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1(Mst1)基因敲除是否可以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心肌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并探究其机制。 方法 C57BL/6小鼠(WT)和Mst1基因敲除小鼠(Mst1-/-)(C57BL/6背景)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和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连续喂养16w后,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心脏重量/胫骨长度和空腹血脂水平,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肥厚和线粒体形态,心肌柠檬酸合酶(CS)活性和ATP含量评价线粒体功能,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ND+WT组相比,HFD+WT组小鼠出现肥胖、高血脂、心肌肥厚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同时线粒体分裂增多、形态明显受损,心肌CS活性、ATP含量均降低,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融合蛋白Mfn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HFD+WT组相比,HFD+Mst1-/-组小鼠心脏舒张功能、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损伤明显减轻,Drp1表达明显下调(P<0.05),Mfn2表达明显上调(P<0.05)。 结论 Mst1基因敲除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促进线粒体融合,以维持线粒体动力学稳定,从而减轻脂毒性相关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探讨由肥胖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基础,并为肥胖与GERD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把已编号的16只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2组,每组8只,即饮食诱导肥胖(DIO)组和正常对照(NC)组。喂饲DIO组小鼠高脂饲料,而NC组给予普通的标准饲料喂饲,其余时间2组小鼠在相同环境中自由饮水摄食,实验持续8周。实验结束后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GTT)、胰岛素耐受试验(ITT)、小鼠胃食管组织及血清检测脂代谢相关血生化指标,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食管黏膜组织学改变。 结果DIO组小鼠有75%发育为DIO,其体质量增加量为(23.16±2.82)g,明显高于NC组小鼠(13.40±1.31)g,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O组小鼠出现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现象;通过ELIS法检测血生化指标显示,DIO组小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但甘油三酯水平2组无显著差异(P>0.05)。DIO组小鼠胃食管黏膜可见增生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现象。 结论DIO小鼠模型模拟了人类肥胖症患者的体重增长过程,同时适合于评价肥胖所诱导GERD过程所引起的变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肥胖引起GERD的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研究干扰肥胖小鼠心肌CPT1b的表达对心肌活性氧簇(ROS)的影响。方法 4周龄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mock)、肥胖对照组(O-mock)及肥胖干预组(O-CPT1b),对肥胖组小鼠进行高脂饮食造肥胖模型。6周龄时,向干预组小鼠心肌注射靶向CPT1b (O-CPT1b)或靶向无关基因(N-mock、O-mock)的重组慢病毒。继续喂养10周后,取小鼠心肌,Western blot检测CPT1b的蛋白表达量;行油红O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性脂质含量;使用冷冻切片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中 ROS。结果 RT-PCR 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携带CPT1b基因的短发夹RNA显著下调了O-CPT1b小鼠心肌组织中CPT1b的表达;肥胖引起心肌组织内中性脂质蓄积增多,下调CPT1b的表达增加了心肌内中性脂质的含量;高脂饮食还导致心肌ROS的含量显著增加,而下调CPT1b的表达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这一进程。结论 CPT1b在肥胖小鼠心肌的ROS生成增多中起重要作用,下调小鼠心肌组织的CPT1b表达或许会通过减轻心肌氧化应激而改善肥胖性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4.
