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  探索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手段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神经损伤、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  结果  患者随访3~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2.3±17.9)min,术中出血量为(393.3±64.9)mL,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3.38 mL。治疗前VAS评分(7.67±0.2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2.73±0.15)分,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1);14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个等级,1例患者术前为Frankel D级,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分级无变化;术前、术后3个月KP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  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1期整块切除保肢重建后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  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临床表现病例14例,同期发现原发病灶。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数字0~10评分法。术前及术后3个月给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参照MSTS评分系统进行肢体功能评分。  结果  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8.14±1.2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为(1.50±0.65)分,术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t=21.600,P < 0.001)。术前生活质量平均为34.93±11.75,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平均为(65.00±10.81)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t=-15.479,P < 0.001)。术后MSTS评分范围18~27分,平均(22.43±2.38)分。广泛切除和边缘切除的无瘤生存期经Log rank检验分析,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1,P=0.087)。  结论  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1期切除原发病灶,同时按原发骨肿瘤原则行瘤段广泛或边缘整块切除保肢治疗,术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半髋关节(bipolar hemiarthroplasty,BHA)重建治疗股骨近端骨肉瘤的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中心收治的25例(男15例,女10例)股骨近端骨肉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双极股骨头半髋关节假体重建,B组接受全髋关节(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重建术。术后随访用MSTS、Harris量表评估对照两组关节功能、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术后34.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A组生存率为84.6%,3例发生肺部转移,2例死亡,没有发生骨盆转移或局部复发。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76.0±3.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为1.77分,屈髋度数为(96.5±9.5)°。MSTS平均为27.5分。满意率为90%。B组生存率为83.3%,2例发生肺部转移后死亡,5例发生骨盆转移。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72.40±6.34)分(P0.05),VAS平均为2.8分,屈髋度数为(94.1±15.1)°。MSTS平均为27.25分。满意率为80%。结论 A组在术后2年内的骨盆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髋关节功能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全髋假体重建手术中打磨髋臼时可能会造成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建议进行半髋关节重建术,再根据需要进行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4.
董森  尉然  杨毅  王军  梁海杰  郭卫 《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3):675-681
  目的  对于髋臼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提出了改良Harrington髋臼转移癌分型系统并基于此提出新的髋臼转移癌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0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外科治疗的283例髋臼转移癌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37例,平均年龄(56.2±12.4)岁。283例髋臼转移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肺癌(68例)、肾癌(43例)与乳腺癌(38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为针对性地规划髋臼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在传统Harrington分型的基础上对Ⅲ型病灶进行了细化分类,基于骨内病灶累及范围与软组织包块情况将其进一步分为Ⅲa型(骨破坏范围在骶髂关节平面以下且不伴巨大软组织肿块)、Ⅲb型(骨破坏范围超过骶髂关节平面以上且不伴巨大软组织肿块)与Ⅲc型(骨破坏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对Ⅲa病灶与部分Ⅲb病灶仍采用传统的瘤内手术联合斯氏针/空心钉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关节置换,而对于Ⅲc病灶与部分Ⅲb病灶则采用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重建。对Harrington Ⅰ、Ⅱ、Ⅳ型病灶患者的外科治疗仍按传统Harrington分型进行。  结果  283例患者中4例截肢,279例患者行基于改良外科分型系统的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18.6±82.4)min,平均出血量(1593.0 ± 1162.5)mL,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术后随访期平均为(19.6±13.1)个月。术后MSTS 93功能评分平均(18.3±5.2)分,其中Harrington Ⅲ型髋臼周围转移癌中,采用斯氏针骨水泥髋臼成型+全髋置换患者术后MSTS93评分平均为(18.6±5.8)分,而采用肿瘤整块切除联合假体置换的患者术后MSTS93评分平均为(19.3±4.9)分。15例(5.3%)患者在生存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其中4例为采取整块切除的病例,余11例均为刮除病例。  结论  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本研究提出的改良Harrington外科分型能够有效地指导髋臼转移瘤外科治疗方案制定,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具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外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患者23例(肺癌13例,肝癌5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0~65岁,平均为51.5岁。术中先行后路椎板减压,在开放手术下对病变椎体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骨水泥渗漏率。于术前、术后1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伤、卡氏(Karnofsky,KPS)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状态、统计“二便”恢复情况,应用EORTC QLQ-C30评分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163±87.3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0.00±130.35 mL,骨水泥渗漏率为21.7%。术后一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缓解,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P < 0.01);术后1个月,患者Frankel分级D、E级比例由术前的43.5%提高到术后的78.3%;KPS评分(80~100)百分比由术前的34.8%提高到术后的69.6%;术前“二便”障碍的患者术后有55.6%(10/18)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前EORTC QLQ-C30评分为85.39±8.99分,术后为52.78±15.17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11.6,P < 0.01)。  结论  椎板减压联合射频消融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高度恶性肿瘤脊柱转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髓损伤和功能状态,部分患者“二便”功能得以恢复,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复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recurrent aneurysmal bone cyst,RABC)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术式的疗效及预后,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9例四肢RABC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复发平均年龄为17.4(4~42)岁;胫骨近端12例,股骨远端11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3例。复发时间为术后2~36个月,其中多数患者于术后2年内复发(22/29)。再行手术方式与例数:再次病灶刮除术24例(植骨充填18例,骨水泥6例),瘤段切除重建术5例(肿瘤假体重建4例;自体骨重建1例)。采用MTSS评分评估患肢术后功能,根据Mankin标准评定综合临床疗效。  结果  随访时间24~90个月,平均时间64个月。1例再次复发,总再复发率为3.4%。术后MTSS评分再次病灶内刮除术组为26~30分(平均29.1),瘤段切除术组为21~27分(平均23.0);综合临床疗效再次刮除术组优良率为95.8%,切除术组为60%。  结论  ABC术后定期随访对于早期诊断病灶复发至关重要;再次刮除术术后复发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是四肢复发性ABC的首选治疗;对于关节面破坏严重、反复复发的患者,可选择瘤段切除+肿瘤假体重建治疗,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保膝组。置换组26例,保膝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保肢评分(musculo 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保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组,P<0.05,保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P>0.05。术前两组MSTS评分、HSS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保膝组MSTS评分、HSS评分均更高,P<0.05。通过末次随访发现,复发12例(20.00%),未复发患者48例(8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为Campanacci分级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在提高骨盆转移癌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转移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并随访生存情况、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体力状态(KPS)评分。