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东莞市寮步镇腹泻病的就诊趋势、流行概况及主要病原体构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选择东莞市寮步医院内科门诊、儿科门诊及急诊科为监测点,开展腹泻病例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3年全年监测门诊和急诊223 230人,发现腹泻病例4 981例,腹泻病例门诊就诊指数为2.23%。从病例发病时间分布看,7~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其构成比为44.05%。从病例年龄构成看,以0~4岁组病例病例为主,其构成比为88.86%。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35.00%。从病例阳性标本病原菌构成看,霍乱弧菌和志贺氏杆菌分离培养均为阴性;轮状病毒阳性、诺如病毒阳性及两病毒混合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4.69%、60.20%和5.10%。结论东莞市寮步镇腹泻病例呈常年发病,7~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0~4岁婴幼儿为高发年龄,病原菌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预防和控制婴幼儿感染性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全面了解吉林省食源性腹泻发生状况,为今后合理开展食源性腹泻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选取的7 353名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群基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可疑饮食史、治疗情况、疾病的社会经济影响五大类问题.结果 2012和2013年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患病率分别为3.66%、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离开居住地、第三季度为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3年吉林省居民食源性腹泻患病率与2012年相比有所下降,男性、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在农村、离开居住地的吉林省居民为食源性腹泻的高发人群,第三季度为高发季节,辽源地区为低发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沈阳市食源性致病菌的主动监测,分析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方法据国家CDC《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系列,2011—2013年在沈阳市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专卖店等采集食品检测致病菌。结果 2011年共检204份样品776项次,致病菌检出率5.4%;2012年共检240份样品830项次,致病菌检出率10.0%;2013年共检370份样品1010项次,致病菌检出率8.7%。3年共检814份样品,检出67株致病菌,总检出率8.2%,其中沙门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蜡样芽胞杆菌13株、单增李斯特氏菌9株、志贺氏菌1株。结论通过对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广州越秀区10家医院的2238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新鲜粪便标本致泻病原体,统计分析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 238份新鲜粪便标本检测出20种腹泻病原体1 198株,检出率为53.5%,主要是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腹泻发病患者年龄大多在16~60岁之间,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8月份。结论发生在本地区的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而且发病年龄和季节也是其特点。监测获得的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图谱可以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控制食源性腹泻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对散装熟肉制品、熟肉类凉拌菜、水产品类凉拌菜、生食水产品类等样品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O157∶H7/NM、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等病原菌的监测.结果 共检测700份样品,检出致病细菌209株,检出率为29.86%.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45株,检出率20.71%;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NM没有检出.各种致病菌污染食品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水产品凉拌菜检出率最高,为42.86%;生食水产品类检出率最低,为6.86%.4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95,P<0.01).结论 经过加工和处理后的食品其细菌的检出株数明显高于未加工样品细菌检出的株数.对食品在制作、灌装、储存及售卖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温度波动,卫生状况不良等原因导致微生物污染和大量繁殖,食用这些食品引起食源性腹泻的风险就会增加.提示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加强食品生产销售过程的监管,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食源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感染情况、病毒基因型及其分布,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肠道门诊2013年1—9月接诊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的454份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结果454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91份,病毒分型以G11型为主,占94.51%。诺如病毒8月份为发病高峰,在20—29岁(28.57%)和50~59岁(21.98%)人群中有较高分布。结论初步掌握了食源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的基本特征和感染现状,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肠道病原体分布特征。方法:对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和病原体基因检测,共588例。应用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培养分离出的菌落进行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徐州市云龙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3—2015年云龙区市场销售的255份食品样品品检出致病菌43株,检出率为16.87%。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3.53%、6.67%、1.72%、23.73%,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类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19.29%和10.52%;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23.73%。结论徐州市云龙区食品中生肉类、水产品和熟食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程度较高,存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卫生院几十名学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水样便等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及样品的细菌学检验,最后确定为是由于食用了被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次食物中毒。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温州市儿童医院接诊的感染性腹泻病患儿1 2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性别、季节等分布情况,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培养、分离病原体,调查其病原体特征。结果 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 244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年龄范围在1~3岁的患儿构成比最多,共334例,占比26.85%;年龄范围在11~13岁儿童感染性腹泻构成比最少,共180例,占比14.47%。男723例,女521例,男女比例为1.39∶1;冬季患病所占比例(32.72%)最高,春季患病比例(17.36%)最低。温州市确诊的1 244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共分离出1 064株病原体,包括682株(64.10%)病毒、359株(33.74%)细菌、23株(2.16%)真菌;其中以轮状病毒(36.18%)、诺如病毒(19.17%)及大肠杆菌(16.73%)为主。结论 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流行特征,其病原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大肠杆菌为主,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的病原构成和流行特征。 