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属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 ,多因长期饮酒湿热内生 ,郁蒸、侵淫筋脉 ,阻滞气血而至筋脉弛纵。湿郁化热烁伤阴液 ,筋骨经脉失于濡养 ,渐而成痿 ,病久则骨枯筋痿 ,肌肉失养 ,大肉渐脱而见萎缩。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故治疗首选手足阳明经穴以通经脉调气血 ,加刺少阳经穴以鼓动阳气 ,助功能恢复 ,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 ,故取足少阴经穴以滋阴养筋 ,足太阴脾为后天之本 ,取该经之血海、三阴交能养血活血滋阴清热。诸穴相配 ,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濡养筋脉肌肤之效。  相似文献   

2.
刘晓辉  钟会亮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64-1564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属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多因长期饮酒湿热内生,郁蒸、侵淫筋脉,阻滞气血而至筋脉弛纵。湿郁化热烁伤阴液,筋骨经脉失于濡养,渐而成痿,病久则骨枯筋痿,肌肉失养,大肉渐脱而见萎缩。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治疗首选手足阳明经穴以通经脉调气血,加刺少阳经穴以鼓动阳气,助功能恢复,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取足少阴经穴以滋阴养筋,足太阴脾为后天之本,取该经之血海、三阴交能养血活血滋阴清热。诸穴相配,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濡养筋脉肌肤之效。  相似文献   

3.
柴松岩认为,手足阳明经功能正常与否,可影响女性月经生理与生殖功能。足阳明经胃经功能异常,无以受纳水谷,则气血不足,无余下注血海;阳明腑实,灼热积聚,久而溢入血分,血海伏热,灼伤津液,暗耗气血,而致月经量少、闭经、不孕不育;阳明腑实壅遏气血而致经行腹痛或经前头痛、身痛;阳明腑实积热,热迫血下行而致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甚至崩漏不止。"二阳之病"浊热积聚而便秘,热伤阴血,阴血受伤,脾之气阴不足,再致脾不运化,二阳积热进一步加深而成恶性循环。临证月经病,注重问诊以了解患者饮食、大便情况,判断胃肠虚实,增强用药之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卓娅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1):33-34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三条经的交会穴。“脾主中 ,肾肝主下 ,中下焦一穴可以尽之。”故该穴是统治脾肝肾三阳经所主病证。在临床上应用甚广。1 配合谷治滞产经闭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之原穴 ,大肠为肺之腑 ,主气 ,其性下行 ,补合谷能补气以导胎下行 ,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 ,主阴血 ,泻三阴交可行血活血 ,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补气活血功效 ,故能催生 ,又可治经闭不行 ,其机理亦为此二穴能调气行血 ,祛瘀通经。2 配关元治泌尿生殖系疾病  关元为肝脾肾足三阴与任脉之会 ,又为小肠之募穴 ,任脉起于胞宫 ,主一身之阴 ,凡…  相似文献   

5.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该经气血最盛厚的部位,而阳明经多气多血,且"合主逆气而泄",故针刺能摄纳阳明气血,进而通过平亢盛之肝阳,镇上逆之邪火发挥降血压作用。对上述机制的解读中所涉及到的两大核心观点提出疑问:(1)"阳明多气多血"之"阳明"具体指的是足阳明胃经,非手阳明大肠经;(2)"合主逆气而泄"并非指所有合穴均可主"逆气而泄",对于合穴的临床主治证目前中医界尚存在争议。此外,结合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曲池穴的穴性、临床主治证探讨其可能的降压机制。  相似文献   

6.
寒下法是张仲景以苦寒、咸寒等药物为主,组成攻下里实、通腑泻热的治疗阳明热盛的方法。虽不为下法之尽善美,但足资后世临床应用下法之借鉴或指南。寒下法的代表方剂是三承气汤。所谓承气者,就是承顺胃气之义也。仲景本《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之经旨,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的。由于他立法制方讲求实效,注重实践不尚空谈,所以他的承气一法沿用一千多年其色不逊。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大肠与肺相表里,有脉相络。在病理状态下,大肠腑气不通,可影响肺气不降而喘满。胃与脾相  相似文献   

7.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清代医家柯韵伯提出的。言简意骸,高度地概括了阳明、太阴的病变规律。在中医学中,将脾胃提到人体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这样重要的位置,并弄清楚其实质,对于在临床中正确掌握脾胃病的证治,有一定的帮助。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中的阳明、太阴,主要是指二经的相应脏腑,也就是说阳明之胃与大肠,太阴之脾与肺,尤其是指足阳明胃腑,足太阴脾脏。至于  相似文献   

8.
十四、宣肺化痰法列缺——丰隆列缺为手太阴肺经输穴、络穴,别走阳明,能沟通肺与大肠两经,有疏风解表,宣肺平喘,通络止痛之功;丰隆为足阳明胃经输穴、络穴,别走太阴,能沟通脾、胃两经,有健脾胃、化痰浊,和胃气、降  相似文献   

