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注射用伏立康唑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某院注射用伏立康唑治疗≥3 d,且年龄≥18岁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023年1月1日之前出院的患者作为建模组,之后的患者作为验证组。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检查指标、临床诊断、联合用药等数据。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注射用伏立康唑致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H-L检验)评估区分度和校准度,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数据验证检验该模型的价值。结果 共625例(男性371例,女性25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建模组489例(男性296例,女性193例),发生AKI 87例;验证组136例(男性75例,女性61例),发生AKI 32例。建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感染、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使用利尿剂是发生AKI危险因素,肌酐清除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提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伏立康唑的出院患者病历,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对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估因果关系,以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CIOMS)的判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最后对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6例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为8.3%,多发生于用药14 d内,以肝细胞损伤型(50.0%)多见,轻、中度肝损伤占9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伏立康唑谷浓度越高,肝损伤的风险越高,具有统计学意义(OR=1.607,95% CI:1.168~2.210,P=0.004),且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增加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57,95% CI:0.754~0.975,P=0.019)。结论:伏立康唑用药期间需监护患者肝功能和血药浓度,特别是用药的前14 d和低蛋白血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伏立康唑及处理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对2011-01-01至2021-06-30的108例北京地区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转归情况、肝损伤类型及分级、保肝药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伏立康唑相关肝损伤发生时间平均为(7±6)d,药物不良反应结局均为好转或痊愈。肝损伤类型以混合型多见,轻中度肝损伤占96.88%,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其中1级占92.19%,2级占4.69%,3级3.13%。83.3%的患者停止使用伏立康唑,且58.3%的患者使用了保肝药物,平均保肝药物品种数为1.9±1.2。结论 伏立康唑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护患者肝功能,尤其在用药前1周内,且应严格掌握停药标准及保肝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注射用伏立康唑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AKI发生风险的模型。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注射用伏立康唑治疗的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联合用药等。根据是否发生伏立康唑相关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无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KI危险因素, 并依此建立预测模型。采用R 4.2.3软件绘制校准曲线, 并用k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有146例患者纳入研究, 年龄(72.4±13.8)岁, 男性84例、女性62例, 发生伏立康唑相关AKI者61例(41.8%)。与无AKI组比较, AKI组用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合并肾脏基础疾病者占比、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占比较高, 注射用伏立康唑用药天数、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占比、并用糖肽类药物者占比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万古霉素(vancomycin, VAN)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 PTZ)或碳青霉烯(carbapenem, CBP)类抗菌药物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的接受VAN联合PTZ或CB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KI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310例患者,VAN联合PTZ后AKI发生率显著高于VAN联合CBP(23.08%vs.13.59%,P=0.035),亚组分析显示,VAN联合不同CBP在AKI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与VAN联合CBP相比,VAN联合PTZ发生AKI时间提前(2.5 d vs.5.0 d,P=0.009),且肾功能损伤Ⅱ级和Ⅲ级发生率显著增高;VAN联合PTZ(OR:0.501,95%CI:0.267~0.938,P=0.031)、VAN谷浓度>20 mg·L-1(OR:0.595,95%CI:0.4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孢素与伏立康唑联用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信息系统提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联合使用环孢素与伏立康唑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出院患者21例病历,对环孢素联用伏立康唑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的判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并对肝损伤发生时间、转归及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14例患者;有肝损伤6例,肝损伤发生率42.9%,多发生于联合用药5 d内,以肝细胞损伤型及胆汁淤积型为主,多见轻中度肝损伤。与肝损伤阴性组比较,肝损伤阳性组环孢素血浆谷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联合使用环孢素与伏立康唑期间需监护患者肝功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药浓度,特别是联合用药前5 d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s, BSI)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某三级医院确诊的KPBSI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90d死亡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共收集1672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151例为KPBSI,90d死亡47例(3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OR=4.86,95%CI:1.666~14.191,P=0.004)、CRKP感染(OR=5.42,95%CI:1.757~15.103,P=0.003)和入住ICU(OR=4.30,95%CI:1.695~10.908,P=0.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OR=4.70,95%CI:1.626~13.582,P=0.004)、CRKP感染(OR=4.73,95%CI:1.699~13.738,P=0.003)和入住ICU(OR=3.75,95%CI:1.569~8.969,P=0.003)。