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地屈孕酮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过程中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1.7%和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7%和0.0%,新生儿体重分别为(3314.53±90.31)g和(3279.86±87.25)g,治疗时间分别为(12.51±3.96)天和(12.26±3.49)天,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保胎汤配合低剂量地屈孕酮应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8例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地屈孕酮西医治疗,观察组常规剂量地屈孕酮治疗基础上加用保胎汤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阴道止血时间、腰酸缓解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记录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保胎成功率、新生儿体重和早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和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腰酸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3.0%),保胎成功率(95.7%)高于对照组(82.6%)(均P0.05),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13.6%)与对照组(14.0%)无差异(P0.05)。结论:较常规西医孕激素补充治疗,加以保胎汤配合治疗后可显著调节患者激素水平,缩短症状缓解周期,降低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保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对照组地屈孕酮片联合肌注黄体酮,观察组地屈孕酮联合口服黄体酮胶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_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升高(P0.05),但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7.5%)与对照组(95.0%)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能够迅速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孕激素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其疗效与地屈孕酮联合肌注黄体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更好,且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鞍山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口服地屈孕酮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89.1%,高于对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6,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P0.05)。结论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可提高患者的保胎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给药途径方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妇产科在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流产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流产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卓著,具有起效快、保胎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rrjk》2017,(2)
目的:评估先兆流产应用地屈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9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5例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应用地屈孕酮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保胎成功率,观察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清孕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兆流产应用地屈孕酮治疗与黄体酮注射效果相当,而且地屈孕酮应用更加方便,而且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92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地屈孕酮片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保胎成功率为89.13%(41/46),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69.57%(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联合治疗可提高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烯丙雌醇在不同时期用药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方法:将148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第1组(A组)病人于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第2组(B组)病人受孕后14-17 d开始服药,第3组(C组)受孕后18-32 d 开始服药,第4组(D组)受孕32后开始服药,给药剂量均以10 mg/d开始,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则剂量增加到15-20 mg/d,至症状消失后两周逐渐减量,维持量10 mg/d,用药时间持续至以往流产发生后1月。结果:第h组病人即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能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而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烯丙雌醇作为一种口服保胎药,不仅应用方便,且它在着床期的保胎机制可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对于复发性流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烯丙雌醇在不同时期用药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方法:将148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第1组(A组)病人于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第2组(B组)病人受孕后14~17d开始服药,第3组(c组)受孕后18~32d开始服药,第4组(D组)受孕32后开始服药,给药剂量均以10mg/d开始,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则剂量增加到15~20mg/d,至症状消失后两周逐渐减量,维持量10mg/d,用药时间持续至以往流产发生后1月。结果:第h组病人即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能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而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烯丙雌醇作为一种口服保胎药.不仅应用方便,且它在着床期的保胎机制可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对于复发性流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烯丙雌醇在不同时期用药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疗效.方法将148例病人随机分成4组,第1组(A组)病人于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第2组(B组)病人受孕后14~17 d开始服药,第3组(C组)受孕后18~32 d开始服药,第4组(D组)受孕32后开始服药,给药剂量均以10 mg/d开始,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先兆流产症状,则剂量增加到15~20 mg/d,至症状消失后两周逐渐减量,维持量1O mg/d,用药时间持续至以往流产发生后1月.结果第h组病人即排卵后立即开始服药能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而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烯丙雌醇作为一种口服保胎药,不仅应用方便,且它在着床期的保胎机制可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对于复发性流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固肾保胎汤治疗高龄二胎先兆流产保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高龄二胎先兆流产孕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西药组应用低剂量地屈孕酮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固肾保胎汤。对比两组保胎效果、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胎儿发育及围生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雌性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均提高,且中西药组提高幅度更高(P0.05);中西药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0.0%)低于西药组(11.0%),血清封闭抗体(BA)阳性率(55.6%)高于西药组(31.8%)(P0.05),保胎成功率(95.2%)高于西药组(81.0%)(P0.05),保胎成功孕妇的症状缓解时间(31.8±5.3h)及消失时间(78.8±8.4h)均短于西药组(37.2±5.5h、87.2±10.3h)(P0.05)。