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世辉  唐磊  于艳玲  邢智锋  袁爽  葛晶雪 《疾病监测》2021,36(12):1252-1256
  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黑龙江省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QGIS 3.8软件绘制布病发病率专题地图;GeoDa 1.16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黑龙江省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8 096例。 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 历年各月份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56.76%(10 272/18 096)。 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8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占总病例数的94.71%(17 139/18 09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84%(15 172/18096)。 辖区内有129个县(市、区)报告人间布病病例,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县(市、区)分别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嫩江市、龙江县、甘南县、肇东市,累计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1.46%(3 884/18 096)。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布病历年发病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热点分析提示省内人间布病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结论   黑龙江省人间布病年度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3—7月春夏季是省内布病高发季节,重点防控人群为20~60岁男性农民,重点防控区域为省内西南部和和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6—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的重点区域,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对2016—2019年河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2016—2019年河北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19年河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79 705例,年均发病率为59.63/10万,发病高峰期主要分布于6—8月。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0∶1,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中南部和东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聚集时间主要分布在5—12月,2016—2018年高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和中南部地区,2019年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地区。结论 河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人群、地区差异,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及中南部地区为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地区;发病聚集区在各年间存在变化,对低发病地区的防控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贵州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模式,为贵州省制定有针对性的甲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各县甲肝病例报告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时空扫描统计量等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甲肝的时空分布模式。结果 2009—2018年贵州省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0 4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4/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8 280.97,P<0.001);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整体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值介于0.055~0.310,除2011年,其余年份甲肝发病有空间自相关(P<0.05),共探测到甲肝高–高聚集区44个,主要集中在黔中地区,低–低聚集区54个,主要集中黔东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存在6个时空聚集区,每个聚集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聚集区大部分位于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铜仁市和毕节市的部分区(县)。结论 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全省整体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黔南州...  相似文献   

4.
宫晨  韩姗珊  邓革红  唐洁霞  覃奕  杨继 《疾病监测》2022,37(11):1436-1441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时空变化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手足口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可视化制图及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  结果   2016—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 174 847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1.36%),男女性别发病数比为1.46∶l。 2016—2021年手足口病发病在县(区)级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Moran's I为0.18~0.35,P<0.01);高–高聚集区主要发生在南宁市、柳州市及其周边县(区),且与高发病率区域一致。 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发病主要聚集在4—10月;Ⅰ类聚集区分别出现在以南宁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中心的广西中部地区和以防城港市为中心的广西南部地区;Ⅱ类聚集区多位于广西东部。  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中部和南部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控。此外,在疫情高发期也应注重广西东部地区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梁晗玮  塔娜  米景川  尉瑞平  郭威  张文强 《疾病监测》2019,34(12):1058-1063
目的分析2009 —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总结本地区10年间布病空间分布特征,为制订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调整防控资源提供依据。方法2009 — 2018年人间布病疫情资料来自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疫情特征,进一步结合ArcGIS软件分析布病疫情的时空特征,绘制内蒙古地区布病的时空分布图,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2009 — 2018年全区共报告布病新发病患者119 249例,12盟(市)的103旗(县)均有布病疫情。 病例呈青壮年多、男性多和农牧民多的“三多”特点。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2009 — 2013、2016 — 2018年呈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存在热点地区,10年间内蒙古的布病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病例高发区由中东部向西部推移,由北部向南部推移。结论该地区应继续加强全区布病防控,重点开展高危人群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大发病高负担地区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2016 — 2019年梅毒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的平台,建立温州市2016 — 2019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6 — 2019年温州市共报告梅毒发病13 778例,纳入分析13 550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7.13/10万(0~365.14/10万),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温州市南部有4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共18个乡镇);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市梅毒存在31个“正热点”和5个“负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探测到7个聚集区域。  结论  2016 — 2019年温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聚集性,疾病高发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梅毒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该地区HFM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网络直报的大理州HFMD的发病资料,对2016—2021年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大理州HFMD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21年大理州累计报告HFMD 32 476例,年均发病率为149.00/10万,多数年份为双峰流行,主高峰在7月,而少数年份为单峰流行,2020年高峰在11月,2021年高峰在1月;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3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散居儿童占比最高;高发病率地区逐年变化。