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评价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记录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并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观察组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贫血、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急性肾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2~18个月,观察组中位OS和中位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NSCLC疗效明显,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其机制或与其下调CEA、CYFRA21-1、CA125肿瘤标志物水平而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且该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使患者取得明显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GP化疗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单纯GP化疗方案的40例NSCLC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GP化疗方案的41例NSCLC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125、CEA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GP化疗方案用于NSCLC患者治疗中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有或无肝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纳武利尤单抗的疗效差异,以进一步优化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治疗模式。方法:收集65例经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或二线以后单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基线有无肝转移分为肝转移队列及无肝转移队列。重新阅片以评估疗效及疾病进展时间,通过面访或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肝转移队列10例,无肝转移队列55例。两队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0%与24%(P=0.67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与60%(P=0.6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与5.6个月(P=0.004)。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7.5个月或20.7个月(P=0.020)。结论:与无肝转移的晚期NSCLC相比,存在肝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5.
<正>患者女性, 73岁, 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 以咳嗽、咯血起病, 支气管镜病理示肺鳞癌, T3N3M1期, 临床分期为Ⅳ期。2018年5月至7月患者行一线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4个周期, 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2018年8月开始胸部放射治疗39次。2019年1月, 患者再次复查胸腹CT示, 原发病灶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伴新发左侧胸腔积液, 心包增厚和少量积液, 考虑病情再次进展, 查肿瘤突变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纳武单抗(nivolumab)为一全人源化IgG4 单克隆抗体靶向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全新的抗肿瘤理念。纳武单抗作为抗PD-1 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通过封闭T 淋巴细胞的PD-1,阻断其与肿瘤细胞表面PD-L1 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使免疫细胞重新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而杀伤肿瘤细胞。纳武单抗于2015 年3 月被美国FDA 批准治疗铂基治疗进展后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7 个月后,FDA在同样条件下批准该药物用于非鳞状NSCLC患者。本文主要介绍纳武单抗的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试验和安全性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为两药联合,三药联合化疗并没有增加疗效.化疗到达了平台期。由于VEGFR具有独特的抗拒血管生成和其他恶性转化过程,使其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生物治疗靶点。目前有许多关于抑制肺癌血管生成药物进行临床前期研究,美国FDA已经批准贝伐单抗进入临床使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南美和中美洲,在日本和韩国胃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中国胃癌同样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5%~20%,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可逆转免疫检查点途径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改变了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策略。以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为代表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作为一种设计用于结合PD-1并阻断PD-1与其配体间相互作用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药物突破了中国胃癌治疗"后线缺药"的僵局。本文围绕纳武利尤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肿瘤快进展及假进展、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林  张维东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427-428,431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的大多数并且受到传统治疗方式的限制,标准治疗方法的缺乏促进了NSCLC新疗法的研究和发展。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其用于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C的研究进行回顾,重点阐述NSCLC中DC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病因。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们对肺癌病理组织学认识不断深入,根据病理组织分型制订了相应的化疗方案。此外随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驱动性基因突变,并以此研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分子亚型的靶向药物。本文将结合近期一系列临床研究结果,对晚期NSCLC 的临床治疗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放疗是NSCLC传统的主要治疗手段;肺癌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何将放疗和免疫治疗有效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让患者获益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LC免疫治疗现状、放疗对免疫的影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爽  王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395-239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发现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的证明,标志着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药物使用时代的到来。奥希替尼是针对EGFR TKI敏感突变和野生型EGFR T790M突变,同时保留野生型EGFR的第三代TKI。因其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显著临床有效性和良好安全性,2015年及2016年初,美国及欧洲首次批准了奥希替尼用于接受EGFR 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的治疗,2017年3月奥西替尼正式在我国获批上市。本文主要就奥希替尼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癌症进展》2006,4(5):440-443
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的新型叶酸代谢拮抗剂,它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转移酶破坏细胞内叶酸依赖性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目前有关培美曲塞治疗包括恶性胸膜间皮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胃肠道肿瘤、头颈部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均有报道,本文综述培美曲塞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全球恶性肿瘤之最,目前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放疗。新生血管形成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生长,还可协助转移、侵袭,因此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成为晚期肺癌的研究热点。VEGFR是诱导血管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包括肺癌的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抑制VEGFR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还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更好的发挥作用。VEGF抑制剂包括:抗VEGF抗体,可溶性VEGFR,抗VEGF受体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目前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小分子药物有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呋喹替尼、尼达尼布、法米替尼,而且有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理论基础及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EGFR、EML4-ALK、K-Ras、BRAF、C-MET、PIK3CA等越来越多的癌驱动基因被发现,以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为肺癌临床治疗带来新进展,但是大部分患者经靶向治疗后都会产生耐药,疗效仍不能满意.因此,基于肺癌基因驱动的机制探索及多靶点联合治疗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已成为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诊治模式.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分为: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NGS)、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Inhibitio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number of compounds that target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re in an advanced stage of clinic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both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the receptor and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This drug profil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rlotinib, an orally available inhibitor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esults of clinical trials are reviewed, two trials of erlotinib in combination, one with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the other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nd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 Clinical Trials Group BR21, the first study to demonstrate a survival benefit for this class of compound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future role of erlotinib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吉非替尼治疗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有临床研究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单药治疗NSCLC有效,本文旨在研究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每日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直至患者不能耐受或病情进展时停药,观察患者症状、近期疗效、肿瘤无进展时间、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至少服药1个月,其中用药后咳嗽、胸痛等症状缓解的有13例,无缓解的有3例,病情持续加重的有7例。影像学显示,肺、脑等转移灶减小的有11例(47.8%),无变化或增大的各6例(各占26.1%)。CR2例(8.7%),PR10例(43.5%),SD4例(17.4%),PD7例(30.4%)。有效率(RR)为52.2%,疾病控制率(DCR)为69.6%。患者肿瘤无进展中位时间5个月(0~15个月),至随访结束时,8例死亡,15例生存。副作用有皮疹10例(43.5%),4例(17.4%)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溃疡与腹泻症状。结论: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肺癌作为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外科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均是治疗肺癌和改善预后的主要手段。微波消融(MWA)作为新兴的肺癌治疗手段,因其微创、安全、可靠的优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微波消融在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临床研究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