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腔镜组和开放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组与开放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低钙血症、胸壁积液等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镜治疗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安全有效,对于有美容要求的患者可进行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诊断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0年间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7例,女性33例,年龄 17-71岁, 中位年龄44岁.平均肿瘤大小0.72±0.11cm(0.3-1.0 cm).83%(33/40)病例临床查体未能触及甲状腺微小结节而经高分辨率甲状腺超声发现.40例中39例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1年.70%(28/40)患者接受腺叶切除术,其中10例补充Ⅵ区淋巴结清扫,随访期间无复发.2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的多发病灶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本组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诊断.大多数临床未能触及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可经高分辨率超声检出并经术中冰冻切片确诊.手术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实行腺叶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腔镜手术系统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 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第九六O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44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机器人组)83 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腔镜组)61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液体量、淋巴结清扫个数、美容效果满意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腔镜组手术准备时间(32.46±1.11)min 及手术操作时间(146.34±28.70)min明显长于机器人组(19.74±1.52)min及(110.78±16.08)min(P<0.05);而机器人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10.29±6.41)枚多于腔镜组(7.72±3.47)枚(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液体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美容效果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6.69±17.86)月、(29.12±17.67)月,范围为1~6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转移,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水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中安全可行,与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给有美容需求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n=44)和开放组(n=36)。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均P0.05),但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手术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美容效果,更易被年轻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术对比,评价经腋下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科接受39例患者选择经腋下径路无注气内镜下手术(内镜组)的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并选择同期78例年龄与内镜组相匹配并接受开放手术女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开放组)作为对照分析内镜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阳性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后3个月时随访美观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86.15±12.54 min vs 50.64±8.03 min),引流量较传统组多(82.33±21.98ml vs 69.60±16.44ml),术后3个月美容评分较传统组低(1.05±0.22 vs 3.9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手术出血量、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个数、淋巴结阳性率、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和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经腋下径路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有效,美容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为有美观需求的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TD-2182N2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CTD-2182N23.1通过靶向miR-200c-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CTD-2182N2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收集2019年05月至2022年03月本院手术切除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TD-2182N23.1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qPCR检测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3-1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MDA-T32、TT、SW579、B-CPAP中CTD-2182N23.1的表达。体外培养MDA-T32细胞,实验分为NC组和CTD-2182N23.1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MDA-T32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CTD-2182N23...  相似文献   

7.
1例55岁女性患者,10年余前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8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此后的3年时间里,患者多次出现复发并手术治疗,由甲状腺乳头状癌转变为乳头状癌伴鳞化,进而转变为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最终因疾病迅速恶化死亡。甲状腺鳞癌可直接来源于腺癌或乳头状癌鳞状化生,一旦发生转变,则意味着疾病将可能加速进展,呈现高度恶化趋势,预后极差,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77基因联合检测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常见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自愿接受77基因联合检测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215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信息、基因检测结果和初始复发风险分层结果。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基因变异分为有基因变异组(n=186)和无基因变异组(n=29)。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基因变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男性65例(30.2%),女性150例(69.8%);年龄13~85岁,(43.2±12.7)岁。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共检出27种基因变异,基因变异率为85.6%。其中单核苷酸突变(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NV)/插入和缺失突变(insertion or deletion,Indel)172例(80.0%),基因融合7例(3.3%),SNV/Indel伴...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诊断、治疗方面业界存在诸多分歧。该研究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并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山西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1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6.8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患侧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39例,其中11例同期行对侧叶部分切除术;接受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2例。5例同期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27例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44.3%),5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8.2%)。年龄<45岁、多灶性病变、肿瘤位置跨越或接近中线、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mm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7%、60.7%、66.7%和53.8%。结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灵敏度较高,规范化及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 将患者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恶性组, 267例)及甲状腺良性结节组(良性组, 307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血清TSH、TPO-Ab、Tg-Ab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清TSH、TPO-Ab、Tg-Ab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TSH [2.37 mIU/L(1.43 mIU/L, 5.09 mIU/L)]、TPO-Ab[17.84 IU/ml(11.94 IU/ml, 40.68 IU/ml)]、Tg-Ab[15.69 IU/ml(10.57 IU/ml, 132.00 IU/ml)]均高于良性组[TSH 1.60 mIU/L(0.88 mIU/L, 2.57 mIU/L), TPO-Ab 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胸骨切迹入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与传统开放手术(open thyroid surgery,OTS)治疗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彻底性、安全性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胸骨切迹入路MIVAT的80例cN0期PTC患者,并根据1:2比例使用随机数法抽取160例同期行OTS的PTC患者。患者手术方式为腺叶切除/全甲切除术+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Log-rank检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  结果  MIVAT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TS组(P=0.003),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01)。手术疗效方面,MIVAT组与OTS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安全性方面,两种术式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改良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288),但MIVAT组相比OTS组可以显著缩短颈部瘢痕长度(P < 0.001)。  