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大理州仅有2017年的HFMD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相关性显示,2016—2019年大理州HFMD发病率具有局部空间相关性,而2020—2021年不具有。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大理州HFMD发病率具有时空聚集性,主集群在地理空间上均有所变化,其中2018年覆盖范围最大,相对危险度值为5.34,对数似然比值1 452.77,P ...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甘肃省炭疽重点流行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1 — 2017年炭疽发病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聚集性。 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利用2011 — 2017年甘南州炭疽发病率数据,以乡镇级层面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1 — 2017年甘南州炭疽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的发病“热点”区域为玛曲、碌曲、夏河和卓尼县的部分乡镇;空间扫描统计发现炭疽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聚集区为玛曲、碌曲和夏河县的25个乡镇,聚集时间为2015 — 2017年( LLR=260.09,RR=12.91,P<0.001)。 结论 2011 — 2017年炭疽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玛曲、碌曲和夏河县是炭疽防控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吴维东  李勤  漆莉  赵寒  李柏松  杨琳  王菊 《疾病监测》2022,37(4):487-491
  目的  分析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探讨乙肝发病的时空分布特点,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获取重庆市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乙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利用GeoDa 1.14、SatScan 9.6空间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乙肝发病的热(冷)点地区探测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6 — 2020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肝73 8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26/10万,发病率从2016年67.54/10万逐年下降至2020年27.56/10万。 男女比例为1.96∶1,年龄41~60岁组的病例占44.53%,职业为农民的比例占51.07%。 乙肝发病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探测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通过时空扫描确定3个乙肝聚集区,其中最大可能聚集区集中在渝东南地区,覆盖8个区(县),聚集时间为2016—2017年。  结论  2016 — 2020年重庆市乙肝发病高风险人群是农村地区41~60岁男性人群。 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防控的重点是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 建议在今后防控工作中应加强该地区高风险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乡镇/街道为研究尺度,分析2010—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肺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模式,为贵阳市制定精细化的肺结核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利用ArcGIS 10.8软件对贵阳市肺结核疫情进行三维空间趋势面分析、全局自相关分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并使用SaTScan v10.0.2软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0—2020年贵阳市各乡镇/街道的肺结核年均登记率在南北方向上呈“南低北高”,东西方向上呈“U”形的趋势;历年全局Moran’s I系数介于0.26~0.75之间(P<0.01),呈空间聚集性;“高–高”聚集区和“低–高”异常值区域主要分布于“三县一市”,“高–低”异常值区域和“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市辖区;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8个时空聚集区(P<0.05)。结论 贵阳市肺结核患者在乡镇/街道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2010—2020年肺结核发病的热点区域发生变化,从“三县一市”逐渐转移至市辖区,应对不同的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聚集性。 方法 采用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和空间扫描方法对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监测的县(市、区)级层面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 结果 趋势面分析得出湖北省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均呈轻微“U”形;全局自相关发现2016年湖北省手足口病发病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278,P=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手足口病高值聚集区和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包括大冶市、黄州区、铁山区、下陆区、黄石港区、鄂城区、梁子湖区和华容区等区。通过空间扫描统计得到2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聚集区域,聚集时间为4 — 7月,聚集地区为湖北省西北部及东南部。 结论 湖北省手足口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应以此为指导,确定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区域,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5—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定耐药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数据,对山西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ArcGis 10.8、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山西省耐药结核病聚集区域。结果 2015—2020年山西省共登记耐药结核病患者970例,年均登记率为0.46/10万,登记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8.644,P<0.01);男女性别比为2.44∶1,发病年龄以40~59岁组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7—2019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登记率存在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长治市、运城市、晋城市、吕梁市、大同市。结论 2015—2020年山西省耐药结核病登记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2 — 2017年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分布规律,为当地乙肝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 — 2017年甘南州乙肝报告发病率数据,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分析其空间聚集特征。结果2012 — 2017年甘南州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和合作市的部分乡镇;“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舟曲县、迭部县、卓尼县、临潭县和合作市的部分乡镇。 时空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最大可能聚集区覆盖夏河县和碌曲县的部分乡镇,聚集时间为2012 — 2014年(RR=3.50,LLR=219.24,P<0.001)和2016年(RR=6.91,LLR=198.61,P<0.001);次级可能聚集区覆盖临潭县和卓尼县的部分乡镇,聚集时间为2012 — 2013年(RR=1.79,LLR=70.41,P<0.001)。结论甘南州乙肝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应根据发病空间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江西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为丙肝的风险识别、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江西省丙肝的监测数据,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用SaTScan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江西省累计报告丙肝病例14 982例,其中死亡病例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44/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3%。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为主。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6—2021年丙肝发病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性,高发区域主要分布在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所辖县(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1个Ⅰ类聚集区和3个Ⅱ类聚集区,Ⅰ类聚集区域主要覆盖萍乡市主城区和周边县(区)。结论 江西省丙肝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萍乡市、九江市、抚州市和南昌市的主城区及周边临近县(区)为丙肝发病的重点聚集区,需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张平  张静 《疾病监测》2018,33(3):229-234
