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治疗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7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接受氟伐他汀(23例,氟伐他汀组)或氟伐他汀+地尔硫卓(24例,联合用药组)治疗,随访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情况并复查平板运动试验及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各组用药后平板运动试验到达终点时间均显著延长(氟伐他汀组P<0.05;联合用药组P<0.01)。两组临床胸痛发生率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降低(均P<0.01)。NO、HDL-C水平明显升高,TC、TG、LDL-C、ET-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平板运动试验中到达运动终点时间显著延长(P<0.05),临床胸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加用地尔硫卓更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盐酸法舒地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10例高血压病伴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卓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其余两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盐酸法舒地尔,均治疗15d,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二尖瓣前后叶瓣环运动的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及Em/Am以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地尔硫卓组和盐酸法舒地尔组的Em、Em/Am均显著升高,盐酸法舒地尔组Am显著降低;两治疗组降压疗效并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盐酸法舒地尔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方法 通过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检索有关LCZ696治疗HFpEF的文献,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8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所有结局指标均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选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计5313例患者,合并结局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 BNP)[SMD = ?3.29, 95%CI(?6.40, ?0.19),P = 0.04]、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WMD = 84.25, 95%CI(24.95, 143.55),P<0.01]、心力衰竭再住院率[RR = 0.85, 95%CI(0.78, 0.92),P<0.01]、肾损伤 [RR = 0.50, 95%CI(0.34, 0.75),P<0.01]较对照组显著改善;高血钾发生率 [RR = 0.90, 95%CI(0.78, 1.03),P = 0.12]、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WMD = 0.43, 95%CI(?0.14, 1.00),P = 0.14]、E/e’[WMD = ?1.71, 95%CI(?4.18, 0.77),P = 0.18]及全因病死率 [RR = 0.97, 95%CI(0.85, 1.11),P = 0.6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 [RR = 1.43, 95%CI(1.24, 1.64),P<0.01]高于对照组。 结论 LCZ696可以有效改善HFpEF患者的NT-pro BNP、6MWD、再住院率,而不增加肾损伤及高血钾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晓红 《山东医药》2010,50(25):52-53
目的探讨地尔硫[艹卓]联合阿托伐他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地尔硫[艹卓]联合阿托伐他丁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治疗组肱动脉和胫前动脉△Dia-P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地尔硫[艹卓]联合阿托伐他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大剂量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预防效果及远期心脏保护作用。 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监护室收治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2 mg(B组)及术前口服尼可地尔20 mg(C组)。3组均给予积极的冠心病综合治疗,B组及C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用尼可地尔5 mg,3次/d,口服6个月,平均随访半年。观察3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以及PCI术后1、3及6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非心因性死亡)。 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C组和B组之间TIMI血流分级及c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CK-MB、cTnT峰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C组和B组CK-MB、cTn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B组和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5),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B组和C组因慢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比例较A组降低(P<0.05),B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尼可地尔及术后持续使用可显著改善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过双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分析出的冠状动脉钙化分数(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 联合高敏肌钙蛋白I(high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I, Hs-cTnI)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死亡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通过系统筛选出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诊断为HFpEF的病例,电话随访记录其死亡发生的情况。共收集HFpEF患者235例,失访16例,纳入219例,随访时间为(40 ± 21)个月,共发生了80 例全因死亡,其中心源性死亡56例。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得出对HFpEF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最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预测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HFpEF死亡的价值。 结果 CACS分级、Hs-cTnI与脑钠肽(BNP)水平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0.3081, P <0.05及r=0.7081, P <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BNP、CACS、Hs-cTnI为HFpE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CACS、Hs-cTnI联合预测HFpEF不良预后的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各项单独预测。 结论 Hs-cTnI及CACS是HFpE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PCI术后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地尔硫卓;对照组患者术后仅采用常规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再狭窄率。结果 6个月复查时对照组再狭窄率为14.58%,治疗组为2.22%,再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尔硫卓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心功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的影响,以及探讨两者间潜在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药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药组将常规治疗方案中ACEI/ARB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室重构相关指标及PWV值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试药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试药组LVEF、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试药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试药组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药组NT-proBNP、sST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药组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更为有效抑制HFrEF患者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心衰患者活动耐量;且沙库巴曲缬沙坦两药可协同改善动脉顺应性,减轻心脏后负荷,进一步延缓心衰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能否降低肺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7年~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患者341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其中169例患者给予术前口服、术后进食后即开始口服地尔硫卓, 直至术后14 d;安慰剂组172例患者。观察的终点是对治疗期间持续房颤或临床症状明显的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地尔硫卓治疗组房颤或房扑的发生率[10.6%(20/169)]较对照组[19.8%(36/172)]显著降低(P<0.05);房颤发生的患者中地尔硫卓治疗组的平均心率较安慰剂组也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在术后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无明显的与口服地尔硫卓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预防性口服地尔硫卓可以显著降低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冠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心脏标志物、可溶性Fas配体(sFasL)浓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纳入1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1),观察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第一次球囊扩张)后即刻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1000μg,输注速度为50μg/s;对照组在PCI后即刻注射生理盐水10ml,输注速度为1mYs。PCI术前、术后24h检测心脏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1;PCI术前、术后2周检测sFasL浓度;PCI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情况。结果PCI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标志物和sFasL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心脏标志物检测和术后2周sFasL检测示对照组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CI术前,两组患者的超声结果[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1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各检查时间点,观察组上述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治疗ACS可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自2019年1月起连续性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因心力衰竭入院的HFmrEF(射血分数在40%~49%之间)患者8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人。所有病人入院后在规范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培哚普利片,实验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均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入院时的生命体征、NYHA分级,既往病史、用药史、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6 min步行实验等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年后的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NYHA分级的改善、病死和心衰再住院的发生率以及两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两组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6WMT及心功能改善的结果 两组治疗后6WMT的数值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提高的更加明显(P<0.01)。在NYHA分级改善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随访1年的预后事件,包括全因病死、因心力衰竭再住院、以及两者的复合事件发生率。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病死率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培哚普利组(均P<0.05)。 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运动耐力,并降低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以及病死和再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联体背景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中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和天津河西医院诊区急性失代偿心衰住院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低(HFrEF,LVEF< 40%)组70...  相似文献   

13.