方法 采集2010年7月—2019年7月天水市2所哨点医院门诊、急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依据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 《腹泻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 年7月—2019年7月,共监测腹泻症候群病例750例,其中男性477例(占63.60%),女性273例(占36.40%);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9.33%(445/750);共采样750份,粪便形状以水样便为主,占66.13%(496/750)。标本中共检出病毒105份,检出率14.00%(105/750),其中检出率最高者是诺如病毒39份(5.20%);检出细菌33份,检出率4.40%(33/750),其中检出最高者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0份(2.67%);有2份标本细菌和病毒同时监测阳性;细菌检出集中在7月和8月,病毒相对集中在1、10、11和12月。 结论 2010—2019年天水市腹泻症候群病例监测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婴幼儿高发,建议要密切关注儿童,根据优势病原和高发月份,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大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大连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市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和专卖店等随机采集9类食品,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2008,对采集样品进行7项致病菌监测指标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监测肉及肉制品、流动早餐、婴幼儿食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冷冻饮品等共计245份样品,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0株,总检出率4.08%(10/245)。结论:大连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严重,其中肉及肉制品、流动早餐是主要受污染食品;应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8年虹口区居民食源性腹泻发生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09年3至4月对虹口区5个街道、10个居委300户居民共计939人,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食源性腹泻与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就餐频次、就餐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在调查的939人中,食源性腹泻的发生率为39.40%;不同年龄人群食源性腹泻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不同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在外就餐次数、就餐环境、自身健康状况的人群食源性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17.09、23.85、12.02、58.40、13.55,P值均〈0.05)。[结论]虹口区食源性腹泻发生情况较高,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同时,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2013 年厦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册》的要求,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监测样品408份,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5.3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0%(4/20),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2.5%(4/3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67%(5/75)。结论饮用水、婴幼儿食品、地方特色食品、餐饮食品和水产品是厦门市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应加强监督管理,减少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济南市成人食源性腹泻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济南市成人食源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2020年济南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上报的1 811例成人腹泻病例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11例成人腹泻样本中检出DEC阳性病例419例,阳性检出率为23.14%,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是其主要感染型别,检出率为11.21%;18~3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为25.51%;职业分布中,干部职员阳性检出率为32.47%,高于其他职业;2014年阳性检出率最高,总体感染率为37.85%,第二、三季度是高发季,不同年份(χ~2=78.861,P0.01)和各季度(χ~2=10.520,P=0.015),阳性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与肉制品是病原体检出率(21.72%)最高的食品。结论济南市成人食源性腹泻病例中DEC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根据济南市感染的主要型别和季节特点,对易感人群及重点暴露食品加强监测和管理,并进行科学防控,以减少成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20年—2021年天台县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通过哨点医院监测报告系统收集病例信息及检验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标本2 246份,检出病原菌344份,总检出率为15.32%(344/2 246)。其中,沙门菌为7.48%(168/2 246),副溶血性弧菌为3.43%(77/2 246),白假丝酵母菌为2.09%(47/2 246),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0.71%(16/2 2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0.53%(12/2 246)。第二季度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各季度间病原菌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2,P<0.001)。男性总检出率高于女性(χ2=9.94,P<0.05)。0岁~6岁组病例的沙门菌检出率最高。结论 第二季度、三季度是天台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6岁以下儿童是细菌性腹泻的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上海市建立的腹泻病监测网络,对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按10:1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 从869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544例,阳性率为62.60%。细菌阳性率为19.22%,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6例)、副溶血性弧菌(40例)、空肠弯曲菌(34例)。病毒阳性率为32.68%,主要为诺如病毒(173例)、轮状病毒(71例)。有93例病例为多重感染,阳性率10.70%。病原体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呕吐频次均数病毒阳性组(1.11次/d)高于细菌阳性组(0.50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有鲜明的季节流行特征,应针对不同季节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北流市常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水平和趋势,掌握和分析北流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有力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下发的2011-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和2011-2013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抽检北流市8类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7种常见目标致病菌检测。结果8类食品共345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4种致病菌共19株,总检出率为5.51%,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志贺氏菌未检出。其中,熟制米面制品的致病菌检出率为13.24%,受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最严重。熟肉制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北流市常见食品中存在一定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熟制米面和熟肉制品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0.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最为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腹泻又是其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上海市1995—1999年腹泻病的监测报告显示,腹泻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775.20/10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