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全部为单侧唇裂。男性26例,女性6例。1~2岁10例,3~5岁6例,6~8岁7例,9~11岁4例,11岁以上5例,不完全唇裂22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8例,完全唇裂10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4例。32例唇裂中同时伴有腭裂者8例。 相似文献
3.
70例唇裂修复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唇修复术提供临床经验和教训。方法:对1996年10月-1998年12月间就诊我院的唇裂患者70例,按不同唇裂类型采取不同术式进行修复,并于术后2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70例中,67例获得满意疗效,3例疗效不满意。结论:唇裂修复术应根据唇裂类型、畸型程序设计术式,并熟练掌握术中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初次修复术的技术改进。方法对单侧唇裂患者7例采用基于下三角瓣的手术方法,利用对称的三角形设计皮肤切口线、混合式肌瓣法行肌层修复、同期用鼻翼软骨黏膜瓣修复鼻畸形。结果7例患侧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该术式是较好的单侧唇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侧唇裂整复术的手术方式大致归纳为"前唇原长整复术"和"前唇加长整复术"两种类型.目前国内外修复双侧唇裂大多采用"原长整复术",该方法虽在术后短期内上唇嫌短,但随着上唇功能的恢复和年龄的增长,上唇的长度逐渐趋于正常,其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加长法".我科自1999年以来,在用"原长整复术"修复双侧唇裂时,对红唇的修复加以改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改进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以Millard法为基础,定点设计、旋转C瓣对位缝合,在A、B瓣皮下潜行分离并将位于鼻小柱、鼻翼处的口轮匝肌离断,旋转褥式缝合形成嵴,以利于唇外形的形成及功能的恢复。结果本组48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3年,双侧唇高相等、唇弓形态自然并恢复了上唇的功能,促进了牙槽嵴裂隙的逐渐靠拢和上颌骨的发育,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进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有利于减轻术后常见的畸形,更好地恢复了唇部的形态及鼻部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单侧唇裂鼻畸形Ⅰ期修复在单侧唇裂修复术基础上重点通过蒂在下下鼻甲侧唇黏膜瓣重建鼻底、褥式缝合再造星状结节、鼻底皮下组织折叠重建鼻堤。Ⅱ期修复沿鼻翼缘轮廓线、鼻小柱基底,充分显露鼻翼软骨,使鼻翼外侧脚旋转复位,鼻腔填塞预制纱垫以利塑形,同时延长鼻小柱、重塑鼻尖。结果252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鼻外形均得到满意改观,患侧鼻翼隆起,鼻翼外侧脚内移,恢复正常弧度;鼻小柱延长、挺拔,基底对称、无偏斜;鼻底星状结节、堤状隆起过渡自然,鼻堤明显;鼻尖大小适度;双侧鼻孔对称;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从细节上重视并再造畸形鼻的解剖微结构,可获得满意的单侧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本组共19例,单侧唇裂术后8例,双侧唇裂术后11例,采用上唇黏膜瓣翻转填充修复红唇缺损,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效果。结果9例黏膜瓣生长良好形成唇珠的外观形态逼真比普通皮瓣修复效果好。结论采用上唇黏膜瓣修复唇裂术后红唇缺损的畸形,成活率高,外观形态好,比传统皮瓣方法或者不作唇珠重建的术后外观形态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修复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患儿在修复唇裂的基础上同期矫正鼻畸形,包括鼻小柱、鼻翼基部肌束、大翼软骨的复位与固定,力求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佩戴专用鼻模6个月维持鼻形态。结果:本组52例患而术后随访6个月~4年,45例效果良好,占86.5%。结论:单侧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消除或减轻鼻畸形对患儿心理健康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修复并鼻畸形矫正患儿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55例患儿在唇裂修复基础上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治疗,从麻醉前准备、麻醉配合、静脉输液、体位选择、术中术后配合等方面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55例患儿麻醉前准备、术中配合良好,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单侧唇裂整复联合鼻畸形矫正,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良好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自2000年3月至今参加全国慈善总会发起的“微笑列车”活动中 ,共收治腭唇裂患者148例。现将麻醉处理的体会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48例患者中 ,男92例 ,女56例 ;腭裂120例 ,年龄3岁~38岁 ,体重10kg~56kg;唇裂23例 ,年龄7个月~7岁 ,体重8kg~20kg;腭裂合并唇裂5例 ,年龄4岁~23岁 ,体重12kg~50kg。手术时间1~3小时 ,术前检查除个别患者发育较差外 ,均无其他严重疾患 ,全部病例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2mg/kg,阿托品0.01~0.02mg/k…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96例出生5~8个月的患儿实施唇裂修复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后的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6月共收治的135例唇裂幼儿,加强其修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35例患儿唇裂修复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其中1例患儿术后4 h喂食因胃食管反流出现误吸,1例患儿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经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后患儿转危为安,患儿康复出院。结论:唇裂患儿机体调节功能较差,病情发展较快,全麻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加强术后护理安全的管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矫正术以往采用的矩形瓣、三角瓣等法修复单侧唇裂时,术后瘢痕常涉及人中,破坏了患侧人中嵴的自然结构;在矫正过程中,口轮匝肌复位通常采用两侧端端对位缝合,患侧人中嵴常出现明显平坦甚至凹陷畸形,影响上唇的形态。众多学者指出应在术中行人中嵴再造,但术后效果欠满意。本文对唇裂术后畸形矫正术中应用口轮匝肌垂直瓣与榫卯型瓣修复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作一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翁春辉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4):9359-9360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裂修复对上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依是否已行腭裂修复分成两个实验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两组患者上颌骨生长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评价表明,组1、组2与组3对照,上颌有显著性后缩;比较组1、组2无显著性差异,上颌后缩未因腭修复出现量的增加。结论:唇裂修复术后会出现上颌后缩的生长发育畸形,唇裂修复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16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在设计切口时与Millard法相似,但省略了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结果16例中15例创口Ⅰ期愈合,1例因小儿自己抓伤致创口Ⅱ期愈合。患侧唇的高处、长度与健侧一致。患侧鼻底宽度适中且有较好的丰满度,鼻翼外脚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唇珠微突,鼻小柱形态好。结论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定点明确具体,操作方便,创伤小,术后能有良好的鼻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唇裂患者鼻畸形一期整复争论的焦点在于早期唇裂鼻畸形矫正是否会导致后续的鼻发育异常,并增加二期修复鼻畸形的难度,因而传统的观念是把唇裂鼻畸形的修复作为二期手术进行。然而,近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趋向于在唇裂整复的同时进行一期矫正鼻畸形[1-2]。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从2008年起对部分单侧唇裂患者一期唇裂修复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