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三线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数据。  结果  全组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mPFS)为3.93(2.72~5.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mOS)为7.77(5.36~10.18)个月。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PFS为4.94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PFS为3.8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OS为12.5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OS为7.4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性别、既往是否使用过贝伐单抗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对于mPFS及mOS无显著影响;初始治疗时ECOG评分0~1分及2分的患者mPFS分别为4.48个月及1.10个月(P < 0.001),mOS分别为9.67个月及2.9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最普遍的为乏力(52.3%),其次为高血压(45%)、手足综合征(22.7%)、蛋白尿(15.9%)、白细胞下降(15.9%)、血小板下降(22.7%)、转氨酶升高(13.6%)、腹泻(15.9%)。  结论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肠癌的三线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方面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腹腔局部加全身系统化疗(neoadjuvant intraperitoneal and systemic chemotherapy,NIPS)及阿帕替尼转化治疗胃癌腹膜转移(P1CY1)患者,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32例经腹腔镜探查后证实为P1CY1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HIPEC联合NIPS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在进行6个周期转化治疗后再次进行腹腔镜探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果  32例患者经转化治疗后均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5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0.63%。所有患者均进行二次腹腔镜探查,PCI评分较之前下降者24例(75.00%),上升者8例(25.00%),其中R0切除率为18.75%。中位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6.2(13.5~2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4.9(11.4~20.3)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及口腔黏膜炎,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  HIPEC联合NIPS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可以提高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和疾病控制率,同时化疗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化治疗方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消岩汤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NSCLC患者38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18例(A组),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组20例(B组),二组治疗期间均未行手术及放、化疗。  结果  晚期非鳞NSCLC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可达3个月,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m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较阿帕替尼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均优于阿帕替尼单药组(P < 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晚期非鳞NSCLC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耐药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免疫因子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GBM患者51例,给予阿帕替尼和TMZ治疗。阿帕替尼500 mg/d口服,第1~14天;休息7天,开始口服TMZ 150 mg/(m2·d),连续口服5天,28天为1个周期。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PD-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1,sPD-1)、可溶性PD-L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sPD-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每4周行MRI增强扫描,测量肿瘤体积。  结果  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3.33%(17/5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2.5%(37/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5.9个月,2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4.9%。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级高血压和乏力。肿瘤体积的变化与用药后血清中sPD-1、sPD-L1和IL-6的变化显著相关(r=?0.846,P=0.001;r=0.874,P<0.001;r=0.769,P=0.003);与IL-10的变化弱相关(r=0.538,P=0.071)。  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TMZ耐药的GBM安全有效,且治疗中免疫因子发生变化并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9例,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多西他赛60 mg/m2,d1,甲磺酸阿帕替尼500 mg/d,d1~21,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单药化疗,直到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不良事件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DCR率分别为63.2%和3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47.3%),与对照组(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6个月(95%CI:4.8~6.3)和3.0个月(95%CI:1.8~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4.17,P=0.04)。   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可控,可显著提高DCR及PFS。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140例的RCCEP发生率。观察250 mg和125 mg阿帕替尼两个剂量组治疗50例单药卡瑞利珠单抗诱发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140例晚期实体瘤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RCCEP发生率:贝伐珠单抗组为93.3%,安罗替尼组为72.7%,呋喹替尼组为47.6%,瑞戈非尼组为70.6%,阿帕替尼组为14.0%。阿帕替尼较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显著降低RCCEP发生率:贝伐珠单抗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安罗替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呋喹替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5);瑞戈非尼组 vs. 阿帕替尼组(P<0.000 1)。观察50例晚期实体瘤不同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诱发RCCEP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提示42例250 mg阿帕替尼治疗组有效率为97.6%,8例125 mg阿帕替尼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两个剂量组均未出现≥G3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结论  阿帕替尼较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更显著降低卡瑞利珠单抗的RCCEP发生率,低剂量阿帕替尼可有效安全地缓解RCCE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治疗ALK融合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4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的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38.2%)患者接受阿来替尼单药一线治疗。男性7例(53.8%),女性6例(46.2%),中位年龄51(35~72)岁。应用Kaplan-Meier分析其生存情况。  结果  阿来替尼治疗ALK基因融合重排肺癌脑转移瘤,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24.5个月。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在颅内可测量病灶得到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阿来替尼作为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相似文献   

8.
