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已经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外科治疗,临床发现部分转移淋巴结仅局限于前哨淋巴结.本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s,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13-07-1-2015-06-30 SLNB阳性行ALND的7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SIN清除个数≥4个的情况下,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SLN≥2个(x2=10.109,P=0.01)以及LuminalB型患者(x2=6.442,P=0.02)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高.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阳性SLN≥2个是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833,95% CI为1.430~30 201.980,P=0.036).结论 阳性SLN数和分子亚型是影响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阳性SLN≥2个是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率不断降低.本研究回顾性研究超声对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相关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9-01-01-2013-01-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七医院初治乳腺癌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患者357例,SLN转移阳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分析肿瘤T分期、分子分型与SLN转移的相关性,以及术前B超判断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SLN总体转移率21.0%(75/357);T1与T2期患者SLN转移率分别为20.6%(40/194)和23.7%(27/114),SLN转移与肿瘤T分期无关,x2=1.23,P=0.54;Luminal A-like型、Luminal B-like[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型、Luminal B-like(HER2阳性)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SLN转移率分别为35.0%(14/40)、17.6%(25/142)、25.6%(10/39)、22.2%(8/36)和14.3%(4/28),SLN的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无相关性,x2 =6.88,P=0.14;B超判断ALN转移的准确性为68.6% (245/357),敏感性为44.0% (33/75),特异性为75.2%(212/282),阳性预测值为32.0% (33/103),阴性预测值为83.5% (212/254),假阴性率为16.5% (42/254);当SLN转移阳性,B超判断ALN转移阳性患者的非SLN转移率明显高于B超判断转移阴性患者,非SLN转移率分别为72.7%(16/22)和14.3%(6/42),r=10.61,P=0.01;B超判断ALN转移阴性患者非SLN淋巴结转移负荷较低,均≤2枚.结论 T1、T2期乳腺癌SLN总体转移率为21.0%(75/357),其转移与肿瘤T分期和分子分型无关;B超可以较准确判断ALN的转移状态;B超判断ALN转移阴性实际转移阳性患者仅有较低的淋巴结转移负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腋窝(omitting axillary dissection,OAD)的可行性。方法用美蓝作为示踪剂先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分为SLN阴性组与1枚SLN阳性组,随后两组均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以解剖出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lymphnode,NSLN),比较两组间NSLN的阳性率。结果SLN阴性组30例,1例NSLN阳性,阳性率为3.3%,准确性为96.7%(29/30);1枚SLN阳性组30例,仅3例NSLN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1,P=0.612)。全组随访1~48个月,均无区域淋巴结复发。结论1枚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考虑OAD。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有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非前哨淋巴结(NSLN)状况。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0年1月到2015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0例,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证实1~2枚SLN阳性后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析NSLN的情况。分析患者分子分型、原发灶分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及ER、PR、HER-2、Ki67表达与NSLN阳性的关系用χ~2检验,分析年龄与NSLN阳性的关系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NSLN阳性91例,占41.4%(91/220),其中90例为腋窝Ⅰ水平淋巴结阳性,仅1例同时有Ⅰ、Ⅱ水平淋巴结阳性;NSLN阴性129例,占58.6%(129/220)。患者的分子分型、原发灶分级、是否新辅助化疗、ER、PR、Ki67表达及年龄与NSLN阳性无关(χ~2=1.830、1.336、0.918、0.074、0.000、1.766,Z=-1.369;P=0.608、0.248、0.338、0.786、0.986、0.184、0.171)。在57例HER-2阳性患者中,NSLN阳性30例,阳性率为52.6%;在163例HER-2阴性患者中,NSLN阳性61例,阳性率为37.4%。HER-2阳性患者的NSLN阳性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χ~2=4.027,P=0.045)。结论 1~2枚SLN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NSLN阳性风险,尤其HER-2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NSLN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1~2个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未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 1~2个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AUC值和校正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共 270例患者纳入研究,87例(32.2%)存在NSLN转移。中位年龄46(21~80)岁,中位SLN送检个数4(1~10)个,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个数20(10~41)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SLN宏转移、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P=0.001~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阳性SLN个数和阴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41)。乳腺癌NSLN转移Nomogram预测模型AUC=0.70,当预测患者的NSLN转移率≤15%时,假阴性率仅为10.5%。结论 Nomogram预测模型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腋窝处理时的决策参考,对于NSLN转移概率低的患者可以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或腋窝放疗。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8月河南省肿瘤医院578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术中印片及术后连续切片HE染色检测SLN。[结果] 全组女性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38.4%。单因素分析显示,阳性SLN数目(χ2=70.114,P=0.001)、阴性SLN数目(χ2=49.095,P<0.001)及Ki67表达水平(χ2=6.924,P=0.009)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性SLN数目(OR=2.076,95%CI:1.686~2.556,P<0.001)、阴性SLN数目(OR=0.673,95%CI:0.586~0.773,P<0.001)和Ki67表达水平(OR=1.807,95%CI:1.150~2.840,P=0.010)是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阳性SLN数目、阴性SLN数目和Ki67表达是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珍  谢玉洁  李黎荟 《肿瘤学杂志》2021,27(12):991-996
