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患者121例(年龄≥40岁), 利用放大内镜观察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 记录分型, 并取组织行病理检查, 将腺管开口和微血管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组121例中, 早期胃癌16例(13.22%)。胃腺管开口形态分析中, 圆点状(A型)、管状(B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的病例; 绒毛状(C型)共68例, 其中1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规则状(D型)25例, 其中6例为胃癌, 7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腺管结构消失(E型)9例, 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 进展期胃癌5例。在微血管形态分析中, 规则型(A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胃癌; 不规则型(B型)病例35例, 其中进展期胃癌8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 中央部分消失型(C型)11例, 其中进展期胃癌3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  结论  利用窄带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可能提高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全周浅表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及脉管瘤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的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 食管鳞状细胞癌9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下表现, 病变发生黏膜下深浸润和脉管瘤栓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116例患者中, 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至黏膜下层浅浸润(<200 μm)85例(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 黏膜下层深浸润(≥200 μm)31例, 有脉管内瘤栓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饮酒史(OR=3.090, 95%CI:1.165~8.200)、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AB分型(OR=11.215, 95%CI:3.955~31.797)是浸润深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吸烟史(OR=5.824, 95%CI:1.704~19.899)、是否存在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区域(OR=3.393, 95%CI:1.285~12.072)是脉管瘤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饮酒史、病变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分型为B2~B3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理活检及相关因素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食管早期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 EMR 或 ESD 等内镜粘膜切除术的早期食管癌前病变的患者,均有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前活检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75例食管患者采取 EMR 或 ESD,其术后病理结果并不一致,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9例,黏膜内及黏膜下癌16例,说明术前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不完全一致性。这受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病理医生对术前活检结果的诊断标准、内镜医生钳去的组织完整性及深度、组织的处理步骤、癌变组织具有异质性或多态性。这些因素都会最终影响活检病理结果,从而导致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EMR 和ESD 等内镜黏膜切除术创伤性轻、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适合广泛运用及推广,但是其治疗方式易受术前病理活检及相关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究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 332例,根据患者所用内镜及检查过程不同分为蓝激光组与白光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结果] 蓝激光组上消化道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1.63%(42/2 576),高于白光组的0.85%(32/3 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7,P=0.005)。蓝激光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前状态检出率为41.15%(1 060/2 576),高于白光组的37.78%(1 419/3 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07)。蓝激光组食管、贲门、胃的活检率均高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P=0.044;χ2=4.010,P=0.045;χ2=28.757,P<0.001);蓝激光组对癌性病变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诊率高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21)。[结论] 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可以提高活检率,从而提高上消化道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前状态的检出率、早诊率,有利于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p63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正常食管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食管癌组织共14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VEGF—C和p63蛋白在不同病理阶段中的表达。结果不同病理阶段的VEGF—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55,P〈0.001)。正常黏膜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X^2=26.483,P〈0.001)、正常黏膜与早期癌(X^2=36.721,P〈0.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X^2=10.025,P〈0.008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早期癌(X^2=16.734,P〈0.001)之间VEGF-C的表达量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阶段与VEGF-C表达程度间呈正相关(r=0.462,P〈0.001)。不同病理阶段的p63表达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62,P〈0.05)。正常黏膜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X^2=12.735,P=0.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X^2=20.421,P〈0.001)、早期癌(X^2=20.854,P〈0.001)各组间的p63表达量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阶段与p63表达程度间呈正相关(r=0.272,P〈0.05)。结论VEGF—C和p63蛋白与早期食管癌和上皮内瘤变发生显著相关,可作为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关系。[方法]选择4078例内镜筛查的40~69岁的队列人群为样本,采用病例—队列研究。根据WHO2000年消化道肿瘤病理诊断标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贲门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划分为4个切点:BMI18.5~23.9为正常组、<18.5为体重过低,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以超重和肥胖为暴露组,体重过低和正常组为非暴露组。采用病例—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准拟然危险度,以准拟然危险度估计RR值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暴露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病准拟然危险度为0.0125,非暴露组为0.0328,RR=0.39,95%CI:0.16~0.95,P=0.032。[结论]在中国北方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人群中,肥胖和超重是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套适宜新疆哈萨克族胃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模式并示范应用.