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并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季度患儿粪便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某院2016年收治的19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8例,阳性率为14.14%;检出肠道腺病毒检出阳性13例,阳性率为6.57%,无合并感染患儿,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患儿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临床上应及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粪便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就诊的2951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患儿的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529例,感染率17.93%;腺病毒检出107例,感染率3.6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55例,感染率1.86%;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1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最高,阳性率34.7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6月,阳性率分别为22.32%、20.43%(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分别为6.36%、4.20%(P0.001),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6~12)月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0~12)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泻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3 488例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3 488例标本中单纯轮状病毒阳性766例(21.96%);单纯腺病毒阳性213例(6.1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秋、冬季是轮状病毒好发季节,腺病毒感染呈四季散发。腺病毒在3岁年龄组中构成比为9.39%,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双重病毒感染37例,阳性检出率为1.06%。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本院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双重病毒感染机率较小,及时检测为临床采取正确治疗和隔离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绍兴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常见病原体,为防制病毒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4—2018年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描述性分析5岁以下腹泻儿童病毒阳性情况。结果共送检粪便样本1 077份,检出病毒阳性402份,阳性率为37.33%;二重感染41份,阳性率为3.81%;未发现三重感染。轮状病毒阳性218份,阳性率为20.24%;诺如病毒阳性155份,阳性率为14.39%,均为GⅡ型;肠道腺病毒阳性70份,阳性率为6.50%。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阳性率均以1岁最高,分别为32.57%、23.43%和8.00%。不同年龄腹泻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腺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率在1月最高,为50.79%;诺如病毒阳性率在11月最高,为32.67%;肠道腺病毒全年均处于低发流行趋势。结论绍兴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病毒阳性率为37.33%,好发于1岁儿童,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不同病原体的流行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丽水市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37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373例腹泻标本中有98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9.1%,其中6个月~1岁及1岁~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5.9%。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2017年5月34 594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 V)抗原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V阳性率为20.40%,Ad V阳性率为4.37%,2种病毒共同感染阳性率为0.93%。男、女患儿RV阳性率分别为20.48%、20.25%;Ad V阳性率分别为4.45%、4.24%。6个月~2岁患儿是RV和Ad V的高发年龄段。患儿感染RV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是高发季节,其次是春季和秋季,但2016年秋季RV阳性率为4.89%,远低于2014年(20.68%)和2015年的水平(22.19%)。Ad V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个季节均低于7%。结论轮状病毒作为山东省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应重点加强监测,腺病毒感染在儿童腹泻中的致病作用同样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腹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3-1764
[目的]进一步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和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30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308份标本A组轮状病毒阳性151例,阳性率49.0%。10月、11月、12月、1月份为RV腹泻发病高峰期。6个月~24个月年龄组RV阳性检出率最高。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是婴幼儿RV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免疫胶体金法快速、简便、经济,对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2-2016年天津地区住院腹泻儿童的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进行星状病毒(AstV)抗原检测。结果 11 746份粪便标本中,阳性例数为1 430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2.17%,三种病毒中RV阳性检出率最高(9.46%),其次为AdV(1.83%)、AstV(0.97%);男女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598);各月龄组均能检测到腹泻病毒,其中12~23月龄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20.02%);RV在12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11月份,8月份最低;AstV在1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全年低流行散发;AdV在6月份阳性检出率最高,5~8月呈现一个小高峰。结论 RV是2012-2016年天津地区住院腹泻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AstV和AdV的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不容忽视。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近红外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及实时荧光PCR法在A群轮状病毒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和商品化胶体金及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检测112份腹泻儿童粪便样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为77.68%;其次为近红外免疫层析法,阳性率为66.96%;胶体金法阳性率最低,为61.61%。与实时荧光PCR法相比,近红外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为83.91%、特异度为92.00%;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为73.56%,特异度为80.00%。在25份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为阴性样本中,近红外免疫层析法检测出2份阳性,两者符合率为85.71%。