背景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作为心力衰竭新增分型,其病理生理机制、群体特征、合并症及临床特征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患者不尽相同。目的探讨HFmr E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期为HFmr EF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HFr EF组(LVEF <40%,n=299)、HFmr EF组(40≤LVEF <50%,n=153)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组(LVEF≥50%,n=202)。收集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患者全因死亡情况和全因死亡时间、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时间。结果HFmr EF组与HFr EF组患者年龄小于HFp EF组,HFr EF组患者年龄小于HFmr EF组(P <0.05);HFr EF组患者女性占比低于HFmr EF组与HFp EF组(P <0.05);HFmr EF组与HFr EF组患者心率大于HFp EF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优于HFp EF组,有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HFp EF组,有心房颤动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者所占比例低于HFp EF组(P <0.05)。HFmr EF组与HFr EF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于HFp EF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HFp EF组(P <0.05);HFr EF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NLR及NT-pro BNP高于HFmr EF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HFmr EF组(P <0.05)。HFmr EF组和HFr EF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HFp EF组,HFr EF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和LVEDD大于HFmr EF组(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分型与血肌酐(r=0.110)、血尿酸(r=0.264)、空腹血糖(r=0.139)、NLR(r=0.415)、NT-pro BNP(r=0.571)、左心房内径(r=0.246)及LVEDD(r=0.607)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144)呈负相关(P <0.05)。本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18例,失访率为2.7%,平均随访(12.0±1.6)个月。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Fr EF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和1年累积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HFp EF组和HFmr EF组,HFmr EF组患者1年累积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HFp EF组(P <0.05)。结论 HFmr EF患者的临床特征与HFr EF相似,其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左心室重构程度介于HFr EF与HFp EF之间,其1年累积生存率与HFp EF患者相似,均优于HFr EF患者,但其1年累积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HFpEF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每组41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80 mg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试药组加用1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LVGLS)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LVGLS水平试药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衰相关标志物生长转化因子(GDF)-1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水平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5),治疗后GDF-15和NT-proBNP试药组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6MWD试药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HFQL试药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死亡率没有显统计学异。 结论 对HFmrEF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作用效果更显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反复入院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老年CHF患者171例,收集患者经治疗出院后2年内的诊疗资料,根据是否因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反复入院分为对照组53例和反复入院组11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日常生活能力(ADL)受损情况、首次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收集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预后情况资料(心衰再次入院、其他疾病再次入院、心衰相关的死亡及全因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导致反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入院组年龄较高,ADL重度受损患者的比例较高,既往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瓣膜病的比例较高,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比例较高,贫血患者的比例较高,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高(P均<0.05)。反复入院组出院后2年内心衰相关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2、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1岁、既往瓣膜病史、ADL重度受损、LVEDD>5.7 cm可作为CHF患者出院后2年内反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CHF患者反复入院发生率高,年龄>71.1岁、既往瓣膜病史、ADL重度受损、LVEDD>5.7 cm可作为老年CHF患者出院后2年内反复入院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气(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150例心气(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血浆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观察治疗安全性。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及NYHA心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前后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更低,NT-proBNP更低、LVEF更高,6 min步行距离更远、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均(P<0.05),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但两组治疗后LV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气(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n = 38)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观察组,n = 38),治疗3 个月后对主要终点(心脏超声指标及MACE事件发生率等)、次要终点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压、NT-proBNP指标降低(P<0.05);观察组LAd、LVEDV、LVESV的降低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 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性变长(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距离增长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抑制心室重构及预防心衰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缬沙坦表现更早且更有效,临床应用安全,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  孙冬冬  范延红 《心脏杂志》2022,34(2):183-186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低收缩压(90~100) mmHg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耐受剂量、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的心衰患者116例,患者收缩压(90~100)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缬沙坦,起始剂量20 mg,1次/d;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25 mg,2次/d;接受过ACEI或ARB治疗的患者需停药36 h进行药物洗脱,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电话随访血压情况,密切检测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评估相关指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等指标(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收缩压(90~100)mmHg的心衰患者持续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改善程度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