[方法]针对新疆哈萨克族胃癌高发的问题,通过建立哈萨克族胃癌四级医疗合作网络,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利用胃癌早期三级筛查方法,以人群为基础开展新疆哈萨克族胃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结果]完成新疆哈萨克族大便潜血试验6012人,受检率为52.28%,隐血珠试验5329人,受检率为46.34%;完成哈萨克族胃镜检查2196例;确诊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早期胃癌2例,中晚期胃癌10例,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哈萨克族胃癌早诊率为33.33%.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早期食管癌2例,中晚期食管癌9例,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食管癌早诊率为30.77%;并对新疆哈萨克族3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早期胃癌、2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2例早期食管癌进行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及术后随访.[结论]大便潜血和隐血珠试验作为新疆哈萨克族胃癌初筛的方法并不明显优于胃镜的直接检查;在少数民族高发区,将动员目标人群筛查与人群有症状者主动筛查相结合,对40岁以上人群每3年直接进行胃镜筛查,提高早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对47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好发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最终确诊35例为结直肠癌,12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直肠部位.临床及病理医生应充分沟通,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正常胃黏膜组织、反应性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腺癌)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以胃窦部肠型胃癌为研究对象,选取正常、反应性增生、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5组各30例共150例组织标本,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labelfree)联合液性色谱质谱(LC-MC/MC)筛选差异蛋白,并评估差异蛋白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筛选出了8个差异蛋白,和正常黏膜相比,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的发展过程中,LAMN1、ERGIC1、UQCRFS1、UQCRH和CISD1这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逐渐降低,表达量逐渐升高的蛋白质有HMGB1、DNA-PKcs和14-3-3。结论 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具有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靶向分子治疗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组织和胃癌组织TLR4的表达和HP感染的关系,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3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胃癌组织中的TLR4的表达。利用^14C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两项均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结果:TLR4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86.7%,胃癌组63.3%,正常组26.7%,HP阳性率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为93.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90%,正常组33.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TLR4阳性率与正常组比较,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TLR4阳性率与胃癌组比较,P〈0.05。TLR4表达与HP感染检测结果:HP感染的胃黏膜组织TLR4的阳性表达率为83.53%,HP阴性组TLR4阳性表达率为25.71%,TLR4表达和HP感染具有相关性r=0.152,P=0.012。HP感染与不同级别胃黏膜上皮瘤变组织TLR4表达的相关性检测结果:低级别胃黏膜组织11LR4的阳性表达率为88.89%,高级别胃黏膜组织为88.00%。胃黏膜上皮组织瘤变级别与TLR4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级别上皮瘤变和高级别上皮瘤变胃黏膜组织TLR4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HP感染和TLR4阳性表达呈正相关,HP感染的不同级别胃黏膜上皮瘤变组织之间TLR4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R、Bcl-2蛋白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意义。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慢性宫颈炎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70例及80例宫颈癌组织中ER和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ER在慢性宫颈炎组中阳性率为7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率逐渐降低(χ2=24.266,P < 0.01),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386)。与肿瘤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BCL-2在宫颈鳞癌组中阳性率为75.38%,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率逐渐增高(χ2=27.715,P < 0.01),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Ⅰ组、CINⅡ~ Ⅲ组及宫颈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相关(χ2=4.862,P=0.027),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P=0.500);CIN Ⅱ~Ⅲ组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38.57%(27/70),宫颈鳞癌组中联合表达阳性率为15.38%(1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08,P=0.003)。CINⅡ~Ⅲ组中ER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相关(r=0.506,P < 0.01),其余组中无相关关系。  结论  在宫颈病变的进展中,ER和Bcl-2表达呈相反趋势,在CINⅡ~Ⅲ组中有相关性,联合表达阳性可能是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镜钳夹活检术(endoscopic forceps biopsy,EFB)提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组织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术前EFB提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并接受ESD手术的255例患者共255处病灶,按术前EFB与ESD术后病理差异分为升级组(n=123)与未升级组(n=13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术前EFB与ESD术后病理一致率为42.9%(18/42),病理升级率为57.1%(24/4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术前EFB与ESD术后病理一致率为44.1%(94/213),病理升级率为46.0%(98/213),9.9%(21/213)病理降级为LGIN。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饮酒史、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分型、糜烂、溃疡或出血、病变纵向直径≥2 cm、病变累及管腔范围≥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2/B3型IPCL(P=0.001)、病变纵向直径≥2 cm(P=0.014)、病变累及管腔范围≥1/2(P<0.001)是ESD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内镜下提示B2/B3型IPCL、病变纵向直径≥2 cm、病变累及管腔范围≥1/2的病灶,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病灶病变程度被低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术后残胃及吻合口黏膜改变、费用及治疗时间、随访复发情况。方法收集25例内镜治疗及10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分别从术后黏膜改变状态(充血、糜烂、溃疡、伴随胆汁反流)、治疗费用与时间、术后随访复发情况3方面评估,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外科手术术后黏膜明显充血者87.0%,糜烂36.0%,溃疡9.0%,伴随胆汁反流高达48.0%,内镜组除手术瘢痕外无明显术后黏膜炎性改变(P<0.001);外科手术组平均花费为(3.56±1.12)万元,平均住院时间(20±9)天,内镜治疗组平均费用(0.57±0.42)万元,平均治疗时间(5±2)天(P<0.001);外科组随访中见1例复发,内镜治疗组无复发(P>0.05)。