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296例)和试验组(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103例)。观察2组术后6、12个月时房颤复发情况,比较2组手术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2个月时,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4%对28.4%,P<0.05)。2组手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08~2016.08在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234例房颤患者,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的差异及相关心脏指标,分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左房前后径、心率变异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类型、病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左房前后径、心率变异性、房颤类型及其病程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维持窦律对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房和左室结构的影响。 方法 入选38例慢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对左房及左室重构的影响。 结果 31例慢性房颤病人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16个月,将其按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15例)和非复发组(16例)。随访结果如下:(1)复发组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非复发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组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房上下径、左房左右径、左房最大容积、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比术前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比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房颤患者117例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评估,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必要时加行左房线性消融、右房线性消融等策略。如果在消融结束后心电监护仍为房颤心律,则行体外电复律。通过术后随访(>3个月)确定房颤消融术后是否复发,收集相关的随访资料分析房颤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隔离。58例患者在环肺静脉消融基础上加行左房线性消融、右房线性消融等方法。37例房颤患者在消融后房颤仍持续,经体外电转复均恢复窦律。32例(27.3%)患者在术后晚期复发。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并发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病程、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复律与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相关(均P<0.05)。③经多因素分析后仅有性别、左房内径、房颤病程是房颤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分别P<0.05,P<0.05,P<0.01)。结论:性别、房颤病程、左房内径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病)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的房颤合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稳定后的免疫病患者共15例(免疫病组),并按照1∶4比例匹配了60例房颤类型、性别、年龄(±2年)、手术时间(±1年)的非免疫病房颤患者(非免疫病组)。比较两组包括C反应蛋白在内的临床特征及房颤导管消融的疗效复发情况。复发定义为消融术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免疫病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免疫病组(6.14±9.50 mg/dl vs 1.81±2.35 mg/dl,P=0.001 8),其它临床指标两组无差异。随访462±416天,两组房颤复发率无差异[33.33%(5/15)vs35%(21/60),P〉0.05]。免疫病组5例均在81天内复发(中位数18 vs 92 d,P=0.037 3)。免疫病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66.7%,10/15)。结论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稳定后,免疫病合并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CARTO系统引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消融术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住院并随访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老年房颤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0~76(66.78±4.09)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3例,持续性房颤5例,永久性房颤(<2年)2例。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术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连续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显示,术后1年消融成功率为80%。术后发生心包填塞1例(2%),经心包穿刺置管术后缓解;术后发生无压塞症状的心包少量积液2例(4%),术后出现双侧少量渗出性胸腔积液1例(2%);术后穿刺部位血肿2例(4%)。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成功的(成功组)40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LAD)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窦性心律未能维持的(复发组)10例患者,LA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平均LAD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4±1.12) vs (0.40±0.61)mm,P<0.01],但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共复发10例(20%),其中2例(4%)为永久性房颤患者,3例(6%)为持续性房颤患者,5例(10%)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老年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术前LAD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人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126例。依年龄分为3组(年龄〈55岁组,24例;55岁≤年龄组〈75岁,66例;年龄≥75岁组,36例),比较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并分析CHA2DS2-VASc评分、术前左房前后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术前转复成功者与术后房颤复发率的关系。结果(1)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s=0.64,P=0.0001)。(2)通过(11.7±13.6)个月的随访,19.0%患者复发,≥75岁年龄组在术后复发率与〈75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和14/66和8/36,χ2=2.223,P=0.329)。(3)在术前给予转复治疗成功的28例患者中,≥75岁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0,P=0.215)。结论≥75岁房颤患者有更高的出血风险;对于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时间在1年内的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作为≥75岁房颤患者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与〈75岁患者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非MS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可能原因。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本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并随访复发情况。按照基线时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和非MS组,分析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及相关因素。结果共107例纳入研究,其中男78例,女29例,阵发性房颤88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19例。MS组34例,非MS组73例。与非MS组比较,MS组在男性比例、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服药史的比例等均显著高于非MS组;MS组左房前后径及持续性房颤比例显著大于非MS组。随访(12±5)个月,共有24例(22.4%)复发。MS组患者共有12例(35.2%)复发,显著高于非MS组16.4%(P=0.004),多因素分析发现MS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1.28,P=0.021)。进一步分析显示:MS组复发率高系左房前后径(P=0.003)与持续性房颤比例(P0.001)明显高于非MS组所致。结论对于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合并MS是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本质与MS组左房前后径增大及持续性房颤所占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与左心耳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70例,依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两组。复发组20例,未复发组5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心脏疾病、左心房CT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集下来,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左房前后径显著长于未复发组(P0.05),LAV、LAAV、LAV+LAAV均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首发房颤时间、术前房颤持续时间、心房颤动类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发生率、既往史、HDL-C、LDL-C、T-CHO、TG水平、LVEF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pro-BNP、左房前后径、LAV、LAAV、LAV+LAAV(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pro-BNP、LAAV(P0.05),不包括糖尿病、左房前后径、LAV(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与左心耳体积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激伴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阐明射频消融房室旁道旁道对预激伴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639例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患者。对其诸多可能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旁道部位、旁道数目、房颤病史、房颤发作时心电图上最短RR间期、左房内径等)进行研究,从而确定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消融房室旁道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在63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其中有82例经病史和心电图证实伴有心房颤动,其余557例不伴有心房颤动。比较两组后发现,预激伴房颤组男性更多(64/82 vs 332/557,P<0.01),高龄者更多(45.6±14.3岁vs 35.8±15.5岁,P<0.001),双旁路或多旁路者更多(14/82 vs 48/557,0.01相似文献   

11.
