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9岁,因“双侧胸壁肿物溃疡不愈2个月”于2013年8月入院.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双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大约2 cm×2 cm,部分融合,双侧上胸壁见2处肿物,溃疡不愈,表面黑痂渗液,边界各约3 cm×3 cm,硬质,轻压痛,心肺腹部未发现明显异常.CT检查:左前下胸壁肿瘤,2.8 cm×3.0 cm肿物,与肋骨边界清,左锁骨上、双腋窝、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胸壁活检切除术后改变(图A-B).骨髓穿刺活检:未发现明显异常.病理检查:IHC:Vimetin(+),NSE(+),CD99(+),CD45(+),CD3(-),CD20(-),CK20(-),CD34(-),Syn(-),S-100(-),desmin(-),Ki-67(+),约50%)(图2).临床诊断:Askin瘤(胸壁),左锁骨上、双腋窝、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Ⅳ期).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发现右颈部质硬肿块3天,右侧胸骨柄旁肿痛一月余"入院.入院行颈部B型超声示:右锁骨上及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范围约3.6 cm×1.9 cm),胸部强化CT示(如图4):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淋巴瘤或内胚窦瘤;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肺纤维病灶.ECT示(如图1):考虑胸骨、左侧肱骨下端中断转移;左侧肱骨下段、右侧肱骨中段及下段、右侧股骨骨转移不排除,建议随访,全身其他骨骼未见明显异常.因"患者2008年6月3日曾行官颈锥切术,术后病理:官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CINⅢ),累及腺体,局部早期浸润,切线未查见肿瘤.  相似文献   

3.
尹克  陈中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5):277-277
患者女性,28岁,2月前发现右颊部一约3 cm×2 cm×2 cm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于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纤维肉瘤".于2011年7月7日收入本院,病理切片经本院会诊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行胸片、腹部彩超等检查未见异常.于2011年7月12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侵及翼腭窝及上颌骨后壁,大小约6 cm×5 cm×4 cm,呈白色胶冻样物,界限欠清,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上颌骨.免疫组化:GFAP(-),NSE(-),Vim(+/-),CK(-),EMA(-),CD34(-),Ki-67(60%),CD99(+),CD56(+).术后病理示: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图1).术后行全身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1.2 g+长春新碱2 mg+表阿霉素140 mg.目前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8岁,2010-08-26因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术前常规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一约4.4 cm×4.5 cm的空洞(图1),于2010-09-12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肺上叶尖段周围型浆细胞瘤,肿物大小5.0cm×4.0 cm×4.5 cm,伴囊性变,支气管断端未见肿瘤.自取肺门及另送(肺门,5组),淋巴结均见转移瘤(分别为1/7、3/5、1/3).另送(下肺静脉)淋巴结未见转移瘤(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CD38(+),CD138(+),κ/λ>10/1,Pan-CK(-),CD3(-),CD20(-),MyoD1 ( - ),Calretinin( - ),见图2.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59岁。2018年8月因右眼肿胀8天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RI示:双侧筛窦、蝶窦、前颅底占位,大小约23 mm×29 mm×13 mm(图1)。2018年9月行鼻内镜下颅底肿物切除,免疫组织化学示:NUT(+),见图2。病理诊断为NUT中线癌(NUT midline carcinoma,NMC)。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双眼视力下降至失明,术后1.5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大小约35 mm×45 mm×42 mm(图3)。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1岁。胸闷、憋气半年,加重伴咳嗽、有胸部疼痛2周;胸片发现纵隔巨大块影,于1994年11月22日以纵隔肿瘤收住院。检查:贫血貌,气管左偏,右侧肋间隙饱满,第4肋以下叩诊呈浊音,语颤及呼吸音减低。肝、脾未触及。X线胸片(图1,2)示,中纵隔向右胸腔内突出一巨大肿块影(约15cm×13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心影左移,两肋间膈角清晰。B型超声波探查示,右前纵隔探得一个巨大(约10.5cm×10.0cm)弱回声光团,类圆形,边界清,其内为均质的细小光点。患者于同年12月3日晚突发行胸剧痛,胸部透视示右胸腔大量积液,原块影轮廓不清,考虑为肿瘤溃破所致。于次日晨在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已破溃,胸内有血性及胶冻样液2200ml;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瘤体为大量脂肪样组织,其内尚存较多胶冻样物。肿瘤与胸壁、心包及右肺中、下叶浸润性连,瘤蒂位于腔与左无名静脉间,瘤蒂直径2cm。分离粘连,将肿瘤全部清除,瘤蒂根部予以缝扎。切除肿瘤组重2100g。病理诊断:纵隔粘液型脂肪肉瘤(图3)。手术后右肺复张,症状消失,2周出院。术后6个月X线胸片见右肺上叶前段近胸壁处有约6cm×5cm密度增高影。经皮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脂肪肉瘤,虽然给予了放疗和化疗,但终因衰竭而死亡,术后仅存活10个月。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23岁。2022年11月因“甲状腺肿物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体检:颈部明显增粗,气管右侧移位,甲状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8 cm×6 cm,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可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PET/CT检查提示恶性肿瘤可能,且病灶压迫气管(图1A)。入院后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梗阻,紧急行气管切开及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硬,鱼肉样改变,与周围组织黏连,气管受压变窄,向右侧偏移,术中切除部分甲状腺峡部肿瘤并行气管切开置管术。  相似文献   

8.