结论内镜切除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能显著改善术后黏膜状态、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具有与外科手术类似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胃镜活检及转移淋巴结取样用于预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实际状态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并研究原发灶Her-2状态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按照《胃癌Her-2检测指南》中规定的检测流程对107例胃镜活检标本、手术标本及76例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状态分别进行判读, 将检测  结果  进行比较。  结果  107例标本中胃镜活检标本与胃癌原发灶Her-2状态的一致率为86.9%, 两类标本的Her-2状态具有一致性(Z=6.3813, P < 0.000 1);7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Her-2状态的一致率为81.6%, 二者的Her-2状态具有一致性(Z=3.0274, P=0.002 5);胃癌Her-2状态与Lauren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 < 0.05)。  结论  胃镜活检标本及淋巴结转移灶与胃癌原发灶的Her-2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前两者能够较好的预测胃癌原发灶的Her-2状态; 需要制定一个专门针对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评分标准以完善胃癌的Her-2诊断系统; 胃癌Her-2状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LGIM分级系统、内镜下形态学分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86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内镜形态学资料、活检病理学报告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OLGIM分级,分析其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的关系。结果:286例患者中,26例合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诊断为胃癌。在内镜下,286例患者中225例(78.7%)被明确诊断为CAG,38例误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3例误诊为黏膜隆起性病变、息肉样病变。OLGIM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19例、40例、86例、124例、17例。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OLGIM分级与胃黏膜病变恶性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42,P<0.001)。149例患者Hp检测阳性,137例阴性。Hp(+)组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Hp(-)组;但Hp感染对肠上皮化生程度、发生部位及是否发生上皮内瘤变/癌变无明显影响。相关性检验发现,Hp感染与OLGIM分级无明显相关性(r=0.279,P>0.05)。内镜下颗粒型、灰白型、浅凹陷型三种形态分别有109例(38.11%)、94例(32.87%)、83例(29.02%)。三种内镜表现患者的胃黏膜恶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颗粒型患者的Hp感染率及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较高。结论:OLGIM分级系统对胃癌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内镜下不同表现的CAG恶变倾向无明显差异,但黏膜表面呈弥漫性颗粒样改变的患者Hp感染率、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 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 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 HSIL为32例, LSIL为40例, 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 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 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  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 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P504S、Ki-67在老年人群中萎缩性胃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胃镜活检标本157例(其中包括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33例高分化腺癌)标本中P504S、Ki-67的表达情况及HP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高分化腺癌标本中,P504S、Ki-67 的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与HP感染与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04S和Ki-67在胃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中的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老年人群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段,且与HP感染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a2+依赖的膜结合蛋7(CPNE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PNE7在胃癌及癌旁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PNE7的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CPNE7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PNE7在胃癌细胞(MKN45/AGS/HGC-27)和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PNE7蛋白及其mRNA水平在胃癌中高于癌旁组织(P<0.05),CPNE7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12)、N分期(P=0.01)以及有无淋巴结浸润(P=0.005)和Lauren’s分型(P=0.007)显著相关,与年龄(P=0.37)、性别(P=0.121)、分化程度(P=0.15)、有无转移(P=0.835)、血管浸润(P=0.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的表达情况,结合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行新辅助化疗的63例胃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前的胃癌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HER- 2、TEM1的表达情况,通过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各肿瘤指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69.8%,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5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M1阳性、T分期较高的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差(均P < 0.05);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病灶大小、P53(P=0.488)阳性及HER-2(P=0.106)阳性表达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M1阳性、T分期高可能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预测因素。  结论  TEM1作为肿瘤基质的标志物,其阳性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癌高发区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食管癌高发区涉县、磁县进行普查发现的11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检查, 符合镜下治疗标准的内镜辅以碘染色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cal resection, EMR), 余手术治疗。对所有行EMR术及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EUS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EUS判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影像学结果显示: 黏膜层癌97例、黏膜下层癌21例, EUS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判断浸润深度, 结果相符者103例, 准确率87%, 其中对黏膜层癌判断的准确率90%, 对黏膜下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6%。  结论  EUS准确评估病灶内镜可切除性, 使得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对指导高发区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