目的 Carto系统指导下对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靶肺静脉进行环同侧上、下肺静脉-前庭单环线性消融隔离,观察疗效.方法 对25例术中反复自发肺静脉相关房性早搏(房早),并触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或房颤的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环状标测导管指导下进行环靶肺静脉-前庭单环射频消融术,达到肺静脉隔离.结果 消融过程中25例患者房早、房速、房颤终止,其中19例患者有自发的肺静脉电位,15例慢于窦性心率.4例患者隔离后肺静脉内发生房颤或房速,2例在肺静脉内补点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22.24±9.01)个月,23例无房速、房颤发作,2例患者术后复发房颤,1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房颤发作减少,1例口服胺碘酮控制.结论 术中能够明确靶肺静脉、单个触发灶的房颤患者,在Carto系统结合单Lasso导管指导下行单环线性消融隔离治疗房颤,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可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入选38例慢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对左心房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31例慢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3.45±1.46)个月,将其按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15例)和非复发组(16例)。随访结果如下:(1)消融术前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超声指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非复发组消融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减小[(38.73±3.77)mmvs.(41.86±4.73)mm,P0.01],左心房上下径较术前减小[(58.03±4.31)mmvs.(61.70±3.80)mm,P0.01],左心房左右径较术前减小[(43.93±6.06)mmvs.(46.08±6.62)mm,P0.01],左心房最大容积较术前减小[(75.78±22.27)mLvs.(83.18±24.29)mL,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小[(45.85±4.98)mmvs.(48.26±5.36)mm,P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减小[(28.74±4.27)mmvs.(31.44±5.3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68.03%±4.58%vs.62.75%±7.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窦律能使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逆向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住院患者9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50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6例、心房扑动9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9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频发室性早搏24例。在EnSite NavX或Array系统(72例)或CARTO系统(26例)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结果:84例一次手术成功(85.71%),7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成功率合计92.86%。50例房颤一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后3例成功。9例心房扑动患者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9例房速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4例室速、室早患者中20例一次消融成功,4例行再次消融2例成功。共有并发症6例:心包填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对2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环状电极指示下行经验性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电隔离。结果2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共隔离肺加上腔静脉87条,左上肺静脉22条,左下肺静脉18条,右上肺静脉22条,右下肺静脉12条,上腔静脉13条,平均每例3.78条。平均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48±34)min和(52±9)min。1例发生术中心包填塞,2例行2次手术。平均随访(3.8±1.6)个月,20例无房颤复发,2例有房早发作,成功22例。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采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对绝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并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重点。方法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20例患者在全胸腔镜下采用左房后壁隔离法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手术在双腔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进行。术后随访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 20例患者心房颤动病史(6.2±4.0)年,左房前后径(40.9±5.6)mm,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1.5±2.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0±1.5)天,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Holter检查显示20例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需加强双腔气管插管时呼吸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保证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由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是否同期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分为同期消融组(n=96)和非消融组(n=92)。同期消融组患者行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非消融组患者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心功能指标;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栓塞)发生率,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同期消融组优于非消融组(P<0.05),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同期消融组优于非消融组(P<0.05);同期消融组12个月内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消融组(P<0.05)。 结论 对同时患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导管消融的疗效,并探讨术后窦性节律维持的影响因素。 方法 行经皮导管消融治疗PAF患者255例,以术后1年时随访结果分为窦性节律维持组和晚期复发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筛选维持窦性节律的影响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力。 结果 随访1年时188例(74%)维持窦性节律,67例(26%)晚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组比较,窦性节律维持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58±4)% vs (57 ±5)%,P<0.05)]和左心耳排空速度[(56±11)cm/s vs (42±13)cm/s,P<0.01]更高,而高血压病(43% vs 58%,P<0.05)、早期复发(27% vs 48%,P<0.01)、电复律(2% vs 18%,P<0.01)、左房内径(LAD)[(41±4)mm vs (44±4)mm,P<0.01]、左心耳口径[(15.6±2.1)mm vs (16.4±2.6)mm,P<0.05)]、左心耳深度[(23±3)mm vs (24±3)mm,P<0.05]均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排空速度(OR=1.116,95%CI 1.077~1.157,P<0.01)、LAD(OR=0.871,95%CI 0.766~0.990,P<0.05)和电复律(OR=0.148,95%CI 0.032~0.685,P<0.05)是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窦性节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以左心耳排空速度(AUC 0.816,95%CI 0.75~0.87,P<0.01)47.5 cm/s为截断点预测窦性节律维持的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73%。 结论 左心耳排空速度是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节律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消融结果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8.
孙飞  魏子秀 《心脏杂志》2020,32(1):46-49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PAF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药组(n = 48)和对照组(n = 52)。两组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胺碘酮治疗,试药组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结果 试药组早期复发率4%,对照组早期复发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射频消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左房前后径(LAD)值呈下降趋势,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呈上升趋势,且试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 P < 0.01);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对照组及试药组组内术后3个月躯体健康评分(PCS)和精神健康评分(MCS)显著改善,但组间的改善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胺碘酮可降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的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9.
背景既往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主要根据术者的临床经验进行操作,而量化消融评价指标的出现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的研究消融指数(AI)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AI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在AI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和对照组(28例,在接触压力参数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PVI)单圈隔离情况、电复律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术后3个月)复发情况,并记录试验组术中实际使用的AI。结果试验组手术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PVI单圈隔离率、电复律使用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实际使用的AI,左心房后壁多为370,功率为30 W;环肺底部多为370,功率为30 W;左心房前壁多为420,功率为35 W;左心房顶部多为390~420,功率为30 W;脊部多为420,功率为30 W。结论AI指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缩短了手术总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且不增加PVI单圈隔离率、电复律使用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近期复发率,有益于术者安全、高效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