1病历介绍患者女性,63岁。自2007年7月至10月3个月间先后患三种不同器官来源的恶性肿瘤:①2007年7月因“发现右面部包块4月余,迅速增大1周”就诊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右侧颊、右下颌、右口底部触及约6 cm×4 cm的质韧包块以及双侧颈部的大小不等的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5 cm×1.0 cm。行取材活检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②同次入院体检发现双侧乳腺各扪及肿块一个,左乳内下象限近乳晕旁可扪及大小约2.0 cm×1.5 cm的包块,右侧外上象限近乳晕旁可扪及5.0 cm×3.0 cm的包块,两包块均质硬,无包膜感,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2007年8月4日在全麻下行右侧颊部、下颌部及口底肿瘤联合根治术、右侧乳房肿块切除术、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下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右乳房)T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颈部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行化疗二周期(CHOP)。③2007年10月因感乏力,右侧颌面部疼痛加重入院,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很高(23×109/L),行抗炎治疗后白细胞未降反升达39.69×109/L,其中93.8%为异常细胞。骨髓穿刺检查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为髓性白...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9岁,因"发现阴囊内肿块一月余"于2008年9月2日至江苏省中医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左侧附睾头部实质不均质包块,左侧睾丸鞘膜积液.于2008年9月8日在本院行"左侧睾丸、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大体所见:灰色不整形组织一枚,大小7cm×5.5cm×3em,睾丸大小4×3×2cm,拉丝度较好,附睾见一肿块大小4cm×2cm×2cm,肿块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坏死.病理诊断为附睾淋巴瘤,瘤组织穿透附睾被膜并侵及睾丸.免疫组化标记如下:CK(-),PLAP(-),LCA(+),CD20(+),CD79 α(+),Mam-1(±),Bcl-2(-),Bcl-6(-),P53(++),CyclinD1(-),CD3(-),CD7(-),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全身PET-CT检查示腹主动脉旁、左侧腹股沟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代谢明显增高;纵隔及双腋下淋巴结数目增多,体积不大,代谢不高.血LDH及β 2-MG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涂片及病理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于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期间予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3个周期后疗效评价为CR.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7个月.2016年6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上臂肿物,花生大小,逐渐增大,表面皮肤无破溃及流脓.质硬,活动度欠佳,包块边界欠清,其余无不适.2016年9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上臂不规则低回声包块血供丰富.MRI检查示:右上臂大小约84 mm×35 mm肿物,同周围组织边界不清,神经血管束包绕其中(图1).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右上臂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示:条索状、小团状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小有别,核分裂多见,肿瘤内见少数散在扩张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vimentin(+),SMA(-),desmin(-), myoglobin(-).综合形态及免疫表型考虑"婴儿型纤维肉瘤(congenital infantile fibrosarcoma,CIFS)".病理明确诊断后,综合患儿影像学检查,考虑肿瘤较大,同周围组织边界欠清晰,神经血管束包绕.不具备行肿瘤广泛切除指征,建议患儿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为CAV(异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长春新碱) 3个周期.化疗间隔时间约为1个月,待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后行下1个周期化疗.化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无心率失常、出血性膀胱炎、末梢神经炎等化疗不良反应.3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复查MRI示:右上臂肿物较前明显缩小,呈分叶结节状,可见肿瘤坏死,同周围组织边界清楚,神经血管界限清楚(图2).遂行右上臂肿物广泛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肱二头肌内,质韧、呈类圆形、无明显包膜,与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部分黏连.仔细分离神经血管术后完整切除肿物,肉眼未见残留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弥漫分布,核圆深染,核分裂多见,伴大片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CK(-),CD99(+),Ki-67(+),LCA(-),S-100(-),PAS(-),NSE(-),CD56(-),Syn(-) ,Vim(+),网染显示网状纤维丰富,病理诊断为CIFS(图3~5).术后建议患儿继续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定期复查B超,MRI检查.监测患儿原发部位影像学变化及肿瘤标记物改变.