两组孕妇妊娠12~14周时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顶臀长(CRL)测量结果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地屈孕酮联合固肾保胎汤治疗高龄二胎先兆流产,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激素水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提高保胎效果,药物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期间的先兆流产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2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生儿结局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保胎成功率为85.48%,高于对照组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以及新生儿畸形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6周、8周、10周的血清孕酮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治疗费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较黄体酮有更高的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更高,缺点是价格稍偏贵,建议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烯丙雌醇,对照组出现宫缩时采用硫酸镁静脉推注,观察组出现宫缩时采用利托君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黄体酮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3.64%,总有效率为93.94%,保胎成功率为77.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黄体酮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7 326.21±1029.15)U/L,黄体酮激素水平为(193.31±59.04)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孕妇的激素水平,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莉 《中国校医》2020,34(7):522-52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先兆流产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指标、妊娠结局和保胎成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213.5±32.4)×109/L、纤维蛋白原(1.65±0.11)g/L和D-二聚体(3.68±0.24)μg/L水平低于对照组(233.5±33.1)×109/L、(1.81±0.13)g/L、(4.02±0.32)μg/L,早产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足月妊娠率94.28%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保胎成功率,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地屈孕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早孕期出血的疗效。方法 100例早孕期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的β-HCG、 E2、 P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以及血清β-HCG、 E2、 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早孕期出血的效果好,可提高孕妇血清孕酮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治疗的15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滋肾育胎丸内服,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和妊娠8周血清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炎症因子(TNF-α、IL-2、IL-6和IL-10)水平变化,评价总疗效,统计保胎成功率和再次流产发生率。结果:两组血清P和HCG水平治疗后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至妊娠8周,两组血清TNF-α和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α和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7%)、保胎成功率(85.3%)均高于对照组(69.3%、62.7%)(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4.0%)无差异(P0.05)。结论:较地屈孕酮单纯治疗,联合滋肾育胎丸可显著升高患者血清P和HCG水平,调节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提高总体疗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降低再次流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盛  胡倩倩 《现代保健》2012,(19):114-115
目的:通过观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首剂给予地屈孕酮40mg口服,随后每12h口服地屈孕酮10mg,B组给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1次,d,并加用维生素E50mg口服,3次,d,用药至阴道出血停止后减量用药1周。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流产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可以治疗先兆流产,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胎无忧胶囊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孕妇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寻求有效的保胎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于天津市蓟州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先兆流产孕妇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给予保胎无忧胶囊联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腰酸、下腹疼痛及阴道流血改善时间分别为(2.01±0.23)、(2.14±0.29)和(2.11±0.26)d,均短于对照组的(2.76±0.31)、(2.82±0.33)和(2.85±0.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5)。结论 保胎无忧胶囊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良好,可较好调节孕妇激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且治疗安全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与地屈孕酮对青春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治疗的青春期AUB-O患者113例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去氧孕烯炔雌醇组(58例)和地屈孕酮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去氧孕烯炔雌醇组患者血量减少1/2时间、完全血止时间均显著短于地屈孕酮组(t值分别为3.568、3.125,均P<0.05)。两组患者调整月经周期第一疗程月经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62,P>0.05),去氧孕烯炔雌醇组调整月经周期第二疗程和第三疗程月经正常率均显著低于地屈孕酮组(χ^2值分别为6.444、6.482,均P<0.05)。两组患者人工周期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但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132~1.135,均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青春期AUB-O止血时间短,但地屈孕酮不影响青春期生殖轴调控,月经规律和排卵恢复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黄体支持法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将9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注组(30例)采用肌注黄体酮针剂治疗,口服组(30例)采用口服地屈孕酮治疗,阴道用药组(30例)采用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阴道给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差异,保胎成功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保胎成功率(70.0%、66.7%、76.7%)比较无差异,阴道出血时间(3.0±0.7d、3.2±0.4d、3.3±0.5d)比较无差异,围产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并发症、妊娠至足月率、完全流产率、稽留流产率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P水平口服组最高,E2、hCG水平肌注组最高(均P<0.05)。结论:口服、肌注、阴道给药均有较好的保胎效果,对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肌注可提高治疗后血清E2、hCG水平,应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