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1例晚期胆系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疗效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91例晚期胆系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  结果  91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为57岁。共90例患者接受了一线化疗并且可以评价疗效,69例患者接受了GP方案,21例患者接受了其他方案,二者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1% vs. 5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5.10个月vs. 2.50个月(P=0.025);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3.00个月vs. 7.20个月。43例患者接受了二线化疗并且可以评价疗效,31例患者接受了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2例患者接受了非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DCR、mPFS、m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接受了含贝伐珠单抗的二线治疗方案,其mPFS及mOS较其他方案均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学毒性为一线GP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S-1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  对晚期胆系肿瘤患者来说,GP方案是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S-1作为二线治疗药物疗效尚可,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效果亟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6年10月至2015年8月确诊的64例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病例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first time,PFS1)≤1年、Karnofsky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 < 70分为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FS1≥1年患者中位第二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PFS2)和中位第二次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OS2)分别为19个月和21个月,而PFS1 < 1年患者mPFS2和mOS2分别为10个月和14个月。复发/难治时KPS评分≥70分患者与KPS评分 < 70分患者mPFS2分别为40个月和10个月,mOS2分别为43个月和12个月。另外,单因素分析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选用含有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8个月,而选用不含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为影响患者PFS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含有HD-MTX与不含有HD-MTX组的mOS2分别为23个月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结论  PFS1≤1年、KPS评分 < 70分是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挽救治疗继续给予HD-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会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 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 > 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 < 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评估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14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伴有EGFR突变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希替尼及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其脑转移病灶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  结果  14例患者中11例(78.6%)脑转移病灶为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4.3%),1例疾病进展(7.1%),客观缓解率为78.6%(11/14),疾病控制率为92.9%(13/14)。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2.5个月(95%CI:8.53~15.87)。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贫血(57.1%)、高血压(50.5%)以及蛋白尿(28.6%),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事件发生。  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但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岩汤联合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晚期CRC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消岩汤联合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60例和对照组(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60例。比较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  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延长了CRC患者的PFS(10.9个月 vs. 9.2个月,P=0.03),但OS未见显著获益(21.2个月 vs. 19.4个月,P=0.87)。消岩汤可改善患者神疲乏力(P=0.01)、恶心呕吐(P=0.01)、腹胀(P=0.02)的症状,且能减少恶心呕吐(P=0.04)及腹泻(P=0.02)的不良反应。  结论  消岩汤联合卡培他滨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晚期CRC患者的PFS,减轻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巍  冯芬  招丽蓉  林秀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63-1566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转归,提高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毒性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方法  报道2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血压控制不佳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可逆的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症,患者可以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加强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患者昏迷并不少见,因此需慎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经过提高警惕和及时处理,预防昏迷出现。同时在出现以后,通过积极治疗,昏迷也是可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肿瘤电场治疗仪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6例受试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48~68)岁。入组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受试者并收集临床资料,通过观察受试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入组6例受试者中位随访时间10.9(8.4~22.7)个月,所有受试者发生肿瘤进展,5例随访至死亡,截至随访截止1例生存。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TTP)为4.7个月(95%CI:3.62~5.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7个月(95%CI:3.62~5.78),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0.9个月(95%CI:8.86~12.94)。客观缓解率(CR+PR)33.3%;疾病控制率(SD+PR+CR)83.3%。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为头皮皮疹,发生率为66.7%,经调整电极片黏贴位置、保持创口干燥、涂抹类固醇类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后均可有效缓解。  结论  肿瘤电场治疗仪用于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受试者在电场治疗过程中呈现良好的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后明确的成人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接受替莫唑胺标准放化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接受活检或病灶切除手术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和Ⅳ级),并完成标准同步放化疗和至少2个周期替莫唑胺5/28天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收集患者临床和随访信息,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Ⅲ级vs.Ⅳ级,HR=0.386(95% CI:0.164~0.911,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病理级别对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起病至接受手术的时间、病灶大小、手术方式以及贝伐珠单抗使用情况等对预后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高(>60分)和较低级别(Ⅲ级)与患者良好预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1)。  结论  病理分级低和KPS评分高是成人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是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AVASTIN,Bev)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良事件,以便合理、安全的使用贝伐珠单抗,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胃肠肿瘤77例,收集整理患者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开始直至停止治疗后8周或死亡期间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在胃肠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  结果  患者均为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和结直肠癌,其中结直肠癌65例,胃癌12例,均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男性36例,女性41例,中位年龄49岁。77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6%(69/77),3/4级不良事件(adverse even,AE)及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SAE)发生率为26.0%(20/77)。分层分析不同情况下3/4级AE和SAE发生率,高龄组(≥65岁)为44.4%(4/9),低龄组(< 65岁)为23.5%(16/68);男性为25%(9/36),女性为26.8%(11/41);一线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患者组为30.6%(11/36),二线及以上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22.0%(9/41),均无统计学差异。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方案,其AE均以以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恶性、呕吐)为主,发生率50%~60%。贝伐珠单抗联合单药化疗AE发生率5%~8%。高血压、蛋白尿、出血及伤口愈合不良均为偶发、轻度。SAE 1例。