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6)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分别对比使用SmartTouch压力感应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共纳入100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NaviStar,n=50)和研究组(SmartTouch,n=50),两组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光曝光时间,观察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较短[(25.4±5.3)min vs(38.7±7.5)min]、肺静脉隔离时间较短[(59±13)min vs(72±16)min],术后3个月(47/50vs 44/50)、术后半年(46/50vs37/50)、术后1年(46/50vs 32/50)窦性心律维持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SmartTouch压力导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乙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科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0min内房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6%,85岁以上则接近10%。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心房颤动疾患的社会负担将加重。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目前该病患者总数约800万。心房颤动通常不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但可导致中风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与正常同龄人相比,该病患者的中风机会增加50%~70%。 相似文献
4.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青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45岁)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予以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EnSite 3000指导下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152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房颤患者(≤45岁)和中老年房颤患者(>45岁),对比分析其在临床基线资料、消融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术后6个月服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与中老年房颤患者(n=125)相比,青年房颤患者(n=27)多以阵发性房颤为主(P<0.05),且术前左心房内径较小(P<0.01),消融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住院天数减少(P<0.01),复发率和术后6个月服药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青年房颤患者多以阵发性房颤为主且较少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接受房颤消融术后恢复较快且房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标消融)后复发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及再消融治疗,探讨其复发机制. 方法 入选30例心房颤动初次消融后复发病例,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通过检查肺静脉、辅助线等电传导恢复情况,明确复发心动过速的机制,并进行相应消融. 结果 30例患者中.25例肺静脉恢复传导,18例术中转归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标测到肺静脉外异位兴奋灶.3例行再次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余27例附加线性消融和(或)碎裂电位消融.结论 肺静脉传导恢复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此外肺静脉外起源、消融线未完全阻滞等也是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希望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日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2):73-74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久性快速性异位心律。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问题的逐步解决 ,房颤就成为最难攻克的堡垒 ,同时也成为心电生理学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1 外科迷宫术简化的启示80年代末 ,Cox外科迷宫术的成功 ,不仅开创了房颤非药物治疗的先河 ,而且证实了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是折返。房颤的存在有赖于临界体积的心房肌 ,若将心房肌分割变小到一定程度 ,房颤的折返环将不复存在 ,房颤也就消失。外科迷宫术的改进和我们的经验都表明 :迷宫术不应是固定的术式 ,可以随心房的大小与病情的不同而适当减…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报道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将两根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开口部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另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及房颤,且房早及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内电图无间显示最早心房激动点位于右上肺静脉内,其局部电位分别产体表心电图异位P波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 (Lasso电极 )标测指导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结果 2 0 0 1年 5~ 12月 ,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男 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47 8± 14 9)岁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Lasso电极指导下标测肺静脉 ,以确定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起源处。确定房性早搏的消融靶点后 ,在有房性早搏或冠状窦远端起搏或右心耳起搏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 (PVP)放电消融 ,或肺静脉口环状消融。消融终点设定为 :①肺静脉电位振幅明显减低或消失 ;②肺静脉自律性电位与心房电活动无关 ;③诱发房颤的房早消失。结果成功隔离 2 6条肺静脉 ;其中左上肺静脉 12条 ,右上肺静脉 8条 ,左下肺静脉 5条 ,右下肺静脉1条。有 2例仅消融 1条肺静脉 ,均为左上肺静脉 ;8例消融2条肺静脉 ,消融 3条与 4条肺静脉者各 1例。术程 (196 4±6 5 8)min ,X线曝光时间 (5 2 0± 14 4 )min。术后随访 2~ 8个月 ,有 1例频发房早发生 ,经口服胺碘酮后房早消失 ;4例有房颤短阵发作 ,其中 3例接受口服药物 (2例服用胺碘酮 ,1例服用索他洛尔 ) ,1例植入有抗房颤程序的DDDR起搏器 ,能够有效抑制房颤发作。术中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发现 6例有轻度肺静脉狭窄 ,其 相似文献
11.
