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Birmaher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48例糖尿病患儿的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5个月后,应用SCARED、DSRSC和SCL-90再次进行评测。结果:干预前糖尿病患儿的SCARED、DSRSC和SCL-90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摸(P〈0.05或P〈0.01)。于预后糖尿病患儿的SCARED、DSRSC和SCL-90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儿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群等负性情感;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状态。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治88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将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57例心肌梗死患者按设计方案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情绪障碍较重者服用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干预前后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对心功能进行测评。结果 8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SAS总分、SDS总分及抑郁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1-0.001);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改善(t=2.63,P&;lt;0.05)。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性精神障碍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着伴演重要的角色,且相互影响。熟悉情感性精神障碍在2型糖尿病中的表现,学习一点心理干预的技术,有助于临床思维和技能的提高,从而加速疾病防治的实际进程。更好地促进2型糖尿病患全面的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狂犬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与采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后的心理进行比较。结果狂犬病患者家属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狂犬病患者家属的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狂犬病患者家属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群等负性情感;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狂犬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并与采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后的心理进行比较.结果 狂犬病患者家属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狂犬病患者家属的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狂犬病患者家属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群等负性情感;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6.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变化情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心理状态均有了显著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状态,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42例口服药物自杀存活患者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再次进行评测,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口服药物自杀存活患者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和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值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口服药物自杀存活患者的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和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口服药物自杀未遂患者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等负性情感;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100例健康受试者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对患者实施4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再次测评SAS及SDS 1次,并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心理干预前下降(P<0.01)。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7月入住本科的87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实施围绕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比较研究对象心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由于对造影过程不了解及担心手术风险等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截至2010年DM病人已多达9 000万,发病率为全国总人口的7%左右,并有逐年增加趋势,估计至2015年左右,我国DM的发病率可高达10%[1]。DM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常常伴随心理障碍。负面情绪的产生与生理及社会因素相关[2]。DM病人往往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与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中相关知识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指导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评价表对298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进行调查、测试与分析.结果 近50%的患者对胰岛素缺乏基本认识;近60%患者对胰岛素的副作用和防治措施不完全知晓;大部分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笔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未完全掌握.结论 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使用方法的指导,以确保胰岛素使用的准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12干预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112干预模式”,两组同期随访18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小时血糖(2hPG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1c、TG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112干预模式对 T2DM 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患者血糖,促进患者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病人心理的影响 ,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糖尿病病人的精神状况 ,并给予护理干预 :包括糖尿病病人教育、心理护理、感觉护理、药物护理 ,然后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值。结果 :糖尿病病人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 ,与国内常模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5 )。建议对糖尿病病人应进行常规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动机性访谈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EBSCO host、CNKI、CBM、万方数据(检索时间从198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关于动机性访谈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由3名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412例,对照组384例。与常规糖尿病(DM )健康教育相比,动机性访谈可以明显的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WMD=-0.52,95% CI(-0.85,-0.19),P <0.01]、空腹血糖(FPG)[加权均数差(WMD)=-0.97,95% CI(-1.33,-0.60),P <0.00001]和餐后2 h血糖(2hPG)[WMD=-2.03,95% CI(-2.58,-1.49),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HbA1c、FPG和2hPG控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93例GDM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常规护理组45例,健康教育组(胰岛素泵个体化健康教育加常规护理)48例。每组再按文化程度分组,分析两组间和组内的医嘱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泵相关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常规护理组中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医嘱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和常规护理组比,健康教育组的医嘱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健康教育组中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医嘱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和低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经过GDM胰岛素泵个体化健康教育,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得到了提升,更有效地实现胰岛素泵自我管理,有助于迅速控制高血糖和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阶段行为转变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教育前后患者自我效能、生存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教育后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为转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与生存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范丽凤李峥  郑亚光 《现代护理》2005,11(17):1377-1382
目的通过系统的个体化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教育方法的建立、实施与效果评价,观察足部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中远期效果。方法2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86例(入组110例,失访24例)、对照组92例(入组110例,失访18例),评价教育前、教育干预后9个月时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足部状况、足病发生情况。结果教育干预9个月后追踪观察发现:2组患者在基线人口学及足部病理改变相似的情况下,教育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早期筛查知识、日常足部护理、合适鞋袜选择、修剪趾甲等知识显著提高、日常足部护理行为明显改善(P〈0.05)。教育干预组患者足部皮肤病理性损害明显减少:足部胼胝发生率、足部皮肤损伤率、足癣发生率、皮肤干燥、皲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教育干预在减少足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个体化教育干预对足病预防的中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强化糖尿病教育干预对患者态度、知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郑亚光  范丽凤 《现代护理》2005,11(19):1573-1576
目的评价个体化强化糖尿病(DM)教育干预对患者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态度、知识、依从行为及代谢水平的作用.方法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2003年7月~2003年11月220例DM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教育干预组、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分别失访17例、25例),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接受教育的程度、治疗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前、教育后9个月、15个月接受常规DM教育指导.干预组患者除此外,又增加首次干预后的1、3、6、9、12个月时的随访,接受个体化、强化糖尿病知识与行为干预.结果通过强化教育干预并随访15个月显示:干预组患者对DM综合治疗的态度、知识、依从性评分提高,代谢水平改善(P<0.01~0.001).结论实施个体化教育干预提高DM患者对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和管理方面的态度、知识、依从性,帮助患者逐渐建立起来正确合理的生活习惯,代谢水平改善.通过个体化强化教育干预可维持、稳定患者态度、知识、依从行为及代谢指标,并将建立起来的良好生活习惯固定、维持下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人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心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冠心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行为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3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事件评定量表(CE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以及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来评价患者的幸福度。并测试血脂、空腹血糖、血压、体重指数,分别计算出2组的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与冠心病有关的再住院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与冠心病有关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SDS、SAS、CES和血脂、血糖、血压、体重指数都低于对照组60〈0、01)。结论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