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0—12月对甘肃省6个县1202名4~9年级的农村学生使用心理资本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7.96±3.34)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总分(18.84±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2,P <0.001)。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得分在不同年级、家庭经济收入、亲子关系、父亲文化程度、留守类型、留守时间、监护类型、监护人关爱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5、5.678、6.842、4.529、17.514、16.856、8.917、3.210,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收入(t=1.966,95%CI:0.104~0.868)、父亲文化程度(t=3.809,95%CI:0.399~1.108)、亲子关系(t=2.380,95%CI:-1.372~-0.360)、留守时间(t=2.951,95%CI:-0.655~-0.176)、留守类型(t=2.491,95%CI:-0.802~-0.095)、监护人关爱程度(t...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农村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麻城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小学(只6年级)、初中(1~3年级)、高中(1~3年级)各1所学校共1 925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725人(37.66%),心理健康得分为(128.58±39.25)分,非留守儿童1 200人(62.34%),心理健康得分为(127.76±37.2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除社会能力、目标与志向因子外,其他因子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留守儿童(P<0.05);不想念父母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高(153.58±44.88)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父母外出务工持支持态度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1.18±38.04)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不同每月零用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月零用钱<50元的留守儿童MMHI-60心理健康得分最低(125.53±41.19)分,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心理弹性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弹性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高年级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淡漠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省2县市9乡镇269名留守儿童及46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身高别体重(WHZ)得分为(0.29±1.87)分, 年龄别身高(HAZ)得分为(0.02±1.64)分, 年龄别体重(WAZ)得分为(0.17±1.40)分, 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2%, 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5%(χ2=4.144, P=0.042);多因素分析显示, WH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是否吃零食与是否挑食;HA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2周患病率、家庭年总支出、父母陪伴时间以及爸爸年龄;WAZ得分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年总支出、妈妈年龄、是否为贫困户、吃饭时是否需要喂, 是否不吃早饭。结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生长迟缓问题相对突出, 父母陪伴缺失, 父母亲年龄,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均不同程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的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择5个县(市)、30个农村行政村的0-6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各300名,调查NIP疫苗的合格与及时接种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儿童的接种影响因素。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卡介苗(BCG)、首剂乙型肝炎疫苗(HepB1)、3剂次HepB(HepB1-3)、3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3)、3剂次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1-3)、首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及时接种率分别为62.0%vs 66.7%、91.0%vs 99.0%、75.7%vs79.3%、66.4%vs 66.6%、66.3%vs 61.3%、74.0%vs 72.8%;OPV1-3、DTaP1-3、MCV1、2剂次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1-2)、首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L1)、首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L1)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0%vs 98.0%、97.0%vs 95.0%、96.6%vs 96.1%、80.9%vs 77.6%、91.5%vs 87.3%、89.6%vs 87.7%;第4剂OPV(OPV4)、第2剂MCV(MCV2)、第4剂DTaP(DTa P4)、首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C1)、第2剂MPV-AC(MPV-AC2)、第2剂JEV-L(JEV-L2)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2.9%vs 96.2%、95.7%vs 91.6%、94.2%vs93.7%、64.2%vs 94.0%、93.8%vs 82.6%、96.4%vs 9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小、女性、家庭收入较低或较高、父亲文化程度高等因素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合格接种。结论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总体上不差于非留守儿童;需加强部分留守儿童的疫苗合格接种。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配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探寻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外出打工人群较多的2个县为调查现场,对同居住地、同性别、年龄相差±3个月的7岁以下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1∶1配对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营养调查。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和χ2检验对两组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寻找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营养供给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儿童营养供给状况不好,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供给量均不足RNI的60%,蛋白质质量不高,留守儿童营养供给量较非留守儿童低。母亲是否外出、生活家庭经济收入、监护人文化程度是影响留守儿童营养供给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儿童营养供给状况不好,留守儿童更为突出,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供给严重不足,应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抚养人科学育儿的知识水平,增强父母的监护意识,延迟留守儿童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外出时间,实施农村儿童营养促进计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衣村留守青少年内心孤独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自编一般影响因素调查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村4~9年级留守青少年在孤独感得分上略高于非留守青少年,但二者无显著差异。②孤独感的发生在留守青少年中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和类型差异,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③影响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有:健康状况、成绩、父母关系和朋友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青少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成绩、融洽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同伴关系,对缓解留守青少年的孤独体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自编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二组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及部分维度分低于非留守儿童(P<O.05),不同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有个人爱好的留守儿童之间生活质量存在差异(P<O.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一些因素可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辽宁省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用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沈阳市东陵区和沈北新区抽取的514名农村留守居民的抑郁症状进行面访调查.结果 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1.79%,其中轻度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03%,中重度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5.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慢性病和有债务负担是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和良好的睡眠状况是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沈阳市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患慢性病、债务负担、文化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农村留守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配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外出打工人群较多的3个县为调查现场,对同居住地、同性别、年龄相差±3个月的7岁以下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1:1配对,对调查对象进行心理测查。