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102例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心力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组)(25例)、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性心力衰竭(HFmrEF)组(30例)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2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每组41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80 mg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试药组加用100 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LVGLS)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LVGLS水平试药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衰相关标志物生长转化因子(GDF)-15、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水平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 <0.05),治疗后GDF-15和NT-proBNP试药组较对照组患者相比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6MWD试药组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MHFQL试药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死亡率没有显统计学异。 结论 对HFmrEF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较缬沙坦作用效果更显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EF)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住院的200例HFmrEF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应用盐酸贝那普利),实验组将盐酸贝那普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其余常规治疗不变.统计两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因子2(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SV)干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衰再入院的预后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10月~2020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HFmrEF...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射血分数下降型心衰43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n=17)和依那普利组(n=26),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如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衰再住院,超声心动图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值(△-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值(△-LVEF)等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水平的增加值(△-NTproBNP)等。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心源性死亡率为5.9%,低于依那普利组的7.7%,但无统计学差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心衰再入院率为11.7%,远低于依那普利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的LVEDD(a)、NT-proBNP(a)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a)、△-LVEDD、△-LVEF、△-NT-proBNP高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型的慢性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FmrEF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无心血管死亡生存率相近(P0.05);研究组无心血管再入院生存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mrEF能够促进心功能改善,优化预后,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效果优于传统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共识会议报告指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作为新发HFrEF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住院或门诊患者的起始治疗方案。本文综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如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儿童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同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连续治疗6月。记录两组用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并记录研究期间住院次数、每次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月后患者LVEDD、LVESD缩小,LVEF增加,NT-proBNP、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降低,6 分钟步行距离延长,住院次数减少,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伴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指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除外ACEI/ARB,50例);选取年龄、性别及LVEF与观察组相匹配,口服贝那普利(洛汀新)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指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57例);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202 d。主要比较2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BNP及LVEF水平;以及对伴有低血压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结果显示,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使终点事件相对风险降低了33%(HR=0.67,95%CI:0.46~0.87,P=0.022),其中心血管病死率(HR=0.58,95%CI:0.34~0.74,P=0.031)、因心力衰竭无计划再住院率(HR=0.65,95%CI:0.42~0.84,P=0.002)、全因死亡率(HR=0.55,95%CI:0.35~0.76,P=0.043)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较之基线期的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伴有低血压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HFrEF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结论: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HFrEF中有着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临床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  孙冬冬  范延红 《心脏杂志》2022,34(2):183-186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低收缩压(90~100) mmHg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耐受剂量、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的心衰患者116例,患者收缩压(90~100)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缬沙坦,起始剂量20 mg,1次/d;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25 mg,2次/d;接受过ACEI或ARB治疗的患者需停药36 h进行药物洗脱,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电话随访血压情况,密切检测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评估相关指标。 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HFQL)等指标(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收缩压(90~100)mmHg的心衰患者持续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滴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改善程度优于缬沙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将79例慢性心衰(心衰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组:小剂量组39例,大剂量组40例,疗程6个月。另选择40例仅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GDF-15、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GDF-15与NT-proBNP、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GDF-15、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Ⅰ~Ⅳ级患者GDF-15、NT-proBNP水平随NYHA逐级递增(P<0.01)。GDF-15分别与NT-proBNP(r=0.903,P=0.000)、NYHA(r=0.636,P=0.000)、左心室舒张末内经(r=0.806,P=0.000)呈正相关,与LVEF(r=-0.704,P=0.000)呈负相关。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GDF-15、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GDF-15可作为新的心衰标记物,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背景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作为心力衰竭新增分型,其病理生理机制、群体特征、合并症及临床特征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患者不尽相同。目的探讨HFmr E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期为HFmr EF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HFr EF组(LVEF <40%,n=299)、HFmr EF组(40≤LVEF <50%,n=153)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组(LVEF≥50%,n=202)。收集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患者全因死亡情况和全因死亡时间、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时间。