结论 KPBSI病死率高,医院感染、CRKP感染和入住ICU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65例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进行病史收集、生化指标检测和血糖监测,分析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68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25.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46,95%CI(1.58~8.24)]、病程[OR=2.67,95%CI(1.87~5.36)]、肌酐[OR=1.24,95%CI(1.03~1.64)]、BMI[OR=0.56,95%CI(0.33~0.87)]和空腹C肽[OR=0.67,95%CI(0.32~0.89)]是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当患者具有高龄、病程长、肌酐高、体重指数(BMI)低和空腹C肽低等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时,应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对免疫抑制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对伏立康唑和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单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剂联用伏立康唑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质量评价,必要时采用荟萃分析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环孢素A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1篇随机交叉试验,共纳入5篇他克莫司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1篇随机交叉试验,共纳入3篇西罗莫司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除2篇随机交叉试验外,其余研究在合用伏立康唑后均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用量。合用伏立康唑后未调整环孢素剂量时,环孢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是合用伏立康唑前的1.7倍(90%CI 1.47-1.96),血药峰浓度(C_(max))是合用伏立康唑前的1.13倍(90%CI 0.90-1.41);合用伏立康唑后,环孢素血药浓度/剂量(concentration/dosage,C/D)显著提高(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0.93,95%CI 0.39-1.47);合用伏立康唑后,他克莫司的AUC(mean difference,MD)=403.10 ng·mL~(-1)·h,95%CI 334.17-472.03 ng·mL~(-1)·h)和C_(max)(MD=36.20 ng·mL~(-1),95%CI 28.11-44.29ng·mL~(-1))均显著提高;合用伏立康唑后,他克莫司的C/D显著升高(SMD=0.98,95%CI 0.48-1.48),给药日剂量显著降低(MD=1.87 mg,95%CI 0.05-3.69 mg),血药谷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然而给药日剂量和血药谷浓度(C_(min))研究间异质性显著;合用伏立康唑后,西罗莫司的给药日剂量显著降低(MD=2.41 mg,95%CI 0.65-4.16 mg),C/D和血药谷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然而给药日剂量研究间异质性显著。结论:免疫抑制剂与伏立康唑联合使用时,可在血药浓度监测和调整给药剂量下保证治疗的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建库至2019年10 月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 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纳入8216例患者,共筛选出13种 暴露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嗜酒(OR=2.54,95%CI:1.97~3.27)、肝病史(OR=2.60,95%CI:2.19~3.08)、乙肝表面抗原携 带者(OR=3.15,95%CI:2.66~3.73)、糖尿病(OR=1.41,95%CI:1.18~1.70)、心功能不全(OR=1.72,95%CI:1.28~2.30)、贫血 (OR=4.61,95%CI:2.43~7.90)、营养不良(OR=2.48,95%CI:1.63~3.77)和结核病复治(OR=1.93,95%CI:1.43~2.60)是抗结核 药物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予以保肝药能显著减少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OR=0.36,95%CI:0.25~0.50, P<0.001)。结论 贫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并其他肝病史、嗜酒、营养不良、结核病复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是我国 人群使用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保肝药能显著降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VAN)单药治疗与VAN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或美罗培南(MEM)的抗生素方案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持续时间、恢复情况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接受VAN、TZP或MEM治疗并维持至少48 h的脓毒症患者338例,其中78例患者接受VAN单药治疗(VAN组),175例患者接受VAN+TZP治疗(VAN+TZP组),余85例患者接受VAN+MEM治疗(VAN+MEM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AKI发生情况和临床结果。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AKI发生概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N+TZP组与VAN+MEM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比例明显高于VAN组。VAN+TZP组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用比例明显高于VAN组与VAN+MEM组。与VAN组和VAN+TZP组比较,VAN+MEM组患者的两性霉素与氨基糖苷类使用比例最高,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比例最低(P<0.05)。3组患者VAN剂量及抗生素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N+TZP组患者AKI发生率明显高于VAN组与VAN+MEM组(50.3% vs. 23.1% vs. 25.9%,P<0.01),而后2组患者AK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VAN+TZP组患者AKI 2级比例明显高于VAN组与VAN+MEM组(21.7% vs. 7.7% vs. 9.4%,P<0.01)。3组患者30 d内透析需求、AKI恢复率、AKI恢复时血肌酐(SCr)、AKI持续时间、住院天数与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VAN+TZP组患者AKI的累积发生风险明显高于VAN组和VAN+MEM组患者(log-rankχ2=14.49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增加(OR=1.041,95%CI:1.008~1.075,P=0.013)、使用去甲肾上腺素(OR=2.200,95%CI:1.254~3.860,P=0.006)和VAN+TZP联合治疗(OR=2.064,95%CI:1.104~3.856,P=0.023)是影响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N+TZP联合治疗的脓毒症患者AKI发生率高于VAN单药和VAN+MEM联合治疗,但对最终临床结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期间应用两性霉素B且用药前后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进行肝损伤分型与诊断,计算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发生率,并将患者按年龄(≤45、>45岁),入院前3个月内有无肝损伤/肝病史,所用两性霉素B剂型(非脂质体、脂质体)、最大日剂量(<30、≥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0.5 mg/kg),是否阶梯加量用药、疗程(≤21、>21 d)、累积剂量(<600、≥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10 mg/kg),是否联用保肝药物,以及是否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各分为2组,分别比较上述11项临床特征不同的2组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前者效应值为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后者效应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其95 %CI和 R 2值。 