金钊  宋蕾  崔建琦  赵艳滨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4):1256-1259
  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1例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500 mg/d,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分析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41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19%,DCR为80.48%,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4.1个月。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3级的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其次为Ⅰ~Ⅱ组蛋白尿和疲乏等,多无需特殊处理,大部分不良反应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得到缓解。  结论  对有条件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能获得生存期延长。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营养预后指数与接受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三线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43例三线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预后营养指数(PNI)、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营养免疫评估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相关免疫营养指标对于患者生存的影响。 结果 根据总生存时间(O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分析,PNI最佳临界值定义为47.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PNI、AGR、血红蛋白(HGB)、NLR及LMR与患者OS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ECOG评分及PNI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低PNI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OS)为5.70个月(95%CI=4.42~6.98),高PNI患者mOS为15.77个月(95%CI=7.43~24.1),P=0.000;低PNI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3.42个月(95%CI=2.31~4.53),高PNI患者mPFS为6.29个月(95%CI=4.96~7.62),P=0.003。结论 PNI在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接受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生存预测方面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按照制定的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自2016 年3 月至2017 年4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72 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单药组、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单药组、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8.3%、61.1%和72.0%(P>0.05),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3.8%、16.7%和28.0%(P>0.05)。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16.8%和24.0%(P>0.05)。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其他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93、117(P>0.05)、160 d(P=0.0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有无腹水(P=0.041)、TNM分期(P=0.036)及治疗方案(P=0.001)是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好,有可观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与阿帕替尼联合用于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38例,均为一线或二线治疗失败者,入组人群要求年龄≥65岁、体力状况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18)及对照组(n=20)。试验组行培美曲塞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具体为:培美曲塞500 mg/m2 d1,阿帕替尼250 mg/d,d1~21,21d为1个治疗周期,对照组行单药培美曲塞,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该研究经青岛市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2%和35%,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65,P=0.02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5.7个月(95% CI:2.8~8.6)和3.1个月(95% CI:2.7~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45);发生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7,P=0.016),多数为1~2级。  结论  培美曲塞与阿帕替尼联合用于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FOLFOXIRI改良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FOLFOXIRI改良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胃癌20例。药物用法:奥沙利铂85 mg/m2静点d1,伊立替康120 mg/m2静点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点d1,氟尿嘧啶2 400 mg/m2持续静点44 h,每14天为1个周期。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缓解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DOR)、安全性。   结果   中位治疗8个周期,ORR为50%,DCR为95%。中位起效时间为1.6个月,中位DOR为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5个月,中位PFS为9.5个月(95% CI:7.309~11.691),中位OS为19.9个月(95% CI:9.754~30.046)。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腹泻等。主要3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0%)、腹泻(10%)、ALT升高(10%),无≥ 4级不良反应。   结论   降低伊立替康剂量的FOLFOXIRI改良方案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初步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28例化疗失败的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500 mg/d,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RR)为10.7%,疾病控制率(DCR)为42.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个月,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化疗失败后的30 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5例),一组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即雷替曲塞3 mg/m2,d1;奥沙利铂85 mg/m2,d1。另一组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即卡培他滨 1 000 mg/m2,bid po,d1~14,奥沙利铂 130 mg/m2,d1。以上两组方案21 d 为1个周期,每2 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 vs 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73.33% vs 66.67%(P=0.69),总有效率(RR)20% vs 13.33%(P=0.6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3.91 个月 vs 3.72个月(P=0.32),中位生存时间(mOS)8.07个月 vs 6.48个月(P=0.64)。