目前该患儿已术后随访5个月余,未见局部肿物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病变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及肿块,右上腹肋缘下4cm可触及肝脏下缘,质地中等,无结节感,无压痛。CT示肝右叶明显缩小,可见约5.0cm×4.0cm的肿瘤,边缘不规则,脾脏增大。B超示肝脏回声不均,具结节感,肝右叶见直径5.0cm低回声团,边界不规则,内回声不匀。提示诊断:肝癌,脾脏增大。血清生化检查:AFP11080ng/mL,CEA2.0ng/mL,HBsAg(+),HCA(-),肝功能正常,既往肝炎病史10余年。术中探查:肿瘤约5.0cm×5.0cm大小,质硬,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手术切除顺利。术后经2…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5岁.2006年11月因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偶有鼻塞,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筛窦炎、鼻中隔偏曲.2007年2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筛窦开放术.术后1个月鼻出血加重,于2007年3月19日行内窥镜下肿物摘除术,病理诊断为内胚窦瘤.术后患者仍有间断出血,遂来我院就诊.CT检查显示,右侧鼻腔不规则软组织肿物,约3.4 cm×2.6 cm,密度欠均匀,病变侵及右侧上颌窦和筛窦.考虑为肿瘤复发,遂行手术切除.切除标本(鼻中隔、左侧鼻腔及筛窦组织和右侧鼻腔及筛窦组织)临床送检.肉眼观:标本为破碎的灰黄或灰红黏膜样组织,大小分别为3.0 cm×3.0 cm×0.5 cm、3.0 cm×3.0 cm×1.0 cm和5.0 cm×4.0 cm×2.0 cm.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体检发现胸部肿块5年伴胸闷不适3个月,于2008年7月5日入院.胸部CT示:右前纵隔囊实占位,右肺受压,少量胸水(图1).胸部彩超示:右胸腔22cm×12cm×13cm实性肿物,少量胸水.于2008年7月9日在全麻下行胸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前下胸腔巨大肿瘤,有完整包膜,与右肺中叶前外缘约2cm×5cm关系密切,与纵隔面下腔静脉根部约4cm×6cm关系密切.术后病理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交错缠绕在一起,伴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图2);免疫组化示:NF(-),CD34(++),bcl-2(++),CR(-),AE/AE3(-),S-100(-),Ki-67(未见明显阳性细胞).术后患者胸闷不适感消失,随访5个月肿瘤未复发,至今健在.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5岁,因左颈部肿物2个月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患者伴声音嘶哑及轻度吞咽困难.体检:左颈前隆起,甲状腺左叶可触及大小约9cm×8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轻度压痛,能随吞咽上下移动,气管受压向右侧移位.右侧甲状腺未触及肿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部CT示:甲状腺左叶区域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大小约9.5cm×5.5cm×8.0cm,密度均匀,挤压气管向右侧移位,颈部骨质未见明显破坏,考虑甲状腺左叶区域占位性病变.气管正位片:气管明显右移.肿瘤标志物CA125 67.24 μ/L,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0岁.2009年8月因右腰背部疼痛1 d入院,门诊CT显示,右肾前下方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显示,轻度脂肪肝改变,右中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血常规、心电图正常.剖腹探查后行腹膜肿瘤切除术+部分空肠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轻度异型,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CD117(+),SMA(+),Ki67(+),CD34(-),S-100(-),Desmin(-).病理诊断为胃肠间质瘤(GIST),侵袭性行为中度,恶性危险,大小8 cm×6 cm×6 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茎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阴茎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流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9岁男性患者,因发现阴茎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3月入院就诊。下腹部CT示阴茎根部大小5.9 cm×5.6 cm×6.5 cm软组织肿块,倾向恶性肿瘤,肉瘤可能性大。行阴茎根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浅不一,部分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广谱(-),vimentin(部分+),EMA(大部分+),CD34(血管+),CD31(血管+),CD99(+),S-100(-),Bcl-2(-),HMB45(-),SMA(-),AFP(-)。术后患者恢复可出院,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7月患者发现左侧腹股沟出现进行性增大包块,术后10月患者复查盆腔CT示阴茎根部上份盆壁、左侧睾丸及左侧腹股沟区见多发软组织肿块,最大者位于左侧腹股沟区,大小约7.6 cm×6.8 cm,考虑局部复发并左侧睾丸、腹股沟转移,患者自行放弃行进一步治疗,最后随访日期为2018年1月。结论:阴茎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阴茎间质恶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是否行放化疗治疗尚存争议,其易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6岁,发现右乳肿块2个月,于2008-12-01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08-12-31行手术切除肿块,病理诊断为右乳浸润性导管腺癌,肿瘤大小为1.8 cm×1.8 cm×1.0 cm,为中高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PR(-),HER-2(+),D53(+),Ki-67(+).右腋下10个淋巴结镜检未发现癌细胞,根据UICC分期为T1N0M0.