孙晓  高星  肖黎明  杨韩  叶菁  袁铭 《心脏杂志》2021,33(1):11-16
目的 探讨Perilipin 5缺失是否会导致小鼠的线粒体功能异常,从而加剧肥胖小鼠心肌的氧化应激损伤。 方法 对各组小鼠心脏进行超声分析,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心肌肥厚程度,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线粒体以及胞质内 Cytochrome C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ob/ob小鼠对比,ob/ob/Plin5-/-小鼠心脏LVEF、LVIDd进一步降低(均P<0.05),LVIDs进一步增大(P<0.01),心肌细胞横截面积(P<0.05)和LVPWd进一步增大(P<0.05),MDA进一步上升(P<0.01),SOD进一步下降(P<0.05),心肌线粒体 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胞质中 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 结论 Plin5的缺失可能通过干扰线粒体功能,加剧肥胖小鼠心肌的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引起小鼠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二甲双胍(Met)对高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小鼠支链氨基酸(BCAAs)分解代谢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途径构建T2DM小鼠模型。经随机分组,将20只C57BL / 6J雄性小鼠归入下述四组: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组,T2DM+安慰剂(T2DM+Vehicle)组,T2DM+二甲双胍治疗(T2DM+MET)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的BCA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脏、肝脏和骨骼肌中BCAA分解代谢相关分子mRNA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限速酶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活性,即P-BCKD / BCKD的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小鼠的血浆BCAA水平明显升高(P<0.05);BCKDH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BCAA分解代谢相关分子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二甲双胍治疗的T2DM小鼠血浆BCAA含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BCAA分解代谢的相关分子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P<0.05),BCKDH活性显著提高(P<0.05)。 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可纠正T2DM小鼠血浆BCAA水平,为临床治疗BCAA代谢异常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去酰基化胃饥饿素(DAG)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36只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高脂(HFD)组、HFD+DAG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予以标准饲料(NC组)、高脂饲料(HFD组、HFD+DAG组)喂养,并给予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C组,HFD组)和DAG(HFD+DAG组)。喂养16 w后行力竭测试和负重游泳实验,随后处死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水平;留取肝脏和股四头肌测定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D组体重上升,腓肠肌和股四头肌指数下降,力竭运动距离和游泳力竭时间均缩短,血清BUN、LA水平升高,血清LDH、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HFD组相比,HFD+DAG组力竭运动距离和游泳力竭时间延长,血清BUN、LA水平下降,血清LDH、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长期应用DAG有助于提高肥胖小鼠的运动耐力与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虎杖甙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虎杖甙组(I/R+PD)、缺血/再灌注+虎杖甙+LY294002组(I/R+PD+LY294002)和缺血/再灌注+LY294002组(I/R+LY294002)。小鼠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评估胶原容积分数(CVF);TTC染色测定小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浆CK和LDH水平;Tunel法测定小鼠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心肌CVF值显著增加(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PD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心肌CVF值显著降低(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与I/R+PD组相比,I/R+PD+LY294002组LVEF和LVFS值均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CK和LDH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心肌CVF值显著增加(P<0.05),心肌p-Ak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 虎杖甙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糖尿病大鼠肝脏的表达,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饮食诱导肥胖(DIO)组、糖尿病(DM)组.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肝脏AMPK蛋白表达;HE染色后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DIO组血清FIns、HOMA-IR及肝脏TG含量均较NC组升高;DM组FIns、HOMA-IR较NC组及DIO组升高;DIO组肝AMPK蛋白较NC组降低(P<0.05);DM组肝AMPK蛋白表达较DIO组降低(P<0.05);DM组肝脏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表达较NC组降低(P<0.01).结论 AMPK可能参与了肥胖及糖尿病大鼠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肥胖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中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及干预(RGZ)组,建立肥胖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应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脂肪组织中Perilipi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小鼠脂肪组织中Perilip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而经RGZ干预后,RGZ组小鼠脂肪组织中Perilip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1)。