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不同放疗方式对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部分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68例,将接受累及野照射的分为IFI组,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分为ENI组。分析不同放疗方式构成比、预后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期35.5个月(95%CI为30.12~40.88),中位无瘤生存期23.5个月(95%CI为19.00~28.00)。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1配比后每组86例。PSM后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为总生存影响因素(P=0.038),T分期、放疗方式为无瘤生存影响因素(P=0.002、0.032)。两组≥2级不良反应相近(P=0.819、0.756),但联合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较大。结论 ENI可延长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同时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不同放疗方式对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部分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68例,将接受累及野照射的分为IFI组,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分为ENI组。分析不同放疗方式构成比、预后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期35.5个月(95%CI为30.12~40.88),中位无瘤生存期23.5个月(95%CI为19.00~28.00)。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1∶1配比后每组86例。PSM后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为总生存影响因素(P=0.038),T分期、放疗方式为无瘤生存影响因素(P=0.002、0.032)。两组≥2级不良反应相近(P=0.819、0.756),但联合化疗患者不良反应较大。结论 ENI可延长临床T2-3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同时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95%CI为53~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95%CI为19.77~28.23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6.1%、38.7%、21.0%。倾向评分配比法后均131例,ENI组和IFI组1、3、5年OS率分别为83.9%、48.6%、26.8%和74.0%、33.8%、17.5%(P=0.01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肿瘤长度≤7 cm、肿瘤体积≤50cm3、T1-3期、放疗剂量>60 Gy和同期放化疗者均可从ENI中获益(P<0.05)。ENI组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内脏转移率均低于IFI组(P<0.05),≥3级骨髓抑制高于IFI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化疗时,分期偏早及颈胸上段者可从ENI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采用IFI和ENI照射的不良反应、失败模式和长期生存。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胸段食管鳞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I或ENI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次要观察终点为失败模式、PFS和OS。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2012—2016年9个试验中心共筛选食管鳞癌患者 228例,最终可分析的患者ENI组 101例,IFI组 104例。IFI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NI组(P=0.018,0.027)。ENI组和IFI组在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失败率、远处转移率、野内和野外淋巴结复发率等均相近(P=0.401、0.561、0.510、0.561、0.681)。ENI组与和IFI组1、2、3、4年OS率和中位OS期分别为84.1%、57.3%、39.4%、31.6%和28个月与83.6%、62.1%、44.5%、31.5%和32个月(P=0.654);1、2、3年PFS率和中位PFS期分别为71.9%、42.3%、32.7%和20个月与70.1%、45.0%、35.9%和22个月(P=0.885)。结论 与ENI相比,胸段食管鳞癌采用IFI照射可减少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发生率,而不会降低局部-区域淋巴结和肿瘤控制率及远期生存。临床试验注册 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NCT01551589。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ENI)联合奈达铂化疗与累及野照射(IFI)联合奈达铂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7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I组及IFI组, 各39例。其中ENI组采用ENI联合奈达铂化疗, IFI组采用IFI联合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及肺照射剂量, 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IFI组分别为69.23%(27/39)、82.05%(32/39), ENI组分别为64.10%(25/39)、74.36%(29/39),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 P=0.631;χ2=0.68, P=0.411)。IFI组肺照射剂量V5 Gy、V20 Gy均低于ENI组(均P<0.05)。IFI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ENI组(均P<0.05)。截至随访结束, IFI组、ENI组生存率分别为76.92%(30/39)、66.67%(26/39), 两组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 P=0.3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与累及野照射(IF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间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性放疗的96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的48例患者纳入ENI组,采用累及野照射的48例患者纳入IFI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放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3年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ENI组患者放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与IF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NI组患者治疗3年内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与IFI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ENI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IF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予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时,累及野照射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方面与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疗效相当,但累及野照射可降低放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食管癌根治放疗中ENI与IFI后的失败模式,探讨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245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ENI者126例,接受IFI者119例。分析疗后的失败模式,其中区域失败包括食管病变局部未控或复发及区域淋巴结复发或转移,远处转移包括远处脏器转移及区域外淋巴结转移。失败模式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疗后失败163例,其中局部区域失败92例、单纯远处转移36例、区域失败伴远处转移35例。ENI与IFI疗后1、3、5年总失败率不相同,分别为35.4%、62.5%、69.0%与46.5%、71.5%、81.5%(P=0.036);1、3、5年局部区域失败率也不相同,分别为29.9%、48.4%、50.0%与39.6%、62.1%、71.4%(P=0.003)。结论 食管癌根治放疗时ENI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失败,提高LRC,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放化疗是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关于食管癌放疗靶区范围,特别是淋巴结靶区仍未达成共识。食管癌具有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其转移模式难以预测。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会增加照射范围,这可能增加相关不良反应。部分研究报道累及野照射(IFI)减少治疗毒性并获得相似生存。研究显示化疗、放疗原发灶的附带照射以及放疗的远隔效应能对区域及远处微转移病变有效的控制和杀灭。从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模式和生存上分析,无论采用ENI或IFI,最常见复发部位均为原发肿瘤部位及远处部位且生存无差异。研究提示食管癌放化疗采用IF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不同照射野治疗后的失败模式,尤其是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的复发及进展情况。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701例,对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分析全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复发率;其次分析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I)和累及野照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IFI)这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其复发部位的差异;接着分析不同治疗疗效患者复发情况及ENI和IFI两组治疗后达CR患者复发部位的差异;同时对影响全组患者出现复发的独立性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对ENI和IFI两组患者的构成比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并进一步比较PSM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的差异,且分析影响PSM后患者发的独立性因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患者1、3、5年复发率分别为27.6%、52.2%和59.4%,中位复发时间为11.6个月。