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腹泻、转氨酶升高及心脏毒性,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对于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疗效不劣于其他方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81例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总生存期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81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62.9%,疾病控制率为80.2%,90.1%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KPS)评分和神经症状有改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4个月(95%CI:4.0~4.8)和7.8个月(95%CI:6.8~8.8)。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时机(首次或≥2次复发时用药)、剂量(5 mg/kg,6~9 mg/kg,10 mg/kg)和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耐受性好。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贝伐珠单抗在复发后的用药时机、剂量、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卢宏霞  杨牡丹  高峻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4):2108-2110
  目的  探索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37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给予TF方案化疗,具体为:TXT:60 mg/m2,iv 1h,d1;CF-Ca:200 mg/m2,iv 2h,d1~d2;5-Fu:400 mg/m2,iv,d1~d2;5-Fu:600 mg/m2,iv 22 h,d1~d2;每21d重复,化疗3个周期。从第一周期化疗开始口服金龙胶囊4粒,每日3次。化疗结束后4周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总有效率为(CR+PR)59.5%,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化疗的不良反应减轻。  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肝转移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化疗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46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二线化疗失败的复发性EO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并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  4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为6(2~15)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6.1%(12/4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6.9%(40/46)。46例患者中30例(65.2%)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占39.1%(18/ 46),手足皮肤综合征占30.4%(14/46),仅1例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性高血压,所有患者的1、2级不良事件均能迅速缓解,且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良好。  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于二线化疗失败的EOC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应用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临床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均经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明确诊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二线化疗治疗后疾病进展。口服安罗替尼胶囊8 mg/d,d1~14联合替吉奥胶囊60 mg/m2 bid d1~14,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终止时间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副反应。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客观缓解率(ORR)可达到26.8%,总体疾病控制率(DCR)可达到8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5.2个月(95%CI:3.9~6.6个月)。单因素分析,脑转移组患者mPFS(4.8个月)对比无脑转移组患者mPFS(5.9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02)、治疗线数(P=0.015)和疗效(P=0.014)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最常见毒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疲乏和口腔黏膜炎。结论: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其总体的疗效确切且药物毒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经过化疗后进展的晚期ESC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e,OS)。随访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  结果  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63例ESCC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7.1个月(95%CI:4.3~9.9),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8%,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尚未达到。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31例(49.2%)、甲状腺功能减退29例(46.0%)、高血压24例(38.1%)、恶心和呕吐22例(34.9%)、手足综合征21例(33.3%)、皮疹20例(31.7%)。3级不良反应有出血及穿孔3例(4.8%)、间质性肺炎2例(3.2%)、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3.2%)、免疫心肌炎1例(1.6%)、皮疹1例(1.6%)、腹泻1例(1.6%)等。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  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化疗后进展的ESCC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ESCC患者后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阿帕替尼对于局部进展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 中位随访 7.9个月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自 2016年 3月至 2016年 6月入组阿帕替尼治疗 RAIR-DTC临床实验的受试者 10例, 从血清生化角度,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 Tg-Ab)及影像学角度, 靶病灶长度(target lesions, TL)观察阿帕替尼疗效及相关性, 总结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adverseevent, AE)。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 7.9个月, 在平均服用阿帕替尼 6周内 Tg呈快速下降趋势, 平均下降 60%, 最大可达 90%, 提示该药物血清学疗效反应迅速, 此后呈现稳定趋势, 但停药 3~14天即可观察到 Tg的反弹趋势, 升幅波动在 4%~135%; TL在服用阿帕替尼平均 8周内呈快速下降趋势, 平均下降 40%, 最大可达 60%, 提示该药物快速的影像学疗效反应, 此后呈稳定趋势, 受停药影响不明显; Tg周变化速率 (Tgvn) 和 TL周变化速率 (TLvn) 呈正相关 [TLvn=0.17×Tgvn+0.50 (r=0.56, P<0.05)]; 受试者因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剂量下调, 剂量调整后 AE于 3~14天缓解, 下调剂量至 250 mg/d仍能有效控制病情。  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性 RAIR-DTC具有快速、 持久的血清学及影像学反应, Tgvn和 TLvn呈正相关, 且 Tg较 TL更为敏感, 应作为 RAIR-DTC靶向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