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水合氯醛与右美托咪定在肾母细胞瘤患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镇静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CT检查前需要镇静的的住院患儿230例,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2组,每组115例,分别以水合氯醛灌肠给药和右美托咪定滴鼻,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镇静成功率、镇静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镇静期间的生命体征、不良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时效的延长作用.方法 选择胃肠外科手术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2组患者术后均用PCIA泵(100 ml),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l/h(S组,舒芬太尼0.04μg·kg-1·h-1;DS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舒芬太尼0.04μg·kg-1·h-1);单次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对比两组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患者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两组MAP、HR、SPO2、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6 h、12 h、24 h、48 h DS组VASr低于S组,咳嗽时VASm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72 h、96 h DS组患者VASr、VASm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DS组较S组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S组.结论 患者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PCIA镇痛,安全有效,可延长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减少患者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金建华  刘伟 《中国肿瘤》2013,22(8):676-679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和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0min(T3)、插管后30min(T4)和插管后50min (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维持相同麻醉深度的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T3和T4的SBP、DBP、MAP均低于C组(P<0.05).D组T3和T4的HR低于C组(P<0.01).D组患者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C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稳定腹腔镜妇科手术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年龄43~65岁,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20):S组(舒芬太尼3 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D1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 μg/(kg·h)]、D2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D3组[舒芬太尼3 μg/kg+右美托咪定0.2 μg/(kg·h)]。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 min连接静脉镇痛泵。镇痛泵药液按上述四组药物配制,容量100 ml。输注设置: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时间48 h。分别记录术后2、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2~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8 h期间,D2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D2和D3组MBP明显低于S组(P<0.05),D3组HR明显低于S组(P<0.05);与S组比较,D2和D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D1组PCIA按压次数较多(P<0.05),D3组过度镇静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复合舒芬太尼(3 μg/kg)用于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完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未见显著心动过缓和过度镇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及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脑膜瘤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均60例。丙泊酚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液[3~10 mg/(kg·h)]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1.0μg/(kg·h)]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开硬脑膜时(T1)、去除肿瘤组织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 d(T4)监测患者HR、MAP、ScVO2、NSE、S100β指标,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1)T0、T4时刻2组HR、MAP比较,P>0.05;T1、T2、T3时刻2组HR、MAP比较,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HR、MAP数值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2)T0时刻2组ScVO2、NSE、S100β水平比较,P>0.05;T1、T2、T3、T4时刻2组ScVO2、NSE、S100β水平比较,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ScVO...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行直肠癌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组30例。A、B两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C组(对照组)静注脂肪乳2 mL。术后镇痛泵配制方法:A组为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B组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C组为舒芬太尼+脂肪乳,三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止疼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药量、术前及术后30 min血糖、术前及术后48 h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观察术后48 h加强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例数。  结果  A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C组,T1、T2、T3咳嗽时VAS评分、止疼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血糖和CRP明显小于B、C两组(P<0.05)。A、B两组间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C组(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增强其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应激和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吸入全身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和对苏醒拔管期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前,观察组给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稀释至10 ml给予微量泵输注泵输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方式同观察组,并于10 min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焦虑评分(SAS)。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及T3时刻HR较T0时刻明显降低,对照组T3时刻的HR和MAP较T1、T2时刻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HR和T3时刻的MA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SAS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七氟烷全麻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吸入全身麻醉过程中,可确保心血管的稳定性,并可缩短苏醒时间,维持镇静,减少苏醒期躁动和焦虑。  相似文献   

8.
王寅雪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0):1036-1039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不同药物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睡眠质量和早期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2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患者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舒芬太尼组(DS组),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DF组),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DD组)。S组为舒芬太尼2.5 μg/kg;DS组为地佐辛0.4 mg/kg+舒芬太尼1.25 μg/kg;DF组为地佐辛0.4 mg/kg+氟比洛芬酯200 mg;DD组为地佐辛0.4 mg/kg+右美托咪定1 μg/kg。于术前1天、术后第1、2、3天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enia scale,AIS)和40项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DF、DD组在术后第1、2天AIS评分明显升高(P<0.05),DF、DD组在术后3天内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明显下降,皮肤瘙痒未见发生(P<0.05)。  结论  地佐辛可联合多种药物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在镇痛效果上与强阿片类药无异,但联合氟比洛芬酯或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早期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稀释成10 ml在10分钟内泵注完;对照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泵注完。入室后两组均予以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麻醉诱导,保持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患儿仰卧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中3%~4%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镇静评分和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清醒拔管(T5)各时间点的MAP、HR、BIS;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拔管后5 min(T6)及拔管后10 min(T7)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前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HR、BI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拔管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应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防止患儿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胃癌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合适的剂量。方法 3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用药,A组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B组患者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C组患者应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监测患者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和血浆丙泊酚靶浓度,比较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低于A组(P<0.05),C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低于B组(P<0.05)。