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肌少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07月的124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根据胃癌根治术后半年骨骼肌数量丢失是否达到术前的10%定义两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包括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史、糖尿病、高血压、其他肿瘤史、T分期、肿瘤位置、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术前骨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组织。使用R 3.6.1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临界值根据接收器工作特性曲线计算。结果:术前多裂肌的高肌内脂肪组织浸润与胃癌根治术后骨骼肌大量丢失高度相关(P<0.05,r=0.75),可以筛查术后骨骼肌大量丢失的术前肌内脂肪组织浸润的临界值分别是:女:-0.435[敏感性=100.000%,特异性=93.75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0.956];男:-0.505[敏感性=89.583%,特异性=94.444%,AUC=0.978]。结论:术前多裂肌的高肌内脂肪组织浸润是老年胃癌患者根治...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四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90%,且80%以上的HCC发生在肝炎和肝硬化等患者中。对于HCC的治疗方面,仅20%的HCC患者可进行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或射频消融治疗,而晚期HCC患者无法进行根治性治疗,其生存率也逐渐下降。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该类药物可通过特异性的与致癌位点靶向结合而发挥抗癌作用。目前,抗HCC的靶向药物主要分为一线药物与二线药物,其中一线药物主要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二线药物主要包括瑞戈非尼、卡博替尼及雷莫芦单抗等。本文对此类分子靶向药物在HC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居全球第5位的常见肿瘤,并且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3位。大部分肝细胞癌患者诊断时已无法手术切除并且中位生存期很短,由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对晚期肝细胞癌疗效有限,本文总结目前靶向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希望将来在肝细胞癌系统治疗方面能够获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的出现则表明肝癌已近中晚期,预后很差。随着对门静脉癌栓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关于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国内发病率及死亡率都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约7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晚期肝癌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2008年国内批准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开启靶向治疗时代,然而疗效不尽人意,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延长了近3个月,客观缓解率仅为2%。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快速发展,晚期肝癌治疗迎来免疫新纪元。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上公布了IMbrave150研究,探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索拉非尼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发现中位生存期延长近6个月,且亚组分析发现中国人群中位生存期达到24个月,延长近13个月。2020年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被国内外各大指南列为一线推荐。IMbrave150研究拉开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序幕,同时也推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开启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探索的新征程。本文旨在探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应用范围、不良反应、发展趋势及挑战。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肌少症在肺癌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肌少症对肺癌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肌少症的诊断、肺癌与肌少症的关系以及肌少症对肺癌患者预后预测、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陆建勋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6,20(3):270-272,276
多年来,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愈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惟一的治疗方法,但HCC确诊后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仅占10%~15%,且术后复发率高达40%~60%,近年来介入治疗成为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疗效。随着HCC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深入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使HCC介入治疗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文就HCC介入治疗的进展与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手段, 然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转移率高, 预后差是严重制约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肝癌的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微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 微转移的检测对肿瘤的准确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肝癌微转移灶检测标志物包括端粒酶、甲胎蛋白mRNA、MicroRNAs、上皮型钙黏素、CD44v6 mRNA和细胞角蛋白。本文从肝癌微转移灶的概念背景、标本来源、检测标志物、检测方法及相关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肝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探讨微转移灶检测在肝癌临床治疗及预后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通量组学技术被广泛用于肝癌研究,揭示了肝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肝细胞癌多组学研究不仅推动了对肝癌发生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也为肝细胞癌的精准分型、个体化治疗、预后判断和靶向药物研发等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肝细胞癌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肿瘤标志物的测定是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它可包括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酶和同工酶、基因和细胞因子等四大类.本文综述了它们在HCC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以及复发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近年新发现的一些肿瘤标志物,如白介素6、LAM4基因、NDRG1基因等. 相似文献
15.
双表型肝细胞癌(dual-pheno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PHCC)是近年报道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种新亚型,以组织学上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但同时表达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基因标志物为特征,因其具有HCC和ICC的双重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更高,临床预后差,因而正确诊断十分重要。CK19是DPHCC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DPHCC的发生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本文拟从DP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组织起源发生等方面对DPHC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逐渐成为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到2030年,NAFLD相关肝癌的年发病率预计将增加45%~130%。尽管NAFLD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健康威胁,但NAFLD相关HCC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探索,而NAFLD在HCC中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综述了NAFLD相关HCC流行病学最新进展,阐述了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群、代谢紊乱和免疫机制在促进NAFLD进展为HCC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最新进展,为认识NAFLD相关HCC的现状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索拉非尼是目前唯一被多国批准的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其对生存期改善有限,最终出现病情进展。近几年,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耐受性可,为晚期 HCC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HCC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肝癌祖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enitor cell,HcPC)是一种癌前病变中所含有的肿瘤起始细胞,对HcPC的发生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系统阐述,可能对HCC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HcPC的生物标志物,如CD44、EpCAM、SOX9、OV6以及CK19等在HCC发生中所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表达水平的升高对肝细胞的恶性转化、HcPC干性的维持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HcPC的研究有望为HCC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而通过阻止HcPC向HCC的恶性转化也有望成为一种治疗HCC的新方法。本文尝试对HcPC的发现过程、HcPC的主要来源、现有HcPC相关生物标志物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期望有助于今后HcPC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为早期诊断困难及术后易复发、转移。因此,HCC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对改善HCC患者的总体预后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CTC检测作为“液体活检”技术,能够实时重复监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在肿瘤早期诊断、术后动态监测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回顾了国内外CTC研究进展,对其检测方法及在HCC患者诊断、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