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  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中肝转移状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一线应用ICIs对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生存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胃癌一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不同NLR、BMI和肝转移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一线应用PD-1/PD-L1抑制剂对二线化疗的影响。应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  结果  共纳入晚期胃癌患者268例,在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6.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1,mPFS1)为6.9(95%CI:6.0~7.8)个月。各亚组中,仅NLR<3组与NLR≥3组的中位PFS1有显著性差异(7.4 vs. 6.7个月,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LR<3的患者在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能够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57,95%CI:0.36~0.90;P=0.015),而BMI、肝转移状态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二线治疗中,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进展后仅接受化疗患者的ORR(34.6% vs. 14.6%,P=0.025)和mPFS2(4.4 vs. 2.9个月,HR=0.54,95%CI:0.35~0.82;P=0.004)优于一、二线均仅应用化疗的患者,而DCR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一线接受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中,基线NLR<3的患者更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肝转移状态、BMI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另外,一线应用含免疫治疗的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使其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前期探索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发现它与肿瘤分期存在正相关性,进一步分组研究其预后意义及与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122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原发NSCLC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进行PD-L1表达的预后分析,Spearman检验分析PD-L1表达与SUVmax的相关性。  结果  早期NSCLC患者中,PD-L1(HR=4.518,95%CI:1.176-17.352,P=0.028)和肿瘤最大径(HR=1.404,95%CI:1.020-1.933,P=0.037)影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性别、年龄、病理类型、CEA水平和SUVmax分组对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中,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和SUVmax分组是OS的影响因素,年龄、CEA水平、PD-L1表达水平不是OS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PD-L1表达与SUVmax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  PD-L1表达是早期NSCLC患者独立预后因子,尚不能成为分期较晚患者的预后因素。PD-L1表达与原发灶SUVmax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2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T/NKL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例EBV(+)-T/NK-LPD患者的病理石蜡包埋组织,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为10~82岁,平均年龄29岁,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3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PD-L1和PD-L2在人EBV(+)-T/NK-LPD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17例组织标本中,PD-1表达阳性12例,PD-L1表达阳性6例,PD-L2表达阳性5例。PD-1、PD-L2的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PD-L1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 < 0.05)。PD-L1、PD-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LDH水平及Ki-67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D-1及PDL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1,r=-0.149,均P>0.05),而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0.563),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D-1、PD-L1和PD-L2在EBV(+)-T/NK-LPD病理组织中异常表达,虽然PD-1的表达与预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在EBV(+)T/NK-LPD中显著高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可能成为EBV(+)-T/NK-LPD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讨一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receptor,PD-1)单抗进展后,二线继续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一线治疗采用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含铂双联化疗治疗后进展,二线继续PD-1单抗(更换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和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一线进展后更改为二线化疗方案并继续联合不同的PD-1单抗治疗,临床有效率为38.1%,疾病控制率为66.7%。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ligand,PD-L1)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之间的疾病控制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217)。二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即二线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死亡)为5.1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二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和PD-L1表达均无相关性。21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6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D-L1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HR=0.095,95%CI:0.018~0.494,P=0.005)。以PD-L1表达分层,亚组分析显示PD-L1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1.0个月(95%CI:16.003~25.696);PD-L1阴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3.1个月(95%CI:10.708~15.492)(P=0.001)。[结论] 一线进展后更换不同的PD-1单抗联合化疗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三线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数据。  