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I评分在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70岁)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术前SII及PNI值。利用ROC曲线确定SII、PNI的最佳cut-off值,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  结果  术前SII-PNI不同评分患者中,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p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与神经受侵发生率以及Ki-67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23)、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6)、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4)、肿瘤pTNM分期(P=0.001)和术前SII-PNI评分(P=0.001)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同时评分越高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且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短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长期生存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并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65岁)与非老年组( < 65岁)的手术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  结果  老年组术前ASA评分和合并症数目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 < 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老年组患者手术后平均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为(2.2±2.3)d,非老年组为(1.4±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 vs. 28.5%,P > 0.05)。3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存在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44.5% vs. 70.5%,P < 0.05)。  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但仍需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杜鑫隆  韩斌  高飞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4):739-74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96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使用抗凝药、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以及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的关系。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96例患者中17例(5.7%)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其中切口感染11例,脂肪液化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愈合良好组与切口愈合不良组患者的年龄、BMI、糖尿病史、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3.434,95%CI:1.035~11.394;P=0.044),BMI(OR=0.629,95%CI:1.365~2.579;P<0.001),血清白蛋白≤35 g/L(OR=1.368,95%CI:1.166~13.232;P=0.027)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龄、肥胖、低蛋白血症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 producing gastric cancer ,AFPGC)与普通型胃癌的差异以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1 321例,经筛选纳入研究1 144例,分为血清AFP阳性组(53例)与血清AFP阴性组(1 091例)。  结果  AFPGC占同期胃癌患者的4.6%,AFPGC与血清AFP阴性胃癌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4.2%与92.2%、20.8%与45.1%、13.2%与25.7%,两者术前血清AFP、肿瘤大小、免疫组织化学HER2、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脉管侵犯、手术方式、术后肝转移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GC单因素以及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脉管侵犯、手术方式、术后肝转移以及术后血清AFP再次升高是影响AFPGC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AFPGC是一种特殊性的胃癌,具有临床分期晚、易发生术后肝转移和脉管侵犯且预后差,AFPGC患者即使肿瘤原发灶被切除后,仍有较高的肝转移风险,且术前血清AFP水平与患者预后无关,而术后监测血清AFP水平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及术后肝转移,此外,早期行胃癌根治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15例年龄>60岁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实验室资料。GNRI=1.489×血清白蛋白(g/L)+41.7×(体重/理想体重)。根据GNRI水平将患者分为GNRI正常组和GNRI异常组,χ2检验分析GNR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GNRI正常组(GNRI>98)259例,GNRI异常组(GNRI≤98)56例。GNRI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 < 0.05)。GNRI正常组与异常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GNRI、PL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NRI(HR= 0.687,95%CI:0.487~0.968,P=0.032)异常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GNRI正常组患者的生存均显著高于GNRI异常组患者(P=0.036和0.010)。  结论  术前GNRI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N0期(术前影像学诊断)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CAR)等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标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指数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cN0期胃癌患者206例,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淋巴结转移组(grouppN+)和无淋巴结转移组(group pN0),同时选取2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炎症反应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NLR、PLR、CAR与淋巴结转移数、转移率、淋巴结状态等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cN0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pN+组胃癌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LR、NLR、CAR、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明显高于pN0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pN0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 0.05)。术前高NLR组、高PLR组和高CAR组患者的淋巴结分期构成及淋巴结转移数量分别低于术前低NLR组、低PLR组和低C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LR和CAR是术前诊断为cN0期胃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58、8.174、3.049和2.254。术前诊断cN0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指数预测模型表达式为h(t)=h0exp(1.358X1+8.174X2+3.049X3+2.254X4)。  结论  术前高PLR、NLR和CAR水平与患者淋巴结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量密切相关,术前高NLR和CAR水平是cN0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周伟  蔡昀  李悦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4):2098-2100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影响肝功能储备的因素。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行手术切除的272例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肝功能储备的重要因素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术前高γ-GT是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γ-GT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临界值是168 U/L(灵敏度75.0%,特异度84.1%)。当γ-GT≥168 U/L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37.5%。  结论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15 min清除率在0~15%范围内的肝癌患者中,术前γ-GT < 168 U/L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因此,术前监测γ-GT水平并结合ICG 15min清除率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肝功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258例。其中高PNI患者157例,低PNI患者1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结果  低PNI组患者的TNM分期较晚,肿瘤直径 > 3 cm、有吸烟史、饮酒史和血清白蛋白值低的患者较多(P < 0.05)。高PNI组总并发症(28.0% vs. 40.6%)、肺部并发症(7.6% vs. 16.8%)和吻合口瘘发生率(4.5% vs. 40.9%)低于低PNI组(P < 0.05)。高PNI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和5年生存率均优于低PNI组(87.3%,71.3%,50.3% vs. 76.2%,56.4%,32.7%,P < 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NI水平与生存率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术前PNI可用于判断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对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且年龄≥80岁的3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10个协变量进行1:1匹配,最终12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患者与另外128例无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患者成功匹配。比较两组间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48/128)vs. 30.5%(39/128),P=0.235]。