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及pCR对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腺癌NCR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CR的关系以及pCR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98例患者NCRT后19例(19.4%)获得pCR。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以及KRAS基因状态与直肠腺癌NCRT后pCR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CEA≤5 μg/L(OR=4.095,95%CI:1.131~14.823,P=0.032)和肿瘤侵犯肠壁周径(≤1/2)(OR=3.268,95%CI:1.015~10.527,P=0.047)是影响直肠腺癌NCRT后pCR的独立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非pCR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71.1%,显著低于pCR患者100%(P < 0.05);两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前检测CEA以及评估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有助于预测直肠腺癌NCRT后pCR率,提示两者可作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与pCR患者相比,非pCR直肠癌患者DFS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局部T晚期与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鼻咽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11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局部T晚期患者102例、局部N晚期患者16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两组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局部T晚期与N晚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2.8%与75.8%(P=0.271)、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3.7%与62.8%(P=0.04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分别为87.6%与91.6%(P=0.64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7.7%与79.5%(P=0.066),两组间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DMFS、OS、PFS均有下降趋势,临床上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应更强调系统性治疗以及分层治疗的意义,以争取更高的OS并降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ypTNM分期联合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将当前系统进一步划分和扩展,评估不同亚组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JCC第8版ypTNM分期以及AJCC-TRG标准对术后组织标本重新评价。根据患者新辅助化疗术后ypTNM分期联合TRG,将该系统分为9个不同亚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ypTNM各分期联合AJCC-TRG评估相同分期患者的3年、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并根据结果将ypTNM各分期系统进一步划分和扩展,筛选出预后最差亚组患者。  结果  共纳入424例患者,其中男性330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0岁。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相同ypTNM分期不同TRG亚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pTNMⅠ期:TRG1与TRG2患者OS(P=0.71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mOS为23个月);ypTNMⅡ期:TRG1与TRG2患者OS(P=0.1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6)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3个亚组mOS分别为79、52和35个月);ypTNMⅢ期:TRG1与TRG2患者OS(P=0.001)、TRG1与TRG3患者OS(P<0.001)以及TRG2与TRG3患者OS(P<0.001)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RG3组预后最差(3个亚组mOS分别为51、23、15个月)。  结论  ypTNM分期联合AJCC-TRG分级可将相同分期患者进一步划分和扩展,并筛选出预后最差亚组患者,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前完整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能否提高病理T2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纳入的94 例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RC术后病理分期为T2N0M0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完整TURBT组52例和非完整TURBT组42例。完整TURBT定义为术中膀胱镜检查及RC标本中无肉眼可见的病变。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时间,分析与生存预后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果  肿瘤个数的中位数为1个,肿瘤大小的中位数为3 cm,中位随访时间为42.7 个月,94 例患者中16 例出现复发。完整TURBT组中11例患者RC术后病理降期,完整TURBT与肿瘤大小(P=0.021)、组织学变异(P=0.015)和降期(P=0.001)相关。年龄是DF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4),完整TURBT(P=0.165)、降期(P=0.740)与DFS无显著性相关。  结论  行RC前完整TURBT与降期有关,但不会改善病理T2期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RCC4基因突变与鼻咽癌分期及放疗疗效的关系。  方法  选取68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鼻咽肿瘤活检新鲜组织标本,变性高效液相色法检测XRCC4基因突变情况,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生存等临床资料,分析XRCC4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疾病相关死亡等关系。  结果  27例标本检出XRCC4基因存在第8外显子突变,突变率39.7%(27/68)。全组中位随访98(6~106)个月,XRCC4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与T分期有关,局部晚期患者(T3~T4)的突变率高于早期(T1~T2)(χ2=4.686, P=0.03),突变与N分期、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疾病相关死亡均无相关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分别是影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疾病相关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而XRCC4基因突变对生存无影响。  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XRCC4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这种突变与鼻咽癌的放疗疗效无关,但与T分期有关,考虑XRCC4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肿瘤发展的某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为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64例2010UICC分期为Ⅲ~Ⅳb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TPF方案诱导化疗3周期。诱导化疗前行DCE-MR检查,获取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T1 on set),造影剂到达强化高峰时间(TTP),最大信号强度值(SI),强化峰值(PV),强化百分数(SI%)等参数, 将其与诱导化疗后肿瘤缩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诱导化疗后鼻咽癌原发灶PR24例,NC40例。2)鼻咽癌原发灶缩小率与T1 on set(r=-0.378,P < 0.001)及TTP(r=-0.285,P=0.02)负相关;与SI(r=0.027,P=0.834)、PV(r=0.042,P=0.741)、SI%(r=0.026,P=0.841)无明确相关关系。  结论  造影剂到达组织及达到强化高峰时间早的病例化疗后肿瘤缩小率大;肿瘤强化程度与化疗后肿瘤缩小率无相关性;T1 on set、TTP有可能作为鼻咽癌化疗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韩涛  夏文彬  吕扬  梁寒  王东浩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3):1200-1204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部位的临床特点差异及预后的不同。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胃中部癌组、胃下部癌组、多部位癌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TNM分期、临床分期、软组织转移情况等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48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6.0%和31.0%。各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临床特点方面,各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P < 0.001)、Borrmann分型(P < 0.001)、病理类型(P=0.001)、肿瘤最大径(P < 0.001)、T分期(P < 0.001)、N分期(P < 0.001)、临床分期(P < 0.001)、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P < 0.001)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260)、M分期(P=0.18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冯振兴  庞青松  姬凯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56-1659
  目的  探讨术后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200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公布的新版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181例手术切除的Ⅰ~Ⅲ期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影响其预后的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9%、19.0%, 中位生存期23.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T分期、N分期、辅助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P=0.046)、T分期(P=0.006)、N分期(P < 0.001)、辅助化疗周期数(P=0.03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肺腺鳞癌整体预后差。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显著提高肺腺鳞癌患者生存时间。肿瘤的T分期越高其生存率越低,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生存率较高。Ⅲ期肺腺鳞癌患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应至少行4个化疗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ML)为基础的TRM分期在胃癌预后中价值。  方法  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通过比较-2log likelihood值和hazard ratio(HR)值,比较TRM分期和TNM分期在胃癌预后评价中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UICC 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分期(UICC 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RML)分期,TNM分期和TRM分期与胃癌预后相关;相同TRM分期中不同TNM分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NM分期ⅢB和ⅢC期中不同TRM分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RM分期与TNM分期相比,HR值较高而-2log likelihood值较小。  