Hisao Matsuda Abdul Shokor Parwani Philipp Attanasio Martin Huemer Alexander Wutzler Florian Blaschke Wilhelm Haverkamp Leif-Hendrik Boldt 《Heart and vessels》2016,31(9):1544-1552
Catheter tissue contact force (CF)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durable lesion formation during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Since CF varies in the beating heart, atrial rhythm during RFCA may influence CF. A high-density map and RFCA points were obtained in 25 patients undergoing RFCA of AF using a CF-sensing catheter (Tacticath, St. Jude Medical). The operators were blinded to the CF information. Contact type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constant, variable, and intermittent contact. Average CF and contact typ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trial rhythm (SR vs. AF) and anatomical location. A total of 1364 points (891 points during SR and 473 points during AF) were analyzed. Average CF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R (17.2 ± 11.3 g) and AF (17.2 ± 13.3 g; p = 0.99). The distribution of points with an average CF of ≥20 and <10 g also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excessive CF (CF ≥40 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AF (7.4 %) in comparison with SR (4.2 %; p < 0.05). At the anterior area of the 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vein (RIPV), the average CF during A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during SR (p < 0.05). Constant conta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AF (32.2 %) when compared to SR (9.9 %; p < 0.01). Although the average CF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atrial rhythms, constant contact was more often achievable during AF than it was during SR. However, excessive CF also seems to occur more frequently during AF especially at the anterior part of RIPV.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4)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与心房颤动(AF)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RFCA的AF患者156例,男性97例,平均年龄(62.2±9.1)岁,其中阵发性AF(PAF)患者135例(86.5%),持续性AF患者21例(13.5%)。术后随访,并对可能影响AF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FT4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 156例AF患者中,复发50例(32.1%),其中PAF组复发39例(28.9%),持续性AF组复发11例(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以FT4四分位数进行分组,从低水平组到高水平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2.8%、22.5%、36.8%和5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4是AF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8,95%CI:1.106~1.594,P=0.002),并且较高的FT4水平会增加AF的复发率(OR=5.030,95%CI:1.450~17.446,P=0.0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FT4对RFCA术后AF复发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07,95%CI:0.622~0.792,P<0.001,敏感度72.0%,特异度61.3%。结论较高的FT4水平会增加AF患者RFCA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5)
目的探讨心房总传导时间(TACT)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2014年行RFC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6例,TACT测定即在术前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时,脉冲多普勒采样容积放在二尖瓣环上的左房侧壁,从体表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起始时间至组织多普勒追踪A’波波峰的时间(PA-TDI)间期,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术后3个月空白期后评定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随访结束,116例患者中29例(25%)患者复发,复发组TACT较未复发组长[(144±23)ms vs(124±20)ms,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TACT是预测阵发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1.045,95%CI 1.021~1.073,P0.001)。结论 TACT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射频导管消融( RFCA)是心房颤动(房颤)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关于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指标较少。本研究探讨预测房颤首次RFCA术后复发的较为实用的心电学指标。方法对172例在2009年至2010年首次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部行RFCA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测量术前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P波离散度( PWD)、PR间期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fV1),探讨PtfV1≥0.04 mV·s在预测首次行RFC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首次行RFCA患者分为复发组(57例)和未复发组(11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左心房内径、P-max、P-min、PtfV1≥0.04 mV·s与房颤复发显著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tfV1≥0.04 mV·s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PtfV1≥0.04 mV·s与房颤的Kaplan-Meier曲线及ROC曲线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fV1≥0.04 mV·s对房颤复发预测的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73.9%。结论PtfV1≥0.04 mV·s能够很好地预测阵发性房颤首次RFCA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复发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重复消融术,探讨房颤远期复发(消融术后≤1年)、更远期复发(消融术后>1年)和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234例,其中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SPVI)156例,环肺静脉消融术(CAPV)78例.随访时间为18~90(54±24)个月.对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重复消融术,通过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复发的原因.结果 75例患者出现远期复发,其中58例(77.3%)肺静脉-左心房(PV-LA)电连接恢复,17例(22.7%)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共28处;17例患者出现更远期复发,其中4例(23.5%)为PV-LA电连接恢复,13例(76.5%)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21处;对上述患者行二次消融后,有43例患者再次复发,腔内电生理检查提示8例(18.6%)为PV-LA电连接恢复,35例(81.4%)存在肺静脉外的异位兴奋灶共47处.非肺静脉异位兴奋灶的分布依次是左心房后壁、冠状静脉窦口部(CSO)、界嵴(crista terminalis,CT)、上腔静脉(SVC)口部、下腔静脉(IVC)口部、右心房游离壁.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后远期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电连接恢复,更远期复发和二次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肺静脉以外存在异位兴奋灶,重视心房特殊结构标测和消融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Heart rhythm》2021,18(12):2219-2220
20.
Qing YAN Jia-Qi LIANG Yi-De YUAN Yuan LI Jia-Li FAN Wen-Huan WU Pan XU Jia-Hong XUE 《老年心脏病学杂志》2024,(2):200-210
BACKGROUND Triglyceride-glucose(TyG) index values are a new surrogate marker for insulin resistanc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mulative TyG index value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AF) recurrence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METHODS A total of 576 patients with AF who underwent RFCA a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s were grouped based on cumulative TyG index values tertiles within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