleep apnea syndrome,0SAS)的疗效,探讨0SA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0SAS病人进行了改良的UPPP治疗,进行了全过程的观测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后出现1例暂时性的腭咽关闭不全,1例短时间的呼吸障碍,3例上呼吸道阻塞;术后当晚所有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基本痊愈11例,无效0例,6月后显效8例,无效3例。结论改良的UPPP为治疗0SAS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具体的手术适应证有待研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悬雍垂腭咽成行术(UPP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非手术组患者30例,均进行非手术性综合治疗;手术组患者30例,均进行悬雍垂腭咽成行术治疗,对比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3.33%)、低氧血症发生率(10.00)、患者满意度(96.67%)、用药治疗时间(10.50±4.50)d、鼻咽返流率(3.33%)、咽部干燥异物感(30.00%)、开放性鼻音率(6.67%)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越于非手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和治疗用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用悬雍垂腭咽成行术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及降低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保护在心外科围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采用常规血液保护进行手术的30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将采用改进血液保护进行手术的30例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红细胞比容情况、输血情况及胸腔引流量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人均输血量(0.89±1.12)U及人均胸腔引流量(303±85)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人均输血量(1.07±1.68)U及人均胸腔引流量(571±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红细胞比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外科围手术期中使用改进血液保护,可减少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量,降低术后胸腔引流量,提高红细胞比容,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汤青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95-1296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前应用抗生素组(观察组)及术后应用抗生素组(对照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4 mL,对照组为159.2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6.2%,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90.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最高体温>38℃者4例、对照组术后最高体温>38℃者7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者2例,对照组术后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者9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例数分别为1例和1例,对照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例数分别为5例和3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有1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各有优缺点,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2月入住该院的82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麻醉,对照组41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段BP、HR、SPO2、RR变化、镇静效果评分、麻醉至胎儿出生时间间隔(ID)、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切皮时及胎儿分娩时平均动脉压(MAP)、HR、RR均较术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闭腹膜时两组患者SP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切皮时、胎儿分娩时的镇静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后至产儿娩出时间间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观察在计划性剖宫产中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被诊断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足月妊娠”的5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诊断相同的未采用临床路径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实施临床路径模式,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的计划性剖宫产诊疗流程模式.结果 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孕妇的总满意率为96.00%,而对照组孕妇的总满意率为8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治疗费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药费与床位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划性剖宫产实施临床路径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起到了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医疗行为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否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及其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择IPF且符合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诊断的患者43例(观察组),选择同期确诊的单纯IPF未合并肺气肿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肺功能、血氧分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成分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吸烟指数为(29±17)包年,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 15)包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为(4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7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LF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为IPF合并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肺气肿不影响IP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侧植骨融合(post lateral lumbar-fusion,PLF)和后方椎间融合(post lun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间椎滑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1例腰椎滑脱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行PLIF治疗,对照组行PL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JOA评分、手术时间以及失血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腰椎滑落,PLF与PLIF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PLF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的优点,而PLIF治疗方式内固定失败率低、融合率高,疗效更为明显。临床治疗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施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施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甲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鼻甲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为97.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味辨证施治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按就诊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时间为断脐后,对照组则为胎盘娩出后.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24h内出血量、手术时间、胎盘自娩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503.5±320.8) ml比(672.1 ±409.6) ml],胎盘自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73%(59/74)比54.05%(40/74)],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 15) min比(55±1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0.01);两组术后24h内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行剖宫产术时,于断脐后即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入宫体可提高胎盘自娩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