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分析麻疹的流行时间特征并进行麻疹流行趋势的预测。方法:根据浙江省某市1990~2006年麻疹的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对2007~2009年的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并对2009年以后的资料进行了外推预测。结果:浙江省某市1990~2006年麻疹流行时间预测数学模型为:^T((1k))=102.7205e0.1109(k-1)-98.7205,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度合格(C=0.42,p≈0.80)。利用该模型对2007~2009年该市的麻疹发病时间进行验证,2008年为麻疹流行年,其余年份为麻疹的低发年,与资料相符,并对2009年以后资料进行外推预测,预测麻疹的下次流行在2011年。结论:灰色系统模型对麻疹的流行时间预测效果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为麻疹的防控工作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根据。  相似文献   

2.
林华胜  张薇  陈和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727-1729
目的:探讨雷州市2006年1~6月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当地的麻疹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雷州市2006年上半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麻疹报告在上半年上升至117例,发病率为7.80/10万,死亡1例。麻疹流行以散发与暴发并存,麻疹暴发疫情有5起,共发病23例,占19.66%。高发季节为3~6月,发病最多为0~5岁组。无麻疹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2.65%。结论:疫情上升与适龄人群免疫接种率偏低,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疫情发现晚,针对性措施采取不及时等有关。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控制麻疹局部暴发,以及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禹州市2007年1~2月份发生了麻疹暴发流行.为探讨麻疹疫情的流行因素和规律,以便今后做好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现对禹州市2007年1-2月份发生的283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商丘市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找出流行规律,做好疫情预测工作,为制定全市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200r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浩 《淮海医药》2003,21(5):357-359
目的 探讨影响麻疹监测系统 ( MSS)质量的因素 ,以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与控制工作。方法 依据蚌埠市 1998年~ 2 0 0 2年 MSS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 NNDRS)的资料 ,对资料进行指标化分析。结果  1998年~ 2 0 0 2年 MSS的质量呈提高趋势。MSS的灵敏度、合格标本采集率、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处在中等水平。疑似病例的调查率、MSS和 NNDRS报告病例的一致性较高 ;麻疹监测专业人员对爆发疫情的重视程度高于散发病例。结论 多因素影响 MSS质量 :主要是专业人员的责任心、患者的配合程度、爆发疫情的数量和规模大小等 ;提出目前麻疹监测的重点是增强责任疫情报告人的法定快速报病意识 ,提高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格标本采集率 ,并及时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13年我地区麻疹的流行情况,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麻疹的消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疾控中心报告的364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8年~2013年期间我区共报道364例麻疹患者,其中2~18岁患者有182例,占总人数的50%,其中2~18岁学龄儿童占43.9%,成年人患者占总数的一半;由居住地来看,市区居民116例,占31.9%,郊区以及城乡结合部患者248例,占68.1%;全部病例中接种麻疹疫苗的有104例,占28.6%,未接种麻疹疫苗患者260例,占71.4%;按职业分布来看,学生和外来务工者占多数。结论麻疹的发病年龄趋于成年化,为麻疹的进一步控制和预防应完善麻疹检测系统,大力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健全麻疹专案系统以及突发疫情所应对的机制,提高麻疹流行时的调查应对能力,及时处理麻疹疫情,为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7.
查漏补种麻疹疫苗有效控制预防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政府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年全国消灭麻疹.我省规定在2010年提前消除麻疹。2006年我市年初以来,麻疹散发病例不断发生,与此同时,我省麻疹疫情较去年大幅上升.周边省份的麻疹疫情也明显上升。我市麻疹病例分布以周岁以下和7~15岁居多,以上人群为麻疹疫情控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山西省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策略,现对山西省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1.2病例分类: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下发的《中国麻疹监测方案》中规定的麻疹定义,为病例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
曹万钧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49-149
目的:分析了解冠县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冠县2008年的麻疹流行强度、时间、地区、年龄分布以及免疫史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冠县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91例,发病率12/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暴发,发病高峰为5~7月份;8个月~15岁儿童占53.8%;小于8个月者占20.9%;大于15岁者占25.3%。结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强化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提高复种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防止麻疹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麻疹是人类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之前 ,常有爆发流行甚至形成全国大流行。为探讨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 ,对某矿区 1980— 1999年 2 0 a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认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后 ,麻疹的流行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某矿区 1980— 1999年麻疹统计资料以及免疫监测材料。1.2 方法 :根据监测分为计划免疫前 (1983年前 )和实施计划免疫期两个阶段 ,对麻疹血清学监测采用微量血凝抑制法 ,接种阳性率调查采用组群抽样法。2 结  果2 .1 流行特征 :该矿区 2 0 a间…  相似文献   