IFI和ENI组复发率分别为47.3%和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670)。IFI与ENI两组患者复发部位有显著性差异(χ2=10.372,P=0.006)。IFI与ENI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13.385,P=0.001);ENI和IFI中达CR患者的总体复发率(31.7% vs. 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75)、复发部位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457,P=0.178)。PSM分析后每组均为172例患者,两组患者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0,P=0.450),但复发部位有显著性差异(χ2=110.513,P=0.005);IFI与ENI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7.226,P=0.027),PSM后与ENI组CR患者相比,IFI组CR患者的复发率(53.3% vs.对29.5%)显著性升高(χ2=6.145,P=0.013),且两组患者复发部位亦有显著性差异(χ2=7.467,P=0.024);近期疗效和食管癌病变部位为影响PSM后患者出现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14,0.018)。  结论  ENI与IFI患者的总治疗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复发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IFI组治疗后CR患者相比,ENI组患者的照射野外复发率显著性下降,但野内复发率较高。最终结论需要精心设计的、更大的多中心前瞻性试验结果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累及野照射(IFI)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26例NSCLC患者分别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野和IFI野来进行计划设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2组靶区、正常肺组织及食管的受量情况。结果IFI组靶区的受量与适形度均高于ENI组(P〈0.05);食管受量低于ENI组(P〈0.05);而正常肺组织受量与E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调强放疗治疗NSCLC在不增加正常肺组织和食管受量的基础上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平均剂量,具有良好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1.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累及野照射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u JM  Sun XD  Li MH  Zhang JD  Yao CP  Liu S  Zhang Z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526-529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累及野照射的可行性。方法200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累及野照射组(IFI组)仅照射原发灶和短径〉10mm的淋巴结,照射剂量为68~74Gy/7~9w;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组(ENI组)照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隆突下及隆突以上纵隔淋巴引流区,当上纵隔有淋巴结转移时,包括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剂量为60~64Gy/6~7.5w。结果IFI组和ENI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9.0%;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7.0%和29.0%(P=0.04)。1年内原发灶复发率IFI组(13.0%)明显低于ENI组(23.0%);1年内累及野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IFI组为10.0%,ENI组为20.0%(P=0.048),预防性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IFI组为21.0%,ENI组为16.0%(P=0.39);1、2、3年总生存率,IFI组分别为67.2%、38.7%和27.3%,ENI组分别为59.7%、25.6%和19.2%,其中2年总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Ⅲ期NSCLC采用累及野照射,患者耐受性好,预防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无增加.通讨照射剂量的提高.有草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早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中ENI与IFI的疗效, 寻找早期食管癌适合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 搜集2006—2011年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2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 其中接受ENI者61例, 接受IFI者6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ENI组与IFI组1、3、5年LC率分别为81.1%、60.1%、57.5%与64.5%、43.9%、27.2%(P=0.003), OS率分别为86.9%、56.8%、34.8%和86.7%、34.3%、19.1%(P=0.019), 失败率分别为22.3%、53.8%、63.2%与43.3%、65.8%、78.8%(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范围是影响患者LC、OS的因素。结论 早期食管癌根治放射治疗行ENI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失败, 提高LC, 进而改善长期O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在根治性三维技术放疗中的价值,评价不同临床靶区照射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219例无远处转移的行根治性三维技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资料。105例接受累及野照射54~66 Gy;114例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46~52 Gy,原发肿瘤局部处方剂量56~7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219、172、67例。累及野组与预防野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0%、39.1%、27.2%和70.5%、53.3%、51.7%(P=0.013),OS分别为67.6%、24.9%、15.0%和73.7%、45.1%、26.0%(P=0.025)。单因素分层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中下段、N0期的局部控制率和OS预防野组明显高于累及野组(P=0.007、0.015和P=0.054、0.013)。结论 对于食管原发肿瘤位于胸中下段和无淋巴转移患者,预防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后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均能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状态对腹腔复发率影响,为术后腹部放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01-2018-08-01扬中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37例ⅠA~ⅣA期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复发率。结果食管癌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1、3、5年腹腔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6%、69.6%和64.7%,腹腔淋巴结阴性患者分别为96.9%、93.0%和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2,P<0.001。1、3、5年无转移生存率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为84.7%、69.6%和69.6%,腹腔淋巴结阴性患者分别为95.1%、91.0%和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2,P<0.001。1、3、5年累积生存率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为77.2%、54.0%和54.0%,腹腔淋巴结阴性患者分别为93.0%、74.8%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0,P=0.004。腹腔淋巴结状态是术后腹腔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HR=3.496,95%CI:1.665~7.342,P=0.001。中/下段食管癌、T3患者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较阴性有更高的腹腔转移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腹腔复发率增加,与腹腔高复发危险因素结合可精确筛选腹腔预防照射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疗的331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部位、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预后影响及其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3%、23.2%、16.6%,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95%CI为11.7~15.0个月)。放疗剂量<60Gy和≥60Gy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3.9个月(P=0.01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胸上段、左侧开胸、N0分期、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0.030、复发时间≥13.1个月和复发部位≥2个组患者在接受≥60Gy的放疗剂量时预后较好(P值分别为0.038、0.033、0.001、0.003、0.018、0.010、0.041、0.039、0.043、0.007)。且≥60Gy剂量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60Gy剂量组患者(P<0.001),且不增加其≥2级放射性胃炎(P=0.977)和放射性肺炎(P=0.444)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变LODDS大小、处方剂量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放疗处方剂量≥60Gy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还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