摘 要:乳腺癌腋窝手术对确立临床分期、辅助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临床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确定腋窝淋巴结分期已成为标准。对于前哨淋巴结(SLN)阴性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可以避免;而对于SLN阳性的乳腺癌,ALND仍是标准的腋窝处理方式。然而,在SLN阳性患者中进一步行ALND后发现,在仅1~2枚SLN阳性患者中,61.4%~64.5%非前哨淋巴结(nSLN)为阴性。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了特定条件下的1~2枚SLN阳性患者免除ALN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全文就乳腺癌伴1~2枚SLN转移腋窝外科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个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证实仅有1个前哨淋巴结阳性且行ALND的乳腺癌患者465例,根据其腋窝NSLN转移情况,分为NSLN转移组104例,NSLN未转移组36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65例仅1个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104例(224%)发生腋窝NSLN转移。其中,多个亚组患者的腋窝NSLN转移率<10%,如肿瘤T1a+b期的NSLN转移率仅91%、肿瘤T1期且前哨淋巴结数量>5个的腋窝NSLN转移率仅70%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LN转移组与NSLN未转移组前哨淋巴结数、肿瘤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哨淋巴结2~5个、肿瘤分期为T2~T3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腋窝NSLN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T2~T3期、前哨淋巴结数≤5个是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仅有1个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总体腋窝NSLN转移率为224%,肿瘤T分期和前哨淋巴结数为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在对仅1个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豁免ALND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大部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而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并没有发生转移,因此准确预测nSLN转移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建立基于分子诊断一步核酸扩增法(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的术中快速预测乳腺癌nSLN转移的模型,以期有效指导乳腺癌后续治疗.方法:利用2010年OSNA临床试验入组的552例患者中SLN阳性、并接受ALND的103例患者数据,建立基于分子诊断的乳腺癌NSLN转移的预测模型,并利用2015年OSNA临床试验入组的327例患者中61例符合相同条件的患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原发肿瘤大小、SLN总肿瘤负荷、SLN阳性数及阴性数是NSLN转移的四个独立相关因素,利用这四个因素建立预测列线图,得出建模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814,验证组患者的AUC为0.842.利用验证组61例患者影像学评估的肿瘤大小替代病理大小对本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AUC为0.838,与模型验证性AU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6).结论:基于分子诊断的乳腺癌预测nSLN转移的模型既可以术中快速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也可以术后常规预测,明显优于其他预测模型,对后续腋窝的处理及放疗靶区勾画具有更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2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中Luminal A型50例,8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0%;Luminal B1型28例,1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7.1%;Luminal B2型15例,3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0%;HER-2过表达型25例,7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8.0%;Basal-like型9例,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可以间接了解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或对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指征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NAC)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最佳时机,评估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行NAC后腋窝降阶梯手术可能获益人群。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206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axillary nod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apCR)的关系。  结果  206例行NAC患者中183例为临床淋巴结阳性,apCR为33.3%(61/183)。Luminal型HER-2阴性患者apCR为19.8%(17/86),与HER-2阳性行靶向治疗患者apCR的62.1%(18/29)、HER-2阳性未行靶向治疗的34.5%(10/29)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41.0%(16/39)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3例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行NAC后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26.1%(6/23),Luminal型HER-2阴性、TNBC和HER-2阳性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6.4%(4/11)、25.0%(1/4)和12.5%(1/8)。  结论  分子分型与行NAC后的apCR相关。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Luminal型HER-2阴性患者,NAC前行SLNB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TNBC和HER-2阳性患者,建议NAC后行SLNB。临床淋巴结阳性且行NAC降期转阴的TNBC和HER-2阳性患者,从NAC后的腋窝降阶梯手术中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E-钙黏素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在三阴性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18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49例、Luminal B型41例、HER-2阳性型44例,三阴性组(TNBC)54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E-cadherin在TNBC中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随访54例TNBC患者3年复发或转移率及PFS。结果:乳腺癌中E-cadherin阳性率为52.13%,Luminal A型组阳性率为63.27%、Luminal B型组阳性率为63.41%、HER-2阳性组阳性率为43.18%及TNBC组为42.59%,四组间阳性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5)。TNBC与HER-2阳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χ2=0.003,P>0.05),而TNBC组阳性率较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 型组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42.59% vs 63.27%,χ2=4.40,P<0.05,42.59% vs 63.41%,χ2=4.05,P<0.05);TNBC中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年龄无关 (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及Ki67负相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总体3年复发或转移率高达55.56%,无病生存率为44.44%。E-cadherin阳性组复发转移率为39.13%,E-cadherin阴性组复发转移率为67.7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3年无疾病进展时间(PFS)E-cadherin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E-cadherin表达不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期及浸润转移呈负相关,对预测3年复发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优效系统治疗和精准放疗的时代背景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reatment,NAT)有助于乳房肿瘤降期实现保乳和腋窝降期,使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目前,在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亚型接受NAT后可达到较高的腋窝病理学完全缓解率(axillarynodalpathologiccomplete response,apCR),有望实现腋窝局部降阶梯处理,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推荐初始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mphnode negative,cN0)的患者NAT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阴性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ALND,NAT后SLN存在较低肿瘤残留负荷的患者可考虑放疗替代ALND。