【结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留守儿童差,主要表现在同伴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方面(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管理,提高抚养人的监护意识和养育水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对我国5个省份农村中小学生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忽视与虐待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纳入研究对象16 977人,其中留守儿童5 477人,占32.26%,非留守儿童11 500人,占67.74%。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70.96±16.53 vs. 69.03±16.50、13.51±4.50 vs. 13.00±4.83、12.16±3.27 vs.11.92±3.34、12.07±3.86 vs. 11.79±3.82、15.54±4.58 vs. 15.35±4.55、17.68±5.34 vs. 16.96±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同性别(男生:33.19%vs. 29.60%;女生:28.91%vs. 25.63%)、小学4~6年级(31.26%vs. 25.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湖南省农村<7岁双亲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随机选择的湖南省4县市695名<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592名对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双亲留守儿童与对照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8.7%、16.4%,低体重率为2.0%、2.2%,超重率为1.0%、0.5%,肥胖率为3.7%、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4,P=0.276; χ2=0.015,P=0.821; χ2=1.038,P=0.358; χ2=0.748,P=0.387);双亲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33.4%)高于对照儿童(26.0%)(χ2=8.265,P=0.004);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较重、不贫血、不挑食、家庭人口数较多、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则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较高;母亲年龄较大及外出务工时间较长,则WHZ较低;父亲外出务工时间较长,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较高;出生体重较重、散居、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则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较高;母亲年龄较大,WAZ评分低。结论湖南省学龄前双亲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存在迟缓现象,母亲年龄较大、母亲外出务工而造成的母亲照顾缺失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了解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 512名3~5岁池州市农村学龄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Conners 父母用量表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学龄前儿童的31.9%,其焦虑因子得分(0.36±0.3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0.32±0.31)(P<0.05),农村学龄前男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1±0.32)低于国内常模(0.60±0.61),女童的焦虑因子得分(0.35±0.32)低于国内常模(0.51±0.59)。主要照看人为父亲或母亲、主要照看人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工作/商业服务、父母仅一方外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起始年份在2011年及之前、父亲和(或)母亲在儿童出生前开始外出打工、儿童为非独生子女、消极应对方式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因子得分较高(P<0.05)。 结论 池州市学龄前农村儿童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龄前农村非留守儿童,其焦虑水平受主要照看人类型及其职业、父母外出类型及起始年份、父母外出时儿童月龄、儿童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2):259-262
目的分析清远市清新区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清远市清新区5 817名农村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人体粪便中蛔虫虫卵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清远市清新区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率为4.95%,2~4岁组居多。经线性趋势分析,蛔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χ~2=54.55,P<0.05)。幼儿园组蛔虫感染率为8.92%,检出率高于小学组(χ~2=96.93,P<0.05)。家庭月收入<1 000(元)组蛔虫感染率最高(9.12%),家庭月收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5)。看护人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蛔虫感染率越低(χ~2=26.89,P<0.05);看护人为外/祖父母的儿童蛔虫感染率最低(2.32%),看护人做生意的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便后未坚持洗手(OR=5.47);农家肥与化肥混合使用(OR=2.75);不常穿鞋干农活(OR=3.75);砧板未分开切生、熟食(OR=4.73);蛔虫感染的认知不足(OR=4.52)。结论清新区农村留守儿童蛔虫感染率高于广东省及该省粤北山区蛔虫感染率,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安徽省留守学生身心亚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北城乡7所普通中学3421名学生,其中留守学生682名.应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 MSQA)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检出率(14.22%)高于非留守学生(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身心亚健康检出率(13.64%)高于非留守学生(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学生的MHT测验得分与其MSQA量表得分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活力下降(β=1.456,P=0.001)、情绪问题(β=1.096,P=0.000)、社会适应困难(β=1.011,P=0.006)呈线性回归关系.安徽地区留守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况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活力下降、情绪困扰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导致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留守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忽视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长丰县以学校为单位整群抽取291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经历调查问卷对目标人群忽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2917名学生中留守儿童1694名,占学生总数的58.1%;儿童总忽视率、留守儿童忽视率、非留守儿童忽视率分别为67.4%、70.2%、63.5%.留守儿童忽视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22,P<0.000);留守儿童不同性别、年龄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忽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障碍(相对于家庭功能良好,家庭功能中度和重度障碍OR值分别为1.628和2.341)、父母外出打工时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较低(相对于经常联系,有时联系和很少联系OR值分别为1.299和1.844)是其危险因素;留守起始年龄较早(相对于留守时年龄≥11岁,留守时年龄6~10岁和≤5岁OR值分别为0.703和0.630)对于忽视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该地区留守儿童忽视现象普遍存在,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儿童自身和家庭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农村正在留守、曾经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现状,探讨与家庭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黔西县定新乡和重新镇1 485名学生,采用一般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留守、曾留守和非留守男童的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童的总分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等各因子平均分分别为45.83、9.67、9.69、10.23、5.71、6.19、4.34分,曾留守女童分别为45.54、9.18、9.96、10.65、6.33、5.41、3.99分,非留守女童分别为40.32、8.22、8.73、8.33、5.16、4.37、3.26分;留守女童除丧失因子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非留守女童(P≤0.017),曾留守女童除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非留守女童(P≤0.017),留守与曾留守女童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家庭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氛围、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交流顺畅度、父母外出时间,曾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与父母交流顺畅度、年龄。结论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与儿童生活事件存在一定的关系;留守经历对儿童的生活事件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家庭情感现状与包括曾留守儿童在内的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WHOQOL-BREF对江苏省825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结果(1)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得分为61.57±12.84、59.95±12.95、61.13±14.05、55.65±13.52,其生理和心理维度低于常模,环境维度优于常模 (P均<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劳动压力、躯体健康状况、就医及时情况、睡眠质量、婆媳关系、家庭年收入、丈夫回家频率、丈夫外出影响子女教育、丈夫外出后家庭收入变化。结论 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存质量状况较差,文化程度低、劳动压力大、躯体健康状况差、就医不及时、睡眠质量差、婆媳关系差、家庭年收入低、丈夫回家频率低、丈夫外出影响子女教育较大、丈夫外出后家庭收入降低者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