结果  全组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mPFS)为3.93(2.72~5.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mOS)为7.77(5.36~10.18)个月。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PFS为4.94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PFS为3.8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OS为12.5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OS为7.4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性别、既往是否使用过贝伐单抗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对于mPFS及mOS无显著影响;初始治疗时ECOG评分0~1分及2分的患者mPFS分别为4.48个月及1.10个月(P < 0.001),mOS分别为9.67个月及2.9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最普遍的为乏力(52.3%),其次为高血压(45%)、手足综合征(22.7%)、蛋白尿(15.9%)、白细胞下降(15.9%)、血小板下降(22.7%)、转氨酶升高(13.6%)、腹泻(15.9%)。  结论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肠癌的三线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方面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41例复治晚期NSN? 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腺癌38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19例患者为二线治疗,22例患者为二线以上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18例,突变阴性23例。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化疗的平均周期数为3.1个,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平均周期数为5.0个。4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2.9%。二线治疗与二线以上治疗的患者疗效接近,ORR分别为10.5%、13.6%(P=0.572),DCR分别为89.5%和77.3%(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6个月(95%CI:3.619~5.581)、11.9个月(95%CI:9.797~14.003)。单因素分析提示EGFR突变、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 > 4个及女性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χ2=19.673,P < 0.001;χ2=6.820,P=0.009;χ2=6.374,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状态、贝伐珠单抗治疗周期数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129,P=0.001;HR=0.336,P=0.01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多数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EGFR突变阳性、贝伐珠单抗使用4个周期以上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  结果  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1.4%及90.5%(P= 0.038),5年BCSS分别为84.7%及93.7%(P=0.047)。以淋巴结状态分组比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中,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2.8%及94.1%(P=0.033),5年BCSS分别为85.0%及96.1%(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3.721,95%CI:1.743~7.941,P=0.001),死亡风险亦增高(HR=3.560,95%CI:1.521~8.330,P=0.003),三阴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2.208,95%CI:1.028~4.742,P=0.042)。  结论  淋巴结阳性及三阴性是影响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阳性是影响BCS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组较非三阴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张鑫鑫  李帅  吴晨  侯新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08-12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GEJ)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单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单抗治疗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  结果  收集123例(5例失访)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11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5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8.9个月。一线 vs. 二线 vs. 三线及以上ORR为(37.0% vs. 20.5% vs. 14.9%,P=0.002),DCR为(81.5% vs. 54.5% vs. 29.8%,P<0.001),中位PFS为(9.9个月 vs. 4.8个月 vs. 3.2个月),中位OS为(19.0 个月vs. 7.8个月 vs. 7.3个月)。PD-1单抗联合化疗 vs. 抗血管 vs. 化疗及抗血管治疗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4个月 vs. 5.0个月)及中位OS为(11.4个月 vs. 8.2个月 vs. 8.2个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22例)vs.二线(20例)中位PFS为(9.0个月 vs. 4.7个月,P=0.003),中位OS为(NR vs. 7.8个月,P=0.007)。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CPS≥1% vs. CPS<1%)中ORR为(37.1% vs. 13.3%),DCR为(65.7% vs. 46.7%),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7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 vs. 9.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转移灶数目、腹膜转移及免疫治疗线数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年龄为保护性因素(HR=0.498,95%CI:0.255~0.974)。  结论  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早期采用PD-1单抗联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及OS。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治疗均有一定优势,但具体时机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 要:探索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与紫杉醇比较在PD-L1阳性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两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研究(Keynote-061和062)均以失败告终,导致FDA撤销了Keytruda(可瑞达)在该适应证上的应用。