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证属祖国医学脉痹、肿胀等范畴。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为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则血凝结 ,瘀阻血脉而成。目前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病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4月 ,我科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 6例 ,除 1例自动出院 ,1例并发肺梗塞外 ,其余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中 ,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16~ 85岁 ;其中急性期 34例 ,慢性期 16例 ,后遗症期 6例…  相似文献   

2.
黄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47-14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手术患者。结果:治愈率40%,好转率57%。结论: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应重视患肢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问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血管外科收住予保守治疗的36例患者,急性期患者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及华法林:慢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丹参注射液及华法林,全部患者抬高患肢30°左右,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并从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8例治愈,28例好转。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期间要加强观察,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脑梗死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出现和继发性肺栓塞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是降低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因此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  相似文献   

5.
护士长 :今天我们结合这位病人的病情 ,讨论一下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护理 ,首先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 ,请主管护师给大家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 ,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对此病应如何防治及护理。责任护士 :患者女 ,70岁 ,因不慎摔伤左髋部致局部肿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 ,经拍片诊为左侧股骨颈骨折 ,于1999年 12月 6日入院。查体 T、P、R、BP均正常 ,符合手术指征 ,于 12月 8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 3天 ,病人出现高热 ,患肢肿胀 ,疼痛明显 ,肢体发冷 ,紫绀 ,浅静脉曲张 ,胫后动脉波动消失。王主管护师 :血栓形成原…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传统医学的肿胀、血瘀证等范畴。近年来,笔者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辨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45.2岁;血栓发生于左下肢41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8例。发病到就诊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周围血管病 ,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 ,疼痛明显 ,行走困难 ,活动后加重。笔者自 1995年来共收治 32例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 ,配以精心的护理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0岁 ,平均 4 4岁。大部分患者都有手术史、外伤史、妊娠分娩史、长期卧床史。发病时间最短 1天 ,最长 10年。2 临床护理2 .1 心理护理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精神与疾病的关系 ,认为不良的精神刺激会引起体内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现代医学心理学也非常重视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郑燕  饶艳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65-26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目前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对其的治疗及护理日益引起临床重视.我院 1999年 4月~ 2002年 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于长期卧床、外伤或骨折、手术、妊娠、分娩等原因,使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引发的系列疾病.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下肢多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轻者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血栓脱落致脏器栓塞,导致生命危险.本病除了积极治疗外,精心护理也相当重要.本科自2006年11月~2010年1月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海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41-14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将DV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健康评估,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了解疾病知识,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VT病人实施相关护理康复计划,减轻了痛苦,促进了康复,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和D二聚体检查确诊。以低分子肝素、华法令加疏血通或丹参治疗。结果:由肿瘤引起15例占31.3%,由手术后引起12例占25%,由糖尿病等内科及其他疾病引起21例占43.8%,经治疗痊愈31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肿瘤、手术后和严重内科疾病是DVT的常见病因。抗凝治疗是DVT安全、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法。具有高危因素或术后的患者应予以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股肿"范畴,蔡炳勤教授认为脉道受瘀血所阻是股肿最主要的病因,本虚标实是其病机要点,本虚主要与气虚有关,标实则与瘀、湿两邪密不可分.治疗上,蔡炳勤教授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和患肢症状分急性期、缓解期、后遗症期,从患者全身情况出发,结合各时期的临床表现分期辨证论治.急性期以祛邪为先,缓解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减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8%,干预组80例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减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下肢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经抬高患肢,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并硫酸镁湿敷治疗均治愈。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骨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重点综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肿破瘀胶囊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8例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6例服用消肿破瘀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92例服用华法林钠片,每次2.5~5mg,每日1次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0.55%,总有效率为95.21%,对照组分别为42.39%、68.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消肿破瘀胶囊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胫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变化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患侧下肢肢周径、股周径、踝周径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黏度(高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针联合治疗吸毒人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本院2007年6月~2010年4月间收治的26例吸毒人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了回溯式调查及分类对比研究。结果:经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针联合治疗后,26例患者的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分别为17、6、2;总有效率为96-2%。患者中均未发生肺栓塞或行血管切开取血栓术,且经过5~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临床上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与丹参针对吸毒人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二者联用效果较为显著且药性缓和副作用小,临床应用期间未见加重术后并发症现象。而且此种方法先对简单适用、副作用小,临床应用较安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早期治疗提出新的靶点。方法将35只1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5)和模型组(DVT组),DVT组又分为模型D2、D6、D8、D12、D24组,每组6只。采用手术结扎右侧股静脉方法进行造模。对照组及DVT组分别于造模后2 h、6 h、8 h、12 h、24 h取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DVT组各时间点IL-6和TNF-α血清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在DVT组中,随造模时间的延长,IL-6及TNF-α血清浓度不断升高,在血栓形成12 h时,二者血清浓度达到高峰。除D8组与D12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模型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随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而发生变化,可作为观察血栓形成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推拿和常规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纳入推拿改善卒中后遗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667例患者。[结论] 在改善卒中后遗症方面,常规康复配合推拿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四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缓解卒中后失眠的情况,但对于卒中后吞咽障碍及排便障碍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事件方面,在常规护理中配合推拿治疗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静脉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