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3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铂类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行安罗替尼靶向治疗。治疗方案为安罗替尼12 mg/d,服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行6.3个周期安罗替尼治疗。38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2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为10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4%(7/3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3.7%(28/3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1.4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食欲减退、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7/38);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安罗替尼治疗。  结论  安罗替尼口服方便,且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例住院Ph+ALL患者的治疗情况。除1例单用VDL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外,其余5例均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结果 3例经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后获完全缓解(CR);1例获部分缓解(PR)。2例治疗后bcr-abl基因转阴性。化疗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以呼吸道和肛周感染为主。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Ph(+)ALL有较高的缓解率,但缓解后治疗对长期生存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消岩汤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NSCLC患者38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18例(A组),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组20例(B组),二组治疗期间均未行手术及放、化疗。  结果  晚期非鳞NSCLC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可达3个月,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m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较阿帕替尼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均优于阿帕替尼单药组(P < 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晚期非鳞NSCLC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3例,病理均经肠镜或手术证实,术后按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行化疗,一线或二线化疗进展后进入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单药阿帕替尼组16例,口服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7例,前3个月剂量250~500 mg,每个月评价可测量病灶,3个月以后每3个月应用CT评价疗效,评估阿帕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9例,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例,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9.1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56%,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19.0个月,中位PFS为5.0个月。单药阿帕替尼组无CR,PR 5例,SD 5例,PD 6例,ORR为31.25%,DCR为62.50%,中位PFS为4.5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无CR,PR 4例,SD 2例,PD 1例,ORR为57.10%,DCR为85.70%,中位PFS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阿帕替尼剂量、LDH升高、低蛋白血症及疗效评价与PFS相关(均P < 0.05);同步化疗、阿帕替尼剂量、血红蛋白降低、CD4+淋巴细胞下降及疗效评价与OS相关(均P <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为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因素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轻度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改善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PFS,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化疗治疗bcr-abl+融合基因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下简称成年人ALL)的疗效。方法 12例成年人ALL经骨髓细胞学、细胞化学、免疫学表型、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确诊为bcr-abl+ ALL(B细胞型)。初治时接受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伊马替尼剂量为400 mg/d。完全缓解(CR)后8例接受allo-HSCT治疗,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转为阳性者给予伊马替尼(400~600 mg/d)治疗,3例接受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结果 11例获得CR,CR率91.7 %;诱导治疗2个疗程时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为41.7 %;8例接受移植患者3例复发,3例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巩固治疗的患者2例复发,伊马替尼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6个月与10个月(P<0.01);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与12个月(P<0.01)。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诱导治疗bcr-abl+成年人ALL有较高的血液学和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伊马替尼联合allo-HSCT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腹腔局部加全身系统化疗(neoadjuvant intraperitoneal and systemic chemotherapy,NIPS)及阿帕替尼转化治疗胃癌腹膜转移(P1CY1)患者,评价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32例经腹腔镜探查后证实为P1CY1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HIPEC联合NIPS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在进行6个周期转化治疗后再次进行腹腔镜探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果  32例患者经转化治疗后均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5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0.63%。所有患者均进行二次腹腔镜探查,PCI评分较之前下降者24例(75.00%),上升者8例(25.00%),其中R0切除率为18.75%。