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左洛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后合并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的疗效及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 RP)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PCI术治疗,术后筛选出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并通过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心理治疗和左洛复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LDL、hs-CRP水平,再次利用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减分率判断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左洛复治疗组2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左洛复对抑郁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洛复抗抑郁治疗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优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
目的研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连续入选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18例,依据随访2年结束时是否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及无MACCE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病变特征、是否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否应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无MACCE患者193例(88.5%),发生MACCE的患者25例(11.5%),25例MACCE中死亡14例(56.0%),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9例(36.0%),非致死性卒中脑2例(8.0%)。14例死亡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死于出血,1例死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5例死亡原因不清。MACCE组中入院时血压异常17例(68.0%),NT-proBNP>1 000 pg/ml的患者9例(37.5%),肌酐>110μmol/L的患者3例(12.0%)。与无MACCE组相比,MACCE组入院时血压异常(17/25vs87/193,P<0.05)、NT-proBNP明显升高(9/25 vs 37/193,P<0.05)、肌酐升高(3/25 vs 4/193,P<0.05)和空腹血糖升高比例(10/25 vs 49/193,P<0.05)均明显增加。结论入院时血压异常、NT-proBNP明显升高、肌酐升高和空腹血糖升高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4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15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成功率为97.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95.6%,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3.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34支成功率61.8%,严重并发症0.6%。结论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因此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共同问题包括症状不典型、合并危险因素多、临床证据不充分。老年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死亡或心肌梗死绝对和相对危险度,长期随访显示其改善生存和症状的优越性。老年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获益来自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再灌注及时性和可行性是挽救濒危心肌和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时间延搁、合并病等因素,多数情况下倾向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是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510例拟行PCI的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5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左卡尼汀3.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持续静滴,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均1次/d,连用7~10d;两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进行PCI.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8、24 h及3、7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氮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并同时做18导联心电图.结果 PCI围术期共发生心肌梗死105例,其中治疗组38例(14.9%),对照组67例(26.27%),两组相比,P<0.01.两组血清CK-MB、cTnT、hs-CRP、NT-proBNP水平在PCI后均升高(P均<0.05),尤以对照组升高明显;CK-MB≥5倍正常值上限和cTnT≥10倍正常值上限者,治疗组4例(4/38,10.53%)、对照组26例(26/67,38.81%),两组相比,P<0.01;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1例(94.51%)和159例(62.35%),两组相比,P<0.01.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应用左卡尼汀对缺血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CI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的ACS患者126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中度狭窄(管腔直径狭窄70%~90%)及重度狭窄(管腔直径狭>90%)组。分析其PCI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指标(SDNN、SDANN及RMSSD)。结果 PCI术后1周HRT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HRV参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CI术后3个月,HRT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但与术后1周无显著差异(p>0.05);HRV参数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明显降低(p<0.01)。PCI术前重度狭窄组TO值较中度狭窄者升高(p<0.05),TS值较中度狭窄者明显降低(p<0.01),而SDNN、SDANN及RMSSD均较中度狭窄者明显降低(p<0.01)。PCI术后3个月重度狭窄组HRT及SDNN、SDANN、RMSSD与中度狭窄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HRT及HRV异常与AC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RT及HR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后血流的恢复情况具有近期及远期预测价值,可望在临床上做为一种有效无创方法评价PCI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1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16例接受择期PCI治疗.20例接受药物治疗。