9.
循经推运松解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鸿 《河南中医》1999,19(5):28-28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常见多发病,其主要症状:乳内有核状物,疼痛或触痛,随月经周期发作,其发生机制与卵巢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笔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应坚持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调理。乳房属人体器官之一,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荣养,是气血会聚的地方。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在乳上;足厥阴肝经入于期门,穴在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居其间。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经,自缺盆下于乳;冲脉(血海)起于气街,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当过食膏梁厚味致痰热内蕴于阳明…  相似文献   

10.
赵寿毛 《中国针灸》2002,22(12):35-43
方法 :①穴取尺泽、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膈俞 ,毫针刺用泻法 ;②皮肤瘙痒局部用梅花针轻叩 7遍 ;③用艾条灸患部 2 0分钟。隔日治疗 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 7天。结果 :治疗 5 0例成年患者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2年。经 3个疗程治疗后 ,临床痊愈 (症状消失 ) 31例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 18例 ;无效 (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 ) 1例 ,有效率 98 0 %。体会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 ,肺主皮毛 ,皮肤瘙痒必取之。足三里、曲池、合谷均属阳明经 ,善于开泄。血海属足太阴脾经 ,主血分病 ,足三里、血海、曲池、合谷用泻法 ,以疏风邪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筛选2007年~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上的关于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选穴规律和特点。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6篇,选用经络8条,穴位19个,选穴频次201次。结论:最终得出选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血海、肺俞、膈俞,每条经络的选穴比例以手阳明大肠经最高,其次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筛选2007年至2017年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上的关于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试验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选穴规律和特点。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26篇,选用经络8条,穴位19个,选穴频次201次;最终得出选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曲池、血海、肺俞、膈俞,每条经络的选穴比例以手阳明大肠经最高,其次为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最常用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相似文献   

13.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我院近10 a来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合穴主治脏腑疾病的中医理论,选用足三里、曲池穴为主治疗疾病,施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发现两穴临床运用广泛,现将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病症报道如下。1脑系病症1.1中风近几年来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总因内虚基础上出现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致。针灸的要点在于平调阴阳,疏通经络,抑制气血上窜。取足三里、曲池调和气血,平调阴阳,调节内环境。近10 a来,我院治疗了近千例患者,有效率超过90%,而且不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限制,越早针灸,康复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脏腑之浊自魄门出 ,大肠传导不仅排泄糟粕 ,更重要的是疏调五脏六腑气机。大肠腑气通畅 ,则胃可降浊、脾能升清。脾胃升降枢纽正常 ,又有助于大肠的排浊功能。腑气畅 ,则肺能主宣降 ,从而恢复肺主一身之气之功 ;腑气畅 ,则肝能主疏泄。提出 :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 ,应重视调畅大肠气机 ,从而恢复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 ,为防治脏腑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肠传导与脏腑气机的内在联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超  王涛 《中医药学刊》2002,20(4):493-493,497
脏腑之浊自魄门出,大肠传导不仅排泄糟粕,更重要的是疏调五脏六腑气机。大肠腑气通畅,则胃可降浊、脾能升清。脾胃升降枢纽正常,又有助于大肠的排浊功能。腑气畅,则肺能主宣降,从而恢复肺主一身之气之功;腑气畅,则肝能主疏泄。提出:五脏六脏发生病变时,应重视调畅大肠气机,从而恢复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为防治脏腑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阳明胃喘     
阳明胃喘是喘证的一个类型,主要是由于胃腑的病变引起的喘促症状,历代经书中都已提及,现代教科书的喘证分类中少有此分型,在经络生理中,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与肺相连,在病理反应中互相影响,该型引起喘证的病理机制与胃气上逆、腑气不通、经气逆乱、运气失调有关,抓住喘的内在脏腑经络病变,有助于提高喘证的辨证论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皆以通降为顺。肠腑壅实,腑气不利,阳明浊气上犯于肺,肺失宣发肃降,可导致肺功能损害。以通里攻下、开宣肺气法治疗肺肠同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寅森  陈灵巧  林良才 《新中医》2024,56(6):105-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年1月—2022年1月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分析其选穴特点,运用SPSS Statistic26.0及SPSS Modeler14.0等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1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穴位处方112张,涉及腧穴73个,治疗方式排名前3位的是针刺、火针、刺络拔罐,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腧穴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肝俞,特定穴以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两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脾俞,三连线关联群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对使用频次≥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类。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可分为2组,百会、外关、委中为一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一组。第三类可分为2组,阴陵泉为一组,其余穴位为一组(包括曲池、三阴交、血海等...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0-423
目的 :总结近15年来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共涉及14条经脉以及1个奇穴,每条经脉的选穴比例以大肠经最高,其次为任脉、脾经、膀胱经;涉及主穴35个,配穴20个,主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配穴使用频次前5位为足三里、合谷、曲池、大椎、三阴交,主配穴总频次前5位为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结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为最常选用经络,曲池穴与血海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临床一般遵循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及使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20.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