11.
西布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是全国农村疾病监测点之一。1993年1月6日~3月29日该县麻疹暴发流行,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疫情处理措施,疫情得以控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1993年墨竹工卡县麻疹患者。采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景明辉 《河北医药》2009,31(11):1374-1375
邢台市2005年来麻疹疫情呈上升趋势,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邢台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于2007年4月16~25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麻疹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根据邢台市流动儿童数量多的特点,于2008年3月份再次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未患过麻疹者均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近年来由于实施麻疹疫苗接种,麻疹发病年龄组趋于后移.为探讨我区麻疹流行特征,现将1988—1998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1988—1998年西区疫情报表资料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以青少年发病为主,主要集中在6~8岁这一年龄组,(占32.33%).见表1.季节分布:麻疹发病于12  相似文献   

14.
我区自1967年冬应用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下称麻苗)后,麻疹发病率降为50/10万左右,前五年为39.69/10万~2.07/10万,近二年来忽又突然上升、较前一年同期增长8.8%倍(317/36)、形成局灶性小流行。为探索我区麻疹流行过程特征与流行因素、我们对这段时间内所报告的317例麻疹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复访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一、麻疹发病率、诊断符合率317例中26例失访,实访291例,经核实诊断282例,误诊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我县(泸水)补■区在1960年1—4月份,麻疹流行的时候,使用了麻疹恢复期患者尿液,对6个流行村寨的250例麻疹接触者进行尿液注射预防麻疹的试验观查。收到了比较满意的预防效果,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麻疹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7.0对深圳市2002~2007年麻疹月发病的资料建立ARIMA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建立模型ARIMA(1,1,0)×(0,1,1)12是合适的,Q统计量计算方法,Q=16.34,P>0.05。结论:ARIMA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深圳市麻疹发病率的变动趋势,预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人群进行麻疹免疫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传统的方法为血凝抑制试验(HI),但因它需使用猴血球而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酶免疫试验(EIA)作为一种简便、特异和敏感的方法,在麻疹抗体的检测中也得到了应用。作者用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麻疹抗体EIA试剂盒,同时应用HI方法对曾在5、6年前接种过麻疹疫苗的492名6~8岁儿童进行了检测分析。每次试验中均选用下列血清作对照:1份高及中等滴度麻疹抗体,1份低滴度(1:10)麻疹抗体,1份为阴性。在EIA试验中血清以1:10稀释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从1985年以来麻疹发病率一直在5/10万以下,由于2004年春季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落实较差和易感人群的积累,沧州市的麻疹疫情呈现较大幅度上升,2007年根据河北省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08年沧州市疫情下降明显,但2009、2010年沧州市麻疹疫情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麻疹疫情上升明显。因此,在河北省统一安排下,沧州市于2010年10月份对8个月龄~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1年我市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9.23%。  相似文献   

19.
成人麻疹4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成人麻疹的流行及临床特点 ,现对 1988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成人麻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4 7例麻疹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2 6例。年龄 :18~ 2 0岁 10例 ,~ 30岁 2 3例 ,~ 4 0岁 12例 ,4 9岁 2例。发病年份 :1988年至 2 0 0 0年逐年收治的麻疹病例数分别为 1、1、0、1、1、2、0、2、3、1、0、4、4。 2 0 0 1年开始增多 ,为11例 ,2 0 0 2年为 16例。发病季节 :1~ 3月份 13例 ,4~ 6月份 15例 ,7~ 9月份 13例 ,10~ 12月份 6例。发病地点与职业 :城市 4 5例 ,农村 2例 ;收治科室 :传染科 34例 ,皮肤科 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疹患者发病初期的最佳采血时间,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 出疹第1~3天麻疹IgM抗体的检出率在30.7%~44.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合计麻疹IgM抗体检出率为33.6%,与出疹后第4天(51.2%)、第5天(65.7%)、第6天(79.8%)、第7天(82.8%)、第8天(87.1%)的麻疹IgM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例疑似麻疹患者第一份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为阴性,5~28 d内采集第二份血,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00%.结论 采血时间以患者出疹后4~8 d为宜,若5 d内采集患者第一份血清检测麻疹IgM抗体为阴性,应在1~3周内采集第二份血可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