根据Clavien-Dindo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术后Clavien-Dindo Ⅳ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7.0%(9/ 128)vs. 1.6%(2/128),P=0.031]。手术局部并发症方面,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7.8%(10/128)vs. 2.3%(3/128),P=0.046],其它手术局部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手术局部并发症方面,心血管疾病组患者术后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10.2%(13/128)vs. 3.1%(4/128),P=0.024],其他非手术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不会增加8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的风险。但需注意的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后血液循环系统并发症与吻合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针对此类患者,术前充分的评估、术后密切监测以及保护性造口的应用是保证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术前评估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38例在3D成像技术辅助下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乳腺MRI检查,通过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DICOM)数据立体建模,构建3D成像技术重建虚拟图像。比较术前预计切除组织体积(predicted resected tissue volume,PRTV)及术中实际切除组织体积(actual resection tissue volume,ARTV)差异性及一致性,并行保乳术后组织标本切缘及乳房美学评价。  结果  3D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乳腺、肿瘤、腺体及血管等解剖结构及其三维毗邻关系。术中所见与术前3D图像吻合度为97.4%(37/38)。术前PRTV为(61.7±20.1)mL,术中ARTV为(65.1±20.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 < 0.01)。术后补充二次手术1例,发生率2.6%(1/38)。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100%(38/38)。  结论  3D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乳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准确评估保乳术切除体积,指导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脏肥胖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将男性≥ 134.6 cm2、女性≥ 91.1 cm作为定义内脏肥胖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内脏肥胖组和非内脏肥胖组。  结果  12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4位内脏肥胖患者和63位非内脏肥胖组患者。和非内脏肥胖组相比,内脏肥胖组的女性比例更高(P=0.001)、BMI更高(P < 0.001)、开腹的比例更高(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白蛋白、血红蛋白、ASA分级、NRS2002营养评分、Charlson合并症指数、肿瘤位置、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内脏肥胖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比非内脏肥胖组高(35.9% vs.19.0%,P=0.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脏肥胖(OR=2.732,P=0.019)和NRS2002 ≥ 3(OR=2.574,P=0.042)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脏肥胖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1匹配将66例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4例,行开腹手术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随访术后18个月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  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上更具优势,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逊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18个月OS及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上逊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份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1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Cox回归分析MS及其组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中MS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7.9%)较非MS组(11.5%)高(P=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MS、高血压、高血糖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糖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发现,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是结直肠癌术后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超重或肥胖是结直肠癌术后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P=0.007)。  结论  MS及其相关组份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有明显影响作用;MS及相关组份在短时间内难以控制满意,对结直肠癌预后影响较大,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评价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37例,依据术后营养方式不同分为EEN组136例和TPN组101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91对患者。EEN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术后7天明显优于TPN组(P < 0.05),而白蛋白(albumin,ALB)在术前、术后3、7天与TPN组比较无明显差异;EEN组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在术后3天及7天显著优于TPN组(P < 0.05);EEN组在放置胃管时间、排便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TPN组(P < 0.05);EEN组反酸或呕吐、腹泻的发生率高于TPN组,而肺水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T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TPN相比,食管癌术后应用EEN的反酸或呕吐、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对肝功能影响小,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6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47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等。  结果  ESD组61例完成内镜手术,1例中转外科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08±30.36)min,术中出血量(18.66±30.70)mL,术中有7例发生穿孔,创面或穿孔采用荷包缝合24例,单用金属夹缝合32例,5例创面未缝合;EFR组46例完成内镜手术,1例中转外科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2.13±20.95)min,术中出血量(17.06±23.25)mL,创面穿孔采用荷包缝合25例,单用金属夹缝合21例。ESD组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穿孔2例;EFR组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ESD组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间质瘤36例、平滑肌瘤14例、脂肪瘤5例、异位胰腺3例、其他4例,EFR组间质瘤40例,平滑肌瘤3例,其他4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复查无复发。  结论  ESD及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评估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新辅助化疗以及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已获得的CT扫描、骨骼肌放射密度,评估骨骼肌指数、皮下指数、内脏脂肪指数。为尽可能降低选择偏移,按照相同标准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患者数据作为外部验证。  结果  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各身体成分中,新辅助化疗前后肌肉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根据病理缓解程度(≥50% vs. <50%)对身体成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肌肉指数变化值能够独立预测病理学缓解(OR=1.308,P<0.001)。生存分析中,骨骼肌体质量指数之差(Δskeletal muscle index,ΔSMI)不同的患者在远期生存上存在差异,ΔSMI≥1.2的患者其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优于ΔSMI <1.2的患者(P <0.05)。  结论  ΔSMI有望成为评估化疗疗效、决定患者手术时机、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一个简便、客观、有效、无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辅助治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及术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 其中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组34例(A组), 与同期直肠癌直接手术组146例(B组)进行对照,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  结果  A、B两组肿瘤切除率为100%及89%, R0切除率为97.1%及82.9%, 保肛率为73.5%及54.8%, 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9%及4.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A、B两组局部复发分别为0及16例, 肝转移例数分别为1例及5例。  结论  新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进展期直肠癌的肿瘤切除率、R0切除率及保肛率, 并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从而对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2cn,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淋巴结转移率为0;三个危险因素都具有者, 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2.9%。  结论  肿瘤大小≥2 cm,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 这三项危险因素是判断是否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