结论  TRM分期较TNM分期能更好的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局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33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年龄、合并症、肾积水、肿瘤大小、病灶数目、T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分级、治疗方式等10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  结果  随访4~114个月,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52%。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及肾积水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局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别为:T分期(RR=2.001,P=0.001)、淋巴结(RR=2.250,P=0.045)、肾积水(RR=1.954,P=0.047)。  结论  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肾积水是局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vtometry, FCM)对腹腔冲洗液进行DNA倍体分析, 作为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F cells, , ECC)检测的辅助手段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62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 应用FCM进行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 同时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eytologv, PLC)检查, 比较二者的检测敏感度, 并分析FCM与胃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6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检测阳性率为67.74%, 而PLC阳性率仅为33.87%,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受侵面积、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NM分期与腹腔冲洗液异倍体肿瘤细胞相关(P均 > 0.05)在局限性胃癌、肿瘤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 < 10cm2、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TNM分期方面腹腔冲洗液FCM检测阳性率优于PLC(P均 > 0.05)。  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作为胃癌患者术中检测ECC的有效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李熳  张志广  刘霞  罗丹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2):1442-144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45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比较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果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阳性肿瘤细胞即为CTCs。45例胃癌患者中27例为CTCs阳性,CTCs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7)、远处转移(P=0.035)和复发密切相关(P=0.03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 0.05)。  结论  CTCs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NSCL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 纵隔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N0~N1期)的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FDG摄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N0~N1期NSCLC患者的PET/CT数据、术后随访资料及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纵隔淋巴结SUVmax以及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原发病灶SUVmax等分别与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术前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P=0.001)以及TNM分期(P < 0.001)、原发病灶SUVmax(P=0.001)、是否有术后辅助治疗(P=0.012)对N0~N1期NSCLC患者术后预后存在预测作用; 多因素分析表明, 只有TNM分期(P=0.017)、原发病灶SUVmax(P=0.027)及纵隔淋巴结SUVmax(P=0.046)是影响本组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三者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30, 2.179及1.962。  结论  对于N0~N1期的NSCLC术后患者, 术前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TNM分期、原发病灶SUVmax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将三者结合起来, 对于指导临床尽早制定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中与癌结节(tumor deposits,TD)状态及数目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与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不同TD状态及数目下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布差异及预后区别,并从预后的角度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结果  T分期是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是TD数目的独立危险因素。TD阴性组预后优于TD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生存曲线随着TD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 < 0.05),但TD=2组与TD=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依据cutoff值将TD分为TD=1、TD=2~3与TD ≥ 4具有明显预后差异的三组。同属于ⅢB期的T3~4aN1c期与T3~4aN1a/1b期预后不同(P=0.022)。相同数量TD与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完全相同。  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TD提示预后不良。不同TD数目对预后的影响不同,TD=1、TD=2~3及TD ≥ 4是三个可能的分层标准。第8版TNM分期中的TD分期方法可能不甚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种新型列线图模型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32例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4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基于新辅助化疗前CT影像组学评分(CT-RS)构建列线图模型(RS-CN),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Time-ROC曲线,Cindex评估RS-CN的预测能力。结果:训练队列中,RS-CN预测胃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C-Index为0.72,AUC显著优于TRG分级(P=0.019),且与ypTNM分期相当(P=0.786)。Time-ROC曲线显示在各个时间段RS-CN预测总体生存能力始终优于TRG分级及ypTNM分期。外部验证队列中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低风险组(RS-CN<288.4)患者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均显著优于高风险组(RS-CN≥288.4),但高风险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3年DFS显著提高(P<0.05),3年OS (P=0.0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TFF1)和三叶因子3(TFF3)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评价其与肿瘤发生、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30例癌旁组织、25例转移淋巴结中TFF1和TFF3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TFF1在癌旁组织、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逐渐增高(26.7%,70.8%,96%,两两比较均P < 0.05)。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与癌旁组织比较,TFF3表达率均有降低(100% vs. 84.6%或80%,均P < 0.05),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仅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 < 0.05);TFF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 < 0.05)。TF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TFF3呈负相关(P=0.014,r=-0.291)。TFF1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无相关性(P=0.639),而TFF3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有关(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FF3为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  TFF1和TFF3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存在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荣荣  刘晓  陆苏  顾林  向荣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3):866-871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芯片中BAG-1、EGFR和PAR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9例组织芯片中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点行BAG-l、EGFR及PARP-1蛋白检测,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AG-1、EGFR、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5)。BAG-1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 < 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分子分型有明显相关性(P < 0.05);PARP-1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ER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 < 0.05)。119例病例中BAG-1蛋白表达与EGFR、PARP-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BAG-1蛋白表达与PAR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G-1、PARP-1蛋白表达和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G-1、PARP-1蛋白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乳腺癌中BAG-1、EGFR和PARP-1蛋白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BAG-1、EGFR和PARP-1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诊治和预后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