根据设定的手术日期(2007年1月1日)分组,分别记录与比较该日期前后行手术者的MSTS、VAS和KPS评分及中位生存期(OS)。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90个月,中位随访15.5个月,其中>6个月者35例,>12个月者30例;其中随访>6个月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42.9%,中位OS为46.0月,其中不同原发肿瘤中位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外科边界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STS评分为(22.9±3.4)分,不同转移灶分区的MST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者的MST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0.05),术后VAS和KP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1月1日后实施手术者的VAS评分降低值、KPS评分升高值、MSTS评分及中位OS均优于此日期之前者(P<0.05)。结论 骨盆转移癌通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外科治疗,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60例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患者中男性占48%(29例),女性占52%(31例);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7(38~74)岁;术前化验血CEA升高者占65%(39例),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者占80%(48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8%、30%。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单因素分析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 PCI)评分低及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愈小者对延长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CC可作为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7)。  结论  阑尾源性高级别黏液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彻底减瘤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有积极作用。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的49例患者,共55个脑干转移瘤病灶,总结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原发灶病理、KPS评分、术前是否行全脑放疗等对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肿瘤体积为1.96(0.1~15.6)cm3,总剂量8.0~40.0 Gy,1~5次/d,中位单次等效处方剂量(α/β=10)为18.2(8.0~23.7)Gy。中位最大单次等效剂量为25.2(11.8~37.4)Gy。局部控制率87.3%,15个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个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个病灶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生存时间为14(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4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55.1%、28.6%。  结论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射波刀无框架,患者接受度好,分次照射可以用于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脑干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长骨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31.6(20~56)岁。分析假体置换手术和非假体置换手术对术后的复发、肢体功能,综合评定其影响;不同民族之间发病率,复发率的分析;上下肢的发病率,复发率的分析。  结果  本研究病例好发年龄为20~50岁,维吾尔族发病率较高,民族之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巨细胞瘤好发年龄为20~50岁,维吾尔族发病率较汉族及其他民族高。下肢发病率及复发率均要高于上肢。切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植骨内固定、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均是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后明确的成人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接受替莫唑胺标准放化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接受活检或病灶切除手术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和Ⅳ级),并完成标准同步放化疗和至少2个周期替莫唑胺5/28天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收集患者临床和随访信息,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Ⅲ级vs.Ⅳ级,HR=0.386(95% CI:0.164~0.911,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病理级别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起病至接受手术的时间、病灶大小、手术方式以及贝伐珠单抗使用情况等对预后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高(>60分)和较低级别(Ⅲ级)与患者良好预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1)。  结论  病理分级低和KPS评分高是成人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是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6年10月至2015年8月确诊的64例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病例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first time,PFS1)≤1年、Karnofsky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 < 70分为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FS1≥1年患者中位第二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PFS2)和中位第二次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OS2)分别为19个月和21个月,而PFS1 < 1年患者mPFS2和mOS2分别为10个月和14个月。复发/难治时KPS评分≥70分患者与KPS评分 < 70分患者mPFS2分别为40个月和10个月,mOS2分别为43个月和12个月。另外,单因素分析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选用含有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8个月,而选用不含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为影响患者PFS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含有HD-MTX与不含有HD-MTX组的mOS2分别为23个月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结论  PFS1≤1年、KPS评分 < 70分是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挽救治疗继续给予HD-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会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81例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总生存期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81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62.9%,疾病控制率为80.2%,90.1%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KPS)评分和神经症状有改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4个月(95%CI:4.0~4.8)和7.8个月(95%CI:6.8~8.8)。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时机(首次或≥2次复发时用药)、剂量(5 mg/kg,6~9 mg/kg,10 mg/kg)和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耐受性好。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贝伐珠单抗在复发后的用药时机、剂量、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9年08月我院收治的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行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的患者15例和行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9例;本文研究对象均经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6例,Ⅱb期18例;术前尤文肉瘤3例和骨肉瘤15例患者均行2个疗程化疗和术后规范化疗;应用MSTS评价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6个月,平均(29.63±11.21)个月;2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或移植异体骨折,且无假体松动和关节脱位;20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优良,MSTS评分为16~28分,平均(22.80±4.46)分。结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使用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和或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体骨、羟基磷灰石及硫酸钙在良性骨肿瘤重建与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陕西省友谊医院收治的10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均接受植骨重建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骨组、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每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植骨材料降解率、肢体功能评分(MSTS)和生活质量评分(KPS)。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平均初步愈合时间短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12周,三组患者植骨材料的降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KPS评分高于羟基磷灰石组和硫酸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2个月,异体骨组患者MSTS评分为(28.95±1.45)分,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28.13±1.63)分,硫酸钙组患者为(28.48±1.7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异体骨组患者手术费用为(1.25±0.37)万元,羟基磷灰石组患者为(1.22±0.41)万元,硫酸钙组患者为(1.18±0.40)万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肿瘤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和硫酸钙人工骨植入的愈合情况、降解率与异体骨植入相似,均可获得较好的肢体功能,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异体骨植入初步愈合时间更短,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