两项研究样本量分别为592例和763例,主要终点均为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紫杉醇二线治疗 PD-L1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1患者中两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1个月和8.3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82(95%CI:0.66~1.03,P=0.042 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1.5个月和4.1个月,风险比为1.27(95%CI:1.03~1.57);一线治疗的患者(CPS1)帕博利珠单抗OS非劣效于化疗,HR为0.91(99.2%CI:0.69~1.18),PFS风险比为1.66(95%CI:1.37~2.01);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相比化疗疗效改善没有明显优势,OS风险比为0.85(95%CI:0.70~1.03);PFS风险比为0.84(95%CI:0.70~1.02)。但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相对于化疗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在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研究结果为阴性,其研究策略、方案设计、统计分析、后续布局等均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的表达情况,结合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行新辅助化疗的63例胃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前的胃癌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HER- 2、TEM1的表达情况,通过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各肿瘤指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69.8%,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5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M1阳性、T分期较高的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差(均P < 0.05);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病灶大小、P53(P=0.488)阳性及HER-2(P=0.106)阳性表达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M1阳性、T分期高可能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预测因素。  结论  TEM1作为肿瘤基质的标志物,其阳性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HER-2/CEP17信号比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作用。  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635例临床分期为ⅡB~Ⅲ期浸润性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病理标本,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117例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518例。统计分析HER-2/CEP17信号比是否为全体患者以及联合和非联合靶向治疗亚组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分析HER-2/CEP17信号比是否与病理完全缓解率具有相关性。  结果  635例乳腺癌患者中,总体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8.4%(117/6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OR为0.500,95%CI为0.350~0.712,P < 0.001)、Ki-67表达(OR为3.461,95%CI为1.891~6.333,P < 0.001)、分子分型(OR为1.458,95% CI为1.188~1.791,P < 0.001)、HER-2基因拷贝数(OR为6.173,95%CI为2.110~17.857,P=0.001)及HER-2/CEP17信号比(OR为9.076,95%CI为3.142~26.215,P < 0.001)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分析显示HER-2/CEP17信号比也是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和非联合靶向治疗亚组的独立预测因子。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HER-2/CEP17信号比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率具有相关性(r=0.235,P < 0.001)。  结论  HER-2/CEP17信号比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具有相关性,是其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trastuzumab plus pertuzumab,HP)联合紫杉类+铂类(TCbHP)、紫杉类单药(THP)、蒽环类序贯紫杉类(AC-THP)三种化疗方案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等河北省共11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三种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后续手术的18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TCbHP组78例、THP组70例、AC-THP组32例,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ot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tpCR)率的影响。结果:总人群tpCR率为58.9%(106/180)。TCbHP组的tpCR率为64.1%(50/78),高于THP组的54.3%(38/70)和AC-THP组的56.3%(1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TCbHP组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10/78),高于THP组的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治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53例晚期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腹腔灌注给药分为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治疗组,并对患者进行生存随访。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病灶部位、分化程度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治疗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为9.50个月(95%CI:7.39~11.61)和7.83个月(95%CI:5.74~9.92,P=0.022)。体质量指数(BMI)>25及伴有腹水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更易从腹腔灌注中获益。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积液(HR=1.52,95%CI:1.18~1.94)、全身系统治疗(HR=0.43,95%CI:0.33~0.56)、手术(HR=0.52,95%CI:0.39~0.70)、腹腔灌注治疗(HR=0.65,95%CI:0.52~0.82)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论:胃癌伴有腹膜转移患者可进行腹腔灌注治疗,与未灌注治疗患者相比,其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膜癌患者的自然病程,探索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35例腹膜癌患者完整的生存数据,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35例腹膜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95%CI:10.6~13.8)。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下述10项因素影响预后:年龄(P=0.002)、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P<0.001)、营养不良(P<0.001)、初治TNM分期(P<0.001);原发肿瘤部位(P<0.001)、既往手术(P<0.001)、既往化疗(P<0.001)、既往放疗(P=0.028)、既往中药治疗(P=0.007)、合并脑梗死(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下述5项独立预后因素:KPS评分(HR=4.986,95%CI:2.540~9.787,P<0.001)、营养不良(HR=3.164,95%CI:1.704~5.877,P=0.001)、初治TNM分期(HR=2.632,95%CI:1.344~5...  相似文献   

15.
