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对七氟醚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剂,在我国临床麻醉中逐渐普及。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麻醉苏醒期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达39.31%,而疼痛是引起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术毕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对七氟醚全麻下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探讨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镇痛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于胸腔镜肺大泡手术全麻苏醒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拟行胸腔镜肺大泡手术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推注10mg地佐辛,开始胸腔关闭时推注100mg氟比洛芬酯,对照组开始胸腔关闭时静脉推注10μg舒芬太尼。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苏醒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气管拔管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与术后12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大泡手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用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丙泊酚序贯给药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丙泊酚序贯给药方式对全麻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8例ASAI~Ⅲ级经腹手术成人患,实施气管内全麻,按麻醉维持用药和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三组:全丙泊酚、全异氟醚和异氟醚—丙泊酚序贯给药组。监测从麻醉停药至拔管后30min期间,SBP、HR、SpO2和血糖水平,评价麻醉后苏醒、呼吸、循环和精神状况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序贯给药组拔管后15mim内,SBP、HR、SpO2更平稳(P<O.05),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另两组(P<O.05),且恶心呕吐、寒战和躁动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异氟醚组。结论:丙泊酚序贯给药可改善全麻后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毕前应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腹部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部腔镜手术(包括外科中上腹腔镜手术及妇科盆腔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35~45岁,ASAⅠ~Ⅱ级,无明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在术毕前10 min静脉给药。Ⅰ组给予地佐辛5 mg;Ⅱ组给予地佐辛10 mg;Ⅲ组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Ⅳ组给予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动态观察4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血压波动,疼痛,呕吐以及术毕至拔管时间等指标变化。4组患者均术后1 h连接PCIA设备。结果Ⅰ组与Ⅲ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Ⅳ组患者比较,拔管时间较长,恶心情况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高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前应用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预防腹部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苏醒质量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行开胸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苏醒质量、镇静效果及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0 min运动活动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6 h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发挥良好的镇静效果,并提高苏醒质量,加快苏醒及拔管,减少躁动,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全麻苏醒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60例ASAⅠ级2~10岁在全麻下行小儿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n=20):氟比洛芬酯组(F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FD组)、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1 mg/kg氟比洛芬酯、1 mg/kg氟比洛芬酯及0.5μg/kg右美托咪定、与F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儿拔管前(T_0)、拔管即刻(T_1)、拔管后5 min(T_2)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呼吸道事件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D组在T_0、T_1、T_2时刻MAP和HR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C组比较,F组在T_2时MAP和HR显著降低(P<0.01);与F组比较,FD组心率在MAP和HR下降(P<0.05)。与C组比较,FD组呼吸道事件和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和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麻醉安全性,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生命体征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前与苏醒期心率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期心率与血压均较术前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避免生命体征出现较大波动,减少躁动发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护理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目标导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水平、不良情绪程度、躁动发生情况、苏醒、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在静息期均无显著差异。苏醒期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有所提升,研究组更为稳定,与常规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术后24 h患者SAS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及手术前,患者躁动发生率(10.67%)显著低于常规组(29.33%),躁动发生程度也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压力性溃疡、出血、皮肤损伤及非计划性拔管等,研究组患者发生率(10.67%)显著低于常规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对稳定患者血压及心率、改善其不良情绪,避免躁动的发生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接受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芬太尼组,C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观察3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麻醉效果评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在进入声门检查及活检时心率较B、C组明显增快(P<0.05);B组患者在进入声门检查及活检时血氧饱和度较A、C组明显降低(P<0.05).呼吸频率较A、C组明显变慢;B、C组麻醉效果较A组好,A组患者蹂动情况明显高于B、C组;而B组患者呼吸抑制、憋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老年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讨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搜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其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病例,并调查分析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躁动16例,占比26.67%.单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施行全麻开胸手术后合并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术后合并哮喘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严密观察,气道的严格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做好停机前后的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32例患者顺利渡过施行全麻开胸手术后合并哮喘的危险期.结论 开胸术后合并哮喘影响患者的康复,有效护理可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施行全麻开胸手术后合并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术后合并哮喘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严密观察,气道的严格管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做好停机前后的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32例患者顺利渡过施行全麻开胸手术后合并哮喘的危险期。结论开胸术后合并哮喘影响患者的康复,有效护理可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雷米芬太尼是斗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因优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其代谢消除率迅速,大大缩短了全麻的苏醒期,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该药后产生术后早期疼痛,甚至疼痛高敏,表现为苏醒期躁动,复苏时间延长。如何处理好雷米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已成为麻醉医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采用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对预防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99-1500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需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试验组A在切皮进行前给予50mg氟比洛芬酯,在手术结束前再另外给予5mg地佐辛;试验组B则只给予芬太尼;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术后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观察三组患者的RSS躁动评分以及拔管后10、20、30、40、50min时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后,试验组A以及试验组B的RSS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试验组A以及试验组B烦躁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A患者与试验组B患者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麻醉对减轻术后烦躁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开胸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 mg/kg。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代替瑞芬太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丙泊酚3~4 mg/(kg.h)。F组芬太尼0.03~0.05 mg/(kg.min),丙泊酚3~4 mg/(kg.min)持续泵入,两组均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 mg/kg。R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F组在手术结束前25 min停止泵入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结果 R组诱导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F组。麻醉维持期间,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开胸患者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变不明显,术毕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曲马朵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预防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B组:于手术停止前20 min给予曲马朵注射液2 mg/kg;C组:于麻醉诱导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mg/kg,手术停止前...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报道[1-2]显示,手术苏醒期躁动(EA)可导致老年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较多并发症,从而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导致部分老年患者手术失败。因此,了解老年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全麻手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老年患者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全身麻醉的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一项较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指麻醉苏醒期患者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有不适当行为,包括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目前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麻醉用药方法、疼痛、留置尿管、手术、患者情况等几项因素已被证实为EA的危险因素[1-2].EA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预防EA是临床麻醉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