结果HFmr EF组与HFr EF组患者年龄小于HFp EF组,HFr EF组患者年龄小于HFmr EF组(P <0.05);HFr EF组患者女性占比低于HFmr EF组与HFp EF组(P <0.05);HFmr EF组与HFr EF组患者心率大于HFp EF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优于HFp EF组,有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HFp EF组,有心房颤动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者所占比例低于HFp EF组(P <0.05)。HFmr EF组与HFr EF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于HFp EF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HFp EF组(P <0.05);HFr EF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NLR及NT-pro BNP高于HFmr EF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HFmr EF组(P <0.05)。HFmr EF组和HFr EF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HFp EF组,HFr EF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和LVEDD大于HFmr EF组(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分型与血肌酐(r=0.110)、血尿酸(r=0.264)、空腹血糖(r=0.139)、NLR(r=0.415)、NT-pro BNP(r=0.571)、左心房内径(r=0.246)及LVEDD(r=0.607)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144)呈负相关(P <0.05)。本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18例,失访率为2.7%,平均随访(12.0±1.6)个月。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Fr EF组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和1年累积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HFp EF组和HFmr EF组,HFmr EF组患者1年累积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HFp EF组(P <0.05)。结论 HFmr EF患者的临床特征与HFr EF相似,其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左心室重构程度介于HFr EF与HFp EF之间,其1年累积生存率与HFp EF患者相似,均优于HFr EF患者,但其1年累积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HFpEF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在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并发有HFmrEF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胺碘酮组在抗心衰治疗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联合组在胺碘酮组基础上联合给予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疗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48 h后两组SBP、DBP及心率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胺碘酮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显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0.01)。4周后两组患者的LVEDV、LVESV及LVEF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且联合组与胺碘酮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可有效治疗HFmrEF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且安全性较好,但对心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收缩功能中间型心力衰竭(HFmrEF)的疗效。方法:100例HFmrE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和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两组均治疗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HR)、血脂、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钾(K+)、血浆脑钠肽(BNP)、NYHA分级、舒张功能分级和LVEF,治疗1年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SBP、DBP、HR、血浆TC、LDL-C、FBG、BNP水平、NYHA分级和舒张功能分级均显著降低,LVEF和螺内酯组K+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1年后螺内酯组HR[(67.6±6.9)次/min比(61.1±5.5)次/min]、血浆LDL-C[(3.5±0.8)mmol/L比(2.8±0.6)mmol/L]、BNP水平[(491.4±295.5)ng/L比(360.5±226.6)ng/L]、NYHA分级[(2.0±0.7)级比(1.4±0.5)级]和舒张功能分级[(2.2±0.7)级比(1.4±0.5)级]降低更显著,K+水平[(4.2±0.7)mmol/L比(4.9±1.4)mmol/L]和LVEF[(46.1±3.8)%比(47.9±4.1)%]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1年后,螺内酯组MACE发生率(26.0%比86.0%)和心衰住院率(14.0%比66.0%)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01。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基础上施加小剂量螺内酯可显著提高HFmrE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心衰患者后期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F合并抑郁伴或不伴焦虑的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变化;评估心功能分级(NYHA)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监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采用副反应量表及心电图评估西酞普兰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时熙组治疗后第4、6、8周末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第8周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除外第4周末LVEDD,第8周末NYHA、6MWT和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及LVEDD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改善,第8周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第4、8周末NYHA、6MWT、LVEF明显增加,第8周末NT-proBNP明显下降(P<0.05)。结论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从而更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气(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150例心气(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血浆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观察治疗安全性。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及NYHA心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前后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更低,NT-proBNP更低、LVEF更高,6 min步行距离更远、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均(P<0.05),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但两组治疗后LV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气(阳虚)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李爽  王欣  李磊 《心脏杂志》2021,33(3):261-264
目的 分析地尔硫卓在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入选2016年12月~201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诊断为HFpEF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3)和地尔硫卓组(n=93)。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盐酸地尔硫卓片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心脏舒张功能改善情况、因急性心力衰竭(AHF)发作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性心脏病(HHD)、肥厚型心肌病(HCM)、高脂血症、吸烟史、治疗前6MWD与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尔硫卓组冠心病(CHD)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地尔硫卓组6MWD行走的距离明显延长(P<0.01);心脏舒张功能明显改善,表现在超声心动图(UCG)结果E峰值升高(P<0.01),A峰值与E/A值升高(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下降明显(P<0.01)。随访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地尔硫卓组AHF再入院率降低(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地尔硫卓联合传统药物可提高HFpEF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并可降低患者因急性心衰发作再入院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心功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的影响,以及探讨两者间潜在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药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药组将常规治疗方案中ACEI/ARB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室重构相关指标及PWV值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试药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试药组LVEF、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试药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试药组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肿瘤因子2抑制剂(sST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药组NT-proBNP、sST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药组PWV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更为有效抑制HFrEF患者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心衰患者活动耐量;且沙库巴曲缬沙坦两药可协同改善动脉顺应性,减轻心脏后负荷,进一步延缓心衰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