张璐  白俊文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9):1001-1004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阳性乳腺癌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临床病理因素,并为临床精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274例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1~2枚SLN阳性但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率较低的患者,同时明确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274例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中,NSLN转移率为36.9%(101/274)。HER-2阳性(HR阳性)患者NSLN转移率最高, 占55.3%(21/38);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中NSLN转移率最低,占18.5%(5/27)。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10)和TNBC患者(P=0.011);HER-2阳性(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NSLN转移率明显高于Luminal A型(P=0.002)和TNBC患者(P=0.00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数目(OR=4.022, 95%CI为2.348~6.889,P<0.001),SLN检测(OR=3.846, 95%CI为1.541~9.600,P=0.004),组织学分级(P<0.001)和分子分型(P=0.004)是1~2枚SLN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uminal B型(HER-2阴性)和HER-2阳性(HR阳性)患者的NSLN阳性率较高,SLN转移数目、SLN检测、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诊治现状、自然病程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具有完整自然病程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非规范化治疗情况(误诊时间、误治时间、既往抗肿瘤治疗情况)、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t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情况、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ncer index,PCI)评分、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评分、脏器切除数量、腹膜切除区域数量、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等]、随访生存时间,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5年生存的预后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60.6%),女性37例(39.4%), 中位年龄54(24~76)岁,既往抗肿瘤治疗者59例(62.8%),中位误诊时间0.8(0~62.5)个月,中位误治时间15.3(0~214.8)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RS+HIPEC治疗,中位手术时间10.1(4.8~16.5)h,中位脏器切除数2(0~8)个,中位腹膜切除区域数5(0~9)个,中位PCI评分32(3~39)分,CC评分2~3分者达80.9%(76/94),SAE发生率35.1%(33/94)。94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30.8(2.4~218.4)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63.8%、44.7%和23.4%。分层分析显示,既往腹腔化疗(46.5 个月vs. 26.3个月)、PSS 1~3分(39.0个月 vs. 21.9个月)、低/高级别病理类型(41.5/40.9 个月vs. 20.1个月)、KPS≥80分(41.5 个月vs. 23.9个月)、无淋巴结转移(35.5 个月vs. 17.1个月)、Ki-67<50%(46.4 个月vs. 20.8个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延长(P<0.05)。5年生存预后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5个因素与5年生存率有关:PSS评分(P=0.021)、既往腹腔化疗(P=0.008)、病理类型(P=0.004)、淋巴结转移(P=0.008)和Ki-67表达程度(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出以下3个影响5年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既往腹腔化疗(HR=0.458,95%CI:0.253~0.827,P=0.010)、淋巴结转移(HR=2.879,95%CI:1.345~6.163,P=0.006)、Ki-67≥50%(HR=2.502,95%CI:1.418~4.417,P=0.002)。  结论  PMP非规范化治疗现象较普遍,误治时间长,淋巴结转移及Ki-67高表达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CRS+HIPEC术前腹腔灌注化疗可能为PMP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TKI耐药后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真实世界中化疗、化疗联合抗血管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最佳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和探讨优势人群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收治229例TKI耐药后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非ICI治疗组(化疗和化疗联合抗血管)122例,ICI治疗组(含免疫治疗)10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纳入患者非ICI治疗组和ICI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5.2个月和5.2个月(P=0.129),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8.2个月和14.1个月(P=0.026)。进一步分析107例ICI治疗组,使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联合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和免疫单药或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PFS分别为5.6、6.7和2.3个月(P=0.074),中位OS分别为15.5、18.6和8个月(P=0.165)。PD-L1表达≥50%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较PD-L1表达<50%患者明显延长(中位PFS:5.6个月vs. 5.0个月,P=0.040;中位OS:19.2个月vs. 12.6个月,P=0.046)。  结论  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TKI耐药后四药联合免疫治疗似乎呈现出更好的生存获益趋势,PD-L1表达是预测该人群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疗效,探索结直肠癌的解救化疗方案。  方法  回顾2005年1月~2013年3月本院经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例,分析化疗的有效率(RR)及无进展生存(PFS)。  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13.51%(5/37),5例PR,12例SD,20例PD;以培美曲塞为基础化疗方案总有效率略高于其他方案(17.64% vs. 10.00%,P=0.64),未延长PFS(2.00个月vs. 1.63个月,HR=0.79,95%CI:0.35~1.78,P=0.58);以雷替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有效率略高于其他方案(16.67% vs. 12.00%,P=0.34),未延长PFS(1.58个月vs. 1.90个月,HR=2.24,95%CI:0.98~5.12,P=0.06)。  结论  以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