A组患者T1~T3时NE和E的浓度升高,B组和C组患者T1~T4时NE和E的浓度降低,3组T1~T4的NE和E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C组患者的NE和E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16.3±3.1)min,B组(17.2±2.8)min,C组(28.7±4.4)min,C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B组(F=8.82,P<0.05)。C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高血压、心动过速和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的胃癌合并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应用过程中应慎重考虑,酌情降低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微创腹部肿瘤手术镇痛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腹部肿瘤微创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TAP阻滞组(G+T组)。G+T组在麻醉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切皮前、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定向力恢复即刻、术后2、6、12、24 h患者的疼痛程度。当VAS评分>4时,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给药,记录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与G组相比,G+T组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P < 0.05)。G组中,和切皮前基础值相比,切皮后5min及手术开始后30min的MAP和HR均明显增高(P < 0.05);而G+T组,术中MAP和HR均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同时,G+T组在切皮后5 min和手术开始后30 min的MAP和HR均低于G组(P < 0.05)。与G组相比,术后2、6、12 h,G+T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 < 0.05)。  结论  全麻联合TAP阻滞能降低微创腹部肿瘤手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童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59个月,7例发生术后复发、播散,1例患儿死于疾病进展。放疗剂量为36.0~55.8 Gy,5次/周,1.7~1.8 Gy/次,平均剂量45.0 Gy。所有患儿放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5、8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2.4%、28.3%、28.3%。3、5、8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87.5%、87.5%。  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儿童脊髓室管膜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肿瘤残存或间变性室管瘤患儿,术后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中立体定位放疗技术应用于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初治或复发病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立体定位放疗技术作为规范化综合治疗措施, 用于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术后辅助治疗或局部复发、进展的补救治疗, 对总体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影响。全部24例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儿中22例曾接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X刀、射波刀治疗), 放射总剂量28~60Gy, 标准治疗剂量50.4Gy, 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  结果  22例可分析病例中男12例, 女10例, 中位年龄6.5岁; 临床分期Ⅰ期1例, Ⅱ期6例, Ⅲ期14例, Ⅳ期1例。所有病例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68.18%(15/22), 肿瘤局部控制率77.27%(17/22);局部复发、进展病例再次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55.56%(5/9), 肿瘤局部控制率66.67%(6/9)。6例患儿死于脑或其他部位的转移, 大部分患儿仅出现局部水肿、黏膜溃疡等放射反应, 均未影响放疗进程, 患儿视力、听力等功能无明显影响, 目前未见第二癌的发生。  结论  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应用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安全有效, 对邻近器官的功能保护优于普通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and propofol combined with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on perioperat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otally 128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lung cancer surgery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experiment. Among them, 67 cases were sedated with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emifentanil (Group A), and 61 cases were sedated with propofol combined with remifentanil (Group B). The changes of vital signs, respiratory interval (RR),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pO2) and blood sugar before and after sedation were recorded. The change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NF-α, IL- 6, IL-10,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FEV1, FVC, FEV1/FVC in the two groups at 24 hours after sedation were observed. Hemodynamic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and other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sedation were observed. VAS pain score and MMS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ed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sed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decrease of RR and SpO2 in Group B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in Group A (p < 0.05). The elevation of blood sugar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 0.05). Group A had lower levels of TNF-α and IL-6 and higher level of IL-10 (p < 0.05), and higher expression of FEV1, FVC and FEV1/FVC when compared with Group B (p < 0.05). The decrease of HR and MAP in Group B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 < 0.05). VAS score was low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p < 0.05), and MMSE score was high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 0.05. Compared with propofol,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hich is worthier of recommend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全病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均行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病程MDT营养干预,统计患者BMI、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等。结果:对照组患者PG-SGA评分、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实验组(86.3%vs.70%)明显升高;放疗后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评分较放疗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先下降后上升,而实验组较平稳或逐渐上升;对照组放疗后血液学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较实验组明显,且WBC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LB、PA、TP、BMI放疗后升高(P<0.05),2级以上急性黏膜反应(13.3%)、骨髓抑制(26.3%)发生率低(P<0.05),生活质量好(P<0.05),且总治疗时间[(41.97±2.59)d]短(P<0.05)。结论:全病程MDT营养管理明显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治疗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丹丹  李涛  张军  陈博  郎锦义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61-1963
  目的  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将6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 单纯放疗组14例; 同步放化疗组29例;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2例。观察近期疗效、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 部分缓解46例, 稳定病情8例, 病情进展4例, 总有效率81.5%。其中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57.1%;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86.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 仅有2例患者出现Ⅰ度皮疹, 1例患者出现Ⅰ度恶心, 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血压下降, 均未影响治疗。  结论  联合治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 但联合治疗组是否优于同步放化疗还无定论; 尼妥珠单抗的近期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与经腹行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5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经腹膜后与经腹行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49例、B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指标。  结果  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手术时间为(126.9±11.6)min、B组为(109.9±14.7)min,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08.5±24.1)mL、B组为(95.1±19.9)mL,A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0.5)d、B组为(2.3±0.4)d,A、B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余指标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腹膜后与经腹行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均为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普通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75例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37例患者接受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 对照组38例接受普通注射用紫杉醇单药治疗, 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完全缓解1例, 部分缓解15例, 稳定14例, 进展7例, 总有效率(CR+PR)为48.65%;对照组普通紫杉醇完全缓解0例, 部分缓解9例, 稳定19例, 进展10例, 总有效率为23.68%。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  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