中位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6.2(13.5~2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4.9(11.4~20.3)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消化道反应及口腔黏膜炎,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  HIPEC联合NIPS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可以提高腹膜转移胃癌患者的R0切除率和疾病控制率,同时化疗不良反应可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化治疗方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46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二线化疗失败的复发性EO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并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  4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为6(2~15)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6.1%(12/4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6.9%(40/46)。46例患者中30例(65.2%)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占39.1%(18/ 46),手足皮肤综合征占30.4%(14/46),仅1例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性高血压,所有患者的1、2级不良事件均能迅速缓解,且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良好。  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于二线化疗失败的EOC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后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经过化疗后进展的晚期ESCC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e,OS)。随访截止到2021年11月30日。  结果  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63例ESCC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7.1个月(95%CI:4.3~9.9),ORR为14.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8%,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尚未达到。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31例(49.2%)、甲状腺功能减退29例(46.0%)、高血压24例(38.1%)、恶心和呕吐22例(34.9%)、手足综合征21例(33.3%)、皮疹20例(31.7%)。3级不良反应有出血及穿孔3例(4.8%)、间质性肺炎2例(3.2%)、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3.2%)、免疫心肌炎1例(1.6%)、皮疹1例(1.6%)、腹泻1例(1.6%)等。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  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晚期化疗后进展的ESCC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ESCC患者后线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伊马替尼联合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方法 采用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CNKI、CBM、Google 学术搜索等数据库,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评估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12个研究共62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非移植组比较,移植组治疗提高了患者无瘤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HR=0.48, 95% CI:0.31~0.74,P<0.001)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HR=0.49,95% CI:0.35~0.68,P<0.001),减少了死亡事件(RR=0.62,95% CI:0.39~0.97,P=0.04)。结论 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ALL患者的基础上,序贯allo-HSCT可能优于无allo-HSCT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不可切除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服用阿帕替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3例晚期胃癌服用阿帕替尼转化治疗病例。合并腹膜转移或卵巢转移组,予以阿帕替尼+紫杉醇+S1方案(紫杉醇:50 mg/m2 iv,20 mg/m2 ip,d1,d8,q3w;S1:60 mg,bid,d1~d14;阿帕替尼:500 mg,qd),非腹膜转移或卵巢转移组,予以阿帕替尼+S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S1:60 mg,bid,d1~d14;阿帕替尼:500 mg,qd),经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后评估为可根治手术的患者停用1个周期阿帕替尼后行手术治疗。   结果   经转化治疗后,33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8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5.7%。22例患者转化后行手术治疗,R0手术切除率63.6%,术中清扫淋巴结(57.0±15.6)枚,手术时间(212.0±44.8)min,术中出血(164±46)mL,术后住院时间(13.0±2.7)d。手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10.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6.5个月,未手术组mPFS为2.5个月,mOS为5.5个月。   结论   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金龙胶囊联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Ⅱ和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32例)和常规新辅助化疗组(32例)。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接受金龙胶囊和TEC方案的同步治疗, 常规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的治疗, 化疗周期均为21 d。共完成4个新辅助化疗周期之后行手术治疗, 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84.38%(27/32)和56.25%(18/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Ⅱ~Ⅲ度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白细胞水平下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后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金龙胶囊与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对化疗的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左丽  徐迎春  陶莉  张凤春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9):1443-1445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希罗达(XEL)21天方案([NX]方案), 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anthracycline-and taxane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 ATRM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NVB 25 mg/m 2d1, 8, 快速静滴; XEL2.0g/(m2·d), 早晚2次, 餐后30min口服, d1~14, 21天为1个疗程, 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  结果  48例患者共完成172个周期化疗, 中位化疗周期4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0例, 部分缓解(PR)11例, 稳定(SD)23例, 进展(PD)14例总有效率(CR+PR)22.92%, 疾病控制率(DCR)70.83%,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6.7个月(1~22个月), 1年生存率.32/48(66.70%), 2年生存率21/48(43.75%)。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手足综合征, 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及脉管炎。  结论  [NX]方案是治疗ATRMBC的有效方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3.