目的 了解我国三峡地区2014-2016年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影响因素分析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16年三峡地区菌痢报告病例数据和菌痢突发事件资料分别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采用GeoDa 1.8.16.4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利用ArcGIS 10.3实现结果三维可视化。结果 2014-2016年,三峡地区菌痢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4.00/10万、22.14/10万和20.84/10万,呈下降趋势。仅重庆市城口县报告一起菌痢暴发疫情,罹患率为5.36%(70/1 305)。全局空间自相关表明,三峡地区菌痢报告发病率整体上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依次为0.194、0.227和0.482,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2014-2016年菌痢发病热点县(区)个数分别为2、5和8个;冷点县(区)范围变化不大,依次为6、6和8个。逐年时空扫描分析发现,一类聚集区的聚集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且位置较稳定,均覆盖重庆西南部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和长寿共10个县(区),此外2014年和2015年还包含璧山区,2016年包含合川区;2014-2016年依次有4、3和5个二类聚集区,持续存在的是重庆市东北部的城口县和宜昌市中部的西陵区和伍家岗区。结论 三峡地区菌痢报告发病率在县(区)水平上存在时空聚集性,重庆市主城区及其周边县(区)为高发聚集区,空间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菌痢的时空聚集性分析,为菌痢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庞艳  吴成果  漆莉  汪清雅  张婷 《疾病监测》2021,36(2):167-17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14 — 2019年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登记病例数据,应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 10.3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9.6软件探测病例的时空聚集性。   结果   2014 — 2019年重庆市学生结核病年均登记率为30.23/10万,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男性年均登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6,P<0.001),高中教育阶段年均登记率最高(81.05/10万)。 历年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学生结核病登记率呈高–高值聚集和低–低值聚集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时空聚集性分析扫描出历年来最大可能聚集区主要位于渝东南片区(P<0.05),聚集时间逐年由上半年转向下半年。   结论   渝东南片区是重庆市学生结核病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制订布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桂林市人间布病疫情资料,应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统计学分析。运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冷热点分析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7—2021年桂林市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278例,年度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历年各月均有人间布病发生,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2.0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占总病例数的89.93%(250/278)。221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人群职业分类前3位为宰杀售卖羊及羊制品(28.05%,62/221)、农民(14.48%,32/221)、家务及待业(14.03%,31/221),另外间接接触羊及羊制品占13.12%(29/221)、养殖羊占4.52%(10/221)。辖区内17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全局空间分布分析显示,2017—2021年桂林市布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冷热点分析提示,高发区域集中在主城区及临桂区、灌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浙江省一期与二期梅毒时空分布特征,探索疫情聚集区域,为制定梅毒精准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6—2020年现住址为浙江省的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8软件建立空间分析数据库,对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6—2020年共报告一期与二期梅毒33 226例,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6.136,P<0.001);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5/10万(2.62/10万~40.40/10万),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较低的态势;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一期与二期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各年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0,均Z>1.96,均P<0.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存在1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三门县、临海市)和4个低-低聚集区域(分别为丽水市青田县、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瑞安市;金华市磐安县、东阳市;绍兴市柯桥区;衢州市龙游县)。局部G统计量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005—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HFRS精准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宁波市HFRS病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Geoda 1.2.0软件对HFRS发病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SaTScan 10.0软件探测病例的时空聚集性并用Arcgis 10.8软件对病例时空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2005—2021年宁波市共报告1 903例HFRS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0/10万;病例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30~60岁人群(66.00%),以农民为主(53.91%),男女性别比为3.04∶1。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区和宁海县是宁波市HFRS主要的高发地区,占所有病例的74.25%(1 413/1 90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8年宁波市各乡镇(街道)HFRS发病率有空间聚集性(均P <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5—2019年HFRS发病率每年均有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甘肃省2013年手足口病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病高聚集区域。方法 利用GeoDa 1.6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指标选择Moran's I系数,采用Flexible 3.1和SaTScan 9.0软件进行不规则和规则空间扫描,利用ArcGIS 9.3软件在地图上呈现发病聚集区域。结果 甘肃省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分布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P0.01)。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的热点区域主要是兰州市的部分县(区)、天水市的麦积区和酒泉市的瓜州县,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昌市、临夏州、甘南州、定西市、陇南市的部分县(区)。空间扫描分析显示,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兰州市和白银市的部分县(区)(P0.01),次可能聚集区域为天水市和酒泉市的部分县(区)(P0.01)。结论 甘肃省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针对本次研究所确定的聚集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健康教育,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同时关注重点区域的监测,及时发出预测预警信息,最大程度的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