结论RGZ能上调肥胖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中Perilipin基因表达,并调节脂代谢紊乱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HD2抑制剂罗沙司他对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低氧环境小鼠心脏功能适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组、罗沙司他(100 mg/kg)+常氧组、低氧组、罗沙司他(100 mg/kg)+低氧组。低氧组小鼠置于ProOx-810L动物低压氧舱内饲养7 d;常氧组于常压常氧环境饲养。应用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血生化综合评价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心脏功能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HIF-1α和HIF-2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高原低氧暴露下,小鼠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罗沙司他对高原低氧暴露下的小鼠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高原低氧7 d后小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显著减小(P<0.05),罗沙司他可增加LVIDd(P<0.05),提高心脏适应能力。高原低氧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PO)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增加(P<0.01),该效应可被罗沙司他进一步增强[RBC(P<0.01)、Hb(P<0.01)和Hct(P<0.05)]。与常氧组比较,高原低氧可以显著增加小鼠心肌HIF-1α(P<0.05)、HIF-2α(P<0.01)和PHD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效应可被罗沙司他进一步增强[HIF-1α(P<0.01)、HIF-2α(P<0.01)和PHD2(P<0.05)]。低氧条件下心肌损伤相关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增高(P<0.01),罗沙司他可降低LDH水平,减轻低氧对心肌的损伤(P<0.01)。 结论 罗沙司他可通过抑制PHD2活性上调HIF-1α和HIF-2α的蛋白水平,同时减轻心肌损伤,进而促进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心脏功能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许丹妮  吴振  王宝英  程颖  王雪  陈颖  杨阳  邓超 《心脏杂志》2022,34(6):632-636
目的 探究石蒜碱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的小鼠败血症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石蒜碱防护组。模型组和石蒜碱防护组通过CLP构建败血症心肌损伤模型。石蒜碱防护组给予石蒜碱,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DMSO。检测小鼠败血症评分、肛温、血常规、血生化、心功能、心肌组织结构和炎症因子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石蒜碱防护组小鼠败血症评分降低,肛温升高(P<0.05);石蒜碱防护组WBC、LYM、PLT数量显著增多,RBC数量显著减少(P<0.05);石蒜碱防护组LDH、AST、BUN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石蒜碱防护组SV、CO、LVEDV值显著升高(P<0.05);石蒜碱防护组小鼠心肌组织结构相对完整;石蒜碱防护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石蒜碱对败血症损伤的心肌在产生抗炎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心肌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克  孙官军  彭旭  银毅 《心脏杂志》2022,34(5):502-509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氧预适应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单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不协调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ank组)、对照组(Control组)、EE组、EE+1wIH组和EE+3wIH组,EE+1wIH组和EE+3wIH组大鼠在构建EE模型前分别给予1w和3w的IH预处理,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进行游泳训练,且EE组、EE+1wIH组和EE+3wIH组构建EE模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铬变素2R(C-2R)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缺血缺氧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内自噬小体数量,免疫组化检测抗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 (LC 3 Ⅱ)和Beclin 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AMPK-mTOR-ULK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在Blank组中,所有心肌细胞的边界清晰,并且呈均匀的绿色染色;在Control组中,心肌细胞边界清晰,仅有少量红染散在组织中;在EE组中,部分心肌细胞的边界不清晰,心肌细胞以红色为主,少数呈绿色,说明大部分的心肌细胞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缺血和缺氧的影响。EE+1wIH组和EE+3wIH组红染心肌细胞数明显低于EE组。与Blank组相比,EE组血浆cTnI水平、C-2R平均光密度(MO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自噬数量、Beclin1、LC3 II、p-AMPK、ULK1蛋白明显升高,p-mTOR蛋白明显降低(P<0.05),与EE组相比,EE+1wIH组和EE+3wIH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EE可导致大鼠心肌自噬水平明显升高,而IH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改善EE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探究桑叶提取物(MLE)对糖尿病小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及高糖脂饲料(HFD)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以二甲双胍(Met,200 mg/kg)为阳性对照,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的桑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灌胃给药,干预12周后检测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55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Ang)Ⅱ组、Scramble组、miR-155 mimic组、AngⅡ+ Scramble组、AngⅡ+ miR-155 mimic组、AngⅡ+ HIF-1α siRNA组。