陈辉  陈森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3):666-669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并发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儿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ALL并发AP患儿11例,均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8(CCLG-ALL 2008)方案联合化疗,总结患儿的危险度分层、主要临床表现、发生胰腺炎的所处治疗阶段、发病原因、培门冬酶(polyethylene glycol conjugated asparaginase,PEG-ASP)的累积用量,整理患儿的胰酶指标、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化验结果,对比患儿治疗效果及转归,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全组11例患儿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14岁,中位年龄6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type 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10例,急性T细胞型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ype 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1例;初始联合化疗开始45天内发病8例,高危患儿第二循环HR3'化疗后发病1例,延迟强化化疗后发病2例,PEG-ASP治疗后发病10例,T-ALL伴肿瘤溶解综合征予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减积治疗后发病1例。11例患儿主要表现均为腹痛、恶心、呕吐,低钙血症8例,白蛋白水平下降9例,凝血功能异常8例,无超敏反应发生。  结论  儿童ALL并发AP多在联合化疗早期发生,多为门冬酰胺酶治疗相关并发症,病情轻重与疾病危险度、PEG-ASP累积使用量无明显关联,监测胰酶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指导后期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时间调节诱导化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率。  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CC组(时间调节化疗组)23例, RC组(常规化疗组)23例。均行2个周期诱导化疗后放疗, CC组奥沙利铂总量为130 mg/㎡, 每天10:00给药至22:00结束, 分3天使用; 5-Fu 1g/㎡·d, 于22:00给药至次日10:00结束, d1~3, 14 d为1个周期, 共2个周期。RC组用药量同CC组, 按常规时间给药, 均采用鼻咽、颈部常规外照射病灶剂量60~70 Gy/6~7w, 颈部预防剂量50 Gy/5w。  结果  CC组周围神经炎、血液学毒性、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RC组低(P < 0.05)。近期有效率(CR+PR)CC组为95.6%, RC组为86.9%, CC组有增高趋势。1、3、5年生存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C组较RC组治疗鼻咽癌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未降低远期生存率, 提示该方案是治疗鼻咽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龙斌  谭兵  周宪  樊春波  吴府容  王颖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0):1556-1558
  目的  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中, 分析同步治疗与序贯治疗对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  14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例进行随机分组, 同步治疗组: 放疗联合TP同步化疗; 序贯治疗组: 一疗程TP诱导化疗+根治性放疗+3疗程TP辅助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技术, 化疗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放疗及化疗方案联合治疗与同步治疗相同。  结果  全部病例至少随访2年, 同步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2%与76.3%;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7%与19.4%;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4%与66.7%。  结论  研究表明局部晚期鼻咽癌接受同步放化疗, 无瘤生存率提高, 远处转移率降低; 不良反应与序贯治疗相比, 主要是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 但经对症处理, 患者一般都能耐受。   相似文献   

16.
李新  韩峰  张小涛  张真  韩淑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64-1967
  目的  探讨N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作用。  方法  7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给予NP方案化疗, 长春瑞滨25 mg/m2, d1, d8;DDP 75mg/m2, d1, 21d为1个周期, 至少2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调强常规分割放疗, 照射剂量为60~64Gy。对照组36例仅给予相同方法的放疗。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72.2%和41.7%(P < 0.05),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2个月和5.8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 Ⅲ~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20例和5例, Ⅲ~Ⅳ度胃肠道反应为6例和0例, 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4例和3例、5例和2例。  结论  N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王巍  冯芬  招丽蓉  林秀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63-1566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转归,提高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毒性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方法  报道2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血压控制不佳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可逆的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症,患者可以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加强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患者昏迷并不少见,因此需慎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经过提高警惕和及时处理,预防昏迷出现。同时在出现以后,通过积极治疗,昏迷也是可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经长期化疗后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并分析影响其部分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ALL的108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 Leukemia Group,CCLG)-ALL-2008或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 Cancer Group,CCCG)-ALL-2015方案按序规范治疗,后随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健康儿童和同胞为双对照组,通过自设调查表和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对ALL患儿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ALL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健康儿童组和同胞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性格类型、家庭教育方式、填表时年龄、结束化疗后时间、确诊时危险分级为相关因素。  结论  ALL患儿HRQL低于健康儿童组和同胞组,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和社会学方面,应尽早筛查目标人群,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TCH与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H组39例,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及卡铂治疗方案;TAC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6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  TCH与TAC两组患者总有效率(OR)分别为94.9%(37/39)和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分别为69.2%(27/39)和32.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在心功能障碍、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方面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多西他赛及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疗效良好,病理完全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析和总结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 VTE)的临床特点, 为预防和治疗ML相关VTE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 256例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理诊断依据WHO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第4版)。  结果  ML相关VTE的发病率为7.1%, NHL患者并发VTE的发病率为5.7%, HL患者并发VTE的发病率为1.3%;16.4%的患者在治疗前形成血栓, 75.8%的患者血栓发生在化疗的前3个周期。上肢和颈部静脉血栓事件共146次(48.4%), 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共89次(29.5%)。  结论  ML相关VTE的发病率较高, 上肢和颈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下肢更常见, 在化疗的前3个周期中血栓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