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广东省深圳市口岸入境人员病原谱的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为口岸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口岸入境人员基本信息、过境时间、体温、症状、病原检测结果等信息,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症候群病原谱的构成情况。  结果  共监测入境人员87 450人,病原检测阳性者20 174例,女性病原阳性率(23.69%)高于男性(22.73%)。 病原的检出存在明显季节性,检出病原以呼吸道病毒为主,其次为肠道病毒,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0.81%),以B型和甲型H3N2为主。 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病原阳性率在各症候群中最高(30.87%)。  结论  口岸输入传染病的病原种类较多,病原阳性率较高,需加强口岸传染病的监测工作,为防止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金智明  郭青  黄飞  马家奇 《疾病监测》2021,36(3):287-291
  目的  基于结核病监测工作现状,开展结核病监测最小数据集的研究。  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结核病监测最小数据集的内容。  结果  结核病监测最小数据集共有70个数据元,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例报告信息、检验检测信息、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治疗用药信息和随访管理信息6部分内容。  结论  构建的结核病监测最小数据集科学、合理,为规范结核病监测数据采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4 — 2019年河南省水痘病例时空分布特征,探讨空间聚集区域,为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2014 — 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河南省的水痘报告病例信息,使用SaTScan、Geoda等软件分析河南省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聚集分析。  结果  2014 — 2019年河南省通过监测系统共报告水痘病例143 3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13/10万,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分别为0.441、0.392、0.447、0.372、0.335和0.163(P<0.001),高–高聚集区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地区。  结论  河南省水痘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以河南省中部地区为主,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杨红霞  韩吉婷  光明  王慧  高源 《疾病监测》2021,36(11):1217-1221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情况,总结百日咳鲍特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对疑似百日咳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采集病例(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母亲)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鉴定及核酸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  结果   患儿及其母亲鼻咽拭子样本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均为阳性,患儿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母亲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 菌株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多位点序列分型均为ST-2型,属于ST-2 克隆群,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890株百日咳鲍特菌基因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25 株百日咳鲍特菌遗传进化关系较近。  结论   对该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提供了准确的病原学信息,为百日咳的诊断及疫情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21年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预计2021年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2021年1月有所下降,可能比2020年2月明显下降。 境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将呈现高水平流行态势,我国继续面临本土传播疫情在境内扩散以及境外输入疫情导致本土传播的双重风险。 在各地保持良好的监测和反应能力,按照国家前期部署做好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我国疫情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极低。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月仍处于该事件的高发季节,但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较1月可能会出现回落。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一般关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6.
孟玲  涂文校  宋洋  向妮娟  施国庆 《疾病监测》2020,35(12):1065-1067
  目的  评估2020年12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1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11月有所上升。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此起彼伏、持续蔓延,我国境内发生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岚  郭强  马玉宝  杨枢敏 《疾病监测》2021,36(11):1129-1132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州)结核病健康扶贫重点监测指标效果,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2020年临夏州实施健康扶贫结核病防治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比较性回顾分析。  结果  经过3年结核病健康扶贫,全州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提升了230.13%,肺结核发病率下降56.39%,可疑症状者痰涂片检查率较2017年上升5.74%,综合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后总体到位率提高3.77%,新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工作从未开展至2020年达到93.43%,耐药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提高274.95%。  结论  3年间健康扶贫对临夏州实验室建设、医保政策、各级指导培训等不断加强,结核病健康扶贫效果显著,规划指标显著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重点指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健康3年攻坚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逯嘉  李婷  王丹霞  夏勇  肖月  陈闯  何金戈  张灵麟  夏岚 《疾病监测》2021,36(11):1147-1151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四川省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及防控效果,为“十四五”期间全省肺结核的防控重点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肺结核疫情资料,描述四川省2016—2020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16—2020年,四川省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均逐年下降,年均下降率为5.35%,2020年降至55.19/10万;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报告比例持续上升,至2020年已超过50%。 2020年上半年的波动较大,2月较1月下降了20.76%,3月较2月上升了30.87%。 2020年,成都市等12个地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55/10万以下,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在100/10万以上。 2016—2020年,报告发病数的男女性别比均在7∶3左右,年龄分组以15~59岁为主,但<15岁的构成比持续增加。 学生人群发现水平上升,2020年报告发病数较2016年增加了52.99%,构成比从2016年的5.61%上升到2020年的10.47%。  