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13~92岁;体重(65.0±12.3)kg。42例患者中,>45岁者26例;既往有肝损伤/肝病史者15例;应用两性霉素B者30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者10例,2种剂型均应用者2例;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 mg/kg者25例,≥30 mg、≥0.5 mg/kg者17例;阶梯加量用药者28例,初始剂量即为最大日剂量者14例;累积剂量<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 mg/kg者24例,≥600 mg、≥10 mg/kg者18例;联用保肝药物者29例;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者33例。应用两性霉素B后,42例患者TBil、AL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 P=0.019;P=0.017),诊断为两性霉素B相关肝损伤者7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γ-GT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029,95 %CI:1.037~3.970, 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59,95 %CI:0.28~0.90, P=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1.61,95 %CI:0.14~3.07, P=0.033;R 2=0.524),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85,95 %CI:0.25~1.45, P=0.006, R2=0.205;标准化系数:0.89,95 %CI:0.29~1.50, P=0.005, R2=0.206)。 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6.7%。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魏晋  于玲  谭宏宇△ 《天津医药》2020,48(7):650-653
目的 探讨术中影响肝癌患者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的麻醉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根治性手 术治疗的177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第5天ALT恢复正常或小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恢复组(n=78),ALT 未恢复正常且高于术前值的患者归为ALT未恢复组(n=99)。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术后ALT 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LT恢复组中术后第5天ALT值、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值和乳酸升高值低于ALT未 恢复组,ALT恢复组中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和术后体温<35.5 ℃的患者占比低于ALT未恢复组,而手术时间≤180 min 的患者占比高于 ALT 未恢复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乳酸升高值较高(OR=1.526,95%CI: 1.105~2.107)、CVP 降低值较高(OR=1.170,95%CI:1.017~1.346)、手术切除范围较高超过 3 个肝段(OR=2.487, 95%CI:1.185~5.216)是ALT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乳酸升高值、手术切除范围超过3个肝段、CVP降 低值影响肝癌患者术后ALT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再次妊娠的16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年龄≥35岁(OR=2.983,95%CI:1.108~8.0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晕厥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30例老年急性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收集患者病史、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等资料,对患者展开为期4个月的院后随访并统计患者终点事件(心源性休克、死亡、二次入院、不良心血管事件、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并研究D 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收治的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时血压、血糖、体温、血hs CRP、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Glasgow评分、既往病史、合并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住院30 d内死亡为结局, 对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死亡43例,病死率为4.8%。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年龄、入院时血hs CRP、D-二聚体、尿素氮、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有合并症比例、NIHSS评分、Glasgow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10)岁比(70±10)岁,(8.8±2.0)mg/L 比(5.2±1.0)mg/L,(1.73±0.92)mg/L比(1.04±0.28)mg/L,(9.6±5.1)mmol/L比(6.2±2.2)mmol/L,(37±5)g/L比(42±5)g/L,(4.6±1.7)g/L 比(4.1±1.2)g/L,79.1%(34/43)比8.2%(69/843),(16.3±7.2)分比(7.1±5.3)分,(8.0±3.3)分比(12.0±2.6)分](P<0.05或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入院时Glasgow 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642,95%置信区间(CI):-0.730~0.893]。入院时血hs CRP(OR=1.243,95% CI :1.012~1.523)、D-二聚体(OR=2.231,95%CI:1.426~4.117、NIHSS评分(OR=1.226,95% CI:1.112~1.412)及合并症(OR=65.03,95% CI:11.433~363.626)均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入院时hs CRP升高、D-二聚体升高、NIHSS评分高、Glasgow评分低及入院时合并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将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1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1 39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乙肝(丙肝)史、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结核药种类和剂量等因素对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影响。结果: 从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性别、心血管疾病,结核药中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或左氧氟沙星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DILI发生率随着结核药剂量增大而增大。结论: 女性(OR=0.661,95%CI 0.464~0.943,P=0.022)、合并心血管疾病(OR=2.017,95%CI 1.109~3.666,P=0.021)、异烟肼(OR=1.544,95%CI 1.235~1.929,P=0.000)、利福平(OR=1.391,95%CI 1.110~1.743,P=0.004)、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OR=2.461,95%CI 1.517~3.993,P=0.000)和左氧氟沙星(OR=1.695,95%CI 1.155~2.487,P=0.007)是结核治疗中致DILI高危因素。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抗结核药应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给药,以减少ATDILI发生,改善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