比较3组间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心绞痛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较药物治疗减少了心绞痛消失时间,降低了住院期间的死亡率(P<0.05),较择期PCI显缩短了心绞痛时间,减少了完全血运重建率(P<0.05),但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无显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ns,UAP)、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猝死,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氟伐他汀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同时选择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浆IL-6[(24.13±6.24)ng/ml]、MCP-1[(18.95±4.53)p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97±5.67)ng/ml和(14.35±4.28)pg/L,P均〈0.01;服用氟伐他汀4周后,ACS组血浆IL-6(19.56±5.87)ng/ml及MCP-1(14.85±4.38)pg/L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冠脉综合征与炎症反应有关。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过氧化物酶5(Prx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受救治的14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21.97(8~24)个月.以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44.12 μg/L)为界,将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京必舒新(辛伐他汀)20 mg 治疗8周后血浆瘦素(L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对住院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30例患者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患者组,每组按随机单盲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不接受任何凋脂药物治疗;京必舒新治疗组:接受京必舒新20 mg 治疗8周,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瘦素 LP、ET、CRP 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1)京必舒新治疗前 AMI 组患者血浆 LP、E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 UAP 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京必舒新20 mg 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血浆LP、ET、CRP、TC、LDL-C 水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LP、ET、CRP、TC、 LDL-C 水平无显著降低(P>0.05);(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CS患者血浆瘦素含量与 ET、CRP 含量呈正相关(r= 0.785,P<0.01;r=0.7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LP、ET、CRP 水平显著升高,辛伐他汀20 mg 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且可降低血脂 TC 及 LDL-L 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4):270-27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PCI)后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57例入选的ACS患者行PCI术后按辛伐他汀不同的剂量分为10mg(A组)、20mg(B组)、40mg(C组)3组,每组各19例。分别于服药后12、24周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不良反应C组明显高于B组,A组无不良反应。血脂下降程度24周时A、B、C组分别为总胆固醇(TC)10.1%、16.8%、19.1%,A、B两组比较,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8.9%、19.4%、28.7%,各组比较,P<0.05;hs-CRP在服药后24周分别下降19.8%、38.4%、51.2%,三组比较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偏高,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辛伐他汀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但40mg/d与20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明显增多,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②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可达到ACS患者PCI术后调脂目标。③调脂程度与hs-CRP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尔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并接受PCI的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地尔硫组和对照组,地尔硫组于PCI后即刻给予地尔硫5μg·kg-1·min-1,持续24h。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2组术前,术后即刻、24、48、72h血压、心率、心肌氧耗指数变化,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①2组在观察期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尔硫组(2·6±1·2)次,对照组(2·8±1·5)次]。②2组在术前和术后即刻血压、心率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24h地尔硫组较对照组血压、心率均有明显降低[地尔硫组:血压(122·8±16·6)/(72·5±6·7)mmHg,心率(67·4±8·5)次/min;对照组:血压(135·6±18·9)/(86·2±9·7)mmHg,心率(78·9±10·6)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一直保持到术后72h,地尔硫组可有效降低心肌氧耗指数。③2组在术前和术后即刻CRP、NT-proBNP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较术前CRP、NT-proBNP水平升高[地尔硫组:术前CRP(20·4±4·3)mg/L,NT-proBNP(254·2±31·7)ng/L,术后即刻CRP(39·8±8·6)mg/L,NT-proBNP(448·9±51·2)ng/L;对照组:术前CRP(18·6±5.2)mg/L,NT-proBNP(210.5±29.8)ng/L,术后即刻CRP(41.2±9.1)mg/L,NT-proBNP(502.6±57.4)ng/L]。术后24h地尔硫组较对照组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地尔硫组:CRP(25.2±3.2)mg/L,NT-proBNP(202.5±21.4)ng/L;对照组:CRP(39.7±8.5)mg/L,NT-proBNP(482.3±49.7)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直保持到术后72h。结论:地尔硫可降低ACS患者PCI后的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指数,并可显著降低PCI后CRP和NT-proBNP水平,有可能改善ACS患者P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对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8例接受单纯PCI术的早发ACS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以AIP=0.06为切点分为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155)和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PCI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致动脉硬化表型组的全因死亡率、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动脉硬化表型组(分别为11.0%比1.9%,P0.05;24.5%比11.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IP与早发ACS患者PCI术后1年MACCE独立相关(OR=2.139,95%CI:1.426~3.209,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IP为早发ACS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1.347,95%CI:1.137~2.879,P0.05)。结论 AIP对早发ACS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和MAC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