结论   “十三五”期间,全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病原学阳性率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加强漏报漏登管理工作,并继续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预警系统运行状况,分析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预警系统,提升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收集整理2015 — 2019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数据,运用 SPSS 22.0软件对预警系统应用效果及信息填报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 — 2019年江西省共发出预警信号43 697条,疑似事件率高峰为9 — 12月,预警信号阳性率高峰为9月和12月,疑似事件率、预警信号阳性率及突发事件预警率分别为7.41%、0.78%、40.46%,与2008 — 2014年疑似事件率(χ2=3 140.745,P<0.001)、预警信号阳性率(χ2=305.895,P<0.001)及突发事件预警率(χ2=18.58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警信号阳性率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人感染猪链球菌、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霍乱、不明原因肺炎;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现场调查率分别为98.34%、82.25%,与2008 — 2014年预警信号及时响应率(χ2=21 680.642,P<0.001)、现场调查率(χ2=109.642,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目前运行状况良好,预警效能提升明显,响应及时。 但总体预警信号阳性率、突发事件预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警系统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充分考虑种群中个体差异和人员流动对传染病发展的影响,构建一种基于个体行为的传染病模型来揭示传染病传播的动力学特征,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方法  以个体为基本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为个体属性赋予不同数值以体现个体间的差异性,将影响传染病传播的因素以参数形式引入模型,通过改变个体的属性值来反映传染病流行期间个体的状态变化。  结果  通过对相关参数的设置,模型仿真结果与疫情发展趋势高度吻合,并以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基本再生数为指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个体社交活跃度对疫情发展的影响,模拟了不同防控措施下疫情的发展趋势。  结论  该模型参数灵活,适用于传染病在多种情况下的趋势分析,能对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当下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数据难采集、难整理、难分析、难应用等问题,顺应疫情风险评估和防控需求,构建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方法 从业务需求、架构设计、功能建设等方面,阐述全球疫情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并分析平台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方法,实现标准化、可视化、关联化和模型化等综合利用,集成疫情信息一站式浏览平台。结论 平台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在全球疫情监测系统化方面的空白,为常态化开展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循证决策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浙江省金华市2008—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流行规律,为控制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按创建日期导出金华市2008—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08—2020年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52起,其中一般事件61起,未分级事件91起。事件报告以传染病事件为主(134起,88.15%),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16起,10.53%),报告高峰为4—5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急性职业中毒、其他中毒及虫媒传染病是主要致死事件。结论 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为防控重点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同时要加强其他中毒以及虫媒传染病等致死性事件的防控宣教,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及早控制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综合评价江西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收集2017—2021年江西省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应用TOPSIS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7—2021年江西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8.2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二级、一级和未分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也依次下降;2017—2021年江西省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前3位的地市分别为鹰潭市、景德镇市和萍乡市;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优于未建立的,有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优于没有的。结论 江西省2017—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漏报,报告不及时,填报不完整、不准确等现象,医疗机构HIS的建立和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健全能有效提高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流行趋势,为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及应对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软件收集和整理2004-2019年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运用SPSS 19.0软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阿克苏地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提高该地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的阿克苏地区2016-2019年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据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现场督导表进行分析,用趋势x...  相似文献   

16.
蒋琦  陶沁  吴军  陈静  黄震宇  申筑  岳加林 《疾病监测》2020,35(7):633-636
目的通过传染病早期预警及时发现传染病聚集性疫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方法2006 — 2016年,用VB+VC 语言编写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筛查辅助软件,参照贵州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制定的各种传染病预警阈值,建立以乡镇、集体单位为层级的传染病聚集性病例预警模式;2017 — 2019年,建立省级传染病大数据中心,搭建“贵州省传染病监测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自主学习历史上所有的传染病个案数据,建立智能化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结果贵州省传染病监测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较VB+VC 语言编写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筛查辅助软件更易及时发现医疗机构报告病例异常增多和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实现了对各级疾控机构全程监管预警信息的处置,聚集性疫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预警及时响应率由61.17%提高到97.59%,预警及时处置率由63.67%提高到98.51%,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由343起降低到83起。结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可大大提高传染病监测准确性和敏感性,充分发挥传染病早期预警的作用,降低传染病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鉴定1 株 mcr-1 阳性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并对其耐药特征及机制进行分析。  方法  基于肠道病原监测平台收集的分离于2015年的沙门菌株使用生化检测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病原体鉴定和血清型分型,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mcr-1基因;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质粒图谱和Southern-blot试验对菌株耐药基因mcr-1进行定位;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验证mcr-1质粒的水平转移能力;提取细菌的质粒进行质粒测序,并对质粒序列进行注释分析及图谱的绘制。  结果  鉴定出1株mcr-1阳性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该菌株对多粘菌素耐药。 质粒图谱和Southern-blot结果显示mcr-1基因定位在约30 kb质粒上,质粒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显示该质粒可以在肠道菌株之间水平转移。 质粒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pS68大小为32914 bp,类型为IncX4,该质粒同时携带有5个毒力基因。  结论  加强食源性病原菌监测和mcr-1耐药基因转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更好的遏制耐药菌株的流行扩散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