结论  对于cN0期PTC而言,MIVAT在手术的疗效、安全性上与OTS无明显区别,尽管MIVAT的改良VSS瘢痕评分与OTS类似,但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以显著减少颈部切口长度,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同时由于切口位置更低,容易遮盖,美容效果更好。因此,经胸骨切迹入路MI?VAT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伴有低危复发因素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最佳处理方式。  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共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 伴有1~2个低危不良预后因素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42例)、化疗+后装治疗组(47例)和同步放化疗组(44例), 比较3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率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随访时间为6~55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单纯放疗组、化疗+后装治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4.0%、93.4%和9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急性重度不良反应(Ⅲ~Ⅳ级)发生率分别为9.5%、16.7%和34.1%, 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化疗+后装治疗组(P < 0.05), 而单纯放疗组与化疗+后装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Ⅰ~Ⅱ度慢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4.3%和25.0%, 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显著高于化疗+后装治疗组(P < 0.05), 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早期低危宫颈鳞癌患者, 与同步放化疗相比, 术后采用化疗+后装治疗或单纯放疗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法进行1∶1匹配将66例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4例,行开腹手术患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随访术后18个月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  结果  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上更具优势,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逊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18个月OS及D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上逊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值得肯定,长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美观满意度、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等,探讨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22例行开放性锁骨入路甲状腺切除术(B组)较29例行传统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A组)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P < 0.05),与传统切口具有同样手术疗效。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与传统切口持有同样手术疗效。  结论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于需单侧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甚至对于大于切口直径的肿瘤仍适用,其在保证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清胱抑素C(cysatin C,Cys-C)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外周血中的水平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无法手术的SCLC患者67例(观察组)及同期体检者6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局限期26例,广泛期41例,分别于化疗前及依托泊苷联合铂类2周期化疗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Hcy、Cys-C水平,并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与广泛期Hcy、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广泛期分别与对照组相比,Hcy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Hcy、Cys-C水平较化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5),无效组患者化疗后Hcy、Cys-C水平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cy与SCLC的发生呈正相关,血清Hcy、Cys-C联合检测,可以评估SCLC患者化疗疗效,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展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和颈前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各1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程度。  结果  腔镜组平均年龄(35.6±2.6)岁较开放组(48.5±2.3)岁更年轻(P=0.002),而性别比例、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2.4±1.7)枚与开放组(2.8±1.6)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23.9±28.1) min和引流液量(145.9±81.8) mL均较开放组(48.6±9.8) min、(87.7±18.9) mL更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镜组延长约1 d住院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胸部疼痛在术后3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外,其余时间颈胸部疼痛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镜组获得理想的美容满意度(P<0.01)。  结论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微创腹部肿瘤手术镇痛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腹部肿瘤微创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TAP阻滞组(G+T组)。G+T组在麻醉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切皮前、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定向力恢复即刻、术后2、6、12、24 h患者的疼痛程度。当VAS评分>4时,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给药,记录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与G组相比,G+T组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P < 0.05)。G组中,和切皮前基础值相比,切皮后5min及手术开始后30min的MAP和HR均明显增高(P < 0.05);而G+T组,术中MAP和HR均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同时,G+T组在切皮后5 min和手术开始后30 min的MAP和HR均低于G组(P < 0.05)。与G组相比,术后2、6、12 h,G+T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 < 0.05)。  结论  全麻联合TAP阻滞能降低微创腹部肿瘤手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及M2型TAMs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癌51例(PTC 42例,甲状腺鳞状细胞癌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7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病理组织中TAMs和M2型TAMs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CD68+TAMs、CD206+TAMs和CD68+/CD206+TAMs的分布强度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0.05)。在PTC组织内存在CD68?/CD206+TAMs形式的分布。42例PTC中,有淋巴结转移组及肿瘤大小≥2 cm组中CD68+TAMs和CD68+/CD206+TAMs的分布强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肿瘤大小<2 cm组(P<0.05)。在PTC大小<2 cm及Ⅰ期或Ⅱ期的情况下,CD206+TAMs分布强度高于CD68+TAMs(均P<0.001)。PTC组织中CD206+TAMs分布强度与CD68+TAMs分布强度呈正相关(P<0.05)。在PTC患者的T3、TgAb、FT3及FT4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CD68+TAMs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CD206+TAMs的分布分别在PTC患者的T3、FT3及FT4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Ms、M2型TAMs对PTC的发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TAMs促进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生长及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在PTC微环境中未发现M2型TAMs从属于TAMs的关系,而在PTC早期微环境中主要是以M2型TAMs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43例(ISR组),接受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31例(LA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和术后肛门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S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AR组[(306.6±25.1)min vs.(239.7± 26.4)min,P=0.010];两组患者术后病理T、N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R组、LAR组T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93.5%;两组环周切缘阳性率均为0,ISR组远切缘长度明显优于LAR组[(2.3±0.1)cm vs.(1.4±0.3)cm,P < 0.001],随访12~42个月,平均23.4个月,ISR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LAR组[0 vs. 12.9%(4/31),P=0.027],两组均无远处转移;两组术后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口还纳后ISR组和LAR组分别有83.7%和87.1%患者排粪控制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肛门功能及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腹部无切口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anterior rectectomy,LAR)的临床效果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OSES组(n=30)作为观察组行抵钉座经肛置入法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切口手术,对照组(n=30)行LAR,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和术后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OSES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效果满意。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肛门排气早、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腹部无切口疤痕、快速康复等优点,而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