初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 SLN)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中心379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行SLN活组织检查之后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SLN转移(SLN+)患者共125例,包括70例n SLN转移者(n SLN+组)和55例n SLN未转移者(n SLN-组)。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逐步回归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n SLN转移的关系。结果 44%(55/125)SLN阳性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仅限于SLN。单因素分析显示,n SLN转移与原发肿瘤直径、淋巴结外转移、阳性SLN数目、ER和PR状态有关(Z=-2.075,P=0.038;χ2=8.545,P=0.003;χ2=4.344,P=0.037;χ2=4.216,P=0.040;χ2=6.186,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外转移、阳性SLN数目≥2枚、PR(+)为n 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14,95%CI:1.550~10.919,P=0.005;OR=2.454,95%CI:1.027~5.867,P=0.043;OR=0.370,95%CI:0.165~0.832,P=0.016)。结论淋巴结外转移、阳性SLN数目≥2枚及PR(+)的SLN阳性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n SLN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能力并进行比较。   方法   收集120例SLN阳性的乳腺癌病例验证MSKCC和SOC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不同截断值的预测能力来比较两个模型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用MSKCC和SOC模型验证120例中国乳腺癌患者,AUC分别为0.688和0.734。取1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阴性率均为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和90.0%。取90.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和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68.8%。   结论   用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NSLN转移,结果皆劣于原始研究,SOC模型的预测能力略优于MSKCC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后非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37例双染料示踪法SLNB有1~2枚转移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为非SLN有转移组(54例)和无转移组(783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灶位置、脉管侵犯、病理类型、多发病灶、SLN转移灶类型、分子分型、ER、PR、HER-2、Ki-67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和SLN转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脉管侵犯、组织学分级、SLN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45.882,Z=-2.225、-4.540,P=0.047、<0.001、0.027、<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脉管侵犯、SLN转移率≥50%且<100%和SLN转移率为100%均为影响非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4.826,95%CI: 2.675~8.706,P <0.001;OR=3.822,95%CI:1.538~9.501,P=0.004;OR=4.761,95%CI: 2.014~11.256,P<0.001)。 结论有脉管侵犯或SLN转移率≥50%的乳腺癌患者,非SLN转移的风险增加,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194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根据Z0011的标准分为可以只做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组和仍需做ALND组。将SLN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Z0011试验标准的原始入组人群进行比较,再将SLNB组与ALND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94例患者中有77例符合Z0011标准可以只做SLNB,117例患者不符合Z0011标准,需要做ALND;SLNB组患者与Z0011标准原始入组人群比较,T1期肿瘤、ER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肿瘤、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阴性的肿瘤都显著多于Z0011标准原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ALND组患者与SLNB组患者比较,T2、T3期肿瘤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ND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患者比例要明显多于SLNB组,NSLN阳性患者比例也高于SL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Z0011试验标准用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能够筛选出较Z0011标准研究中预后更好、更为低危的患者,使得该部分患者可以更为安全的只接受SLN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 )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 月至2014年4 月广东省汕头中心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8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第一阶段,53例术中行ICG 联合美蓝注射,并利用淋巴荧光显像及美蓝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第二阶段,36例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 ,SLN )冰冻病理阴性患者不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统计SLN 的检出成功率、准确率及假阴性率。结果:89例患者的SLN 检出成功率为96.6%(86/ 89),第一阶段检出成功率为94.3%(50/ 53)、准确率98.0%(49/ 50)、假阴性率2.6%(1/ 38),第二阶段检出成功率为100%(36/ 36)。 ICG 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检出196 枚SLN 中荧光显示为179 枚,196 枚SLN 其中显示蓝染142 枚、未显示蓝染的54枚仅显示荧光。196 枚SLN 中有转移为45枚,5 枚仅显示荧光。22例患者SLN 转移,转移率为24.7%(22/ 89),2 例患者的SLN 仅显示荧光而未蓝染。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未发现同侧区域淋巴结复发。结论:ICG 荧光导航法联合美蓝示踪法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经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评估ALN状态的可行性,并探讨腋窝的后续治疗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A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NAC后行SLNB,评估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并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82例患者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 plete response,pCR)43例、占52.4%,SLNB检出率为97.56%(80/82),准确率为88.75%(71/80),FNR为23.08%(9/39)。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出数目为1、2枚和数目≥3枚时,FNR分别为20.0%(2/10)、71.4%(5/7)和9.1%(2/22),准确率分别为90.9%(20/22)、66.7%(10/15)和95.3%(4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ALN阳性乳腺癌患者NAC后行SLNB总体FNR较高,尚未达到临床可接受范围,不能完全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检出数目≥3枚时SLNB可准确评估ALN状态。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模式。准确、快速、客观的SLN术中诊断可以使SLN阳性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完成腋窝淋巴结清除,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风险及并发症,为患者和术者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并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费用负担。近年来,术中分子诊断已成为乳腺癌SLN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