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已成为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疗效。笔者以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碘油的混合乳剂在 1995~ 1999年介入栓塞治疗 2 5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临床资料病人总数 2 5例 ,男 8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5 6岁 ,平均 4 3岁。经CT、B超及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肿瘤 :5 .7× 6.3cm2 ~ 2 4 .5× 30cm2 。平均直径为 12 .5cm。直径在 10cm以上者 18例。肿瘤位于肝右叶 …  相似文献   

2.
由于手术切除的难度较大和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较高,因此巨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供体来源较少、费用较高和术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导致肝移植术不是常规的治疗方式。其余的治疗方案,例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不能根治肿瘤,所以也不是巨大HC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肝切除术是治疗巨大HCC的最佳方式。本例患者肿瘤巨大,且肿瘤位于位置特殊的肝尾状叶,大大提升了手术难度。而且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肝炎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全部为阴性,联合影像学检查也无法明确诊断,通过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团队专家讨论,选择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HCC,随访显示该例患者疗效确切,尚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瘤体减容后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手术切除经验,探讨其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1年7月行肝脏巨大血管瘤肝叶切除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成功实施了肝脏不规则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无1例发生胆漏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门阻断+瘤体减容后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无论肿瘤大小,诊断不明恶性不除外,症状反复出现者;直径≥5cm,肿瘤位于肝脏表面,易受外力而致破裂出血者,直径≥10cm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应采用肝叶、半肝切除术或血管瘤摘除术。对直径<5cm、无症状、偶然体检发现,非肝脏表面者,可以随访观察。自1984年8月-1987年8月,共完成14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采用常温下一次性阻断切肝法,左右半肝切除各4例,扩大右半肝切除、,右前叶切除各1例,左外叶切除3例,肝血管瘤摘除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0岁,以“体检发现肝脏血管瘤4年,增大1周”于2005年9月23日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外科。4年前体检时发现肝脏血管瘤,较大者直径约8cm,未予特殊处置。  相似文献   

6.
肝血管瘤是一种有纤维包膜、呈膨胀性生长的肝脏良性肿瘤。作者介绍应用自己设计的负压吸引式切肝锯刀沿肝血管瘤包膜切割分离,切碎的肝组织和创面渗血可随时被负压吸引管道吸走,使术野显露清楚。分离出进出血管瘤的大的管道结构后钳夹、切断、结扎肝创面血管断端。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可多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为A组,29例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剥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6±37.13)min、(440.08±110.03)ml、(9.03±2.01)d,B组分别为(92.06±27.44)min、(327.21±130.51)ml、(7.17±3.14)d,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多数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过性升高,同时A组出现1例胆漏,均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死亡等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3.97±3.09)个月,A、B组复发率分别为6.5%、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血管瘤倾向于选择腹腔镜下肝肿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肿瘤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B型超声、CT及血管造影技术在临床上不断推广应用,近年来发现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数明显增多。对于本病的治疗是否采用外科手术,迄今各家评论不一。本文报告我院近年来外科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35例,其结果显示,在经过认真选择的病例采用外科治疗,不仅安全,而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 35例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为25~64岁,平均41岁。床临表现,首发症状为肝区或右上腹疼痛者24例,上腹部饱胀不适4例;上腹部包块5例;体检发现者2例。所有病例均作过一项或一项以上影象学检查,均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超声刀为主要切肝器械,并结合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7例.包括局部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3例.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156±47.9)min,术中出血200-1200ml,(460.0± 30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6.6±3.0)d,除一例出现广泛皮下气肿外,其余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结论: 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对于经选择的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2月我们收治一例巨大甲状旁腺腺瘤合并肝血管瘤的病人 ,现报告如下 :病例 :女 ,5 4岁 ,因左前臂、右股骨疼痛 3个月、加重 1月余收住院。病人于 3个月前开始出现左前臂及右股骨疼痛并逐渐加重 ,曾按“骨膜炎”治疗无效 ;入院前某医院拍X光片发现左尺骨、右股骨虫蛀样骨质破坏 ,尺骨后缘有骨皮质断裂 ,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诊为“多发骨转移瘤”转来我院。查体 :颈部对称 ,双甲状腺无肿大 ,气管向右侧移位 ,左前臂中段肿胀 ,肿胀处可触及 1× 4× 5cm质硬肿块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压痛明显 ,右股骨未触及肿块 ,负重时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