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恶性肿瘤AE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性别、年龄以及使用贝伐珠单抗的时机(一线或二线及以上使用)等,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移植瘤动物实验探讨奥希替尼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构建EGFR T790M突变的H1975人肺腺癌细胞移植瘤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低剂量奥希替尼组、高剂量奥希替尼组、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每组各5只小鼠,给药  方法  奥希替尼2.5 mg/kg/d或5 mg/kg/d,采用每天灌胃处理;贝伐珠单抗5 m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接种后和给药期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活检整个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HIF-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给药2周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较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HIF-1α、VEGF表达率和MVD显著降低(P < 0.05),p-EGFR、p-AKT和p-ERK表达减少(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低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P < 0.05),上述因子均明显降低(P < 0.05)。低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比较,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8),p-EGFR、p-AKT、p-ERK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奥希替尼联合组与高剂量奥希替尼单药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两个联合组之间,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2),上述因子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增加奥希替尼对伴EGFR T790M突变的肺腺癌移植瘤的杀伤能力。贝伐珠单抗与奥希替尼协同作用是通过降低肿瘤中VEGF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Bevacizumab has demonstrated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However, the impact of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treated with cytotoxic agents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To analyz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clinical benefits of bevacizumab and irinoteca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This monocentric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who were treated with at least one cycle of bevacizumab and irinotecan at our institution from April 2007 to May 2010.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verall survival (OS) from the initiation of bevacizumab administration. Among the 100 patients that were identified (M/F: 65/35), the median age was 57.9 years (range: 18–76).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was <70 in 44 patients and ≥70 in 56 patients; 83 % of the patients were on steroids. The median tumor area was 2012 mm2. 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as 3.9 months (CI 95 %: 3.4–4.3). The median OS was 6.5 months (CI 95 %: 5.6–7.4).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S was affected by KPS (p = 0.024), but not by gender, age, steroid treatment, number of previous lines of treatment, tumor size, or time from initial diagnosis. KPS was improved in 30 patients, including 14/44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KPS <70. The median duration of maintained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KPS ≥70) was 3.75 months (CI 95 %: 2.9–4.6). The median OS from initial diagnosis was 18.9 months (CI 95 %: 17.5–20.3).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KPS was revealed as the only factor to impact OS. The clinical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is regimen appear valuable. A positive impact of bevacizumab administration on OS of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  方法  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和邵阳珂信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62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  62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6~71岁, 中位年龄47岁。随访6~105个月, 3年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71.0%, 5年OS为51.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临床分期、IPI评分、化疗方案、Ki-67、LDH水平、Myc/Bcl-2蛋白共表达的患者3、5年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Myc/Bcl-2蛋白共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Myc/Bcl-2蛋白共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治疗仍以免疫化疗为主, 结合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MRCC)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 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 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 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 < 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 P=0.013:46个月vs.18个月, 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 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  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 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初治PTCL患者247例,其中在随访过程中失访13例,实际入组234例,患者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检测Hs-CRP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及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观察Hs-CRP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  结果  Hs-CRP水平与IPI评分(r=0.132,P < 0.01)、Ann Arbor分期(r=0.183,P=0.005)、B症状(r=0.225,P=0.001)、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r=0.169,P=0.009)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浆白蛋白水平(r=-0.343,P < 0.001)、血红蛋白浓度(r=-0.239,P < 0.001)、血小板计数(r=0.131,P=0.045)呈负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体能(ECOG)评分、白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s-CRP≤10 mg/L较Hs-CRP>10 mg/L患者具有更好的OS(P < 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血小板计数、Hs-CRP、白蛋白水平、IPI评分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 < 0.05)。  结论  PTCL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可以和IPI评分一样作为PT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三线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数据。  结果  全组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mPFS)为3.93(2.72~5.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mOS)为7.77(5.36~10.18)个月。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PFS为4.94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PFS为3.8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OS为12.5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OS为7.4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性别、既往是否使用过贝伐单抗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对于mPFS及mOS无显著影响;初始治疗时ECOG评分0~1分及2分的患者mPFS分别为4.48个月及1.10个月(P < 0.001),mOS分别为9.67个月及2.9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最普遍的为乏力(52.3%),其次为高血压(45%)、手足综合征(22.7%)、蛋白尿(15.9%)、白细胞下降(15.9%)、血小板下降(22.7%)、转氨酶升高(13.6%)、腹泻(15.9%)。  结论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肠癌的三线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方面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学科诊疗草案重庆方案(CQ-RMS-2009)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儿童RMS的有效性,探讨RMS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年龄 <14岁RMS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RMS患儿长期生存的影响。  结果  71例RMS患儿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84:1;中位诊断年龄为47(2~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15~16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5-year overall survival,5y-OS)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5-year event free survival,5y-EFS)分别为(61.9±5.1)%和(56.1±4.2)%。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患儿5y-OS为(48.1±12.1)%,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患儿的5-OS为(73.3±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5y-EFS分别为(35.9±11.7)%和(69.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术后临床分组、治疗模式、危险度分组是影响RMS患儿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组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  当RMS确诊时,多数患儿处于中晚期,OS偏低,MDT模式可有效改善RMS患儿的预后,降低晚期患儿复发/疾病进展率,对于疾病复发/进展后的局部控制同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