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8年前行右颈部神经鞘瘤切除术;6年前,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前症状加重,在外院行胸片示:左上纵隔及右肺下软组织结节影,胸部CT示:胸、腹壁及肌内多发占位,腰椎MRI示:椎管内、腰椎两侧及腹部多发神经鞘瘤可考虑.于2009年2月25日入我院,查体: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胸腹部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质中,活动度可.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入院诊断: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处理:术前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于3月2日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肺发育良好,左侧胸腔无积液,主动脉弓上1cm有一10cm×7cm×5cm的肿块,界清,打开包膜后完整切除.右侧胸壁内见一10cm×7cm×6cm的肿块,界清,连同部分胸膜一起切除.术毕,放置闭式引流瓶,逐层缝合伤口.患者返回病房后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89%,心率167次/分,对症处理并将血压维持在110/70mmHg,瞳孔右侧8mm,左侧4mm,对光反射消失,积极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头颅CT检查示:颅内多发占位,合并出血.在血压稳定下脱水降颅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多脏器功能障碍.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瘤(病理号20093271).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5岁,因吞咽困难1月余于2015年4月10日就诊于本院。患者1月余前吃饭时突然感觉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不适。遂至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示,食管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贲门黏膜病变,幽门管息肉灶。病理检查示,食管38 cm少量鳞癌组织,幽门慢性中度浅表性胃炎伴灶性肠化、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继而来本院胸外科就诊,查体示,意识清,精神可,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病理征阴性。本院胃镜复查示,食管距门齿32 cm 可见Ⅱc 样病变,大小约0.5 cm,食管距门齿38~42 cm可见溃疡样病变,大小4 cm ×2 cm,胃底可见糜烂,大小约1.5 cm,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癌。活检病理示,(距门齿32 cm)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另见一块组织可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距门齿40 cm)鳞状上皮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图1)。(胃底)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诊断为食管癌、早期胃癌。胸外科考虑直接切除食管与胃病灶的范围较大,吻合困难,遂建议患者至消化内科先行内镜下处理上段病灶,治疗恢复后转胸外科继续手术治疗下段病灶。患者遂于2015年4月29日在本院消化内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32~38 cm可见Ⅱc样病变,予ESD切除;距门齿41 cm,可见一大小为2 cm BorrmannⅡ型病变。胃底后壁可见一大小为1.5 cmⅡc 样病变。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距门齿32 cm)鳞状上皮黏膜慢性炎伴局灶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四周及基底切缘均阴性(图3)。术后恢复良好,6天后出院。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于2015年5月26日在本院胸外科全麻行“右侧胸腔镜+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探查:食管癌根治术+管状胃成形+胃食管胸内吻合+右下肺肺大疱切除+迷走神经离断+复杂黏连松解+术中快速病理+胸腔闭式引流+腹腔引流术”,术中冰冻切片示,(食管下段)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大小1.5 cm ×1.2 cm,溃疡型,浸润至浅肌层,距上切缘2.5 cm。(食管胃连接处)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小2 cm ×1 cm,上下切缘均阴性。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旁淋巴结)0/3阳性,(贲门旁淋巴结)0/1阳性,(腹腔干旁淋巴结)0/1阳性,(肝总动脉旁淋巴结)0/4阳性,(脾动脉旁淋巴结)0/1阳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5天后出院。  相似文献   

20.
原发前纵隔精原细胞瘤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35岁。因胸痛、胸闷,活动时呼吸困难1个月,于1984年2月6日入院。检查: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睾丸无异常。化验:血沉27mm/H,AFP(一),纤支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胸部正位片(图1)。右侧上纵隔呈弧形突出,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光滑与纵隔呈钝角,双肺野未见病变。侧位片示气管前可见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之圆形阴影约7×8cm。气管体层未见气管阻塞阻断征象。术前诊断为前上纵隔肿瘤(胸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1984年2月18日手术发现在前纵隔有9×8×7cm肿块。质硬,凹凸不平,包膜不完整,后上侵及无名静脉,下极达心包,后面累及肺门,有两个1×2cm肿大淋巴结,未行活检,前连胸腺未扪到边缘,穿刺为实质性,易出血、质脆,呈烂鱼肉样,无法剥离切除,取两处组织送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