结论近红外免疫层析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的灵敏度高于胶体金法,略低于实时荧光PCR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486例,阳性率为18.1%,单纯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14.1%,单纯腺病毒阳性75例,阳性率2.8%,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1.2%;6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份及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腺病毒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月阳性率均5.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兴县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方法收集长兴县2013年感染性腹泻疫情数据及同期县人民医院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RV)、腺病毒(Eads)及常见病原菌。结果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发病率为4.76%,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P0.05);以≤1岁为主,发病高峰季节为秋冬季;哨点医院报告以RV感染为主,阳性率22.20%,高峰月份RV阳性率高于其余月份(P0.05),3岁RV阳性率高于3~5岁组(P0.05)。结论 3岁以下婴幼儿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RV感染是长兴县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的病毒病原,偶有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泉州儿童A群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对2011年来医院就诊的1 121例腹泻婴幼儿进行R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了1 121例腹泻患者,RV阳性450例,阳性率为40.14%;RV感染的主要对象为6个月~3岁的幼儿,占46.80%;发病高峰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感染率出现在12月份,为58.14%。结论:RV是泉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高发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4年0~6岁腹泻儿童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腹泻儿童粪便中的肠道病毒四项(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并对RV阳性标本进行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结果 2 488例腹泻患儿中,RV阳性921例,RV阳性率37.02%。男女童R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不同年龄组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1岁~组阳性率(44.50%)高于1岁组的28.18%和3~6岁组的19.39%(P=0.000)。1月、11月和12月RV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08%、53.05%和57.94%。对RV阳性标本进行粪便常规镜检和粪便隐血试验,其中隐血199例(21.61%),少量白细胞77例(8.36%),白细胞并隐血阳性57例(6.19%)。结论本次调查的杭州市0~6岁的腹泻儿童,病原体主要为轮状病毒。11月、12月和1月份为轮状病毒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AdV的基因亚型,进行Ad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5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上述标本进行AdV检测,并对AdV阳性标本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31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dV阳性12例,总阳性率为3.81%,低于RV检出率26.35%,AdV和RV混合感染3例。AdV阳性标本中肠道腺病毒(EAdV,F组)Ad41占2.54%(8/315),其次是非肠道腺病毒(NEAdV)占1.27%(4/315),分别为Ad1、Ad3、Ad5、Ad7、Ad31型。12份阳性标本测序结果提示该地区AdV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3%~99%。结论:乌鲁木齐地区AdV感染呈全年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主要的流行株为Ad41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标本病毒学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胶体金方法检测婴幼儿秋季腹泻大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星状病毒。【结果】105份大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86例,腺病毒阳性77份,星状病毒阳性4份,轮状病毒及腺病毒均阳性56份,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均阳性2例,腺病毒及星状病毒阳性2例。【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且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东莞地区儿童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腹泻儿童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1 599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V.[结果]1599份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阳性标本782份,阳性率48.9%.阳性标本主要来自6月龄~2岁儿童;:男女比例为2.1:1;发病的高峰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结论]RV是东莞地区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6月龄~2岁是RV腹泻的高发人群,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811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利用胶体金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1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645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22.95%;6月~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65%;本地区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2月。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婴幼儿病人轮状病毒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海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 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14244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4244例粪便标本中4199例检测到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47%.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小儿人群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2岁儿童(占发病率的54.73%).11月至次年2月间为HRV感染流行高峰.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6个月至2岁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20例腹泻儿童轮状病毒、腺病毒感染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差异,为预防儿童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对620例儿童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依据患者的年龄季节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腺病毒感染的儿童腹泻发病率存在季节差异,但无性别差异。轮状病毒感染率在1~5岁组与≤1岁和5~8岁组间存在年龄差异,而腺病毒感染的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是秋冬季,腺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是夏秋季;轮状病毒在2~5岁组的儿童中高发,腺病毒感染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