AngⅡ刺激原代分离培养的小鼠CFs,模拟心肌纤维化过程中CFs活化过程,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iR-155、1型胶原(Col 1)、3型胶原(Col 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5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3’端非编码区(3’-UTR)的结合作用。 结果 AngⅡ刺激可显著促进小鼠C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降低miR-155的水平(P <0.05);过表达miR-155可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C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P <0.05);HIF-1α受到了miR-155的负性调控,并能同miR-155结合;miR-155 mimic和HIF-1α siRNA能一致性的降低AngⅡ诱导的小鼠CFs中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论 miR-155能抑制AngⅡ诱导的CFs纤维化,进而抑制心肌纤维化;HIF-1α是miR-155的靶基因,并介导了miR-155发挥抑制AngⅡ诱导的CFs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模型,探讨鸢尾素(irisin)能否抑制心肌铁死亡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方法 将80只5周龄健康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只)和运动训练组(40只)。运动组完成训练后进一步将两组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和MI/R组(每组20只)。采用小鼠急性MI/R在体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 于再灌注后取心肌组织,检测各组血清及组织中irisin水平、铁死亡相关信号表达、心肌梗死面积和整体心脏功能。在细胞学实验中,采用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并给予irisin处理后检测铁死亡相关信号表达情况。 结果 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可显著减小MI/R心肌梗死面积,降低MI/R心肌中铁死亡标志物Ptgs2 mRNA和丙二醛(MDA)水平,提示心肌铁死亡是MI/R心肌损伤的重要部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骨骼肌和心肌中的irisin水平(P<0.05)。运动组MI/R心肌的铁死亡程度被显著抑制,心肌Ptgs2 mRNA、MDA和脂质过氧化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外源性补充irisin可有效提高MI/R心肌中GPX4水平而抑制心肌铁死亡程度,减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细胞学实验发现采用siRNA抑制H9c2细胞整合素αV/β5受体可有效阻断irisin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结论 鸢尾素通过整合素αV/β5受体-GPX4信号途径抑制MI/R心肌铁死亡。有氧运动训练可通过提高内源性irisin水平实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佩  刘慧  白宝宝  秦超师 《心脏杂志》2022,34(6):623-631
目的 研究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CLP组、CLP+ECH组和CLP+ECH+EX527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并通过腹腔注射ECH及SIRT1选择性抑制剂EX527。检测小鼠心脏收缩功能(LVEF、 LVFS)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LDH、CK-MB)含量,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检测心肌组织NF-κB表达和ROS生成,测定心肌组织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 alpha,IL-1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苷酸磷酸氧化酶2(NADPH oxidase 2,NOX2)、苷酸磷酸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 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LVEF和LVFS值明显降低,血清LDH和CK-MB含量显著上升,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心肌组织NF-κB荧光表达和ROS生成明显增加,心肌组织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IL-1α、IL-1β、IL-6、MCP-1、NOX2、NOX4的基因表达水平和cleaved 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同时SIRT1的蛋白表达及其去乙酰化活性明显下降(均P<0.01)。与CLP组比较,CLP+ECH组小鼠LVEF和LVFS值明显升高,血清LDH和CK-MB含量显著下降,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心肌组织NF-κB荧光表达和ROS生成明显减少,心肌组织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IL-1α、IL-1β、IL-6、MCP-1、NOX2、NOX4的基因表达水平和cleaved 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同时SIRT1的蛋白表达及其去乙酰化活性明显上升(P<0.05,P<0.01)。而ECH对脓毒症小鼠上述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均被SIRT1信号选择性抑制剂EX527显著逆转(P<0.05)。 结论 ECH可通过激活心肌SIRT1信号抑制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减轻脓毒症小鼠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4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心脏特异性过表达RNF4小鼠和C57小鼠进行MI造模,分别记录其死亡率。MI后第28天取材,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4过表达对MI后其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检测NRF4的相互作用蛋白及探究互作蛋白的具体结合域 结果 MI模型中,RNF4蛋白及RNF4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心脏特异性过表达RNF4小鼠与C57小鼠相比,MI后炎症反应较轻,心肌间质淋巴细胞浸入较少,同时死亡率更低。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RNF4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减轻MI后炎症反应,随后的Co-IP结果证实,RNF4可以结合和降解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activated kinase 1,TAK1);最后通过截短TAK1发现,RNF4与TAK1的第301位氨基酸至第480位氨基酸结构域结合 结论 RNF4通过募集和降解TAK1抑制MAPK信号通路减轻MI后炎症反应,降低MI后死亡率。RNF4可以作为改善MI预后的潜在靶点,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糖蛋白M6B(GlycoproteinM6B,GPM6B)在白色脂肪细胞向棕色脂肪表型转变中的作用.方法 ①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GPM6B的表达.②分别用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